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7 豆瓣9.6高分的《控方證人》:從四個方面解讀這部經典影片的魅力

影片《控方證人》根據偵探小說家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同名原著改編,講述了刑辯律師為謀殺罪嫌疑人沃爾辯護的故事,而沃爾深愛的妻子卻成為了控方證人,使得劇情反轉再反轉,不到影片的最後,觀眾根本無法得知事實的真相。

《控方證人》是由美國聯美電影公司發行的懸疑劇情片,由著名導演比利.懷爾德執導,演技派演員泰勒.鮑華、瑪琳.黛德麗、查爾斯.勞頓傾情領銜主演。該片拍攝於1957年,是一部黑白電影,1958年2月6日在美國上映。當時就好評如潮,獲得了眾多榮譽:第30屆奧斯卡金像獎、第15屆金球獎、第12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第2屆意大利大衛獎。

這部影片拍攝至今已經半個多世紀了,如今在豆瓣還獲得了9.6分的高分,它的魅力可見一斑,當然,精彩的劇本,演員出神入化的表演,以及絕妙經綸、無可挑剔的臺詞構成了這部經典電影無可撼動的地位,今天我將從敘事結構、劇情設計、細節和輔助人物的參與及意義三方面來解讀該片的魅力。

豆瓣9.6高分的《控方證人》:從四個方面解讀這部經典影片的魅力

01、電影敘事手法:電影採用了非線性結構的迴環式套層結構,再加上多重視角敘事,故事變得更加撲朔迷離,使得觀眾沉浸在劇中無法自拔

①影片採用非線性的迴環式套層結構結構展開故事情節

影片從兇殺案發生後嫌犯請求有名辯護律師為自己辯護展開故事,採用非線性結構展開故事情節,以多層敘事鏈為敘述動力。整體是採用迴環式套層結構,在事件的發展過程中穿插著一些倒敘,增加了影片的層次感,消除了敘事過程中的單調性。

影片的整體敘事場景以庭審為主,通過案件幾次庭審的場景,圍繞著迷與解謎的基本模式,展開敘事。

首先是兇殺案發生後,被告沃爾利用威爾弗萊德爵士的好奇心,請到了這位經常創造奇蹟的律師為自己辯護,然後影片著重敘述了三場精彩的庭審過程,最後一段庭審之後劇情闡述,不但將故事再次掀起高潮,並揭開最後的謎底,令觀影者感嘆唏噓。真相終於徹底浮出水面,觀眾不斷刷新對故事的認識,同時劇中人物的命運再次發生了逆轉。

電影《控方證人》利用了非線性的敘事結構,將整件事情講述得一波三折,使得觀眾在觀看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進入了角色,並且隨著故事的不斷推進,觀眾的視覺和感官經歷了過山車式的衝擊,最後的真相令我們感到唏噓和感嘆。

豆瓣9.6高分的《控方證人》:從四個方面解讀這部經典影片的魅力

②影片採用了全知視角敘事,且輔之以限知視角,同時兩者之間的無縫隙的轉換和銜接,令人拍案叫絕

《控方證人》採用的是上帝視角,就是無所不知的全能視角,所有的人物和事件都表露無疑,這樣有利於在短短的兩個小時內將所發生的事情敘事完整,但是這種視角容易使得故事流於平淡,讓劇情陷於單調無趣,為了增添影片的真實性和趣味性,這部影片加入了限知視角。

影片以全能的第三視角敘事整個故事,故事的主線運用這種敘事視角使得事情更具客觀性,同時影片又恰到好處運用和穿插了限知視角,及被告沃爾回憶他與富婆相識的場面,以及自己與妻子在德國的戲劇般的相戀場景。

限知視角所針對的人物,往往都具有神秘的個性和不為人知的過往,不容易被人熟知,影片只能通過一些碎片性的故事拼湊起一個較為完整的人物,而沃爾身上的兩個謎團就是通過以限制視角完成,這裡特意以沃爾為視角闡述,讓觀眾完全對沃爾產生了信任感,同時讓他所闡述的事情增添了可信性,令觀眾有代入感。

《控方證人》在敘事過程中,將全知視角和限知視角靈活運用和貫穿了起來,兩者完美地無縫對接,讓觀眾在不知不覺中步入了導演佈置的迷霧中而不自知,也許這就是限知視角的魅力所在,成就了一部經典的懸疑大片。

豆瓣9.6高分的《控方證人》:從四個方面解讀這部經典影片的魅力

02、劇情設計:罕見的庭審類型,三次庭審貫穿全劇,且邏輯自洽,反轉自如毫無違和感,是影片一大亮點

這部影片不僅在敘事方式中有著獨特的魅力,它在劇情設計中也頗費了一番周折,怎麼既能把故事闡述清楚,同時還要留有懸念,最後謎底揭曉時又不顯得突兀但同時要有轉折,那麼劇情上的構思就至關重要了。

