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笑傲江湖》在諷刺什麼?

看球醫生


《笑傲江湖》裡最大的諷刺是四個人,即日月神教的兩位教主:任我行和東方不敗,五嶽劍派裡的兩位盟主:左冷禪和嶽不群。這四個人的命運都有各自的象徵意義。

首先,任我行機關算盡太聰明,在和東方不敗的政治鬥爭中,淪為了階下囚,被困在西湖牢底整整十二年之久。


任我行任教主自認為武功、野心和計謀都是當世的翹楚,在洞悉了東方不敗企圖搶班奪權的陰謀後,為了收買和牽制他,不惜拿出《葵花寶典》送給他,以此來爭取時間。

不料東方不敗將計就計,不光把《葵花寶典》收入囊中,而且搶先發難,把任我行打了個措手不及,日月神教從此以他為教主。

任我行雖然名字叫“任我行”,野心勃勃,先是受挫東方不敗,後來又暴斃而亡,不得不算一個諷刺。

其次,東方不敗。東方不敗是個傳奇人物,他最大的高明之處在於搞陰謀詭計,就連任我行都不是他的對手。也難怪他在任我行的心目當中會排第一位。


可就是這樣一位頂級陰謀家,最後權力地位和武功都是舉世第一,在付出自我閹割的強大代價後,卻又遠離了政治,討厭至高權力,並愛上了男人,喜歡穿針引線,深閨繡花。這不光是詭異和荒唐,而是辛辣的嘲諷。

第三,五嶽劍派的盟主左冷禪,他也是一位了不得的大人物。為了成為五嶽派的掌門,為了和少林、武當鼎足而三,他真是煞費苦心,把所有的苦活、髒活全都幹完了,可是在摘取勝利果實的關鍵時刻,卻是嶽不群把一切都拿走了。

他活成了一個笑話,一個專門為嶽不群做嫁衣的笑話。

第四,如果說左冷禪和任我行是同道中人,那麼嶽不群和東方不敗則是一丘之貉。


嶽不群最讓人感到好笑的是他的外號叫做“君子劍”,向來是以君子的面目行走江湖的。可是在封禪臺上,使用辟邪劍法擊敗左冷禪,才露出了小人的真面目。

嶽不群最擅長的是螳螂捕蟬,在奪林家辟邪劍譜之時,是餘滄海打得頭陣,他躲在暗處。在爭奪五嶽派掌門之時,又是利用左冷禪這隻螳螂在前。

可這一切,就在他最接近成功之時,死在了一個無慾無求小尼姑儀琳的手裡,才是一個莫大的諷刺。


孫少俠品金庸


《笑傲江湖》是一部政治武俠小說。金庸先生在《笑傲江湖·後記》中說:“這部小說通過書中一些人物,企圖刻劃中國三千多年來政治生活中的若干普遍現象,”“任我行、東方不敗、嶽不群、左冷禪這些人,在我設想時主要不是武林高手,而是政治人物。”那麼分析下以上人物的性格和行為來諷刺哪種人或哪種現象。

1.任我行。"厲害人物”的典型,武功高,手段狠,深謀遠慮,做每一件事都經過縝密的安排,是最可怕的人物,權謀詐術之深,令人防不勝防。這類人物放到現在企業就是霸道總裁。



2.東方不敗。從貧窮最基層做起,一路爬到副教主位置,然後利用任我行的大意和放手取而代之。做成教主之後卻不務教務,任其宦官式的愛人楊蓮旁為非作歹。東方不敗屬於歷史上那種政變成功後,在後宮只尋歡作樂的人物,當然古今往來,這樣的人物都可以找到參照物。



3.嶽不群。號稱君子劍,是個典型的偽君子,城府之深無人可及,為達目的可以犧牲一切,但在道德上仍要站據高點,這樣的人一生痴迷於權力,善用借力打力順水推舟,他人栽樹自己摘桃式的人物。



4.左冷禪。典型的野心家,不掩飾自己的野心,陰狠毒辣,手段殘忍,無恥卑鄙。和嶽不群形成鮮明對比兩種為達目的方式。具備政治人物的手段。


行吟詩詞


諷刺的是個人崇拜,原文如下:

楊蓮亭笑道:“教主寶訓第三條是甚麼?你讀來聽聽!”童百熊重重“呸”了一聲,並不答話。楊蓮亭道:“童家各人聽了,哪一個知道教主寶訓第三條的,念出來聽聽。”

