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1 如果晉惠帝成了漢獻帝,那麼曹操統一天下會更順暢,晉惠帝也舒服

歷史是既定事實,無從更改,不過並不妨礙我們站在後世的角度去暢想一番,比如漢獻帝與晉惠帝互換人生,那麼歷史的走向又會如何呢?之所以李夫子選擇這兩位人君來對比,主要是因為兩個人的身份、地位以及所處的環境具有極高的相似度。長期以來,我們特別喜歡拿漢景帝時期的“七國之亂”與西晉的“八王之亂”來進行對比,但實際上這兩場動亂除了名稱接近以外,並沒有多少可比性。七國之亂屬於七大諸侯王,誅晁錯、清君側,朝廷派出悍將周亞夫平亂,三個月咣噹一次性就全給收拾了。就類似於戰國,最後秦國一掃六合的氣魄。


而八王之亂則是歷經16餘載,嚴重影響了中國歷史的大走向,激盪了幾十年。西晉的八大王爺,當年因為皇后賈南風乾政弄權,是你方唱罷我登場,輪番把持朝政,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等等是捉對廝殺。我們可以把它理解成國家分別出現了8個董卓、曹操或者是司馬懿、司馬昭。故而從可比性來說,把漢獻帝劉協和晉惠帝司馬衷進行比較,可能是更有說頭,那麼這兩個人作為中國歷史上窩囊皇帝的代名詞,本質上那都是悲劇人物,讀他們的故事時也充滿了唏噓和無奈。

如果晉惠帝成了漢獻帝,那麼曹操統一天下會更順暢,晉惠帝也舒服


漢獻帝是有能力的君主


我們先從兩位君王的能力來進行比較。從漢獻帝劉協先說起,袁術曾經贊過說“聖主聰叡,有周成之質。”很多史學家也認為劉協聰明睿智,是明君之才,只是可惜他生不逢時,雖然做了30多年的皇帝,實際上卻是可悲的傀儡。雖為亡國之君,對其蓋棺定論,那還是不錯的,與崇禎、光緒比較接近,多認為他是有道無福,有心殺賊而無力迴天。話說在公元189年,權臣董卓廢殺少帝、毒死何太后,立陳留王劉協為帝,當時的他才9歲,而後董卓權傾朝野,變本加厲,任命自己為相國,享有“入朝不趨,劍履上殿”等特權,完全不將皇帝放在眼中,而且殘害忠良,不遺餘力!有一次,董卓宴請群臣,正吃著飯,忽然一翻臉,當著大臣的面將數百名反叛者直接割舌、挖耳、斬斷手腳,血濺當場,嚇得眾位大臣筷子都掉地上了,渾身發抖,不敢直視,而董卓卻神態自若的照樣喝酒吃肉。


如果晉惠帝成了漢獻帝,那麼曹操統一天下會更順暢,晉惠帝也舒服


更可惡的是這廝縱容部下燒殺劫掠,危害百姓,荒淫無度、貪得無厭,最終引得18路諸侯討伐董卓。而江東猛虎孫堅攻破洛陽的虎牢關,盟軍勢如破竹,洛陽城必失。董卓被迫是挾天子文武百官向西遷都,直奔長安,他不想給盟軍留下任何的物資裝備,於是下令帶不走的一把大火都燒得個乾乾淨淨!可憐200餘年繁華一世的洛陽城化為一片焦土。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在劉協上位的第3年,董卓罪大惡極就被王允、呂布聯手幹掉了,王允掌握了朝政。


可是撥亂反正的日子沒有持續幾天,王允這個人對大漢忠臣有餘,可是能力不足,最終引得西涼軍叛亂。董卓舊部李傕、郭汜,擊敗呂布後衝進宮中將王允斬殺。漢獻帝算是剛出狼口,又入虎穴。好在李傕、郭汜這兄弟倆能共患難,但不能同富貴。漢獻帝這個棋子他們沒有好好利用不說,竟然為了權力相互征伐起來。漢獻帝趁機逃出了長安,在楊奉和董承等人的援助下,花了一年多的時間顛沛流離,最終是回到了洛陽。這一年當中,漢獻帝雖然是飽經風雨,可是如果他能夠重新培養勢力是有拿回政權的可能的,只是太可惜,因為年幼,身邊也沒有幾個人能力和曹操相比。

