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美國害怕什麼?

創視角


美國表面上無比強大,但是在內心其實十分的軟弱。為什麼我們總可以看到美國在世界各地搞事情。要麼是貿易戰,要麼就是聯合歐洲制裁俄羅斯,在要麼就是近期的聯合西方國家施壓柬埔寨。其實美國做這麼多事情。無非是要給世界各國顯示自己的實力。告訴人家我還是世界老大,不聽我的我就要整你。事實上就近幾年美國的表現來看,是有點外強中乾虛張聲勢的意思。



首先近期的貿易戰就是特朗普的"美國為主"的觀點在作祟,雖然遭到美國商人和農業種植戶的極力反對,但是卻受到廣大美國平民的支持。而且要求增加進口稅額之後,美國的盟友也是一臉懵,除了歐盟做出反擊之外,其他如日本,韓國等國都是委曲求全的請求美國高抬貴手,這時候美國也不願意把盟友得罪的太過厲害,就順勢減免了大部分稅額,但依舊保留一部分,這個時候就可以看出美國的不自信,對自己的盟友都沒有信任,只希望用利益拴住各國盟友。對於不是盟友的其他國家則毫不留情的撕破臉要打貿易戰。而盟友表面上慶幸躲過一劫,但是心理上肯定不好受,對美國肯定怨恨頗多,這一點上美國特朗普也是過於高估了自己的地位影響力,還以為美國的獨一無二的霸主,總認為自己不論說什麼別人都必須得聽,完全不考慮盟友的感受。


再說藉著英國間諜毒殺案來制裁俄羅斯。美國和俄羅斯算是老對手了。美國對俄羅斯的警惕也是最高的,此次本打算藉著俄羅斯大選前夕搞點事情想讓普京不痛快,能影響選票的話就更好了。誰知道弄巧成拙反而讓普京更加受俄羅斯人們的擁戴。美國認為唯一能威脅到美國世界老大地位的就是俄羅斯,所以在英國主張西方國家驅逐俄羅斯外交官來迫使俄羅斯讓步的時候,美國可謂是樂意至極,一直在上串嚇跳的撮合歐洲各國支持英國。從這點看來,可能美國自己都沒有意識到,其實在他們的內心裡已經極度不自信了,害怕競爭,所以不遺餘力的打壓對美國有威脅的國家。爭取想把俄羅斯壓垮讓其不具備威脅自己的實力。


最後就是最近的以美國為首的45國施壓柬埔寨政府,干涉人家內政這事了。這個就是純屬於顯示自己的實力,告訴別人要聽我的,否則我就懲罰你。說白了就是直接的炫耀威脅。時不時的出來搞些事情,生怕別的國家忘掉美國。而且現在美國也聰明瞭,知道自己單獨自身的影響力大不如前,所以拉上西方盟友共進退。從這一點看出美國其實本身知道自己的滑下神壇。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儘量減慢這種速度。

所以,要說美國怕什麼,一怕俄羅斯發展起來,二怕美國丟掉世界老大的位置。三怕美國經濟淪為附屬。你覺得美國最怕什麼呢?歡迎留言討論,喜歡的請關注支持一下。


方圓論壇


美國最害怕俄羅斯和平崛起,聯合其他國家終止美元對石油、黃金、鐵礦石等大宗商品的定價權;削弱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使美國陷入經濟危機,最終導致美國解體。



1.美國之所以會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大國,就是因為美元是國際流通貨幣。而鑽石、黃金、銅、石油、鐵礦石等大宗商品,都是以美元作為定價的,每個國家政府都必須儲備大量的美元進行國際貿易。例如,智利是世界最大的銅礦出口國,如果日本想購買智利的銅礦,智利只收美元不收日元;再例如韓國想購買中東國家的石油,中東國家只收美元不收韓元,這就是美元的強大之處。