一個十歲左右的男孩說道:“文成武德、仁義英明教主寶訓第三條:對敵須狠,斬草除根,男女老幼,不留一人。”楊蓮亭道:“很好,很好!小娃娃,十條 教主寶訓,你都背得出嗎?”那男孩道:“都背得出。一天不讀教主寶訓,就吃不下飯,睡不著覺。讀了教主寶訓,練武有長進,打仗有氣力。”楊蓮亭笑道:“很對,這話是誰教你的?”那男孩道:“爸爸教的。”楊蓮亭指著童百熊道:“他是誰?”那男孩道:“是爺爺。”楊蓮亭道:“你爺爺不讀教主寶訓,不聽教主的話,反而背叛教主,你說怎麼樣?”那男孩道:“爺爺不對。每個人都應該讀教主寶訓,聽教主的話。”

當任我行聽了別人稱頌他,“文成武德,澤被蒼生,千秋萬載,一統江湖”,也是滿心歡喜的,看來世人都喜歡奉承,被歌功頌德。


劍膽琴心01


我想圍繞《辟邪劍譜》這本武林絕學,談談《笑傲江湖》到底諷刺了什麼。

第一,諷刺了被名利衝昏頭腦的人:總有人為了所謂的“成功”選擇不擇手段。

《辟邪劍譜》是《笑傲江湖》裡太監發明的神功,欲練此功,必先自宮,練成就可稱霸武林。雖然厲害,但練功的代價太大。可即便如此,華山派掌門人嶽不群依舊練了此功,不僅辜負了愛妻,更毀了百年華山派。

這就好比很多人為了所謂的“成功”不擇手段:明星為了流量不惜炒作緋聞,甚至自毀形象;學者為了博士頭銜不惜弄虛作假,賣弄文學;商人為了利益不惜造假,貽害社會。大家從長遠看,這些人真的有好果子吃嗎?

第二,諷刺了道貌岸然的人:總有人表面一套,背地一套。

這裡必須要提一下華山派掌門人嶽不群,江湖人稱“君子劍”,表面風度翩翩,打著仗義的旗號收林平之為徒,實際的目的卻是套出《辟邪劍譜》的下落;還有“塞北名坨”木高峰,青城派“餘滄海”,他們在江湖都是有一定地位的人,依舊錶面打著“照顧徒弟”或者“為弟子報仇”的旗號,實則為了《辟邪劍譜》屠害生靈,甚至不惜滅門林家。

這就好比:如今很多人嘴上說愛護環境,實際上在戶外活動後亂丟垃圾;朋友圈發著“母親生日快樂”,可他們的母親連微信都不會用。

除了上述兩點,大家覺的《笑傲江湖》還諷刺了哪些現象呢?


小代愛讀書


笑傲江湖是我很喜歡的一部小說看過很多版本電視劇,也曾經拜讀過原著。小說概括的說描述的是武林正派和魔教即日月神教幾百年來的恩恩怨怨,其中最為重要的線索就是貫穿全書的辟邪劍譜,此劍譜本歸福威鏢局所有,這裡對林家如何得到劍譜不做過多說明,華山派掌門人嶽不群此人表面為人謙和,江湖人稱君子劍,其實內心抱負不小,對於之前被嵩山派搶奪盟主之事一直耿耿於懷,而憑他自己的現有武功想擊敗左冷禪重奪盟主之位,這是不可能的,隱忍多年,精心佈局,最終收林平之為徒,當然明眼人都知道其意在辟邪劍譜,最終他也拿到了劍譜,隨即自宮練劍。並在後期一舉擊敗左冷禪登上盟主之位。當然全書的情節很多,此處無法一一具體說明。要說笑傲江湖諷刺了什麼,個人感覺是諷刺了那些表面上名門正派,表面上謙和君子卻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不當做法。諷刺了君子間的爾虞我詐,也側面體現了真正的君子如令狐沖,方丈,沖虛道之等人的正面形象。笑傲江湖絕對是值得拜讀的一部優秀小說!





隨風啊


觀點:

金庸先生的《笑傲江湖》通過敘述令狐沖的經歷,反映武林各派爭霸奪權的歷程。一方面折射出從古至今殘酷的政治鬥爭,另一方面也揭露了武林中的偽善,深刻體會“人在權力場,身哪能由己”。

簡介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及《越女傳》,作為當代著名武俠小說作家,金庸先生創作了眾多深受大家喜愛的武俠小說。

《笑傲江湖》這部作品是金庸先生於1967年開始創作並連載於《明報》,1969年完成。“笑傲江湖”語出“得來烹煮味偏濃,笑傲江湖打鬨”,此句乃是吳承恩《西遊記》第九回中的詞句。