如果晉惠帝成了漢獻帝,那麼曹操統一天下會更順暢,晉惠帝也舒服


漢獻帝雖有能力,但遇到一群豬隊友


等劉協被曹操接到許昌貢起來的時候,劉協可以說是喪失了一生中難得的翻盤機會。有什麼辦法?你就生在一個動盪的年代,外戚專權,宦官亂政,早就把大漢江山搞完了,再者說亂世出梟雄,劉協你就是能力再強,也肯定被曹操強勢碾壓。但是我們的劉協他不傻,他不想做個傀儡皇帝,我們依然可以從史書中看到當時劉協在努力做些什麼。對內劉協是暗暗地培植自己的勢力、親信、黨羽。他曾經對曹操發出“你要麼輔佐我,要麼放過我自己當皇帝”這樣尷尬而絕望的怒吼,也曾經發出過衣帶詔。

如果晉惠帝成了漢獻帝,那麼曹操統一天下會更順暢,晉惠帝也舒服


公元199年,曾經護送過漢獻帝的臣子董承,忽然振臂一呼,對外宣稱得到了漢獻帝的衣帶詔,聯繫朝中其他大臣準備幹掉曹操。說起這個“衣帶詔”真乃漢獻帝之首創,因為曹操把你當木偶嘛,所以宮中的一切都被曹操部署的眼線看得死死的。被欺負得想爆發的漢獻帝沒辦法,只好在自己的衣帶上寫血書,再通過董貴人傳遞給他的父親董承,密謀誅殺曹操,把大漢天下掌握在自己手中。無奈這個計劃不夠周全,曹操的間諜也比較厲害,不但沒能把曹操拉下馬,反倒被曹操先發制人。曹操帶兵入宮,當著漢獻帝的面把伏皇后亂棒打死,而伏皇后和漢獻帝的兩個孩子也被賜毒酒而死。懷孕的董貴人當面也給宰了,其餘牽連之人皆被誅殺,被曹操一陣暴虐後,劉協雖然是逃過一劫,但知道自己根本就不是對手,就較為安穩的坐起了傀儡。

如果晉惠帝成了漢獻帝,那麼曹操統一天下會更順暢,晉惠帝也舒服


直到曹丕逼其讓位,大漢才算是徹底完了。當然李夫子也看到有人說衣帶詔這個故事恐怕沒有《三國演義》寫的那麼邪乎,就是說有一天漢獻帝趁著夜晚秘密見了很多大臣,但是被曹操發現,實際上就連史學家也無法對這件事情下定論,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曹操和劉協的關係其實並不是很僵,曹操當時雖然掌握權力,但並沒有對他下死手。故而李夫子認為漢獻帝在歷史上真正的機會應該是在他36歲那年,這應該是衣帶詔的一個原型,當時他和曹操已經徹底翻臉,恰好曹操攻打完孫權,本人不在許昌,只留下王弼一人。朝中忠於漢獻帝的幾個臣子就再次聯合起來,打著清君側的由頭攻打曹操,甚至連外援都已經安排好了,只是最終再次讓自己的隊友給攪局了,大家看著這麼嚴謹的計劃,都沒有成功的踹掉曹操,就徹底歇了清君側的心思。


漢獻帝如果來到晉朝,歷史會改變嗎


說了這麼多,雖然劉協對內掌權都失敗了,可是我們可以看出來漢獻帝劉協還是有能力的,不甘於傀儡,反抗過,只不過實力太弱。而對外,劉協也沒閒著,別看年紀小,也曾經積極調停諸侯間的矛盾,比如說當年袁紹和公孫瓚相互攻伐時,他就曾向雙方寫信來斡旋,哪怕是收效甚微,也是不斷堅持。所以李夫子就想如果他能夠被換到晉朝,去接了司馬炎的班,在局勢大好能夠掌握的情況之下,把楊駿、司馬亮這倆老菜鳥全部拿下,那是非常大概率的事兒。之後就不會讓一個無兵、無權、無底盤的賈南風專政多年,荒淫後宮,為非作歹,害死太子,天怒人怨,最終引得西晉滅亡的八王之亂髮生了吧?