2.美國為了獲得美元對石油的定價權,支持沙特做中東地區的盟主。美國利用政治訛詐和軍事威脅,讓很多中東小國都聽沙特的指揮,來滿足沙特作為中東大國的願望。沙特為了回報美國對它的支持,就號召中東地區的產油國,用美元作為石油的定價貨幣。在石油出口中只收美元,不收其他國家的貨幣,這就使美元在世界上的影響力越來越大。



3.俄羅斯總統普京非常痛恨美國,因為前蘇聯和俄羅斯都依靠出口石油來換取經濟收入。由於美國在1980年代聯合沙特壓低了國際石油價格,使蘇聯的石油出口收入大幅減少,這嚴重損害了蘇聯的經濟發展。導致蘇聯出現經濟危機,使蘇聯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下降,激化了蘇聯的人民內部矛盾,最終導致蘇聯解體。



4.目前俄羅斯總統普京希望利用敘利亞內戰,把美國的勢力徹底從敘利亞和中東地區趕出去。俄羅斯利用在敘利亞的軍事基地,對所有中東國家進行政治和軍事幹預,讓中東國家與俄羅斯聯合在一起,終止美元對石油的定價權。削弱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地位,使美元貶值。美元不值錢了,美國的經濟就會遭受到巨大的損失,會引起美國出現經濟危機;導致美國國內爆發民族矛盾,使美國國內50個州的政府立法脫離美聯邦,最終讓美國解體或爆發內亂。這樣俄羅斯就會重新成為世界霸主。不過俄羅斯是一個野蠻、貪婪的國家,如果俄羅斯當了世界霸主,世界一定會陷入更大的危機。


香堂風子


美國到底害怕什麼?

據我觀察,最近,尤其特朗普總統上臺,美國在安全、經濟、地區、全球等各領域、各方面的政策趨於不明朗、不穩定、甚至不負責任之後,中國的輿論,包括精英和大眾輿論上,類似的提法和角度明顯增加,如“美國著急了”;“美國躲避了”;“美國不行了”...

不過,美國從來不是鐵板一塊,如今更是如此,對於一個問題和現象,其感受、思考、表達均趨於多元化,美國的憲法和制度也允許本國公民本著自己的意志和信念自由思考與表達,而不會用政治權力壓迫本國公民說什麼或不說什麼。在美國,總統也好,政府也罷,公權力搞違法行為的成本和風險是極高的,對政權來說意味著毀滅性。

設想一下,如今,特朗普害怕的或許是落實不好自己曾給選民承諾的“美國第一”,自己曾經卷入的醜聞被曝光之類的;特朗普的智囊和同事們害怕的或許是因與特朗普合不來而被迫開除或辭職,抑或,明明覺得特朗普的政策不符合美國的利益,但還要跟他工作下去,在此過程中不斷委屈自己和欺騙自己,對此感到害怕;有些知識分子可能害怕錯過了與政策接軌,發揮知識的機會,有些已進入本屆政府的知識分子則會害怕將來回到學術單位時因曾為特朗普政權服務過而被邊緣化;此外,白人與黑人之間;農業從業者與金融從業者之間,不同的州的人之間;當今到底對什麼感到害怕無疑是不同的,而且變得更加不同,特朗普把美國社會經過歷史的沉澱所累積下來的眾多潛在的分裂、分層、分化因素暴露出來了,在這個意義上,我始終認為,雖然特朗普的上臺引起了許多爭議和不滿,但它至少是真實的存在,不像一些國家永遠做不到真實,活在虛偽與欺騙之間。

前幾天,我在華盛頓跟一名中國問題專家討論問題,這位學者略有情緒化地說“我們都對特朗普感到失望,但它是一時的,不是永久持續下去的。一旦他下臺,還是會回到原來的美國,因為,我們有建國以來堅定、普適的制度和價值觀,它有足夠的力量和空間讓美國重新迴歸理性和正常”。特朗普或許忽略或玩弄制度,卻無法無視或破壞制度。我也同意這位學者的想法,也主張我原有的觀點:特朗普是過度的產物,他的出現,為的是使得美國重新正視自己,振作自己,發現自己。在這個意義上,害怕也是應該的,甚至必要的。假如一個國家的政府和公民都不害怕了,統治者不害怕來自制度和輿論的壓力,被統治者不害怕自己被統治者愚弄和欺騙,等待這個國家社會的只有可能是衰退,甚至崩潰。

