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從根本上講眾生的意識是從哪裡來的?

福德無邊無量


人的意識到底從何而來?既不是生命產生意識,更不是意識產生生命;按照《道德經》之無名生有名,有名無名同一物,有無同一規律辯證認識論;名可名,非常名,這裡的名是無名生有名之名。所以人的意識是無意識生有意織而來。這是《老子》第三章編目:〈意識現象一一社會〉之內容,所提問題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就是第三章的解讀也太冗長了,我選一些共參考。

意識現象思辨:老子以其有無對立統一規律,辨證認識論來認識社會現象。以無證有,以有言害:當時社會的統詒者,崇尚賢能,佔有珠寶,炫耀物慾是攏亂人心,是造成動亂的根源。然而這“尚賢”、貴難得之貨、現可欲的現象,又都是人們(人類)認識思維後心志的表現形式。不言而喻,是一種社會意識現象。就認識而言,已從感性上升到了理性。感覺有虛實之分,重實代虛不要本末倒置這是非常重要的。內容較長略掉。

關於為無為則無不治:為無為,是“道義”和“道理的縮寫形式。它是有無對立統一規律的辯徵認識論和方法論;同時也是無始無終,有無相生變化過程的〈過程〉世界觀;延伸至有無相生過程的,弱勝強,損有餘以補不足的〈道理〉;這也是辯證思辨的理論基礎。這都能從為無為中體現出來。

〈無為〉既是事物固有普遍之規律性,也是對具體事物具體規律特殊性的描述。因此發現掌握規律性用以認識世界;順應規律利用規律用以改造世界,則是人類(人)這一過程本質的特殊性,是區別其餘過程的標誌。尊重規律,按規律辦事,利用規律來改造人類的生存環境和生存條件,就能取得無往而不勝的效果,這就是〈為無為而無不治〉的涵義。

“有”在變化,"無”在為。亦即〈為無為〉。這是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不二原則。為:實踐。無為:認識。這就和〈實踐論〉的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是一脈相承的。只是《老子》早了兩幹多年就是了。

非常道學理論源自自然界的“有無相生”現象,一有一無謂之《道》,無為道之用,有和無是事物的存在方式。進一步抽象理論系統化為辯證認識論或曰方法論:有無對立統一規律是道之體。道體生道理而產生了(有無相生〉過程主義世界觀,並由此延伸出辯證思辨的理論基礎,發展成完整的理體系。


老喬218152046


關於意識,就該直接正面的來回答。

首先我不覺得佛陀或者哪個宗教解釋這個比較好,只是當科學未極之處,它們用了很多自圓其說的方式來解讀。比如電閃雷鳴的天氣,當科學還未到達這個今天已經很容易解釋的天氣狀況,我們當時大可以理解成,老天發怒,天人合一,預兆什麼之類,或者有雷神雨神,這真的也無傷大雅。但是之後,我們明白了,一定覺得,那種認識,不是什麼答案。

在明白意識從哪而來之前,還有一個一樣同樣有趣的問題。你說眾生為什麼會動?去想一想,你為什麼會動呢?

假如你不會動,那麼你所謂的意識也就似乎不怎麼重要了。就算比我們低級很多的,比如螞蟻,單個或者幾個螞蟻,基本上我們不認為它們具備什麼意識,當達到一定數量,就發現,這玩意一旦成千上萬只以後,它們就具備了非常強的分工協作能力,建造出來複雜而又遠遠超出我們對它們理解的蟻巢。這也是很多科學家去研究螞蟻窩的原因。螞蟻窩沒啥好研究的,而螞蟻這種單個看起來幾乎無什麼意識的簡單動物,一旦到達一個量,所產生的這個變化,才是叫人迷惑和值得探索的。總之,再問一句,假如螞蟻不會動呢?那這一切還有個卵用。

