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4 要不要奮鬥到死?

要不要奮鬥到死?

人一生奮鬥,做這做那,到了現在這個歲數,才算真正停下來,得到內心的寧靜。

近來學了一陣中國水墨畫,明顯感覺到心越來越沉靜。彷彿見到了這幾千年來的古人,用同樣的筆,同樣的紙,同樣的墨,畫著同樣的花草魚蟲,同樣的山水,同樣的人物。我和幾千年前的人、幾百年前的人呆在一起,心裡怎能不靜?整天跟死人呆在一起,心裡怎能不靜?

人在努力賺取生存基本資料的時候,心無法靜。總不能讓自己缺衣少食,凍餒貧困,至少要用自己的勞作換取溫飽。不僅溫飽,還要舒適一些才好。否則生活質量太低,對不起自己的身體。

人在滿足自身生存之外,還要追名逐利,成了百萬富翁,還有億萬富翁在前面;當了處長,還有局長部長在前面;出了點小名,還有出了大名的人在前面,還有不朽的名聲在召喚。這些目標都是要投入一生努力才能達到的。

什麼時候才能獲得內心的安寧呢?為什麼要獲得內心的安寧呢?不是有人說生命不息奮鬥不止嗎?不是有人號召小車不倒只管推嗎?他們那種生活態度難道不對嗎?

我只能說:奮鬥到死只是一種可供選擇的生活方式,還有另一種生活方式,就是不奮鬥到死,提前停下來,享受生活。

前一種生活方式是利他主義的,因為他的奮鬥結果無論是更多的錢、更多的權還是更多的名,基本上都是為他人的,是由他人來享用的;後一種生活方式是利己主義的,是活在當下的。

我們不能說,前者必定是高尚的,後者必定是低下的,只能說前者是更辛勞的,後者是更輕鬆的;前者是更躁動的,後者是更寧靜的;前者是比較痛苦的,後者是比較快樂的。

只有一種人例外,那就是藝術家,因為他的奮鬥只不過是他生命力的迸發和宣洩,他的吃苦給他帶來無與倫比的快樂,就像作畫至死的梵高。作畫是他唯一知道的生存方式,而不是常人意義上的努力和奮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