我在寫作本文的過程中比較自然地想起了曾經在華盛頓所經歷的一個場景,下面,請允許我從拙著《我所發現的美國》(東方出版社)第九章【愛國】加以引用;

我每一次入境美國,不管在波士頓、紐約、芝加哥、舊金山、洛杉磯、邁阿密,還是在華盛頓,都會不經意地思考一個問題。美國的過關程序往往是超慢的,而且,那麼多人排著隊,卻只開二到三個窗口。我在前面的章節也提到過,美國是入境嚴格,出境輕鬆,兩者之間差距非常明顯的國家。過關處的官員對於每一個入境者都用嚴厲的態度詢問,檢查,為的是防止不合格的人進入美國領土。那個空間很有秩序,但效率太低,遠遠低於日本和中國。但是,人們都很自覺、主動地等待,也幾乎沒有人會破壞秩序,打破規定,偶爾有一些人入境材料有問題的,會被官員帶到別的地方去接受詢問和檢查。

為什麼大家願意等,還帶著謙虛和低調的姿態?我覺得原因來自美國社會的魅力和強大。說的極端一點,想到美國移居的人太多了,美國政府怕的是來的人太多,而非相反,所以,過關處的官員一點也不著急,用大量時間謹慎檢查每一個入境者的身份和背景,為的是維護美國社會的安全和秩序。美國要保持社會的活力和持續發展,他需要移民,無論是體力勞動者還是腦力勞動者,但其過程必須是逐漸、有序的,而非極端、倉促的。訪客在過關處的態度普遍趨於客氣,從中也能看到美國社會的特徵,以及它與世界格局之間的聯繫。

我有一次在華盛頓參觀位於中國城附近的德(國)裔美國人博物館,它介紹了德國人是如何移民到美國的,其中包括納粹時期的德國人逃到美國的歷史,它還介紹了德國移民對美國社會的影響力。我參觀完博物館,回家在日記裡寫了一句感受:在世界上,只要有獨裁政府存在下去,美國一定不會衰退。”


加藤嘉一


今天我在頭條上就“美國到底害怕什麼”寫了自己真實的感受,獲得將近5萬的閱讀量,得到了很多網友的熱議,在這感謝大家。對於這個問題,我的感受來自於對美國本身、日本以及本國經濟環境的思考,以及國家之間的經濟策略性。我的角度還是立足於從經濟角度思考,雖不能完全說明白所有真實的一面,希望能夠有所啟發,以下是全文:

貿易戰只是開始

貿易戰只是美國當前使用一連串的反制手段之一,它的目的就是很簡單:搶佔世界競爭上風,奪取這場競賽規則的制定權,美國是不會放棄他對全世界規則的制定權。從貿易戰開始,它代表國與國以對策與反制行動相互對抗,並利用自己強大的經濟影響力和軍事實力,意圖破壞對方的“資本主義”形式。

圖為美國對鋼材進口收重稅

美國害怕過去“傷疤”重現

通過美國經濟發展史也可以找到它害怕的原因。70至80年年代,日本企業發展出一種管制型資本主義形式,這種以國內產業團體為主,當時稱為一種非正式組織,即協同組合連會與財閥(二戰後已正式宣佈為非法)為主軸的資本主義形式。目的不在爭取企業短期獲利,而在追求日本最高的就業率,以及產業團體的長期成長,它是一種特殊的資本主義形態,與美國所倡導的資本主義不一樣。

日本企業在美國躊躇滿志之際乘虛而入,顛覆了美國製造業,特別是在汽車、電子、工業與鋼鐵業,讓美國企業那段時間嚐盡了苦頭。甚至最後美國人感嘆整個國家都被日本買去了。就在那個時候,美國人感受到危機,用盡機關(例如設法讓日元升值),並設置一系列的經濟因素,最終使得日本經濟陷入危機,停滯不前一直到今天。

