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从根本上讲众生的意识是从哪里来的?

福德無边無量


人的意识到底从何而来?既不是生命产生意识,更不是意识产生生命;按照《道德经》之无名生有名,有名无名同一物,有无同一规律辩证认识论;名可名,非常名,这里的名是无名生有名之名。所以人的意识是无意识生有意织而来。这是《老子》第三章编目:〈意识现象一一社会〉之内容,所提问题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就是第三章的解读也太冗长了,我选一些共参考。

意识现象思辨:老子以其有无对立统一规律,辨证认识论来认识社会现象。以无证有,以有言害:当时社会的统诒者,崇尚贤能,占有珠宝,炫耀物欲是拢乱人心,是造成动乱的根源。然而这“尚贤”、贵难得之货、现可欲的现象,又都是人们(人类)认识思维后心志的表现形式。不言而喻,是一种社会意识现象。就认识而言,已从感性上升到了理性。感觉有虚实之分,重实代虚不要本末倒置这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较长略掉。

关于为无为则无不治:为无为,是“道义”和“道理的缩写形式。它是有无对立统一规律的辩征认识论和方法论;同时也是无始无终,有无相生变化过程的〈过程〉世界观;延伸至有无相生过程的,弱胜強,损有余以补不足的〈道理〉;这也是辩证思辨的理论基础。这都能从为无为中体现出来。

〈无为〉既是事物固有普遍之规律性,也是对具体事物具体规律特殊性的描述。因此发现掌握规律性用以认识世界;顺应规律利用规律用以改造世界,则是人类(人)这一过程本质的特殊性,是区别其余过程的标志。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利用规律来改造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存条件,就能取得无往而不胜的效果,这就是〈为无为而无不治〉的涵义。

“有”在变化,"无”在为。亦即〈为无为〉。这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不二原则。为:实践。无为:认识。这就和〈实践论〉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是一脉相承的。只是《老子》早了两干多年就是了。

非常道学理论源自自然界的“有无相生”现象,一有一无谓之《道》,无为道之用,有和无是事物的存在方式。进一步抽象理论系统化为辩证认识论或曰方法论:有无对立统一规律是道之体。道体生道理而产生了(有无相生〉过程主义世界观,並由此延伸出辩证思辨的理论基础,发展成完整的理体系。


老乔218152046


关于意识,就该直接正面的来回答。

首先我不觉得佛陀或者哪个宗教解释这个比较好,只是当科学未极之处,它们用了很多自圆其说的方式来解读。比如电闪雷鸣的天气,当科学还未到达这个今天已经很容易解释的天气状况,我们当时大可以理解成,老天发怒,天人合一,预兆什么之类,或者有雷神雨神,这真的也无伤大雅。但是之后,我们明白了,一定觉得,那种认识,不是什么答案。

在明白意识从哪而来之前,还有一个一样同样有趣的问题。你说众生为什么会动?去想一想,你为什么会动呢?

假如你不会动,那么你所谓的意识也就似乎不怎么重要了。就算比我们低级很多的,比如蚂蚁,单个或者几个蚂蚁,基本上我们不认为它们具备什么意识,当达到一定数量,就发现,这玩意一旦成千上万只以后,它们就具备了非常强的分工协作能力,建造出来复杂而又远远超出我们对它们理解的蚁巢。这也是很多科学家去研究蚂蚁窝的原因。蚂蚁窝没啥好研究的,而蚂蚁这种单个看起来几乎无什么意识的简单动物,一旦到达一个量,所产生的这个变化,才是叫人迷惑和值得探索的。总之,再问一句,假如蚂蚁不会动呢?那这一切还有个卵用。

你为什么会动,我用最简单的方式告诉你,为了直接让人明白,咱们省略掉复杂的基础理论,也不需要详细。咱们普通人能知道个原理就行。

人体大概是由十多种微量元素组成的。你之所以会动,主要的是依赖两种微量元素,钾和钠。人们会动,我们可以想到是神经和肌肉。没有神经和肌肉,你肯定动不了。这同样也是一切动物的基础。你就理解为,神经和肌肉,是依赖钾和钠的释放和调节来让你动的。这一点你不需要意识。一个动作,你伸展出去,还要再收缩回来,所以依赖于两种元素的调节。无论神经和肌肉都要不断切换状态来实现,有时候你痉挛的时候,就是这个切换传导出了问题。经典鬼片里面,为啥经典鬼动作是缩回来两只手臂,手腕内扣,也是这个道理。丧失了这个调节切换功能,人就不会动了。肌肉伸展出去,缩不回来。这个我们大多数不知道的,是我们必须依赖钾和钠这两种元素才可以动。至于为啥是钾和钠,而不是其他的元素,我们就不多说了,篇幅太大。你知道这个解释方式就可以。而且顺便你也知道了,为啥人要吃点盐。尤其战争年代,封锁不住食物,就封锁食盐并不是盐味好吃那么简单。