影片劇情遵循了這麼一個演變過程: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編劇獨具匠心,將劇情設計成庭審類型,以三次庭審為主意劇情場景,並配合其他的一些零散場景,完成了一個多次反轉的懸疑故事。

  • 事件的開端:被告人沃爾成功吸引了大病初癒的威爾弗萊德爵士的好奇心和信任,不顧醫生的反對,親自為他出庭辯護。
  • 事件的發展即第一場庭審: 威爾弗裡德爵士依靠過硬的專業技能,運用了妙趣橫生的語言,輕鬆將控方律師的證人一一駁回,尤其是爵士利用管家珍妮特曾經在案發後購買助聽器一事,將她的有利證詞粉粹,漂亮地贏了一個開局。
  • 事件的轉折即第二場庭審:本來威爾弗裡德爵士穩操勝券,可是出乎意料的是沃爾的妻子作為控方證人出現在法庭,克里斯汀力證沃爾殺了人。沃爾在法庭上瘋狂地稱這為一場“噩夢”,宣稱他並沒有殺人,庭上眾人譁然,事情一下子陷入了僵局。
  • 事件的小高潮即第三次庭審: 在庭審前,威爾弗萊德爵士意外得到了一些信件,足以證明沃爾的妻子因為另有新歡,她做出假證供是想致沃爾以死地,自己則可以和新歡遠走高飛。爵士漂亮地打贏了控方,沃爾被無罪釋放。
  • 事件的大高潮以及結局發生在庭審後:事情再次發生轉折,沃爾不僅欺騙了威爾弗萊德爵士,而且背叛了克里斯汀,被釋放的沃爾準備與新歡度假旅遊。遭到感情背叛的克里斯汀將匕首刺向沃爾,爵士準備為她辯護。故事也隨之結束。
豆瓣9.6高分的《控方證人》:從四個方面解讀這部經典影片的魅力

影片中的劇情設計以庭審為主,這樣不僅讓故事前後邏輯自洽,而且感覺一氣呵成,同時通過庭審中不斷出現的新證據和新證人,使得事件一再反轉,完全超出了觀眾的想象,一再顛覆了前面劇情給與觀眾的一些暗示和啟發,所以有人稱之為懸疑片的鼻祖,看來這種說法非空穴來風。

當然為了避免多次出現的庭審場景,導演還獨具匠心,穿插了一些過渡的劇情,比如被告沃爾的幾個回憶片段,以及爾弗萊德爵士獲得有利於被告的劇情,讓劇情變得更加生動,層次也豐滿起來,最為巧妙的是庭審結束的那一幕,正當觀眾為被告無罪釋放而感到鬆了一口氣時,劇情來了個180度大轉彎,這場庭審後的一幕可謂神來之筆,真相全部揭示之時,全劇告終,但是威爾弗裡德爵士作為律師的使命還未完成,他決定為聰明機智有情有義的沃爾妻子辯護,這個開放式的結局留給我們無限遐想。

豆瓣9.6高分的《控方證人》:從四個方面解讀這部經典影片的魅力

03、影片中一些細節和輔助人物的參與,增加了影片的前後邏輯性,同時又增添了喜劇效果

由於影片的故事情節相對比較簡單,人物關係也簡潔,電影的場景變化相對較少,尤其是雷納德向律師們講述案情來龍去脈一段,大段的敘述容易讓內容陷入枯燥乏味中。所幸的是編劇和導演早已意識到了這點,所以影片中穿插了一些看似與劇情發展關係不大的人物,並且機智地運用了幾樣道具:雪茄、抽屜、鏡片和藥片,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細枝末節給影片帶來的意想不到的效果:

①穿針引線、演技炸裂的護士小姐

其實在小說原著中並沒有這麼一個角色,可是在電影中在律師身邊增加了一個護士的角色,可是這個角色在劇中卻增添了許多戲劇色彩,而且在劇情的連貫上起了穿針引線的作用,加之在現實生活中扮演護士的演員和律師的扮演者是夫妻關係,所以兩人在演對手戲中駕輕就熟,配合默契。


豆瓣9.6高分的《控方證人》:從四個方面解讀這部經典影片的魅力

②關鍵道具的運用

這部電影還藉助了一些道具,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 雪茄:律師大病初癒,不適合去參與一些重要的案件辯論,本來他已經回絕了對方,可是因為看到與被告一同前來的梅休身上的雪茄,受不住誘惑決定和他單獨談談,因為他藏的雪茄都被護士小姐沒收了,沒想到梅休身上沒帶火柴,所以才將沃爾叫進房間,就這樣,因為一支雪茄,律師最後成為了被告沃爾的辯護律師。
  • 帽子:沃爾本來和富婆兩人生活在不同的世界裡,可是兩人因為帽子相識,結緣,最後引出了整個故事。
  • 鏡片:律師在詢問被告案情的時候,利用鏡片來測試沃爾的反應,最終做出了相信被告的決定,鏡片在這裡起到了喜劇性的效果,
  • 藥片:在庭審過程中,律師不停擺弄著手中的藥片,護士小姐提醒他每隔半小時吃一片,每次鏡頭切換時,藥片就會減少一半,最後20多片要只剩下了4、5片,這寓意著繁瑣漫長的庭審過程,也暗示律師此時胸有成竹表現出來的漫不經心,為下次庭審的轉折做了鋪墊。