全書共40章,描寫了令狐沖跌宕起伏的一生以及其紛紛擾擾的愛恨糾葛。情節波譎雲詭,人物形象個性鮮明,生動可感。

創作背景

《笑傲江湖》的創作從1967年,而1966-1968乃是“文化大革命”的高潮期

當時文革不僅在中國大陸進行,也波及到香港,持右派立場的《明報》受到左派的圍攻。

當時的中國社會個人崇拜登峰造極,階級鬥爭盲目成風,政治鬥爭極為嚴峻

主要人物

令狐沖

華山派大弟子,生性放蕩不羈、豪邁瀟灑、喜歡亂開玩笑,但卻懷有俠義心腸。鍾情於小師妹嶽靈珊,無奈小師妹嫁於林平之,後因緣際會結識並愛上“老婆婆”任盈盈,倆人成為靈魂伴侶,最終結為夫妻,退隱江湖。

倪匡評其可愛之處在於不羈,名門正派的戒律使他思想上有一定約束,但在行為上卻處處突破約束。在自然而然中流露真性情。不執著,不在乎,瀟灑浪漫之處,在金庸先生筆下所有男主角之上,允稱第一。

任盈盈

日月神教聖姑,出身邪派,身份尊貴。率性天真,高傲任性,是一位集權利與美貌於一身的女子

。她敢愛敢恨,對愛情義無反顧,為救令狐沖敢於把自己押在少林寺十年,她即使知道令狐沖心中有嶽靈珊,但從不表露。在這江湖中,她的確是不同於依附男子的凡塵女子,至情至性,與令狐沖彼此心意相通,真乃靈魂伴侶。

林平之

福州福威鏢局少主,林震南獨子,自幼集萬千寵愛,不識江湖險惡,任俠好義。因祖傳《辟邪劍譜》被滅門,血海深仇使其被迫踏入江湖,被連番利用謀害,走向毀滅性的極端

。殺伐殘酷,狠辣絕決,無情的殺害自己深愛的女子即妻子嶽靈珊,最後被囚禁梅莊密室。

嶽不群

綽號“君子劍”,華山派掌門,令狐沖之師,正教十位最強高手之一。外表謙虛文雅,正義凜然,實際上陰狠毒辣,富有野心。為得辟邪劍譜,不惜迫害自己的徒兒、妻子、女兒,後為練辟邪劍譜不惜自宮,最終死於儀琳之手。

嶽不群是偽君子的代表人物,道貌岸然,偽善至極。小說中有一句話叫做“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對於以嶽不群為代表的這一類正道俠士來說,是“人在權力場,身哪能由己”。

金庸先生曾在《笑傲江湖後記》中說道:這部小說通過書中一些人物,企圖刻畫中國三千多年來政治生活中的若干普遍現象。任我行、東方不敗、嶽不群、左冷禪這些人,在我設想中主要不是武林高手,而是政治人物。

結語

“類似的情景可以發生在任何朝代”,它並不是一部簡單的“影射文學”,而是受“文革”啟發,以生動的藝術畫面濃縮了一部中國政治鬥爭史。


木兮慕溪


笑傲江湖這部書非常精彩,精彩的地方在於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是贏家,結果真正的贏家寥寥無幾。

華山派前輩越嶽肅和蔡子峰到莆田少林寺紅葉禪師那裡盜取葵花寶典以為是贏家,結果二人都沒有練成。由於二人互相猜忌,最終導致華山派分為氣宗和劍宗。渡元和尚上華山憑記憶得到殘缺版葵花寶典,下山後渡元和尚還俗變成林遠圖。當年林遠圖憑藉72路辟邪劍法威震江湖,林遠圖以為是贏家。結果風光一時的福威鏢局在林震南手中毀於一旦。

魔教十長老命喪華山,最後得到嶽肅和蔡子峰手中的葵花寶典。任我行將葵花寶典給了東方不敗,東方不敗以為是贏家。結果東方不敗愛上了楊蓮亭,從此告別了男人的生涯。東方不敗與任我行等人大戰時,由於任盈盈挾持楊蓮亭導致東方不敗分心,最終方不敗死在任我行的手裡。

君子劍嶽不群把林平之帶上華山。嶽不群收林平之為弟子,並把嶽靈珊許配給林平之。林平之以為是人生贏家,結果嶽不群露出了本來面目得到辟邪劍譜。

左冷禪一直想合併五嶽劍派,左冷禪依靠武功和智謀技壓群雄本以為是贏家,結果被嶽不群奪得盟主之位。

嶽不群得到辟邪劍譜以為是贏家,華山派從此可以揚眉吐氣。結果武當派和少林派根本沒拿華山派當回事,反而和北嶽恆山派的掌門令狐沖稱兄道弟。方證大師還將少林易筋經傳給令狐沖。最終嶽不群落得悽慘的下場。