即使你没有意识到我说的这些,你也会动。这些复杂的机制,每天每时刻都在你身上发生,你意识不意识的都也没啥影响,但是你要缺了或者微量元素失衡了,那你有意识可能也不一定能动,能流畅的动。

所以说,意识的重要性,没有你想的那样重要,对动物而言,对我们而言,我们惊奇的是,我们不仅会动,还能理解几何,还会高等函数这么抽象的东西,并在这之上建立了现代文明,上天入地的。这些说起来,如果你觉得宗教里面很多概念很难懂,你去看看高等数学吧。估计一个是难懂,一个是没有基础,你压根就一点不懂。那文明的灿烂,和你我的智商差距,不是意识问题。这个基础,才是意识。我能不能看懂高等数学,不是问题,我产生这个动力,试图,企图,这个本源的才是意识问题。

这个是怎么来的呢?一个武术家,在舞台上一番打斗,表演精彩,你叹为观止,但你绝对第一时间不会意识到,这是神经系统和肌肉通过钾和钠的一场精彩表演。展现了该名武术家,拥有极高的钾和钠的调节切换水平。对吧,你绝对不会有也不会听到主持人这么说。尽管这更接近事实。也就是说意识还真的不是什么真理,也不具备什么具体内容。你可以意识到不断有新的答案,来更正你的认识。提高你认识的水平。而基础的东西,似乎是佛陀所讲的,第八识,阿赖耶识那个概念。就是本身就是记录,无论你意识到还是意识不到,它都在干它的工作,而且是没有任何立场和针对的。这就像钾元素,钠元素和神经肌肉系统一个模式一样。协作在背后,并不管你认识不认识。

我们的这个所谓意识,就是这样的。假如你不会动,你就发展不出意识来,即使你是婴儿,几乎你回忆不起你婴儿阶段的意识来,但你一生下来就会动,你长大了,你与环境互动,增强了意识,以后你还意识到你具有了意识。而你的存在,也是因为你的爸爸妈妈会动,否则也没有你。我没有见哪个人,可以回忆自己婴儿时期,就像我们觉得单个蚂蚁基本没有意识。但在所有人眼睛里,都知道,婴儿会动,那是生存和生命的基本,即使没有意识,你身上那十多种元素,已经在背后默默的运转了。无论你是多么牛的宗教大师,你也得知道,你可以吃素,但是你不吃盐,或者你不通过食物吸收钠,你就动不了。你的长篇大论,在你身体里面缺少了任何一种元素,你都完不成。而你解释的多好,取决于你神经是否正常,你正不正常不取决于你的意识,也不取决于你信仰不信仰宗教,取决于,你身体的微量元素是不是协调。


超级小勇勇


意识是什么?

我认为意识就是信息。

所以我相信更相信用量子塌缩来解释意识,不相信那些胡乱的没有任何逻辑关联的猜想,如把意识想成是暗物质、想成电磁波、想成某某某之类的。

著名科学家彭罗斯和哈梅罗夫合作,有一个客观还原的意识理论,他们认为在人的大脑神经元里有一种细胞骨架蛋白,是由一些微管组成的,这些微管有很多聚合单元等等,微管控制细胞生长和神经细胞传输,每个微管里都含有很多电子,这些电子之间距离很近,所以都可以处于量子纠缠的状态。在坍缩的时候,也就是进行观测的时候,起心动念开始观测的时候,在大脑神经里,就相当于海量的纠缠态的电子坍缩一次,一旦坍缩,就产生了念头。

Fisher是 IBM T. J. Watson 研究中心史上第一位访问学者,随后在加利福尼亚大学物理学系及Kavli理论物理学研究所工作。2007年,他暂时离开UCSB物理学系,以研究物理学家的身份加入了微软Station Q实验室。在2009到2010学年,Fisher在Caltech担任教职,并于2011年夏天回到UCSB物理学系。Fisher在《物理学年鉴》上发表了他的关于意识的研究细节。他自己的论文的大部分都具有高度推测性。

