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8 用魚肉居然“畫”出了可以吃的濟源非遺!

好好的生魚片

硬是擺成了我吃不起的樣子

……

一個個都大有來頭

來看看咱濟源舌尖上的非遺

濟水魚膾

【茶仙盧仝】

用魚肉居然“畫”出了可以吃的濟源非遺!


【愚公移山】

用魚肉居然“畫”出了可以吃的濟源非遺!


【裴休觀禽】

用魚肉居然“畫”出了可以吃的濟源非遺!


【麻姑獻壽】

用魚肉居然“畫”出了可以吃的濟源非遺!


【藥王孫思邈】

用魚肉居然“畫”出了可以吃的濟源非遺!


【南隱行吟】

用魚肉居然“畫”出了可以吃的濟源非遺!


提及魚肉,總少不了鯉魚,在中原飲食文化中,有“無鯉不成席”之說,它傳達著人們對“年年有餘”“富貴有餘”的美好向往。

而古代的濟水清澈,河道寬闊,行水緩慢,濟水流到滎陽與黃河交匯時,黃河裡的渾水鯉魚,隨濟水逆流而上,優良的水質給黃河鯉魚提供了繁衍生長的優良場所。

後由於黃河奪濟水而入,故現在濟水有源頭而無河道,二十世紀末濟源依黃河小浪底而座,大壩攔腰而建,黃河鯉魚一網全收。

濟源高度重視挖掘黃河鯉魚文化,返璞歸真,把鮮活黃河鯉魚宰殺後去骨,片成極薄的魚片,配以辛辣輔料和味汁攪拌均勻,直接食用,將鮮活鯉魚的原始味道打造到極致,營造出一種天然之美,形成獨樹一幟的“濟水魚膾”。

“濟水魚膾”將被打造成濟源飲食名片,在全市餐飲業進行推廣,已經成為濟源成為外地遊客必點的美食。

目前“濟水魚膾”為濟源市級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擴充名錄。

來源在濟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