如果晉惠帝成了漢獻帝,那麼曹操統一天下會更順暢,晉惠帝也舒服


退一萬步說,哪怕八王之亂已經起來了,還有8次機會,在每一次風雲際會之時,只要有任何一個機會把握住了,劉協以他的聰明才智都可以改變歷史。只是可惜,這都是我們假設性的議題,反觀和劉協對比的那位參照物,晉惠帝司馬衷呢?同為末世之君,在世人眼裡那就是個蠢蛋。“何不食肉糜”?你的老百姓沒有糧食吃,就得挖草根吃樹皮,活活餓死了。作為君主你還問他們為什麼不吃肉?這不是草包,誰是草包?但如果我們讀過一遍晉史後,你就會覺得我們可能真的冤枉晉惠帝了。

如果晉惠帝成了漢獻帝,那麼曹操統一天下會更順暢,晉惠帝也舒服


晉惠帝的呆傻


他其實算不上純傻子,我們就舉個例子,在一次叛亂中情勢危急,嵇康的兒子嵇紹曾經為了保護他,將身體擋在晉惠帝面前中箭而死,當時所謂的傻子的反應是什麼呢?痛哭流涕,並且不準侍從過來擦拭,嵇紹流出來濺到他身上的血。痛惜忠臣的樣子令人動容。再比方說八王之一的司馬顒有個手下叫張方,逼迫皇帝與百官從洛陽遷都長安時,這跟當時漢獻帝劉協很像,沿路看到百姓悽苦,他也曾悲痛萬分,發出哀嘆,所以晉惠帝其實也是一個能夠分清善惡、有同情心的人。

如果晉惠帝成了漢獻帝,那麼曹操統一天下會更順暢,晉惠帝也舒服


但是另一方面,他的智力水平也確實明顯低於常人,或者說不如漢獻帝那樣親民、接地氣。養在深宮人未識,不曾到民間走走看看,體察民情,導致他的想法和人民真實的處境脫離太大了。這也決定了他在面對權臣時不會有更多想法,就像一個長不大的孩子,只求溫飽和安全,這就夠了。所以如果他被換到東漢末年,曹操雖為奸雄,有時候曹操也算是個坦蕩君子,能夠保他衣食無憂,而不是到了西晉末年,天天政變,被搶來搶去不得安生,所以說他在曹家人手裡肯定也能混個壽終正寢。

如果晉惠帝成了漢獻帝,那麼曹操統一天下會更順暢,晉惠帝也舒服


曹操的能力更強


以上除了對二人的能力做了一個對比,我們再來比較一下兩位末代皇帝手下權臣的能力。我們先來看看劉協,他的悲劇在於他的對手,曹操實力太強,把他摁的是死死的,但同樣這又何嘗不是曹操自己的悲劇?因為劉協在幾十年裡是明裡暗裡的不停地在反抗著,前頭說了他是較為安穩的做傀儡,也就是說還會趁機搞些小動作,這也導致了曹操在外征戰的過程中常常擔心後院起火,不能夠全力以赴,在客觀上阻礙了他的行動步伐。比方說我們當年在聽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國》時,就會了解到赤壁之戰之後,曹操曾有三次出兵,戰馬超、討孫權、取漢中,全部半途而廢,留下了一句“人苦無足,既得隴,復望蜀耶?”的感慨。便匆匆回師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於曹操赤壁慘敗導致了朝廷內部反對黨的逐步冒頭。