Fisher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神经量子信息体系,包括量子比特、量子纠缠的产生、量子传输与存储、量子测量,及分子层面的量子相干与测量对细胞层面神经脉冲活动的影响机制等,它们都有潜在的生物分子及相关酶化学反应过程等作为载体,整个逻辑链条的每个环节都清晰明确。

Fisher估算了这些分子的相干时间,结论是惊人的——105秒,简直就像一整天那么长。

他还至少确定了一种发生在大脑中的化学反应,他认为这种化学反应会自然地在波斯纳分子内制造核自旋之间的纠缠态和相干态。这个反应过程参与钙的吸收和利用焦磷酸酶的脂肪代谢过程。焦磷酸酶能打破2个相连的磷酸根离子结构,产生2个单离子。理论上说,至少这2个离子的核自旋应该是处于量子纠缠态的。将它们释放到细胞周围的液体中,就可能与钙离子结合形成波斯纳分子。如果这些都是正确的,大脑的细胞外液可能会充斥着高纠缠态的波斯纳分子组成的集群。如果出现在神经内部,这些分子可能会开始改变细胞发出信号和反应的方式,并由此形成思想与记忆。


我认为意识的本质,就是信息。关于意识的起源,较长的文章可以看我置顶的那篇文章,简单的说,我认为人的意识是从最简单的“意识”进化而来,最简单的意识是什么呢?以下是简单摘录我那篇文章:

亚宏观尺度下物质,如RNA、DNA、苔藓、猫咪、人类等等具有的“意识”,本质上还是其内部微观量子与其他微观量子(既包括外部,也包括内部其他)的相互感应的结果。这个内部微观量子,我称之为“游离态量子比特”。游离态量子比特可以通过之发生相互影响的其他微观量子(如外部的光量子或者其他类型的微观量子)双向感应,从而获得外部的信息,再加上能量,从而实现熵减,起到了麦克斯韦妖的作用。这种亚宏观尺度下的物质对微观量子之间的双向感应,实际上是由这种“游离态量子比特”作为“中间人”来实现的。

“游离态量子比特”进化出了纠缠时间较长的种类,它们已经可以作为存储信息的量子比特了,也就是记忆的产生。

在已经有了随机存储和只读存储的功能以后,这样人脑相当于进化出来了类似计算机那样的功能分化,游离态量子比特成为了随机存储区,存储信息的量子比特成为了只读存储器。这个由“游离态量子比特”构建的纠缠网络,通过其中一个或者部分游离态量子比特感应内部其他已存储信息的量子,形成纠缠,即将其他量子并入到新的纠缠网络中,这个纠缠网络的每一次塌缩,形成一次意识,多次如此,形成意识流。

下面,就是到了转折点—自我意识的出现,观念的诞生,最先出现的,是存储信息和外部感应信息的重合误判,这时会将外部物体视为与自我同类的“万物有灵感”,3-5岁小孩会有这种感觉,他们将洋娃娃、一草一木都认为是和自己一样的,有生命的,可以认为人的意识的发育发展是整个人类意识进化的浓缩版。

在深层的机制上:意识流的产生,起中间人作用的“游离态量子比特”一方面感应已经存储的信息,另一方面又感应外部刺激信息,这种双重叠加,会出现误判,即将已存储信息判为感应信息,这就是我理解的观念的诞生,是人类认知产生的根源。人类认知,是一种群体感应信息能力(基因决定)系统性相变的结果。

意识到自己就是自己,自我意识的出现只有在这种能力出现以后才能诞生。脑功能分区,也说明了具有逻辑、语言区域和其他原始脑功能区域(如爬行区)是不同的,这些功能都是进化出来的。


探索猫


意识好像非物质,无中生有真存在。

无相无形名灵魂,千古不变居永生。

不生不灭循环中,生生世世在阴阳。

世上奥秘深似海,解开一切靠智聪。

随着人类高科技,探索加深解释清。

暗物质来虚电波,虽虚也实造苍生。

灵魂我认为属于非物质的一种,非虚物质有很多,看似无确实在,比如光源、电磁波、辐射、意识、梦境。人死意识就消失了,我认为看似消失了但并没消失,可能存在于一个维度空间,就象大家常说的阴间,在阴维度空间存在许多年,机缘到就会阴中转阳,投身新的实物质,就出现了新的生命,也就是新的意识。要不新生儿意识又从何来呢!一切皆有可能,在科技科学没有解开奥秘前,任何可能都可能是真的。早晚人类会解开一切奥秘,让科技振兴中华,让梦想实现成真。我的解释希望给大家带兴趣及快乐,如果灵魂存在不生不灭,并与天地同春,那么大家还害怕生与死吗?自古道:人怕死、鬼怕轮回、佛祖怕临凡。是否真假让后人研究吧,未知的世界里有数不清的不知道,当知道时一切都会如梦初醒,原来如此。谢谢大家共同的兴趣,真假不重要,快乐才是真。


君子北极星


从大脑而来,大脑是辨别是非善恶的来源。


难忘历史的改变




这是个高深莫测的问题。科学尚无定论,凡夫俗子也参入其中,讨论讨论。第一问:人有意识,动物有意识吗?