你為什麼會動,我用最簡單的方式告訴你,為了直接讓人明白,咱們省略掉複雜的基礎理論,也不需要詳細。咱們普通人能知道個原理就行。

人體大概是由十多種微量元素組成的。你之所以會動,主要的是依賴兩種微量元素,鉀和鈉。人們會動,我們可以想到是神經和肌肉。沒有神經和肌肉,你肯定動不了。這同樣也是一切動物的基礎。你就理解為,神經和肌肉,是依賴鉀和鈉的釋放和調節來讓你動的。這一點你不需要意識。一個動作,你伸展出去,還要再收縮回來,所以依賴於兩種元素的調節。無論神經和肌肉都要不斷切換狀態來實現,有時候你痙攣的時候,就是這個切換傳導出了問題。經典鬼片裡面,為啥經典鬼動作是縮回來兩隻手臂,手腕內扣,也是這個道理。喪失了這個調節切換功能,人就不會動了。肌肉伸展出去,縮不回來。這個我們大多數不知道的,是我們必須依賴鉀和鈉這兩種元素才可以動。至於為啥是鉀和鈉,而不是其他的元素,我們就不多說了,篇幅太大。你知道這個解釋方式就可以。而且順便你也知道了,為啥人要吃點鹽。尤其戰爭年代,封鎖不住食物,就封鎖食鹽並不是鹽味好吃那麼簡單。

即使你沒有意識到我說的這些,你也會動。這些複雜的機制,每天每時刻都在你身上發生,你意識不意識的都也沒啥影響,但是你要缺了或者微量元素失衡了,那你有意識可能也不一定能動,能流暢的動。

所以說,意識的重要性,沒有你想的那樣重要,對動物而言,對我們而言,我們驚奇的是,我們不僅會動,還能理解幾何,還會高等函數這麼抽象的東西,並在這之上建立了現代文明,上天入地的。這些說起來,如果你覺得宗教裡面很多概念很難懂,你去看看高等數學吧。估計一個是難懂,一個是沒有基礎,你壓根就一點不懂。那文明的燦爛,和你我的智商差距,不是意識問題。這個基礎,才是意識。我能不能看懂高等數學,不是問題,我產生這個動力,試圖,企圖,這個本源的才是意識問題。

這個是怎麼來的呢?一個武術家,在舞臺上一番打鬥,表演精彩,你歎為觀止,但你絕對第一時間不會意識到,這是神經系統和肌肉通過鉀和鈉的一場精彩表演。展現了該名武術家,擁有極高的鉀和鈉的調節切換水平。對吧,你絕對不會有也不會聽到主持人這麼說。儘管這更接近事實。也就是說意識還真的不是什麼真理,也不具備什麼具體內容。你可以意識到不斷有新的答案,來更正你的認識。提高你認識的水平。而基礎的東西,似乎是佛陀所講的,第八識,阿賴耶識那個概念。就是本身就是記錄,無論你意識到還是意識不到,它都在幹它的工作,而且是沒有任何立場和針對的。這就像鉀元素,鈉元素和神經肌肉系統一個模式一樣。協作在背後,並不管你認識不認識。

我們的這個所謂意識,就是這樣的。假如你不會動,你就發展不出意識來,即使你是嬰兒,幾乎你回憶不起你嬰兒階段的意識來,但你一生下來就會動,你長大了,你與環境互動,增強了意識,以後你還意識到你具有了意識。而你的存在,也是因為你的爸爸媽媽會動,否則也沒有你。我沒有見哪個人,可以回憶自己嬰兒時期,就像我們覺得單個螞蟻基本沒有意識。但在所有人眼睛裡,都知道,嬰兒會動,那是生存和生命的基本,即使沒有意識,你身上那十多種元素,已經在背後默默的運轉了。無論你是多麼牛的宗教大師,你也得知道,你可以吃素,但是你不吃鹽,或者你不通過食物吸收鈉,你就動不了。你的長篇大論,在你身體裡面缺少了任何一種元素,你都完不成。而你解釋的多好,取決於你神經是否正常,你正不正常不取決於你的意識,也不取決於你信仰不信仰宗教,取決於,你身體的微量元素是不是協調。


超級小勇勇


意識是什麼?