對今日霸權主義的美國而言,現在非常擔心它主要競爭對手中國。目前我國人口眾多,對全世界的經濟貢獻超過30%,加之目前我們這套經濟發展模式成功,使得美國人感到壓力更大,這樣勢必會帶來中美之間更大規模的經濟方面的對抗。

圖為特朗普總統簽訂貿易法案

商人總統特朗普

特朗普競選成功以來,拋棄美國立國所謂的精英主義,以及那些以理論為基礎的構想。特朗普視乎還想拋棄爭議,用更加相對坦誠姿態面對國內,他首先採用的就是“美國優先”政策思維來幫助美國從當前嚴峻的國際形勢脫身。簡單來說:倡導自由貿易,將會繼續損壞美國競爭力。所以也就不難想象,特朗普及其內閣成員在上臺以後不久,就與硅谷企業界的大佬坐在一起從策略角度思考美國的未來,他們的目的就是一起訂立一項取勝的長期策略,為隨後的貿易戰做好鋪墊。

圖為特朗普和硅谷大佬們商討貿易政策


我們都知道美國成為經濟大國那些重要領域,諸如:不斷的創業動能與出口,再加上政府的研發推動,以及針對外國公司建立的貿易壁壘,包括航空、國防、通信科技、製藥等美國最大的一些產業,都是用這樣的方式創建和維持的。特朗普通過與硅谷大佬合作並明確告訴他們,單打獨鬥的企業無法與世界新興經濟體模式進行競爭,必須與美國政府合作,才能與新興經濟體競爭,這也就不難理解誒隆·馬斯克前幾日在推特上多次向特朗普表達自己企業競爭訴求的想法。

美國商界將會首先配合

應對美國式的害怕,一般都是從企業開始。未來特朗普在經濟上一定會先與美國企業巨頭形成默契的配合,爭取他們的支持,扭轉經濟的頹廢,它們具體商界行為有:

其一,會讓美國跨國企業以更加強硬的態度應對企業投資所在國。例如英特爾公司在發現日本將國內市場對他們封閉後他們便採取了強硬立場。

其二,會讓美國跨國企業以更快速速度撤回所屬國,美國政府這邊會出臺相應的政策支持他們迴流本國(蘋果不惜交鉅額的稅費也要把資金撤回美國),這也就是我們經常聽到的“製造業迴流”。

其三,美國會繼續大肆宣揚“自由貿易”的代價(它退出TPP就是例證)。同時,美國會進一步開放國內市場(石油產業、基礎設施等),釋放國內市場優勢,走貿易保護之路。

其四,美國將繼續向企業投資所在國政府施壓,諸如保障他們在所在國的政策穩定和利益,美國人常用的手段之一就是用“知識產權”進行打擊。

其五,跨國企業會重新思考在投資所在國的經營策略。

上述五點,我們必須引以重視。

世界是平的

世界是平的,合作創造未來

美國人很清楚如果失去當前的經濟主導權意味著什麼,他們同時也害怕失去世界規則制定權。當前特朗普總統本身也非常清楚他目前所處的複雜國內外環境,是否能夠突圍,我們不得而知;他最終所倡導的“美國優先”是否能在他的任期內成功,我們也不得而知,但是一場圍繞“貿易的戰爭”已經不可避免。而我們始終認為“世界是平的、合作最重要”,因為整合、合作是推動全球經濟前進的主要引擎,否則其結果必然是兩半俱傷。

對於我們而言,我們必須推動新一輪的改革開放,需以更加務實的內部目標為主;我們的企業要變得更加聰明,要更加快速適應世界的變化,也要不斷的學習提升自身認知;我們還需要卓越偉大的領導人,凝聚人心的夢想願景、高超的戰略智慧,我們一定能夠做到!

