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李可老中醫陰陽之辯(轉載分享)

李可老中醫陰陽之辯
李可老中醫陰陽之辯(轉載分享)

陽虛、寒溼的人,十佔八九,陰虛之人百不見一。這個你在臨床醫生說你是糖尿病,要長期服“六味地黃丸”。錯了!要用“金匱腎氣丸”,主要從三陽經的那個陽的方面來斂。不是你給他大量添水,那個水火就能平衡了。陰陽的不平衡,就是由陽虛造成的,陽永遠是主導,因為陽虛才造成不平衡。所以還是要助陽,你把陽虛扶得差不多了,陽旺了以後,陰陽自然就平衡了。廣東、廣西那邊喝涼茶很普遍。很多人就是喝涼茶喝出病的。他們不知道這個“陽虛”,以為這個上火啊,嗓子疼,臉上長痘,就去喝涼茶。其實那不行的,更糟糕了,成終生疾病了,永遠好不了。舌頭紅,喉嚨痛,起痘,那個是由內向外自我修復的一種機制,已經啟動了,你再喝涼茶把它壓回去,那不成了一個終生疾病啊,怎麼好得了。中醫裡面講“從治”,有“正治(從治)”有“逆治(反治)”,“逆治”就是你是表現為熱,我就給你用寒;“從治”就是順其勢,他本來是個熱症,一大片的這個熱象,然後你用熱藥,把它引回到它應該去的地方。《內經》不是講“君火以明,相火以位”?這個位很重要,這個相火應該在什麼地方?君之下,水之中,如果它離開水,跑到這個君的前面、上面去了,實際上就是你不應該跑到上面去,你應該回去。但是它脾氣很暴,你要順著來,你不要揍它,你不要罵它,這個就是引導。現代人的陽氣普遍不足,不能溫養全身,所以得病的人越來越多。就是因為陽氣不夠,陽氣應該周流全身啊,通過陽氣的升降,來調節人體,使人的整體不受侵犯。這就是“正氣存內,邪不可幹”。所謂正氣啊,就是混元之氣啊,就是脾氣和腎氣加起來那個元陽,你把陽氣保護好就啥病也沒有了。我覺得現在我們國家不管南方、北方,六十歲以上的老年人,都可以用“四逆湯”作為保健的東西,少量的長期服用,這樣可以消除你長期積累的“六淫外邪”,以及內生的一些個寒邪;可以調整你的元陽,使其不受損傷;可以延年益壽。而且這個方子花不了幾個錢。或者是用“金匱腎氣丸”,但是千萬別用“六味地黃丸”。 “金匱腎氣丸”每次五粒,把它煮成糊狀喝下去,早晚各一次,有十天半月就可以把好些個屬於腎虛的症侯啊,都扭轉過來。世界上一切的疾病的產生,首先是人體本氣致病。陽萎則病,陽衰則危,陽亡則死;所以救陽,護陽,溫陽,養陽、通陽,一刻不可忘;治病用藥切切不可傷陽。所以古人云:萬病不治求之於腎。求之於腎就是救陽氣。《傅青主女科》中有一段話,治療大出血之後怎麼樣來挽救,原話是“有形之血,恐不能遽生,而無形之氣,必且至盡散,此所以不先補血而先補氣也”。大出血之後,損失的血不能馬上生出來,但是一旦陰損及陽,陽氣一散,這個人生命就終結了。所以說“已亡之血難以驟生,未亡之氣所當急固”這是治病的要點。逐陽,不等於棄陰,只是更強調“陽主陰從”的理念。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肉身其形既成,即已為器,故生命活力全在於這一口真氣,一份陽氣。人生在世,以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皆為有形之物,要倚靠陽氣運化;外界六淫日積月累,傷人於無形,耗陽損正,故護陽實為要務。

而今,歷經52年的從醫生涯後,78歲高齡的李可老先生語出驚人:“陰虛有熱宜補而兼清”----這個是沿襲多年的錯誤。《內經》中“陰虛出盜汗,陰虛生夜熱”兩條,“陰”指的不是陰、陽,而是指五臟。頭一個“陰”指的是手太陰肺臟,應理解為肺氣、陽兩虛,衛外失固。第二個“陰”指的是足太陰脾臟,土壤不能斂火,虛陽外散,當溫之斂之,“甘溫可除熱”是也。朱丹溪、張景嶽(溫熱派)都錯了。影響所及從金元明清一錯錯到今天。禍及千萬,太可怕了!試想,脾、肺陽虛的病,怎麼可以用“清”熱滋陰?甚至是沾唇必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