我認為意識就是信息。

所以我相信更相信用量子塌縮來解釋意識,不相信那些胡亂的沒有任何邏輯關聯的猜想,如把意識想成是暗物質、想成電磁波、想成某某某之類的。

著名科學家彭羅斯和哈梅羅夫合作,有一個客觀還原的意識理論,他們認為在人的大腦神經元裡有一種細胞骨架蛋白,是由一些微管組成的,這些微管有很多聚合單元等等,微管控制細胞生長和神經細胞傳輸,每個微管裡都含有很多電子,這些電子之間距離很近,所以都可以處於量子糾纏的狀態。在坍縮的時候,也就是進行觀測的時候,起心動念開始觀測的時候,在大腦神經裡,就相當於海量的糾纏態的電子坍縮一次,一旦坍縮,就產生了念頭。

Fisher是 IBM T. J. Watson 研究中心史上第一位訪問學者,隨後在加利福尼亞大學物理學系及Kavli理論物理學研究所工作。2007年,他暫時離開UCSB物理學系,以研究物理學家的身份加入了微軟Station Q實驗室。在2009到2010學年,Fisher在Caltech擔任教職,並於2011年夏天回到UCSB物理學系。Fisher在《物理學年鑑》上發表了他的關於意識的研究細節。他自己的論文的大部分都具有高度推測性。

Fisher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神經量子信息體系,包括量子比特、量子糾纏的產生、量子傳輸與存儲、量子測量,及分子層面的量子相干與測量對細胞層面神經脈衝活動的影響機制等,它們都有潛在的生物分子及相關酶化學反應過程等作為載體,整個邏輯鏈條的每個環節都清晰明確。

Fisher估算了這些分子的相干時間,結論是驚人的——105秒,簡直就像一整天那麼長。

他還至少確定了一種發生在大腦中的化學反應,他認為這種化學反應會自然地在波斯納分子內製造核自旋之間的糾纏態和相干態。這個反應過程參與鈣的吸收和利用焦磷酸酶的脂肪代謝過程。焦磷酸酶能打破2個相連的磷酸根離子結構,產生2個單離子。理論上說,至少這2個離子的核自旋應該是處於量子糾纏態的。將它們釋放到細胞周圍的液體中,就可能與鈣離子結合形成波斯納分子。如果這些都是正確的,大腦的細胞外液可能會充斥著高糾纏態的波斯納分子組成的集群。如果出現在神經內部,這些分子可能會開始改變細胞發出信號和反應的方式,並由此形成思想與記憶。


我認為意識的本質,就是信息。關於意識的起源,較長的文章可以看我置頂的那篇文章,簡單的說,我認為人的意識是從最簡單的“意識”進化而來,最簡單的意識是什麼呢?以下是簡單摘錄我那篇文章:

亞宏觀尺度下物質,如RNA、DNA、苔蘚、貓咪、人類等等具有的“意識”,本質上還是其內部微觀量子與其他微觀量子(既包括外部,也包括內部其他)的相互感應的結果。這個內部微觀量子,我稱之為“遊離態量子比特”。遊離態量子比特可以通過之發生相互影響的其他微觀量子(如外部的光量子或者其他類型的微觀量子)雙向感應,從而獲得外部的信息,再加上能量,從而實現熵減,起到了麥克斯韋妖的作用。這種亞宏觀尺度下的物質對微觀量子之間的雙向感應,實際上是由這種“遊離態量子比特”作為“中間人”來實現的。

