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河南沒有大象,為什麼簡稱卻是“豫",電視臺還用大象做標誌?

河南簡稱“豫”,因為3000年前河南地區曾有大量的大象。現在的河南電視臺的臺標就是一個大象的形象,又叫“大象臺”,可見河南人對大象的喜愛。


河南沒有大象,為什麼簡稱卻是“豫

從上圖可以看出除了西周和三國兩晉等個別時期,北宋之前的平均氣溫是要高於現在的。歷史時期亞洲象的生存北界在41°N,大致是北京河北一帶,而現在只是在滇西南有分佈,南移了17個緯度。
而商周時期,黃河流域有一大波野生亞洲象。而且從殷墟甲骨文記載來看,當時有獵象、訓象、使象和用象祭祀的活動。殷墟在哪?河南安陽。據研究,商代豫北每月都有降水的可能,年平均氣溫比現在高兩度,1月均溫比現在高3-5度。殷墟王陵發掘出三座象坑,其中某象坑還同時殉葬象奴一人。

河南沒有大象,為什麼簡稱卻是“豫


所以,“豫”字有一種解釋為“牽象之地”。
秦漢以後黃河流域大象數量急劇減少,象活動北界一直南移,但是直到宋代南陽還有大象活動。據《宋史五行志》記載,有大象跑到河南的唐州(今唐河縣)踐踏民田,官府派人捕殺它,忙活了一年愣是沒抓到,第二年好不容易捕到了,大家興高采烈分而食之,還把大象皮和象牙獻給國家。雖然這次出現在河南的大象也是從湖北“流竄”到這裡的,但是這是最後一次河南出現野生大象活動的文獻記載。
象分佈北界一直南移的原因有二:一是人的肆意捕殺和森林資源劇減。為什麼肆意捕殺:因為大象在古代遠比現代有用。古代上朝用“笏”取自象牙,民間制筷也覺得用象牙時尚時尚最時尚。象可以用來耕田負重作戰騎乘儀仗觀賞。森林劇減也是事實,黃河流域直到戰國時期還是“山林川穀美,天材之利多” 。二是氣候變化,氣溫降低和降水偏少,其實這也是森林劇減的自然原因。
那些在博物館的象骨彷彿讓人看到在水草豐美的悠遠年代奔騰的象群,見證了 滄海桑田式的自然氣候的變遷。雖然現在河南和大象一毛錢關係也沒有,但是大象作為河南歷史悠久的象徵,已經根植在河南人的心中。

河南沒有大象,為什麼簡稱卻是“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