人的行为是有意识的,这个我们都知道。那么动物的行为是不是有意识的呢?这个我们不知道。

看动物的行为,好像是在意识的指挥下进行的。

老鼠打洞,贮存食物;蚂蚁垒窝,预知天气;小鸟筑巢精巧别至;鸽子万里,飞回家去……

科学家说这是进化的结果。动物的先辈把经验遗传给后代,让他们具备了本能。



我认为本能就是意识。人的意识就是先人的经验以遗传的方式,留给我们。我们想到的,是先辈经历过的记忆的再现。

说白了,就是把过去储存进生命体内。需要时再现。

和人工智能没有大的区别,和动物也没有大的区别。


以上纯属自己的看法。因为还无定论,想像一下,也许正确。


大美农村绿水


关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有三种最为基本的回答:唯物论、唯心论、唯生论。此三者也可分别叫作组成论、缘起论、气化论。分别相应于西方、印度、中华三大文明传统之主流观点,即科学、佛学和儒学。

唯物论认为物质才是唯一根本的存在,意识只是物质的功能,意识的本质是物质的高级功能。

唯心论则相反,认为心才是根本,物只是幻相。万法唯心,物由心造。

唯生论认为世界永远都是二重性,兼有心物两面。绝对的物和纯粹的心都是不可能的,世间万象都不过是气之态。照此,意识就被看作与物质一同存在,但不是二元论,而是二重论,只是“一物两体”,是同一物的两面,而不是两个可以独立的东西。

我认为,唯生论才是合理的。一切都是气,都有心物两面,都是生命。

所以,世间其实只有三门学问:物学、心学和气学。典型代表分别是科学、佛学和儒学。分别立足于有、无和易。是以,西方有“物经”(如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印度有“心经”,中华有“易经”。


格局分析员


宇宙意识到底是什么?原来它是个体开悟觉醒的最后一站!

量子物理已经证明了物质与意识的一体性,这与佛陀几千年前所宣扬的真理不谋而合。本文将从意识层面浅谈世界的真相,希望各位读者能够从中获得启发。

一、宇宙意识是什么

宇宙意识就是“道”,雨滴落下、小草发芽、太阳东升西落等等,这些都是宇宙意识神圣的体现。我们对此已经司空见惯,没有感到特别,但如果你是一个南方人,你一定能够想起第一次去北方看到雪时的感受,那种莫名其妙的感动就是宇宙意识最好的体现。

二、宇宙意识和个体意识

人类意识是宇宙意识演化过程的一个阶段。在此阶段,宇宙意识分割为个体意识,个体意识的产生带来了时空的幻觉,从而导致了"法我二执"。从佛教层面讲,"法我二执"是人类痛苦产生的根源,当然它就是隔离造成的结果。

宇宙通过我们个体来认识它自己。在此阶段,我们每一个个体就是宇宙,在整体的层次上我们是连接在一起的,这种连接可以理解成两块漂浮在水面上的游离冰之间的联系。冰从水中生,又化水中去,冰即是水,水即是冰,无生无灭,不增不减。

三、如何回归宇宙意识

我们与宇宙意识隔离的根源在于我们意识中的恶念,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善念常生、活在当下,久而久之,我们便可以永恒的体会到第一次见雪时的喜悦和安宁,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开悟”。


阿摩罗文


首先生命并非进化而来的,生命是意识和物质的结合而来的,但并不是肉体产生意识,因为肉体是由具有形象的原子,分子组成的,它不具有任何灵性。而意识是无形无象的具有灵性的思想体。所以物质和意识在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东西,两个本质不同的东西不可能是一个产生另一个,所以物质不可能产生意识,那么意识是从哪里来的?因为意识的特点是无形无象具有灵性所以产生它的事物也必须是具备无形无象和具有灵性这两个特点,所以答案就是我们的肉体中藏了一个无形无象具有灵性的这个心。我们这个无形无象具有灵性的心是宇宙中本来就存在的事物,它是不生不灭的寿命无穷尽的。那它为什么要和肉体结合呢?它既然是不生不灭的,那它自然就可以单独存在了。所谓的鬼神是不是我们的这颗心在不同能量下的不同状态呢?这些问题等我下次分解一翻。


