01.27 《七律 送瘟神》 毛澤東


《七律 送瘟神》 毛澤東

 1958年7月1日,毛澤東滿懷深情,寫下《七律二首·送瘟神》:

(其一)

 綠水青山枉自多,華佗無奈小蟲何。千村薜荔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坐地日行八萬裡,巡天遙看一千河。牛郎欲問瘟神事,一樣悲歡逐逝波。

(其二)

 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三河鐵臂搖。借問瘟君欲何往,紙船明燭照天燒。

《七律 送瘟神》 毛澤東


在毛澤東詩詞中,這是唯一專門以民生問題、醫療事業為主題寫的作品。毛澤東心繫百姓,情注民生,彰顯了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的領袖情懷。

 在中國,曾經有一種流傳久遠的災難。在長沙馬王堆出土的女屍中,就發現有血吸蟲卵。1949年,渡江戰役時,許多北方籍戰士感染血吸蟲病,導致大規模非戰鬥性減員。血吸蟲病流行於我國南部和長江沿岸十二個省市,患者輕則喪失勞動能力、重則死亡,婦女不能生育。毛澤東對此憂心如焚:“除開歷史上死掉的人以外,現在尚有一千萬人患疫,一萬萬人受疫的威脅。是可忍,孰不可忍?”

 1950年4月20日,衛生部向華東區、中南區下發《關於對血吸蟲病防治工作的指示》。1951年9月9日,毛澤東親自起草《中央關於加強衛生、防疫和醫療工作的指示》,提出“把衛生、防疫和一般醫療工作看作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自此,一場史無前例、歷時數年的人民防疫戰爭,在南方諸省展開。毛澤東發出了“一定要消滅血吸蟲病”的號召。

 1958年6月30日,《人民日報》發表長篇報道《第一面紅旗——記江西餘江縣根本消滅血吸蟲病的經過》。毛澤東讀到這篇“棺材田”變豐產田、“寡婦村”變幸福村、枯木又逢春、百姓得新生的報道後,“浮想聯翩,夜不能寐。微風拂煦,旭日臨窗。遙望南天,欣然命筆”,寫下了《七律二首·送瘟神》。

《七律 送瘟神》 毛澤東


 《送瘟神》的第一首,寫舊中國瘟神猖獗、人民遭殃的悲慘景象,表達了對勞動人民命運的深切關懷和對舊社會的強烈憤恨。

 “綠水青山枉自多”,中國南方向來以魚米之鄉著稱,可血吸蟲竟使大好河山蕭殺黯淡。“華佗無奈小蟲何”,華佗堪稱中國古代名醫的典型代表,但對血吸蟲病也是無可奈何。

 “千村薜荔人遺矢”,村落不見莊稼,到處雜草叢生。“人遺矢”用廉頗故事寫出人體弱多病的狀態。“矢”同“屎”。《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廉將軍雖老,尚善飯。然與臣坐,頃之,三遺矢矣。”“萬戶蕭疏鬼唱歌”,千家萬戶人丁稀少,死氣沉沉,只有鬼在唱歌。

 “坐地日行八萬裡,巡天遙看一千河。”毛澤東對人民的關切之情隨著想象飛到天外,遨遊廣闊宇宙長河之中。然而,年年歲歲慘況依然,苦難依舊,人們到哪裡去尋求解脫疾病、消滅瘟君的救星呢?

 “牛郎欲問瘟神事”,在中國古代創造的眾多神裡,只有牛郎織女是勞動者。牛郎是勞動人民的化身,他當然關心人民的疾苦,要問“瘟神”肆虐之“事”。“一樣悲歡逐逝波”,如何回答牛郎的發問呢?詩人的答詞是:一切悲歡離合都隨著時光的流逝而成為過去了。

《七律 送瘟神》 毛澤東


 《送瘟神》的第二首,描寫新中國勞動人民在社會主義制度下,精神振奮,鬥志昂揚,戰勝瘟神,征服自然,使祖國出現欣欣向榮的景象。作品情緒熱烈、語調高亢,與第一首感情抑鬱、語氣哽咽形成了鮮明對比。

 “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春風盪漾,楊柳輕拂,萬物復甦,生機盎然。中國人民翻身解放之後,發揮出前所未有的聰明才智和滿腔熱情,個個像古代聖賢堯舜一樣奮發有為,不斷創造人間奇蹟。

 “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暮春的落花飄入水中,隨人的心意翻著錦浪,一座座青山相互連接,就像專為人們搭起的凌波之橋。山水煥發青春,大地日新月異。

 “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三河鐵臂搖。”五嶺泛指山脈,三河泛指河流,代表了整個中國。“銀鋤落”,寫農民在山上勞動,“鐵臂搖”寫工農大力興修水利,通過描繪改天換地來反映送瘟神的偉大實踐。

 “借問瘟君欲何往,紙船明燭照天燒。”試問瘟神,你要到哪裡去呢?人們已焚化紙船,點燃蠟燭,火光照耀天際,用這些來送走瘟神,表達了對瘟神的蔑視和嘲笑,表現了勝利者的自豪和喜悅。

《七律 送瘟神》 毛澤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