“遊離態量子比特”進化出了糾纏時間較長的種類,它們已經可以作為存儲信息的量子比特了,也就是記憶的產生。

在已經有了隨機存儲和只讀存儲的功能以後,這樣人腦相當於進化出來了類似計算機那樣的功能分化,遊離態量子比特成為了隨機存儲區,存儲信息的量子比特成為了只讀存儲器。這個由“遊離態量子比特”構建的糾纏網絡,通過其中一個或者部分遊離態量子比特感應內部其他已存儲信息的量子,形成糾纏,即將其他量子併入到新的糾纏網絡中,這個糾纏網絡的每一次塌縮,形成一次意識,多次如此,形成意識流。

下面,就是到了轉折點—自我意識的出現,觀念的誕生,最先出現的,是存儲信息和外部感應信息的重合誤判,這時會將外部物體視為與自我同類的“萬物有靈感”,3-5歲小孩會有這種感覺,他們將洋娃娃、一草一木都認為是和自己一樣的,有生命的,可以認為人的意識的發育發展是整個人類意識進化的濃縮版。

在深層的機制上:意識流的產生,起中間人作用的“遊離態量子比特”一方面感應已經存儲的信息,另一方面又感應外部刺激信息,這種雙重疊加,會出現誤判,即將已存儲信息判為感應信息,這就是我理解的觀念的誕生,是人類認知產生的根源。人類認知,是一種群體感應信息能力(基因決定)系統性相變的結果。

意識到自己就是自己,自我意識的出現只有在這種能力出現以後才能誕生。腦功能分區,也說明了具有邏輯、語言區域和其他原始腦功能區域(如爬行區)是不同的,這些功能都是進化出來的。


探索貓


意識好像非物質,無中生有真存在。

無相無形名靈魂,千古不變居永生。

不生不滅循環中,生生世世在陰陽。

世上奧秘深似海,解開一切靠智聰。

隨著人類高科技,探索加深解釋清。

暗物質來虛電波,雖虛也實造蒼生。

靈魂我認為屬於非物質的一種,非虛物質有很多,看似無確實在,比如光源、電磁波、輻射、意識、夢境。人死意識就消失了,我認為看似消失了但並沒消失,可能存在於一個維度空間,就象大家常說的陰間,在陰維度空間存在許多年,機緣到就會陰中轉陽,投身新的實物質,就出現了新的生命,也就是新的意識。要不新生兒意識又從何來呢!一切皆有可能,在科技科學沒有解開奧秘前,任何可能都可能是真的。早晚人類會解開一切奧秘,讓科技振興中華,讓夢想實現成真。我的解釋希望給大家帶興趣及快樂,如果靈魂存在不生不滅,並與天地同春,那麼大家還害怕生與死嗎?自古道:人怕死、鬼怕輪迴、佛祖怕臨凡。是否真假讓後人研究吧,未知的世界裡有數不清的不知道,當知道時一切都會如夢初醒,原來如此。謝謝大家共同的興趣,真假不重要,快樂才是真。


君子北極星


從大腦而來,大腦是辨別是非善惡的來源。


難忘歷史的改變




這是個高深莫測的問題。科學尚無定論,凡夫俗子也參入其中,討論討論。第一問:人有意識,動物有意識嗎?

人的行為是有意識的,這個我們都知道。那麼動物的行為是不是有意識的呢?這個我們不知道。

看動物的行為,好像是在意識的指揮下進行的。

老鼠打洞,貯存食物;螞蟻壘窩,預知天氣;小鳥築巢精巧別至;鴿子萬里,飛回家去……

科學家說這是進化的結果。動物的先輩把經驗遺傳給後代,讓他們具備了本能。



我認為本能就是意識。人的意識就是先人的經驗以遺傳的方式,留給我們。我們想到的,是先輩經歷過的記憶的再現。

說白了,就是把過去儲存進生命體內。需要時再現。

和人工智能沒有大的區別,和動物也沒有大的區別。


以上純屬自己的看法。因為還無定論,想像一下,也許正確。


大美農村綠水


關於物質與意識的關係,有三種最為基本的回答:唯物論、唯心論、唯生論。此三者也可分別叫作組成論、緣起論、氣化論。分別相應於西方、印度、中華三大文明傳統之主流觀點,即科學、佛學和儒學。