所以這部電影無論在敘事結構還是劇情設計中都用了許多心思和功夫,就是在細節上同樣做足了功課。再加上演員們精彩的表演,既沒有影響觀者瞭解事件經過,又為該段落增添了許多情趣,且為下面的劇情做好了鋪墊,且不失為一個個充滿喜劇色彩的過渡,使得劇情上下連貫,但又不會顯得拖沓。

豆瓣9.6高分的《控方證人》:從四個方面解讀這部經典影片的魅力

04、電影蘊含的主題根隨著真相的解開最終展現出來,結合現實生活談談該片對我們的意義

《控方證人》除了無懈可擊的敘事結構和劇情設計,在一些細節的處理上也是別出心裁,所以才會一舉成功,當然導演沒有忘記電影的使命,在獲得視覺享受的同時,我們的內心也會得到觸動和感悟,這就是電影所表達出來的主題吧。

隨著影片結尾處真相的展現,原本觀眾眼中深情的沃爾人設一下坍塌,原來他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騙子加渣男。感覺就是一場愛情與陰謀的劇目,也許我們可以從中感悟到些什麼:

①有時我們認為的真相,只是我們願意去相信的真相,並非事實的真相

影片中的沃爾一開始就是扮演著一個無辜的受害者,連精明的爵士都被他表面所矇蔽,當時他用眼鏡片測試,並最終肯定了沃爾的無辜,可是這次被稱為“老狐狸”的爵士被自己的感性判斷帶偏了。也許在最初見到沃爾的時候,爵士就被他貌似誠懇的外表所迷惑了,此時的他已經從內心選擇了相信他。

所以很多時候,當客觀事實擺在我們面前的時候,我們往往會被內心的感性判斷所誤導,選擇了我們願意相信的事實,卻並非事實的全部,也非事實的真相,就是如果你一旦相信一個東西了,這在心理學中被稱之為“確認偏誤”

人有時會按照支持自己的想法或邏輯來解讀獲取的信息,從而推導出一個符合自己意願的事實或真相。其實這個事實或真相是武斷的、片面的,所以心理學家稱之為“確認偏誤”。

我們小時候都聽過一叫“智子疑鄰”的故事,故事包含的就是這個蘊意,所以很多時候,特別是如今社會網上出現一個事件,我們很容易在第一時間失去自己的判斷,最後發現其實另有真相。所以,時刻保持自己的理智,千萬不要亂下感性判斷。

豆瓣9.6高分的《控方證人》:從四個方面解讀這部經典影片的魅力


②人性是最難以捉摸的

影片中沃爾真的不愧是高段位的騙子,他成功將三個女人玩弄於鼓掌之中,富婆明知他是有婦之夫,卻甘願將遺產留給他,因此而送命,他的老婆為了讓他脫罪,不惜以身犯法,而那個黑髮女子明明知道沃爾犯了罪且有老婆,依然願意和他一起私奔。

影片結束前,沃爾面對妻子,毫無愧色地說:“當初我將你帶離德國,給了你一個身份,如今你為我脫罪而坐牢,算是回報,我們兩清了。”愛情和婚姻對於沃爾來說,都是一場交易而已,這就是赤裸裸的人性。

2014年常州公開審判的兇殺案刺痛了公眾的眼睛,李某因為生意經營不善欠下鉅額外債,於是通過微信結識了廖某某,快速閃婚後,他為妻子買下了450萬的高額意外保險,沒多久,李某殺害了妻子妄圖得到高額賠款。

東野圭吾曾經說過:“世界上有兩樣東西不可直視,一個是太陽,一個是人心。”總結得太為精闢。

③正義的天平也許偶有偏差,但終將回歸正義

影片中沃爾的妻子得知自己遭到了背叛,憤怒之下的她將沃爾殺了,這時影片中的是護士說: “她殺了他。”“不,她處決了他。”睿智的律師回答道,隨即這位正直的律師決定為沃爾的妻子辯護。

是的,正義的天平也許偶爾會有所偏差,但是正義終究會到來。我們有時不免被表面現象所矇蔽,但是我們要相信正義是不會缺席的。

結語:

《控方證人》這部經典影片,當之無愧的懸疑影片的鼻祖,案件的懸疑轉折、法庭上控辯雙方的精彩較量、妙趣橫生的對白以及結局的大反轉以及人性的展露,令觀眾得到一場視覺和感官的享受,同時影片的黑白屏幕更增添了一種懷舊色彩,真是一部不得不看的好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