如果晉惠帝成了漢獻帝,那麼曹操統一天下會更順暢,晉惠帝也舒服


晉惠帝來到漢末,曹操的統一會更順暢


漢獻帝與其親戚也是動作頻頻,令曹操頭疼不已,不得不防。如果說換成了司馬衷,可能曹操也就不會有這麼多顧慮了,把你圈養的白白胖胖就行了,曹操也能夠早日統一天下,黎民百姓也就早幾年過上安生日子。而反觀八王,野心是一個比一個大,能力卻是一個比一個差,能跟曹操比嗎?也就是欺負人家晉惠帝是個大傻子,如果換成漢獻帝這樣有水平的天子,想必他們也不敢造次,最終沒準會實現司馬炎原本的構想,使天子居中坐鎮朝廷,掌管天下,各諸侯王鎮守四方,抵擋各少數民族和舊三國反對勢力,為大晉王朝保駕護航。就類似於當年的西周天子那樣,這樣也就沒有了國家內耗、中央集權不斷削弱,地方豪強割據,少數民族侵入,最終導致16國時期到來的後邊的事了嘛。沒準晉朝也能像漢帝國一樣綿延數百年,為中華歷史增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如果晉惠帝成了漢獻帝,那麼曹操統一天下會更順暢,晉惠帝也舒服


漢獻帝與晉惠帝的悲劇


最後我們再對比一下當時的社會背景和世族統治階段。大家都知道在東漢末年那樣一個亂世,曹操實行“奉天子以令諸侯”的政策,這也導致了朝堂之上不僅有他曹魏的親信,也有不少漢朝的死忠,很多人是忠於天子的,認為曹操應該還政於朝,自行退休。其中很大一個原因是覺得天子是有能力的,值得輔佐的,因此在曹操統治的區域是人心浮動,甚至連荀彧這樣的頭號賢臣都選擇了不合作。荀彧跟隨曹操數十年,從最開始曹操被打得只剩兗州三座小城,到現在三分天下有其二,他都是曹操最重要的謀士,官至尚書檯。曹操對他也幾乎是言聽計從。然而在曹操即將被封為魏王的前期,他卻極力反對,不惜於自己服侍20年的主公撕破臉皮,最後活活被逼死。所以我們可以假設,如果當時漢獻帝劉協,換成司馬衷這樣的傻子皇帝,恐怕對漢王朝還抱有希望的人會少之又少,這樣的話天下動亂是否也能減少幾分?

如果晉惠帝成了漢獻帝,那麼曹操統一天下會更順暢,晉惠帝也舒服


同樣,晉朝當時的百姓和軍隊已經對朝廷和皇帝徹底失望了,這就導致了人們更加的爭權奪利,八王之亂愈演愈烈,天下亂舉徹底失控,進而造成了五胡亂華!如果說皇帝能夠換成劉協這樣的有為之君,收集人心、聚集英雄,避免局面向更壞的方向發展,救蒼生於水火,或許局勢還有得救。總之,漢獻帝劉協和晉惠帝司馬衷一前一後有相同之處,有不同之處,一個聰慧,一個呆傻,劉協的悲劇在於他有水平、有追求,不甘心做一名傀儡,不斷的抗爭又不斷的失敗。司馬衷因為自身先天條件的問題,只能寄希望於輔佐或者說把持朝政的人能保他周全,只可惜八個大王沒有誰能做到這一點。即使是最後終結者,司馬越似乎有這個希望時,他卻沒有曹操那樣的政治智慧和眼光,最終雄心壯志的劉協在曹氏巨大的陰影下,無力迴天,只能退位。苟活不能自理的司馬衷在司馬越終結八王之亂後,慘死於一口毒餅。所以你看,兩個完全不一樣的人,在相似的時代,經歷著不一樣的人生,卻都充滿了遺憾與失敗,故而你也可以說歷史就是一本弔詭的人生啟示錄,對誰都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