備註:以上為本人觀察與分析,部分觀點歡迎大家批評指正。關注“創視角”,我們一起成長。


創視角


當然是怕美國不在(當)偉(老)大了。

前面有日不落的英國做例子,旁邊有蘇熊的轟然倒塌,再往前還有大清帝國的任人踩踏。這些都是近300年來的例子。



為啥怕這些,因為當老大的日子太爽了。

遙想當年,世界戰亂,兩頭掙錢的美國掙得盆滿缽滿,開啟了通往老大之路;剛獲得老大地位的時候,帶著一群小弟和蘇熊圍獵於歐洲大陸;蘇熊倒塌之後真是誰不服就弄誰,一時風頭無兩;美元更是上演各種吸星大法,想吸哪就吸哪,甚至不用吸,自己就往懷裡鑽;當上老大還收了一眾小弟,乾兒子,馬仔,對外欺負人就讓他們上,對內對這些國家也是能欺負就欺負,這是何等之爽!



(I want everything!)

老大當久了,怎麼就不能適應退休後的生活,你看看這次英國脫歐,磨磨蹭蹭,彆彆扭扭;你看老美退個群,說退就退,北約都敢退,要是退休了還能這麼牛嗎?而且這次後面的挑戰者不光實力強勁而且和當年最早的發家史還挺像(為啥像,連老美都自己說,我們打仗,你們來做生意,心塞啊),你說他能不怕嗎?


路漫漫吶喊


一、美國害怕俄羅斯軍事上不按常理出牌

2018年,美國軍費預算是6920億美元,俄羅斯只有535.5億美元,美國是俄羅斯的近14倍。這說明,常規軍事力量對比,美國遠遠把俄羅斯甩在後面。但是俄羅斯擁有7000枚核武器,還有955A型“北風之神”彈道導彈核潛艇、“薩爾馬特”重型洲際彈道導彈、戰略轟炸機圖95。即使美國在常規軍事衝突中打贏俄羅斯無數次,只要俄羅斯還有啟動核武的能力,美國就得不償失。因此,美國害怕俄羅斯軍事上不按常理出牌。

二、美國害怕歐盟政治上擺脫美國控制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歐洲一片廢墟。美國通過“馬歇爾計劃”援助西歐各國,幫助它們走出了困境,實現了經濟復興。美國也成功的通過“馬歇爾計劃”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在政治上控制了西歐各國。冷戰期間,在美國與蘇聯的對抗中,西歐各國貢獻巨大。可以說,美國首先是歐美國家的領袖,然後才是世界霸主。如果歐盟28個成員國,成了一個獨立國家,將擁有超5億人口、40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16萬億美元GDP的超級強國。這樣龐大的歐盟出現,將意味著美國勢力再也無法染指歐洲,也就無法保住世界霸主的寶座。

三、美國害怕中國經濟崛起

2017年,美國經濟總量為19.36萬億美元,中國為12.24萬億美元,中國經濟總量達到了美國的63%。不僅僅如此,中國經濟增長速度超過6%,持續穩定增長;美國經濟增長速度低於2%,持續低迷。中國經濟不僅數量在增長,質量也在提高。以互聯網行業為例,阿拉巴巴市值超過4400億美元,騰訊市值超過38500億港元,都位列全球市值最高的十家公司之列。此外,中國互聯網還有小米手機、大疆無人機、百度搜索、微博、今日頭條等等極具競爭力的產品和企業。如果美國失去經濟第一的寶座,僅僅是23萬億美元的國債就能將其壓垮!所以,美國害怕中國經濟崛起。

四、美國害怕墨西哥非法移民

歷史上,美國是信仰新教的歐洲白人建立的。今天,美國也是以信仰新教的歐洲白人後裔為主,稱為WASP。美國曆史上,除了奧巴馬以外,所有總統都是WASP。可以毫不誇張的說,美國社會運行的基礎就是WASP占人口多數。但是,WASP佔美國人口總數不斷減少。與之相對應的是,拉丁裔在美國人口比例中,不斷上升!特別是數量極其龐大的墨西哥非法移民。如果有一天,美國的拉丁裔人口數量超過WASP人口數量,美國還是美國嗎?這樣你就能理解,特朗普作為一個WASP為什麼要在美國和墨西哥邊境修建“長城”!所以,相比以上三個國家和地區,美國最怕的應該是墨西哥非法移民!