QQ空间用户27625362


这个问题的描述是:从科学与佛学的角度来解答。因此,从科学与佛学的角度而言,我们先了解一下这两个学科中的“众生”是什么,然后再说说“意识”从哪里来的。

一、“众生”这个词汇是佛学术语。

科学中没有“众生”这个术语,它一般是用生物来形容。科学中的生物在广义上常指人类与其它动物,当中还包括微生物,可以说,只要有动能的生命体,都能称之为生物。

佛学中的众生,既有具体的又有抽象的。一般而言,佛学中的众生,指的是六道中的主体。所谓六道,即天道、阿修罗道、人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也可以说,佛学中的众生,是指束缚在六道中的未能解脱者,而罗汉,菩萨,佛陀已是解脱者,不在众生内。

所以,佛学中的众生,指的是天道的“神仙”,阿修罗道的“魔鬼”,人道的人,畜生道的畜生,饿鬼道的饿鬼,地狱道的“受罪者”。它有具体的,像人与畜生,这些可以直接观察到。它也有抽象的,比如神仙、魔鬼、饿鬼,地狱受罪者,这些只能抽象想像。

二、科学的角度,“众生”的意识从何而来。

先从科学的角度的来说,“众生”即是生物,生物从何而来?我们在高中生物课程中,就已能知道,生物来自于远古海洋,人类亦然。在生物的漫长进化史中,生物的意识形成了有先天的DNA遗传,也有后天的吸收。比如一只熊猫,它生了熊宝宝后,它天性就懂得挪动熊宝宝的时候,是用嘴来叼着熊宝宝的,狗、猫等等亦然。

这种天性意识,实际上就是它们的DNA信息储存,而后天的意识,则是生物与生物间,还有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比如人类,婴儿一饥饿的时候,就懂得哭泣来提醒妈妈,这种先天性意识,也是人类DNA的信息储存与遗传,而人类的后天意识,则是人与人,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而产生,比如尊老爱幼,孝顺父母,礼貌得体等等,都是后天性的教化才有的意识。

三、佛学中,众生的意识从何而来。

相对而言,佛学中的众生意识来源,是比较抽象的,它不像科学的客观分析,有理有据,容易直接理解。要理解佛学中的众生意识,如果没有阅读过相关的佛学典籍,很难解释得清楚,而且佛学的宗派有很多,说法不一,但殊途同归。因此,我就简单地从“唯识宗”陈述一下佛学中的众生意识来源。

在佛学的唯识宗中,众生的意识一般是划分成八个层次:眼、耳、鼻、舌、身、意,统称为第六识,也叫意识,接而上一个层次叫第七识,也称末那识,最后的层次是第八识,也叫阿赖耶识。

1、第六识的运作,以一粒糖果为例子作分析。

以众生中六道之一的人道为例,人的第六意识,是来自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就是说,人的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舌头尝到的,身体感触到的,都会直接收集在我们的第六意识当中,这个比较容易理解。比如你今天吃了一粒糖果,很甜。其实“很甜”的这个作用,我们的舌头是不知道的,“很甜”是我们第六意识的分析结果。

2、第七识的传递作用,糖果“很甜”的信息来自于何处?

第六意识分析糖果“很甜”后,这个信息输送给第七识(其实第七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潜意识),第七识也叫末那识、平等性,它又将这个“很甜”的信息输送给第八识(阿赖耶识)。

第八识才是真正的意识来源,第八识也叫阿赖耶识,按佛学的说法,它才是轮回的主体与原因。之所以有六道轮回,是因为众生的生生世世的业力信息都储存在这个阿赖耶识中,有些教派也叫它中阴身。这个中阴身,有些佛典中是指人死亡后七天内的这个“灵魂状态”。

3、阿赖耶识是轮回的原因。

这个说下去真的又非常复杂了,得了解大量的佛学术语,实在是一言难尽,但诸位读者若有兴趣去了解,可以去了解与查询什么叫做“一念无明”。总的来说,“一念无明”就是众生的意识来源,而且是虚妄的。按佛学的说法,众生的解脱,就是这种意识的不再污染,即转识成智的去除业力,回归到“本来面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