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鳥銃的精度是否真的適合用於打鳥?

赤裸裸的浪費


是的,鳥銃真的適合打鳥的。之所以適合打鳥,並不是說它精度高,而在於它所用的子彈決定了適合打鳥。

用鳥銃打鳥的情形可能沒什麼人見過,但奧運會飛碟射擊比賽,相信就不少人見過了。其實飛碟射擊中的用槍,從某種角度來說就是鳥銃。

飛碟射擊用槍是一種霰彈槍,一般分1~20號子彈,這個1~20號就是指每種子彈頭裡會包有多少顆小鉛彈。1號彈就是一顆,20號彈就是20顆。飛碟射擊比賽中一般都使用10號左右的子彈。

(中國奧運選手張山,第25屆巴塞羅那奧運會的雙向飛碟比賽中,為中國人奪得第一枚飛碟射擊金牌)

現在你知道為什麼那些飛碟射擊運動員槍法這樣神了吧?飛在空中的飛碟,他們抬手一槍就能擊中。原來他們打出去的子彈是一大片的,只要其中一顆小鉛彈擊中飛碟,飛碟就爆啦。鳥銃其實就是一種霰彈槍,只不過它沒有奧運選手手中那支這樣先進而已。

(明軍的三眼銃)

火器剛出現在戰場上時,就是以火銃的形式出現的,世界最早裝備火器有軍隊就是中國,明朝軍隊的三眼銃更是世界軍隊史上第一種制式火器裝備。這種火銃就是後邊裝上火藥,前邊裝一把鐵砂,一點火,轟的一聲就是打出一大片鐵砂的。後來,人們嫌鐵砂太細小,不夠威力,於是單顆大的鉛球代替了那一小把鐵砂,這就是最早的子彈了。

(火槍隊排隊開火)

早期的火槍,使用的這種圓球形子彈,射出槍口時,飛行線路是很不穩定的。面對一排敵人,有時候你瞄第一個開槍,可能敵人中彈的是第三個。所以,為了提高命中率,火槍時代的打仗,都是排隊集中開火的,這就是人們常戲稱“排隊槍斃”。當然,等到現代步槍與現代子彈出現後,這種“排隊槍斃”的情況就沒有了。


50後男人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不懂的人不要亂說了。鳥銃是不能打鳥的。

之所以叫做鳥銃,是指火繩槍的點火機構,像小鳥一樣。

火繩槍採用的滑膛結構,圓形彈丸,並不是散彈。

所以,在有效射程100米處,子彈根本就不可能精確擊中小鳥。

火繩槍射擊都是要用槍陣,以密集射擊彌補精度的不足。

鳥銃和鳥槍是兩個概念。

鳥槍是民間打獵用的霰彈槍,在二三十米使用,裝填大量霰彈。這種東西可以打獵,但打仗基本無用,因為霰彈不能造成敵人的致命傷。


薩沙


鳥銃打鳥?傳統鳥銃如果裝填的是散彈,假如是打野雞的話20米之內成功率還是滿高的,如果超過25米就沒什麼把握了!不是射程不夠,主要原因是彈丸雖然多,但是太分散了,往往獵物都是躲在了彈丸的空裡,鳥銃用散彈打鳥的最佳距離是10米,幾乎是百發百中。如果是用獨彈丸,射程相對散彈來說就比較遠了!200米可以打麂子兔子類的獵物,雖然射程是不錯,但是精度不夠,玩這東西全憑個人經驗跟裝備的工藝,裝填火藥的多少,彈丸的材質跟製作工藝都跟射擊結果的好壞密切相關!我們雲南這邊的少數民族很多家裡都有這類火器,還有小時候也看過一些年長的獵人玩過,大多數人是玩不好這鳥銃的。

現在奧運會塞場,還有國外打獵有的那可不是鳥銃能比的,那個統稱為霰彈槍,諸多小彈丸被射出槍口時是由一個帶尾翼的套子套著的,這個套子的作用就是防止諸多小彈丸飛行過程中太過於分散,套子套著彈丸被射出槍口後飛行兩三米左右套子開始脫落,被套子集籠的彈丸繼續飛像目標,這樣的霰彈槍估計50米打野雞的成功率都不低!霰彈槍在國內是稀罕物,沒親眼見人玩過。

前些年經常看見大人們玩鳥銃,有自制的,也有國產的,但是很少看見他們打到鳥,所以我估計這鳥銃打鳥可能不靠譜!