唯物論認為物質才是唯一根本的存在,意識只是物質的功能,意識的本質是物質的高級功能。

唯心論則相反,認為心才是根本,物只是幻相。萬法唯心,物由心造。

唯生論認為世界永遠都是二重性,兼有心物兩面。絕對的物和純粹的心都是不可能的,世間萬象都不過是氣之態。照此,意識就被看作與物質一同存在,但不是二元論,而是二重論,只是“一物兩體”,是同一物的兩面,而不是兩個可以獨立的東西。

我認為,唯生論才是合理的。一切都是氣,都有心物兩面,都是生命。

所以,世間其實只有三門學問:物學、心學和氣學。典型代表分別是科學、佛學和儒學。分別立足於有、無和易。是以,西方有“物經”(如亞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學》),印度有“心經”,中華有“易經”。


格局分析員


宇宙意識到底是什麼?原來它是個體開悟覺醒的最後一站!

量子物理已經證明了物質與意識的一體性,這與佛陀幾千年前所宣揚的真理不謀而合。本文將從意識層面淺談世界的真相,希望各位讀者能夠從中獲得啟發。

一、宇宙意識是什麼

宇宙意識就是“道”,雨滴落下、小草發芽、太陽東昇西落等等,這些都是宇宙意識神聖的體現。我們對此已經司空見慣,沒有感到特別,但如果你是一個南方人,你一定能夠想起第一次去北方看到雪時的感受,那種莫名其妙的感動就是宇宙意識最好的體現。

二、宇宙意識和個體意識

人類意識是宇宙意識演化過程的一個階段。在此階段,宇宙意識分割為個體意識,個體意識的產生帶來了時空的幻覺,從而導致了"法我二執"。從佛教層面講,"法我二執"是人類痛苦產生的根源,當然它就是隔離造成的結果。

宇宙通過我們個體來認識它自己。在此階段,我們每一個個體就是宇宙,在整體的層次上我們是連接在一起的,這種連接可以理解成兩塊漂浮在水面上的遊離冰之間的聯繫。冰從水中生,又化水中去,冰即是水,水即是冰,無生無滅,不增不減。

三、如何迴歸宇宙意識

我們與宇宙意識隔離的根源在於我們意識中的惡念,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善念常生、活在當下,久而久之,我們便可以永恆的體會到第一次見雪時的喜悅和安寧,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開悟”。


阿摩羅文


首先生命並非進化而來的,生命是意識和物質的結合而來的,但並不是肉體產生意識,因為肉體是由具有形象的原子,分子組成的,它不具有任何靈性。而意識是無形無象的具有靈性的思想體。所以物質和意識在本質上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東西,兩個本質不同的東西不可能是一個產生另一個,所以物質不可能產生意識,那麼意識是從哪裡來的?因為意識的特點是無形無象具有靈性所以產生它的事物也必須是具備無形無象和具有靈性這兩個特點,所以答案就是我們的肉體中藏了一個無形無象具有靈性的這個心。我們這個無形無象具有靈性的心是宇宙中本來就存在的事物,它是不生不滅的壽命無窮盡的。那它為什麼要和肉體結合呢?它既然是不生不滅的,那它自然就可以單獨存在了。所謂的鬼神是不是我們的這顆心在不同能量下的不同狀態呢?這些問題等我下次分解一翻。


QQ空間用戶27625362


這個問題的描述是:從科學與佛學的角度來解答。因此,從科學與佛學的角度而言,我們先了解一下這兩個學科中的“眾生”是什麼,然後再說說“意識”從哪裡來的。

一、“眾生”這個詞彙是佛學術語。

科學中沒有“眾生”這個術語,它一般是用生物來形容。科學中的生物在廣義上常指人類與其它動物,當中還包括微生物,可以說,只要有動能的生命體,都能稱之為生物。

佛學中的眾生,既有具體的又有抽象的。一般而言,佛學中的眾生,指的是六道中的主體。所謂六道,即天道、阿修羅道、人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也可以說,佛學中的眾生,是指束縛在六道中的未能解脫者,而羅漢,菩薩,佛陀已是解脫者,不在眾生內。

