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人的大腦真的只被使用了5%嗎?那人類將來獲得永生技術後,腦容量還能撐的住嗎?

光陰籽


先直接上答案。

樓主的第一個問題,人腦真的只被使用了5%嗎?假的。

樓主的第二個問題。人類將來獲得永生技術後,腦容量還能撐的住嗎?答案是:看用什麼手段實現永生。

如果永生後後保持大腦的生理結構不變,那麼肯定撐不住。但這不要緊,人類具有遺忘的能力,可以不斷刪除自己的舊記憶。付出的代價是:雖然永生了,但是會不斷忘記自己。

如果人類把意識上傳到機器實現永生,那就不存在腦容量的問題了,因為機器可以為人類提供接近無限的意識空間。或許更應該考慮的是,人類會不會在機器空間裡展開廝殺,來爭奪意識發展空間。

關於腦容量的迷思

關於腦容量有一種流傳甚廣的偽科學傳言,說我們的大腦其實僅僅被開發了5%,或者百分之幾點幾之類的,所以大腦的潛力十分的巨大。呂克·貝松的科幻電影《超體》,一部是十分精彩的科幻作品,就是以這個為出發點拍攝的。

這種耳熟能詳的說法,作為一種自我激勵的方式,或者作為一種科幻作品的素材,當然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但是很可惜這是一個經典的偽科學結論。我嚴重懷疑這是一些商家,為了推銷各種各樣的記憶術,或者大腦保健產品,才提出來的說法。

其實你仔細想一想就會覺得這種說法真的是太扯了,到目前為止,人類依然連大腦是如何工作的都不清楚,怎麼就敢斷定大腦只被開發了百分之幾,這不鬼扯嗎?

這種說法之所這麼流行,很大的一個原因是:提起腦容量這三個字,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人腦中數量龐大的神經元。

我們把恆河裡沙子的數目,或者宇宙間所有星球的數目,拿來和神經元的數量做類比,絲毫不會覺得有什麼不妥。人類目前的壽命,也就是百年而已,現實生活中,我們還沒有見到能夠活到超過200歲的人。

如此巨量的神經元數目,讓我們在潛意識裡覺得人腦的存儲空間應該就是接近無限的無限的。而如此短暫的壽命,讓我們自然而然地忽略了人腦容量的問題。大自然給了我們的這顆大腦,看起來似乎足以應付我們現在並不漫長的一生。

某種意義上,我們其實可以和電腦的硬盤拿來做一個類比。我們現在談論一塊硬盤的存儲空間的時候,一般是以G或者T這樣的單位來表徵的。那麼大腦的容量到底是幾個G或者幾個T呢?G和T是信息量的單位,我們拿它度量人腦,應該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

但是很遺憾的是,大腦到底是表徵信息、存儲信息和加工信息的,目前仍然是一個謎。所以我們沒法估算大腦的容量。人類對大腦的工作原理,雖然不能說是一無所知,但至少還是屬於石器時代。

我在大學學的是心理專業,翻開一本認知心理學的教材,我可以在裡面找到各種各樣的記憶模型,以及其他諸如知覺、語言之類的認知模型。這些模型讓我覺得瑣碎無比,毫無美感。

當我厭倦了學習一種一種又一種的模型以後,我迫切地想要知道一個關於大腦工作原理的基礎的、整體的、優雅的規則,就像萬有引力定和電磁場方程之於物理學一樣。儘管認知心理學家們,已經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還遠遠不夠。

我們的思維中經常充滿各種各樣的謬誤。我們理所當然的認為,神經元的數量十分的巨大。所以我們的腦容量也是十分的巨大。但是神經元數量和腦容量這其實是完全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二者之間,並沒有確切的因果聯繫。這只是我們一種非常簡單和樸素的聯想而已。

想一想地球上有多少粒沙子?有多少隻螞蟻?二者數量也十分巨大,但是我不能說沙子和螞蟻能儲存大量的信息。可能你會反駁說,沙子和螞蟻都是一些很簡單的東西,和人的神經元是沒法比的,一個神經元就能拉出無數的樹突,和其他神經元建立起數量非常龐大的突觸。沒錯,但是在徹底搞清大腦的工作方式之前,我們依然不能給這兩個概念之間建立起因果關係。

腦容量會成為實現永生的瓶頸嗎?