大國重器之嘴炮


鳥銃是中國,尤其是明朝時期對於火繩槍乃至後來燧發槍的稱呼。畢竟那會不管是火繩還是燧石的擊發機構點火的樣子都像極了鳥在啄食,鳥銃故此得名。所以,鳥銃和打鳥沒一毛錢關係。

但是歐洲那邊確實有兩種槍是用來打鳥的,一種叫做Flowling Piece的槍(18世紀),蠻難翻譯的。但這就是後期霰彈槍的雛形,因為鳥體積小,又會飛。靠當時那些沒膛線的破槍真的很難擊中,那麼既然一發子彈打不中,那就直接噴一堆彈丸以增加命中率。

還有一種則演化成了現代的狙擊槍Sniper rifle,snipe是一種水鳥。這種鳥飛行軌跡很難捉摸,而且非常警覺,需要非常優秀的槍法和偽裝能力。因此用來射擊這種鳥的槍也是最早用上膛線的那一批。

所以題主問的,鳥銃的精度是否可以用來打鳥,答案是否定的。直到現在為止,打鳥最好的槍還是用細碎彈丸(Birdshot)的霰彈槍

但這種彈用來打人的話...雖然不容易致死,但看著挺慘的

題主在問題下方追加了

為什麼後來的歐洲槍排隊槍斃反而沒有威力?

歐洲排隊槍斃年代一般用的都是13-18mm左右直徑的鉛丸。用350-400m/s的速度發射出去動能基本都在3000焦耳以上,和現代全威力步槍彈相當。雖然說不像現代步槍初速那麼高,可以翻滾起來。但早期的鉛彈更容易在體內變形,所以殺傷不容小覷。

就是滑膛的命中率感人了點,但等到米涅彈+線膛步槍成型之後。精度提高,排隊槍斃的殺傷效率大大提升,慢慢的他們也不這麼玩兒了(美國南北戰爭)。


瘋狗的輕武


鳥銃,又稱鳥嘴銃,是中國明清時期對火繩槍和燧發槍的統稱。鳥銃顧名思義是因為可以射落飛鳥而得名。明代範景文撰的《師律》中提到:“後手不用棄把點火,則不搖動,故十發有八九中,即飛鳥之在林,皆可射落,因是得名。”“鳥嘴銃”的名稱則是因其在點火時如鳥嘴啄水。明代嘉靖年間鳥銃開始傳入中國,與中國原有諸銃器相比具有照門、照星、銃託、銃機,因而大大提升了精準度和射程。

明代鳥銃隊

鳥銃的來源至今仍然有很大的爭議,明代史籍就有不同的說法,有“外來說”,也有“原有說”。在外來說中又分為“倭夷說”和“西番說”。不過在眾多說法中外來說尤其來自西方的說法還是主流。一般認為,16世紀以火繩槍為代表的西洋火器傳入遠東,成為日本、明朝主要的步兵火器。眾所周知,1592-1598年的萬曆抗倭援朝戰爭是一場東亞前近代時期的大規模火器戰爭,在這場斷斷續續進行了六年的大戰中,中日雙方均使用了包括鳥銃在內的大量火器。朝鮮半島稱之為“壬辰衛國戰爭”中明、日兩國火繩槍傳入李朝,成為了光復之後李朝重整軍備的首選火器。鳥銃在全國武裝力量中流傳得比較廣泛,一度在西南地區的衛所和土司軍隊中迅速裝備起來,並在明中後期的西南戰場上得到廣泛應用。

不同鳥銃的示意圖

明代人對鳥銃進行了一些改動。明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趙士楨著成的《神器譜》中記載了鳥銃傳入中國後,中國原有的諸火器皆失其利,是因為中國原有的銃器需一手持柄一手燃藥因而較難命中目標。趙士楨參考了鳥銃與三眼銃的特色而 “迅雷銃”、“掣電銃”等。崇禎3年(1630年)刻印的《兵錄》記載中國已有燧髮式的鳥銃,也記載子母鳥銃配有插管式的銃刀。 明代晚期,鳥銃開始增置銃叉,可將銃器支地,射擊時增加穩定度。

迅雷銃

朝鮮向滿清臣服後,清廷數次徵調朝鮮鳥銃手,投入進軍中原的戰爭。至19世紀中葉,清軍的輕火器主要仍是鳥銃,但與當時的西方軍隊裝備相比,已經顯得大大落後了。清道光年間後裝撞針槍傳入中國後,鳥銃逐漸退出歷史舞臺。

