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書法對一個人的影響在哪些地方?

水墨江南2020


書法學習對人的修養影響

1.書法對於培養人的道德素質、身心素質、智能素質及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個性塑造及審美能力都有及其重要的作用。

2.書法的內涵

書法是以文字為載體,的確承載著文明,承載和發揚民族文化的精髓。為此,多少仁人志士而浸醉。而在當今,更應成為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窗口。尤其在新疆,宏揚主流文化,以先進文化為引領,繼承傳統文化,傳承書法藝術,增強文化軟實力,對強國固邊更具有深遠的意義。

書法研究基本技法,體現文化內涵,更注重藝術品格,它考驗人的修養,膽識和胸襟,體現人生的審美價值意趣。在一定時間段,重要的是發現,而不是創造。數十年孜孜不倦揮毫鑄情,磨練了人生的意志,在歷練中一步步提升技藝,在技藝中發現體味美的元素,美的格調,美的韻律以及美的表現形式。在玩味中收穫愉悅。書能陶情,書亦載道、寓志。在書寫中需要凝神靜氣,又要欲書先散懷抱,既遵循藝術規律,又要注入情感,呈現藝術品味和文化含量及歷史淵源。是心靈的律動,感情的流淌和釋放。境由心造,神融筆暢,無為而治,意味無窮。書法能使人靜,更讓人思考,確實是修身養性、培養情操、延年益壽的良藥。

3. 書法藝術與人生修養

點為心畫、摯愛永恆、志氣平和、淡定拂塵、含容空有、陽舒陰斂、天籟湧情,方寸之間,營造和諧,永遠是心靈與自然,書法與人生的交融碰撞與凝結。“導之則泉注,頓之則山安,纖纖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猶眾星之列河漢”,不也正是天人合一,心手雙暢精神境界的自然表達嗎?由此可得,練字陶情,學書通道也是人生的一種追求,一種享受,一次昇華。

“窮變態於毫端,合情調於紙上。”現代著名美學家宗白華在《中國書法裡的美學思想》一文中,對書法的表現特徵做了精要的概括:“所以中國人的這支筆,開始於一畫,界破了虛空,留下了筆跡,既流出人心之美,也流出萬象之美。”惟其如此,書法,可以講是中國藝術最經典的表現形式,體現著中國文化的核心價值和本質精神。當年,畢加索偶然在博物館見到中國書法時震撼不已,他在那“帶燥方潤,將濃遂枯”的點畫縱橫中,在那“乍顯乍晦,若行若藏”的墨色氣象中,發出了“這是藝術中的藝術”的驚歎,從此對中國藝術懷有敬畏之心。

4. 書法藝術與人生哲理

書法中有自己的理論,簡稱書理。書法理論中有這樣一句話“翰不虛動,下必有由”,這是孫過庭從學書法實踐中得出的精闢見解,也是對書法用筆的高度提煉概括。“翰不虛動,下必有由”對書者提出了要求,切記隨意亂畫,任比為體。在筆“動”之前,要三思而後行,做到意在筆先,而後才能運籌帷幄。以行書中不可或缺的“牽絲”為例。牽絲是兩個基本筆畫之間非常細的線條,是由書寫時收筆或出鋒時順勢帶出的。其方法也像做人一樣講究:行書變化重韻律,基本筆畫要重,牽絲卻可細可無,層次分明。太多太亂的牽絲只能讓整幅字看起來雜亂無章,不分主次。人生也是一樣,生活中的許多事都需要我們有條理、有層次,涇渭分明,什麼時候該連,什麼時候該斷,都要以智慧去辨別,從整體去分析,用理智來處理,做到心中有數中國傳統崇尚儒釋道。仁義理智信、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人與宇宙萬物均應和諧,更重秩序禮節。文字象形會意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符號。書法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書法表現審美品格,體現傳統文化內含的精神實質、涵養和風姿。中華民族世代相傳,創造了古代燦爛的文明,傳統文化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的精神內涵。











雲e書會


如果我說,書法能夠調節人的心理,使人的情緒更愉快,胸懷更豁達,具有養生的功能,你信嗎?別急著否定我,我們先看看一組心理學實驗。

有人將書法學習與心電反應、呼吸反應、血壓反應和腦電反應做了測試,得出的結論是:“書寫具有緩和心理生理反應、鬆弛身心的效果,這些可被緩和的生理指標包括心率、指端脈動量、血壓、腦電波等。”

這個結論表明,書法可以調節心態,穩定情緒。能到起到養心、養氣、養神的作用,而被稱為“人體三寶”的精、氣、神,不正是彼此相通的嗎?