我們先跳過實現永生的技術細節。以目前人類的技術水平,實現永生的途徑有下面兩種可能:

第一種,我們可以通過生物工程,可以讓我們的肉體永不衰老,我們的大腦永遠充滿活力。這是一種永生的方式。

第二種,就像大家在電影裡經常看到的那樣,我們可以把人的意識提取出來,然後上傳到機器,藉助機器的永恆之體實現自己的永生。

不管哪種方式,我們今天都不必理會其實現的細節,我們只討論永生之後會發生什麼?永生之後我們需要面對什麼挑戰?

一旦我們可以實現永生,那意味著我們將會面對永恆的時間,我們將會擁有無限豐富的人生經歷。

永生之後,我們度量時間的最常用單位,很有可能不再是秒分時,日月年,而是以一千年、一萬年甚至一億年為一個單位。想一想就很刺激對吧?

但是面對這樣瘋狂的時間單位,我們必須考慮一個問題,那就是:人的大腦容量,真的能夠撐得起永生嗎?我們的記憶,真的能存儲下無窮無盡的人生經歷嗎?

事實上我有一個十分瘋狂的猜想,那就是我們的腦容量,其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大。大自然之所以會賦予我們以壽命,恰恰是腦容量其實是十分有限的。大自然通過把我們的壽命限定在100年左右,從而規避了這個問題。

我在日常生活中碰到的一些長壽的老人,甚至一些不那麼長壽的老人,當他們在晚年的時候,除了身體上的衰老,記憶也會衰退,思維也會變的僵化,整個人都給人一種十分執拗的感覺。

還是跟電腦的硬盤做簡單的類比,比如我眼前的這臺2017款MacBook Pro,裡面雖然有512個G的固態硬盤,但當裡面快要存滿東西時,當我在剪輯影片的時候,打開photoshop和imovie這兩個軟件,會變得十分的卡頓。

類似的,當人進入晚年的時候的種種症狀,會不會也是因為腦容量已經接近飽和導致的?

當然了,這是我的一種猜測,我的頭條號,與其說是一個科普欄目,倒不如說是一個哲學欄目。所以大家一定要分清楚,什麼時候我是在做一種哲學上的探討,什麼時候我是在講述一種科學上的事實,什麼時候又是在傳達一些我個人的私貨。我相信聰明如你,一定可以辨別出來。

綜上,我個人認為,如果採取第一種手段實現永生,腦容量會是一個瓶頸。但這不要緊,人類具有遺忘的能力,可以不斷刪除自己的舊記憶。付出的代價是,雖然永生了,但需要不斷遺忘過去的自己。這是另一個話題了,以後再聊。

如果採取第二種手段,那麼機器可以為人類提供接近的意識空間,或許應該考慮的是,人類會不會為了爭奪這種空間,發生廝殺。這也是一個新的話題,以後再聊。


光陰籽


人的大腦是一個很消耗能量的器官,根據進化論,如果大腦只開發了5%就夠用,那麼應該將多出來的95%退化掉才對。就像健身人群,不健身以後,那些用不到的肌肉慢慢就下去了。因為身體不進行高強度訓練了,也就用不到那麼多肌肉來維持那麼大的力氣了。

關於腦容量夠不夠用,我有兩種想法。

1.我們的大腦不是所有事情都記住的,一些不常用的知識或信息會自動遺忘掉來騰出來新的空間。我們上學時每天寫的公式,背的詩文,畢業後一兩年就會記不起來多少了。因為很多知識我們用不到了大腦也就自動刪除了。所以即便永生了,根據大腦的這一特性也許也是夠用的。

2.隨著永生技術的開發,也許我們的大腦可以從一個存文件的機器變成一個瀏覽器,所有的知識和信息存在雲端,而大腦只需要連到雲端把這些信息都調出來就可以了。這樣就不會存在夠不夠用的問題了。


NJ誠


好問題,


其實人類的永生就是電腦化了。人腦加裝硬件和內存。這個一點問題都沒有。


講股臺


肉體永生那是不可能的,人體及一切生物細胞都在衰老中死亡,這是自然規律不可抗拒。隨著計算機、量子計算機……芯片……AI……仿生等技術發展,具有人類智慧機器人終將取代人類,從而獲得永生。


義無反顧62


建議樓主可以試試腦前葉切除,就明白是不是隻用了5%了!


老地方苦咖啡


真實的自己是“大腦”???

“大腦”是自己???

真實的自己是什麼???


楊天鎖805


5/o是科學家猜測的,不要信


52wxl1125cg


專家很重要,不是一般的瞭解而是熟悉創新結合!


用戶13104918236


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