你覺得美國四怕中,最害怕的是哪一個?歡迎參與評論區的討論!


美國觀察室


今天我們從現在的中美貿易摩擦來分析一下,現在的美國到底在害怕些什麼?

歷史上美國發動的貿易戰可謂是數不勝數,其主要目的還是為了維護其全球霸主地位,說白了就是維護自己的特權主義,無論是之前對歐洲國家的還是對日本的。現在美國又開始針對中國了,從“232”鋼鋁徵稅的30億美元,到“301調查”的500億美元,再到聲稱考慮再對中國1000億美元出口商品加徵關稅,貿易摩擦不斷升溫的內在原因還是特朗普政府對時局的錯判,以及對美國霸主地位不保的恐懼。那麼,為什麼此次會針對中國,美國政府到底在害怕些什麼?或者準確的說特朗普政府到底在害怕中國什麼?

一、中國製造由大轉強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美國此次公佈的對華301調查涉及的徵稅產品建議清單,其中包含信息和通信技術、航空航天、機器人、醫藥和機械等多個行業,重要的是這些行業“很巧的”都是《中國製造2025》中的扶持性創新產業,而《中國製造2025》是我國全面復興的重要一步、關鍵的一步。美國試圖通過貿易威脅抑制中國未來發展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可笑的是,在這份清單中,本來不到500億美元的清單,活生生被湊到了500億,清單上就連訂書機和車輛座椅都涵蓋在內,是個人都能看出來這些屬於哪門子的高科技產業,生拼硬湊的不要太明顯。

此外,單就出口份額而言,我國主要出口美國的是服裝、鞋靴等產品,而這些產品卻並不在此次“301調查”的徵稅清單中。

二、特朗普需要打造英雄形象

事實上,大家不妨回想一下特朗普在大選期間的言辭,不難發現貿易戰早有苗頭。在全球經濟不斷髮展的過程中,隨著美國財富分化不公的加劇,導致美國民眾持有一種焦慮情緒,《紐約時報》也曾經通過《美國的新焦慮》一文大篇幅的詳細分析了這種社會情緒。特朗普政府妄圖通過貿易摩擦來轉移真正造成美國民眾焦慮的原因——儲蓄率低下和高消費的矛盾(數據顯示,美國人口占全球人口4.4%,但是美國人消費的商品卻佔到了世界商品總額的22%),並且為自己的中期選舉贏得選票,這種做法不得不說愚蠢至極。

中國對美國商品的懲罰性關稅清單上,以大豆、飛機和汽車為主,而中國是美國飛機和大豆的第一大出口國、汽車的第二大出口國。其中,數據顯示,2016年美國出口的62%的大都、17%的汽車以及25%的波音都銷往中國,中國此番回擊可謂是直擊要害,大快人心。


三、“中國威脅論”的謠言真的嚇住了美國

對於美國而言,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是目前唯一可以和美國這個第一大經濟體相抗衡的,而最重要的是,中國的軍事力量同樣不容忽視。這在一定程度上給了美國政府很大的壓迫感,但不得不說美國可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呀。對此,小編只想說,想太多是病,得治。

整體來看,特朗普政府此番採取的衝動性的貿易摩擦,從長期來看,卻需要美國民眾為其買單。但從我國來看,機遇與風險並存,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國農產品的競爭力以及自主研製創新產業的發展空間。

以上就是我對於該問題的看法,個人觀點不代表君銀投顧官方觀點,如有不同的想法或是建議,可以直接在下方留言或是關注我的頭條號進行交流。


民眾投顧


題主的意思如果翻譯一下的話就是:美國為什麼要在全球發動貿易戰?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表面原因,也有深層考慮。小編的理解是:



為了讓美國的貿易更平衡。在美國的對外貿易中,貿易逆差巨大,特朗普認為是因為貿易規則不公平,因此,美國要藉助於貿易戰促使貿易對手“少出多進”,以幫助美國取得貿易平衡。


為了讓製造業迴歸美國。由於人力、資源等成本提高,美國許多的製造業已轉移至國外,造成美國製造業的“空洞化”。特朗普上臺後打出了“重振美國製造業”的口號,不斷在貿易方面採取措施以吸引國內外資金重回美國,發展製造業。

為了防止國內的高水平製造業被國外反超。多年以來,美國一直雄居世界高層次的製造業的霸主地位,並憑此賺取高額利潤。但近年來,世界上不少國家已制定本國的高端製造業計劃並進展神速,這令美國非常震驚,於是開始採取手段加以遏制,貿易手段就是其中之一。

綜合來看,美國之所以在貿易上四處出擊,主要是其國力下降,擔心失去霸主地位而不自信的一種表現。


姜運倉


美國害怕什麼?美國什麼都害怕!美國害怕烏克蘭重新和俄羅斯和好,美國害怕亞洲和歐洲走到一起,美國甚至還害怕你家鄰居的吃狗肉等等,當然了這些都是藉口,美國從來就不害怕這些。

美國唯一害怕的,就是突然在某一天,美國債務危機真正爆發,美元——石油體系突然崩潰,然後美國就會像一個煤氣罐一樣,嘣~被炸成碎片。

美國突然崩潰,這絕對不是危言聳聽,高高如山一樣的債務,隨時都有可能會因為一個小石子的掉落而崩塌。

美國債務是一個老話題,從二戰結束之後,美國為了加快國家的發展速度,就開始不斷的在市場上通過發行債務來獲得資金,並將之用於政府的建設和投資。雖然這些債務有超過50%都是由美國國內的金融機構或者個人持有,但是這並不意味著美國的債務就是安全的。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美國債務總額便開始一路走高,從1980年的1萬億美元一路飆升到2016年的19萬億美元,而等到2018年的第三季度的時候,美國的國債總額增速再次加快,總債務達到了創紀錄的21.7萬億美元,已經超過了2017年美國GDP的總量,這意味著美國每年的全國產值已經不能抵消債務。

過高的債務對美國經濟發展的壓力非常大,國家每年發行新債中,有很大一部分被用來償還舊債的利息,這就是美國國家版的“龐氏騙局”,也引發了人們對於美國政府究竟能不能還清債務的擔憂。

在今年11月,美國財政部將連續三天拍賣總價值830億美元的國債,主要用來償還本月即將到期的543億舊債,同時再增發287億美元的新債,用來作為政府的各項開支。

但是此次債務發行時出現了兩個特點,一是單次債務發行總量超過了2009年,再次刷新了美國債務發行最高上限,二是國外購買者減少,大部分都是被美國國內投資人或機構買走。

這也突顯了兩個問題,那就是現在的美國政府正在靠舉債生存,一旦債務償還大限到來,就是美國政府崩潰的開始,其次美國政府之所以還能支撐,主要都是美國國內的投資者在買單,目前美國國內投資者總共持有超過12萬億美元的國債。如果美國政府無力償還國債,那麼美國國內的投資者將血本無歸。

可以說今天的美國債務問題實際上早就已經達到了極限,因為美國債務與GDP的比例已經超過了100%,而正常的債務總額警戒線則是在60%以下,所以今天的美國債務寶塔實際上已經搖搖欲墜,隨時都有可能崩潰,而一旦崩潰美國政府和美國人都將一無所有。

石油——美元體系正在隨著美國的全面衰落而走向崩解,今天已經由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越過紅線,使用本國貨幣購買石油,

