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 贊泥陽十大特色文化》

《 贊泥陽十大特色文化》

《 贊泥陽十大特色文化》

(洛河韻)

一《廟下遺址》

商周石器蘊千年,

出土國寶臥獅盞。

魏晉曾立白石縣,

註冊非遺入博館。

二《縉紳老宅》

縉紳先祖徙泥陽,

老院新宅建牌坊。

戲班秦韻荷花池,

寺壩碑樓傲吉祥。

新銘勉縣任太守,

翰捐酒坊辦學堂。

名門望族濟災貧,

誌書有載皆傳揚。

注:新銘,張氏第四代張新銘。

翰:張翰。

三《搬佛溝》

唐時曾建秦王廟,

古道鬧市騾馬叫。

鐵佛遷徙知多少,

成莊銀杏盡知曉。

四《李磨高臺》

春節社火千般樣,

李磨高臺冠名揚。

折拐引擎三四駕,

綾飛彩飄翼翼裝。

五《青龍山》

李堡關帝青龍山,

雲霧飄渺騰紫煙。

殿堂輝煌金碧閣,

登頂俯瞰四山寰。

六《五鳳堡》

杜堡巍巍亦壯觀,

五鳳山莊避暑園。

今朝古柏做見證,

禦敵兵戰躲災難。

七《泥塑》

粘泥揉搓融纖維,

製作人物鳥獸魚。

活靈活現宛如真,

塗紅染彩巧工藝。

八《書法繪畫》

書畫藝術皆上貴,

賢能群集組協會。

逢節藝展賽作品,

文化人才泥陽聚。

九 《洛河小調》

小調韻匯陝甘川,

彈唱歌舞鄉鄰間。

今有傳藝運籌者,

再著小書入史典。

十《瓦 當》

灰色瓦當窯爐燒,

脊獸勾簷工藝巧。

唯有丁成候山人,

致富技能傳家寶。

《 贊泥陽十大特色文化》

王志明,筆名,洛河韻。男,漢族。高級教師,中共黨員。愛好詩歌文藝,與他人合作編輯了《泥陽學區教育教學成果集》,主筆修纂了《泥陽王氏支譜》,主編了《洛河小調》一書。所寫詩歌在多個網刊發表。退休後組建了泥陽田園之歌藝術團,在縣內外多場次演出。所編小調戲《兩姐妹回孃家》、《婆婆相親》《姑嫂接母》已在優酷、騰訊等絡平臺發出,觀注者達三萬多人。2015年獲“最美徽縣人”榮譽稱號,2018年獲徽縣“優秀文藝工作者”稱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