總結:笑傲江湖很好的詮釋了“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這八個字的意思。蓄謀已久的事情本以為是人生的贏家,結果輸的一敗塗地。反觀令狐沖沒有什麼追求,令狐沖得到了獨孤九劍、吸星大法和易筋經等神功。這部小說諷刺的說明了一個道理:越想得到越得不到,越不想得到反而能得到。


雨緣竹讀書


笑傲江湖有時候給人一種暗黑小說的感受,讓人看後不寒而慄。咱們舉個例子來說,劉正風金盆洗手那一段,在小編看來,是整部笑傲江湖最諷刺的一幕。這一段有兩大諷刺,一是餘滄海屠殺林平之一家,而是嵩山派屠殺劉正風一家。劉正風金盆洗手之前,福威鏢局剛被餘滄海血洗,這事江湖上人盡皆知,餘滄海就坐在劉府大堂跟各派掌門談笑風生,一向嫉惡如仇的五嶽劍派各掌門無一為此血案伸張正義。不為滅門慘案主持公道也就算了,偏偏喜歡盯著田伯光這個採花大盜不放,一個個恨不得手刃田伯光,這豈不是貽笑大方。

重點說嵩山派屠殺劉正風一家,左冷禪不想讓劉正風退出江湖,還讓他暗殺他的魔教兄弟曲洋,劉正風是條漢子,自然不幹這等卑鄙事。劉正風退讓再三,嵩山弟子理屈詞窮,可即便道義上站不住腳,依舊打消不了嵩山弟子滅門的決心。但更可笑的是,各派掌門明明知道劉正風站在道德制高點,而且之前各掌門還和劉正風稱兄道弟,恨不能為彼此肝腦塗地,可到嵩山派殺上門來,各掌門一個個都當了縮頭烏龜。幾個掌門跟嵩山弟子講道理,說到嵩山弟子理屈詞窮,但嵩山弟子還是強行殺了劉正風的家人。

然而,之前稱兄道弟的各派掌門,卻無一人出手援助劉正風,而且還一個個地退場避嫌,這就諷刺了,天門道人、莫大先生、嶽不群、定逸師太一個個整日把俠義二字掛在嘴邊,事到臨頭就把俠義二字嚥到肚子裡,不要臉到這種地步,看後不免讓人絕望啊。然而這還不是最諷刺的地方,最後救下劉正風的,卻是他的魔教兄弟曲洋,被五嶽掌門千夫所指的魔頭曲洋,卻幹了他們不敢做的俠義之士,到底誰代表正義,誰代表邪惡,五嶽劍派的是非觀著實凌亂。

然而,這並非笑傲傳遞給我們的價值觀,這一幕最讓人不適的地方在於,它在告訴人們,五嶽劍派沒有所謂的正義,眾掌門不過是在向權力低頭,他們的終極道義不過還是看拳頭說話。然而像五嶽掌門這樣一群道貌岸然的偽君子,其實生活中比比皆是,小編後怕的原因其實也在於此,眾掌門對劉正風慘案的袖手旁觀,是如此的貼近生活,讓人看後感覺這不是小說,而是現實世界中一直在發生的事情,這太可怕了。


愛上毛毛的抽抽


《笑傲江湖》小說究竟在諷刺什麼,金庸先生在後記中已經說得很清楚,但這顯然不是題主所要的答案。就像西方那句諺語說的: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當小說發表出來,就到了公眾領域,每個人都有權利從全新的角度對它進行解讀。既然如此,磊落故人今天也簡單說說自己心目中的《笑傲江湖》。

首先,《笑傲江湖》世界中,竊取高位的多半是偽君子

小時候看《笑傲江湖》,我覺得很多人物都很正面,比如方正大師、沖虛道長是謙厚長者、宗師風範,任我行雖然行事狠毒,但也稱得上是光明磊落、一代梟雄,只有嶽不群是令人厭惡的偽君子。待到步入社會,我才漸漸發現,書中的偽君子不但很多,且都竊居高位。

比如左冷禪,他力借壯大五嶽劍派之名,力促五派合併,其真實的目的,是讓自己獲得至高的權力;任我行和東方不敗這一對死敵,前者看似對屬下很欣賞,不但委以重任,還把《葵花寶典》給他,卻是知道寶典有重大缺陷,存心不良。後者表面對上司忠心不二,卻暗地裡培植勢力,最後趁著上司練功走火入魔,一舉奪權。再看少林寺方正大師、武當派沖虛道長,這兩人德高望重、道貌岸然,卻不為武林公道、正義,整日謀劃如何維持江湖穩定局面,以保證自己的既得利益。