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裡,強大的美國依仗著兩樣“鎮國利器”在世界上肆無忌憚的橫行。其中一個就是美國的航母艦隊,而另一個則是美元。

在上世紀70年代,美國人通過與沙特合作,將美元與石油捆綁起來進行交易,並通過經濟、軍事手段打擊那些不願意進入這一體系的國家,終於在上世紀80年形成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石油——美元格局。

在這場資本盛宴中,美國只需要開動印鈔機增發美元,就可以從全世界獲取難以想象的利潤,但是這樣的格局肯定是不會長久的,美國不可能將美元永遠的印下去,而其他國家也不可能會永遠忍受美國的盤剝。

在美國經濟向好、武力強大的時候,世界上的其他國家可能會要繼續忍耐下去,但是等美國經濟出現大問題的時候,自然就會有強國站出來反抗美國的石油——美元體系。

2008年的次貸危機是美國經濟的歷史轉折點,從這一年開始,美國經濟開始下行,並不斷的引發其他危機,比如債務危機等等。而其他國家也看到了這個機會,紛紛起來打破美國石油——美元體系的束縛,積極聯絡其他國家,使用本國貨幣進行石油貿易。

隨著2016年特蘭普上臺之後,開始美國全球貿易戰的浪潮,在這場涉及全球所有強國的博弈中,美國被打的一敗塗地,不僅盟友歐盟開始與其正面交鋒,甚至連自己的小弟日本也開始堅決與美國保持距離,更不要提中俄兩國已經形成事實上的聯盟,正在不斷的擴大在亞洲的影響力了。

美國的債務危機以及美國製定的石油貿易體系的崩潰,預示著美國正在跌下神壇,不復當年的強大,一旦債務危機爆炸,必然會將美國炸的粉身碎骨,雖然出現這樣的局面,也會對其他國家比如中國和歐盟產生重大傷害,但這並不重要,只要我們堅持過去,我們就將會迎來一個沒有美國的未來,等到那時候,我們當年失去的必然會重新拿回來。


落下m


我是這麼看的。

第一、整個日耳曼系都害怕自己式微,害怕自己曾經欺負過的那些地區重新崛起。這方面尤其英系表現地很明顯,英國人更是首當其衝,二戰時在東南亞就是這麼表現的,他們很早就有遏止東亞、南亞發展的舉措,當英國人離開東南亞和印度時的一系列操作都是為了遏止這些地區發展埋下伏筆。這方面高曉松在最近的節目裡也有說過。

第二、歐美害怕俄國龐大的核武庫,害怕普京式的人物存在於俄國,更害怕俄國的政治和軍事擴張。所以歐美在今年之前所有的戰略都是圍繞遏止俄國展開的,拉戰略位置很重要的土耳其入北約也是為了這個,打南聯盟、打敘利亞,支持烏克蘭與俄國翻臉,都是歐美在實施壓縮俄國的勢力範圍。他們的目標其實就是要搞垮俄國,徹底消除核武威脅。

第三、美國害怕美元地位被歐元和人民幣取代,雖然歐洲是其盟友,是其祖先國。但是美國仍然對歐元的發展有警惕和遏止。美元地位和強大軍事能力是美國強大的兩大保證。美國每次加息或減息都會深刻的影響世界經濟,可以想象美國是可以利用自身的貨幣主導地位尋求對自己最有利的吸金效果的。美國金融對外的割韭菜能力也是少不了美元地位的。

第四、美國害怕在IT產業經濟上的優勢領域被中國超過並取代。美國在近三十年的經濟發展動力很大程度就是這一波產業的崛起,未來人工智能也會成為更重要的領域。所以美國當前害怕的就是這個領域被中國彎道超車。而且最有可能被取代的也就是這個領域。

第五、美國害怕式微後的眾人喊打局面發生。歐美這些年一直把自己打扮成天使,但他們心裡很清楚。一旦式微,那些曾經被他們壓制、殖民過的地區會大反彈。尤其美國會首當其衝。美國一旦式微,日本、中東、拉美都會大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