人的身心需要陶冶,而被滋養的內在精神,也不可避免的會反應在書法作品上,人養書,書亦養人,精神與書法是一脈相通的。周星蓮在《臨池心解》中就曾說:“作字以精、氣、神為主。”

伊秉綬作為清代碑學中隸書中興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書法個性鮮明,他曾寫了這樣一幅隸書對聯。



變化氣質,陶冶性靈。這八個字,我想也是他對書法的理解。而他被書法滋養的內在精神,直接表現在作品上,展現的是筆力勁健,結體充實,氣勢雄渾,格調高雅。他遒勁又別具姿媚的書風,難道說沒有受到書法給予他長期滋養的影響嗎。

我是寫字吧,期待你的關注!


寫字吧


要說書法對一個人的影響在哪些地方,確實是多方法的。其實書法對中國人來說,並不是什麼特殊事而且也很難辦的事,說句笑話它與航天事業登月球差的太遠了。漢字書寫是國人的必修課,以前科舉時代主考官對試卷的審評第一印象就是毛筆字,也就是現在的書法。“字是人的臉面”這含有這層意思。為什麼歷史上出現那麼多的大書法家,也就在這情理之中了。

而現代有些用書法來擴大自己的影響力甚至以這掙錢,我以為這是對書法的褻瀆。寫出的字與書法相距甚遠,標榜自己為“書法家”,我以為這是時代的又一產物。

不留神又扯遠了,我以為書法對我來說可伴我終生寂寞,可陶冶情操。現呈自作《偶成》一首結束此文。

偶成

詩學李杜書顏柳,

小技雅趣伴餘休。

紅塵波濤釀人生,

王孫庶子各千秋。



心畫齋主人


書法對我個人的影響有這些:一:修身養性,陶冶情操;二:俗話說字如其人,把字寫好可以為自己長臉,也可以向別人展現自己的為人處世性格;三:以身作則把字寫好可以潛移默化影響下一代,是一種家風的傳承;四:可以平心靜氣,消除心浮氣躁;五:書法是中國文化瑰寶,學好書法也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六:學書法一筆一劃,它可以提高你的觀察力和審美能力;七:學書法可以認識更多的朋友,對你在社交方面也有幫助;八:學書法必須貴在堅持,它非常磨鍊一個人的意志。

上面這些就是我在學書法中體會的,我從去年年底開始學,平時少動筆,一到年底要寫對聯時就臨時抱佛腳,這些是我的作品,臭媳婦要見公婆娘,請指教,喜歡的就給我點贊,謝謝!





安康嚴


以下是我的回答:

首先我先反問為什麼要練書法,如果要是為了有什麼積極的影響而去練書法,實在沒有必要。有一次看到一個人問說“硬筆書寫很方便為什麼還要練毛筆呢?”那麼打字這麼方便,還練硬筆浪費時間幹什麼。

其實應該是由興趣而起練習便有收穫。事實上練習書法和練習唱歌、跳舞、畫畫、看動漫、打球等等沒有任何區別,天生的喜好而已。接下來說積極的影響。

我個人非常喜歡書法,也一直在練習書法。當然也能收穫不少積極的東西:

1.性格。

練習的時間長了性格真的就慢慢沉靜了。

2.價值觀。

其實練習書法的時候不僅僅練習書法,也會接觸到很多詩詞歌賦之類的,跟重要的接觸到很多德高望眾的大書法家,他們大多都有高尚的品格。潛移默化中就被感染了。

3.審美

請一定相信潛移默化中你的審美能力絕對的提高。結合西方美術的東西看,以及中國畫的知識看,多看展覽。

總結:這幾個方面的影響通過其他任何興趣愛好都可以影響到的。不要為了什麼影響而練書法,真心浪費時間。中國美術館都有當世一流的書法,建議看一看!