閻素娥:關於明代鳥銃的來源問題

張建:火器與清朝內陸亞洲邊疆之形成

徐奎:明代火器的運用與軍事學術的發展

回答者:雷曉凡,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碩士研究生,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季我努學社


當然不適合,鳥銃之所以叫鳥銃,是因為整體結構就像飛鳥的喙部一樣。

鳥銃是中國人對火繩槍的一個稱呼,名字來源我第一句已經說了,在明代的軍事著作中,對於鳥銃的製造工藝要求是比較嚴苛的,這一點在隆慶至萬曆初期可以做到,一方面是國庫充盈,另一方面是吏治有所肅清,再加上軍事上的復興,明國的國力有回升之勢(其實是迴光返照),所以這個時期的鳥銃是製作最為精良的一批。但即使是明朝最精良的鳥銃,也是沒有膛線的,沒有膛線,就意味著子彈很難按照直線彈道飛行。說白了就是精度不高。



清朝一統之後,清廷對火器的使用進行了篩檢,明代流行於軍旅的火門槍完全被鳥銃取代。康熙22年,在南懷仁和戴梓的協助下,清軍將明朝的遺留的鳥銃換成了比利時新改進的番腸鳥槍。後來在雍正年間,清軍遭到準格爾的重創,隨後鳥槍被換成了土耳其風格的——通過加長槍管來穩定精度和提高射程。這可以說是中國最先進的鳥槍了,然而因為沒有膛線,所以還是不可能打到飛鳥,畢竟飛的低的鳥個頭太小,大雁之類的又太高了。


還有就是歐洲的排槍擊斃怎麼會沒有威力呢,那可是那個時代陸軍最高戰鬥水平。


最後提一句,火槍能夠精準打中目標,是在來復槍發明以後。


火器工坊


鳥銃就是土銃,以前熟鐵圈起的,現在都是鋼管,鐵圈的叫土銃,現在叫鋼管銃,土銃打不遠,子路也差現在鋼管的裡面光滑子路要好點打的也遠,打野雞20米至35米,再遠也難打,一班鐵沙放20幾粒,放多了會爆堂,打野豬要放大鋼珠,放8號的4至5粒就好,也不可多放,打鳥我這一帶沒人打,火藥賣不到,最小打的也是竹雞以內。打鳥不太適合。


大霧躍貴


和之前的火銃相比,鳥銃的精度遠遠提高了,打鳥是可以的,不過說實在不是幾百米外,幾十米還是可以勝任的。鳥銃確實是單發的,如果是散彈,近距離打鳥可以,打人就有點開玩笑了(小時候我一個獵戶同學被他老婆用獵槍近距離來了一下,結果只是傷了而已,因為老式獵槍就是散彈)歷史上不論是日本產的高仿貨還是歐州原裝,甚至中國a貨都是以殺人為目的,鳥銃在合適距離裡幹掉一個人很容易。


清風知水


鳥銃除了打鳥之外,也能打死人。

青年時,我跟一個同年用鳥銃去野外打過鳥。他是一個不怕這銃爆管的人,我怕,所以我只開過一槍,一個鳥也沒有打到,還笑到肚子疼。

他似乎是行家。他說,這銃可以打散打,鳥多的時候就用細鐵子,這叫散打;只有一個大鳥在樹上時,使用一個大鐵子彈,就行了。“這大鐵子打在人身上,人會死嗎?”我假裝不懂地問。他嚴肅地告訴我:“這大鐵子可以打死野豬,當然要打中頭部或心臟等重要部位的了。”

打鳥時,放少一些藥,這樣就不會把鳥打爛;打野豬時,就要放多點藥,這樣才夠力。

因為我曾經聽說有人因為銃管爆裂受歡傷的事實,所以我只打過一次,我是一個怕死鬼。

銃可以打死野豬,是不是也可以打死人?其實,我小時候就聽說有人被鳥銃誤殺,開火的人以為那是一隻黃猄,後來才知道是山上割草的婦人。


夢雲山人1


這個有講究,過去的老獵人裝槍一般只裝火藥,打獵前會根據獵物不同而裝不同直徑的彈丸,比如獵物較大會加裝火藥,還會加較大的鋼珠或鋼筋條(稱為加釺子)普通的鐵砂一般也帶兩種大號的5mm左右小號的3mm左右,但獵人除了野雞一類的其他鳥一般是不會打的……現在的搞不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