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小米max3標配要是1999元你會選嗎?3代出來時小米max2還能降價嗎?

夢幻之都


我們先來看看,在選擇手機的時候,我們看重哪些要素?

  • 外觀

  • 性能

  • 屏幕

  • 相機

  • 續航

由以上幾個要素所延伸出來的幾個大的細分市場:顏值黨、遊戲黨、影音黨、攝影發燒友,當然,大家都需要長續航。

這幾個細分市場其實並不矛盾,一臺完美的手機應該是外觀漂亮、性能強勁、屏幕大的同時不影響便攜、相機出色、續航持久。

而這種手機一般都是定位旗艦的產品,如華為mate系列、三星note系列、蘋果的plus系列等等。

旗艦產品由於要全方位考慮,所以也不得不作出妥協,比如機身尺寸的限制,屏幕不會太大,性能強勁導致功耗很難完全壓住等。

超大屏手機恰恰是犧牲一些便攜性,以進一步增大屏幕和電池,以獲得更好的影音體驗,屬於影音的一個細分市場。

然而,在超大屏手機領域(16:9時代的6英寸以上屏幕),並沒有定位旗艦的成功產品。

大屏手機其實很多廠商都做過,比如華為出過P8max:

6.8英寸,定位旗艦,起售價3788。然而,後續我們也看到了,華為在後續的新機裡面把這個系列砍掉了。

小米max恰恰就是這麼一個成功的系列,max一代發佈於2016年中,驍龍650、6.44英寸1080p屏幕,4800mah大電池,生命週期出貨量超過300萬臺:

這也是小米2016年慘淡中為數不多的亮點了。

2017年,max的繼承者max2發佈了,同樣是6.44英寸屏幕,650換成了625,電池由4800mah增加到了5500mah。

低功耗soc配上小充電寶級別的大電池,這臺手機成為了續航神器。

2017年,小米max2是5x之外最成功的系列。

隨著夏天的到來,max2的繼承者,max3該來了。

對於max3,我們所期待的,自然是max2所缺失的。

  • 第一,性能不夠強勁,625是續航神器,但性能確實一般,大屏手機不只是影音體驗佳,也是遊戲黨的最愛,所以對於新機,是上636還是上660,這是一個問題;

  • 第二,顏值,近期發佈的紅米note5是一臺性價比頂級的產品,3+32售價1199,4+64售價1399,但顏值低一直為人所詬病;

  • 第三、相機,實際上,屏幕越大,越能夠看到照片的細節,所以更好的相機其實是剛需;


  • 最後,max系列的傳統強項、屏幕,18:9肯定是必然,出於續航考慮1080p屏幕問題也不大,大電池。

實際上,在紅米note5發佈之後,小米2018年的產品必然會以此為標杆,尤其是小米2017年最為成功的兩大系列,5x和max2。

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max3漲價的可能性極大,而在小米旗艦系列將價位由1999提升到了2499之後,這個價位其實已經空出來了。

小米note3發售價2499,市場反應一般,但在降價到1999(6+64)之後,其市場表現非常不錯:

京東評論數量已超越小米6、小米5x和小米mix2,位列小米系(非紅米)第一。

然而,另外一個問題,大屏手機畢竟是小眾細分市場,小米max系列即便做到該市場最暢銷產品,總銷量依然不高。華為砍掉P max系列也是一個很好的明證。

而該市場受眾普遍預算不足,或者說,預算在2000+的小米用戶,一般會選擇小米7(即將發佈)。

由此,

max3的一個理想配置,驍龍660+imx362雙攝(紅米note5同款)+6.99英寸18:9 1080p屏幕+5500mah電池+max2類似外觀, 4+64 售價1799,6+64售價1999。

這會是一個理想的選擇。

如果真的是這樣一款產品,我相信其市場反應一定不錯。

在max2的基礎上售價提升100元,多了雙攝(imx362),625變成660,屏幕變成18:9全面屏,其他部分延續max2的特點,這會是一款有足夠吸引力的產品。

不用擔心使用imx362會喧賓奪主,在華為P20pro的刺激下,手機市場必定會來個相機大躍進,而曾經的旗艦標配下放到千元機市場也會成為必然。


小蒜苗長


首先要看小米max系列的定位,對大屏和續航有要求的目標消費者。那什麼人喜歡大屏和高續航呢?

1遊戲愛好者 2影音愛好者 3司機

這些消費者不是學生,漲300還是有承受能力的。

其次要整體比較2018年和2017的市場環境。在電子產品元器件不斷漲價,且雙攝、全面屏逐漸成為標配,屏下指紋、無線充電成為潮流的2018年,手機漲價是必然的,消費者也將期待。

本人就是小米Max2首發用戶至今,與我而言:

6.5寸以上的18:9全面屏;

5000毫安以上電池;

驍龍670/710;

6G Ram;

128 Rom;

雙攝;

黑色,不要金色;

2499是可以接受的。

如果驍龍845+屏下指紋+無線充電

3499可以接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