這些人和嶽不群本質上是一類人,只不過是三十步、五十步和一百步的區別。

再者,衡山、泰山、恆山等劍派掌門,象徵著那些抱殘守缺、不知進取的人

魔教十長老大為《葵花寶典》大舉進攻華山,雖被困死山洞之中,但五嶽劍派也是傷敵一萬,自損八千,很多精英力量隕落,無數劍法絕招也伴之遺失。經此戰後,五嶽劍派雖然談不上一蹶不振,但卻沒有了和少林、武當分庭抗禮的地位。

後來,左冷禪力促五嶽劍派合而為一,這雖然是他為了自己的野望,但五嶽整合後的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比如可以集各派劍法之長,創造出更強的五嶽劍法;比如力量增強,在江湖上的地位變得更好。等等。但除了嵩山派之外,華山嶽不群貪戀權位,不願意屈居人下;恆山三定抱著祖宗教條,不願意百年基業毀在自己手中;還有泰山天門道長,純粹看不慣左冷禪的作派,為反對而反對。這些人都是為了自己的私利,抱殘守缺,不知進取,遲早會消亡在歷史的長河中。

最後,“要想練就絕世武功 就要忍受常人難忍受的痛”

欲練神功,揮刀自宮。東方不敗、嶽不群、林平之都是為了絕世武功而自宮,這就像我們經常說的,一切皆有代價。而當利益足夠大的時候,有些人可以做出很多難以想象的事情,比如卑躬屈膝,阿諛奉承;比如拋妻棄子,六親不認;比如出賣朋友,殘害兄弟。而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為了更加適應這個社會,或者為了金錢、權力,我們也會放棄了理想,丟掉了尊嚴,無謂了原則,這難道不是一種精神上的“自宮”嗎?

這種精神上的“自宮”難道就不痛嗎?當然不是。但就像嶽不群和林平之,當第一次手起刀落、鮮血噴濺的那一刻,自然是痛不欲生的。但隨著時間的流逝,痛著痛著就麻木了,習慣了,如此而已。

上面就是磊落故人對《笑傲江湖》所諷刺的東西的一點看法,大家有什麼意見,或者有什麼新鮮的觀點,歡迎大家評論、交流,不勝感謝!


磊落故人


就針砭時弊的現實批判性而言,金庸武俠刻畫了三類反面人物,這三種人在生活中都有原型。

第一種人。一心想當皇帝,有封建社會的皇帝情節。像《笑傲江湖》中的左冷禪和任我行。

左冷禪當上五嶽劍派盟主後,仍不滿足,千方百計想合併為五嶽派,最終實現自己當上江湖皇帝的夢想。少林方丈說他野心勃勃,遺害無窮。

魔教任我行也是個這樣的主。他奪得魔教教主之位後,手下齊呼 “千秋萬代,一統江湖”,這不就是對皇帝喊的尊號嗎。

金庸武俠含蓄地嘲諷這種封建文化流毒:皇帝情節。鞭辟入裡,力透紙背,令人警醒。

第二種人,偽君子。

偽君子是傳統中國人最為鄙視的一類人物。儒家文化最為痛恨的就是偽君子,嫌他表裡不一、兩面三刀。所以儒家思想把“誠”作為君子修養的首要標準。

金庸筆下的嶽不群就是偽君子的典型。

嶽不群身為華山派掌門,表面上文質彬彬,實則陰險狡詐,以替林平之報仇的名義,攫取林家辟邪劍譜,後又殺人滅口,當上五嶽派盟主。他就是典型的偽君子,讓人鄙視和唾棄。

想想看,中國歷史上有多少人打著正義旗號,欺世盜名,禍國殃民,幹盡壞事。這種兩面三刀,表裡不一的偽君子真是讓人痛恨。

金庸塑造偽君子形象,就是讓我們睜大眼睛,不要被其言詞或外表迷惑,應該聽其言,觀其行,理性地評價他。越是那些地位尊崇的人物就越要謹慎對待。

第三種人,玩弄詭計、自掘墳墓的小人。

像《笑傲江湖》中的左冷禪。想想看,這種玩弄詭計、陰謀害人的壞種,在中國歷史上實在是不乏其人,或許在我們生活中也會遇到。這種人的下場就是作惡多端比自斃。金庸小說塑造了很多這類人物,對我們具有很大的警醒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