4.唐代孫過庭在《書譜》中如是寫道:“初學分佈,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既能險絕,復歸平正。初謂未及,中則過之,後乃通會,通會之際,人書俱老。”

5.唐代禪宗大師青原惟信道出:“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後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休歇處,依前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

6.朱熹談讀書:“始讀,未知有疑;其次,則漸漸有疑;中則節節是疑。過了這一番,疑漸漸釋,以至融會貫通,都無所疑,方始是學。”實則也三重境。

7.還有大家耳熟能詳的《人間詞話》中描述做學問的經典段落:“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罔不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界也。”

8.在書法、禪修、讀書、學問等諸多領域內存在的三重境界之說,雖然版本不同,但其內涵釋義殊途同歸。所有境界皆自起始,又回到起始;自原態,又回到原態;自無為,又回到無為;自嬰啼,又回到嬰啼。推此及彼,人生恐怕也有這樣的三重境界。



這丫頭叫小諾


書法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書法以文字為載體,承載和發揚民族文化的精髓。

書法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很多方面。對於培養個人修養、身心素質、品位素質、智能素質,對於培養認真、冷靜的處事態度,磨鍊意志,培養良好的學習生活行為習慣、個性塑適以及審美能力都有重要作用。

書法注重藝術品格,體現人生的審美價值意趣。書能陶情,書亦載道、書可寓志。境由心造,神通筆暢。書寫書法使人靜心,讓人思考,修身養性、培養情操、延年益壽。

文字包含的象形會意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符號。書法體現中華傳統文化內含的精神實質、涵養和魅力。











黃慧藝術簽名


常練書法之人溫文儒雅,做事有條不紊!接人待物彬彬有禮!練書法如練氣功,可以導養正性益壽延年!看下成都書法家李小龍大師的書法!




儒學代言人


拿起筆,便是幸福的。




野洋羌


書法,即是指書寫創作的章法。書法講究的一個書寫法度,換成做人道理講究的就是規則。也就是說,把書法研究透徹了,就把做人道理理解明白了。比如簡單的橫、撇、豎、捺字的筆畫,都有各自的書寫通行標準,而每個筆畫在每個字的寫法上又分不同段意、不同環境筆畫寫法又有所變化。換成做人道理,就是人本來應該做人規規矩矩,做人做事必須講求原則,但在不同的地方和環境,處理的方式方法又得有變化一個道理。





席子老師


書法應該是中華民族古老燦爛文化中從來不曾中斷,至今仍空前繁榮的藝術門類,而且沒有之一。書法不僅具備傳播文化、傳遞信息的重要社會價值,而且書法從誕生的那一天開始,就被古人賦予了神奇的美學元素,並逐漸完善成藝術體系。因此,書法對傳承文化的價值不言而喻,對國家、民族的繁榮富強也都發揮著舉足輕重的巨大影響力。

那麼書法對於個人而言,有什麼影響呢?我覺得大概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書法可以提升書家自身氣質

蘇東坡在他的一首詩《和董傳留別》中有“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這樣的詩句,意思就是說有文采的人就有風采,常讀書的人就會有書卷氣,常學習書法的人,自然也會有不凡的文墨氣質,光彩照人。

2、書法可以提升健康水平,延年益壽

民間有個說法“書家多壽”,是說學習書法的人往往高壽。這的確是一個有趣的事實,值得研究人類壽命的科研人員關注一下。我舉幾個近現代的書法家大家看看,啟功93歲,吳玉如84歲,董其昌81歲,朱復戡87歲,林散之91歲,于右任86歲,舒同93歲......是不是很厲害?另外我個人還有一個體會,寫書法會大幅度提升手腕的力量,練書法幾年下來,鐵餅、標槍、手榴彈都會扔出驚人的成績!不信就試試看。

3、書法可以提升文學水平,特別是古典文學水平

書法以漢字為載體,而書寫內容多為唐宋詩詞、美文名言,在書寫書法作品之前,必須吃透書寫內容,自覺不自覺之間,文學鑑賞能力大大提高,最終不光鑑賞能力提高了,文學創作水平也得到很大提高。這方面練習書法的人都有體會,通常寫書法的人,文學水平都不會差!

4、廣交朋友,互相交流,取長補短

以前練書法的人交往途徑主要是書信、詩文來往,而且通常只是少數大人物在切磋,平頭百姓難得交流。現如今互聯網時代,書法家來往更加廣泛,甚至完全不認識的人也可以通過許多自媒體平臺切磋書法。頭條上的人,特別是書法賬號的創作者都一定會有這方面的經驗和體會,我就不多說了。

以上四點就是書法對個人的直接影響,還有一個影響我沒列在第五位,但地球人都知道的,書法練習如果最終成名,會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著名書法家歐陽中石先生家中失竊一事大家想必都知道,賊偷走的可是成捆成捆的現金啊。

回答就到這裡,隨文附上我的近期書法作品兩幅,順祝題主愉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