所以,佛學中的眾生,指的是天道的“神仙”,阿修羅道的“魔鬼”,人道的人,畜生道的畜生,餓鬼道的餓鬼,地獄道的“受罪者”。它有具體的,像人與畜生,這些可以直接觀察到。它也有抽象的,比如神仙、魔鬼、餓鬼,地獄受罪者,這些只能抽象想像。

二、科學的角度,“眾生”的意識從何而來。

先從科學的角度的來說,“眾生”即是生物,生物從何而來?我們在高中生物課程中,就已能知道,生物來自於遠古海洋,人類亦然。在生物的漫長進化史中,生物的意識形成了有先天的DNA遺傳,也有後天的吸收。比如一隻熊貓,它生了熊寶寶後,它天性就懂得挪動熊寶寶的時候,是用嘴來叼著熊寶寶的,狗、貓等等亦然。

這種天性意識,實際上就是它們的DNA信息儲存,而後天的意識,則是生物與生物間,還有與環境間的相互作用而產生。比如人類,嬰兒一飢餓的時候,就懂得哭泣來提醒媽媽,這種先天性意識,也是人類DNA的信息儲存與遺傳,而人類的後天意識,則是人與人,人與自然、社會環境相互作用而產生,比如尊老愛幼,孝順父母,禮貌得體等等,都是後天性的教化才有的意識。

三、佛學中,眾生的意識從何而來。

相對而言,佛學中的眾生意識來源,是比較抽象的,它不像科學的客觀分析,有理有據,容易直接理解。要理解佛學中的眾生意識,如果沒有閱讀過相關的佛學典籍,很難解釋得清楚,而且佛學的宗派有很多,說法不一,但殊途同歸。因此,我就簡單地從“唯識宗”陳述一下佛學中的眾生意識來源。

在佛學的唯識宗中,眾生的意識一般是劃分成八個層次:眼、耳、鼻、舌、身、意,統稱為第六識,也叫意識,接而上一個層次叫第七識,也稱末那識,最後的層次是第八識,也叫阿賴耶識。

1、第六識的運作,以一粒糖果為例子作分析。

以眾生中六道之一的人道為例,人的第六意識,是來自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就是說,人的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舌頭嚐到的,身體感觸到的,都會直接收集在我們的第六意識當中,這個比較容易理解。比如你今天吃了一粒糖果,很甜。其實“很甜”的這個作用,我們的舌頭是不知道的,“很甜”是我們第六意識的分析結果。

2、第七識的傳遞作用,糖果“很甜”的信息來自於何處?

第六意識分析糖果“很甜”後,這個信息輸送給第七識(其實第七識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潛意識),第七識也叫末那識、平等性,它又將這個“很甜”的信息輸送給第八識(阿賴耶識)。

第八識才是真正的意識來源,第八識也叫阿賴耶識,按佛學的說法,它才是輪迴的主體與原因。之所以有六道輪迴,是因為眾生的生生世世的業力信息都儲存在這個阿賴耶識中,有些教派也叫它中陰身。這個中陰身,有些佛典中是指人死亡後七天內的這個“靈魂狀態”。

3、阿賴耶識是輪迴的原因。

這個說下去真的又非常複雜了,得了解大量的佛學術語,實在是一言難盡,但諸位讀者若有興趣去了解,可以去了解與查詢什麼叫做“一念無明”。總的來說,“一念無明”就是眾生的意識來源,而且是虛妄的。按佛學的說法,眾生的解脫,就是這種意識的不再汙染,即轉識成智的去除業力,迴歸到“本來面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