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1 默認開通免密支付,銀行不能代替客戶做主|新京報快評

是否開通免密支付、免密支付的限額定為多少,都應該由用戶自己說了算。

默認開通免密支付,銀行不能代替客戶做主|新京報快評

文 | 殷國安

據媒體報道,自今日起,中國銀聯將與各成員機構聯合對“小額免密免籤”功能進行優化,屆時銀聯芯片借記卡、信用卡的小額免密免簽單筆限額將由300元提升至1000元。

“小額免密免籤”是銀聯為持卡人提供的一種小額快速支付服務。顧名思義,持卡人不會被要求輸入密碼,也無需簽名,即可完成支付。在銀聯和成員機構看來,這可以提高支付的便捷性。但對民眾來說,免密支付無疑增加了他們在資金安全方面的擔憂。

更讓人擔憂得,則是多家銀行表示,免密支付功能是在開卡時默認開通的,開通時不需徵得持卡人事先同意。有網友吐槽:“開卡時不知道,都是在消費時才知道。”

這再次增加了用戶的疑慮:萬一卡丟了,盜刷豈不很方便?雖然一次可以盜刷1000元,一天限額3000元,但對於很多人來說,也不是一個小數目。“手機支付一般還有手機密碼或指紋解鎖作為一層保護,這個卡如果丟了就相當於直接丟錢了。”雖然銀聯表示設置了專項賠付金,持卡人掛失前72小時內被盜刷消費金額在一定額度內可獲得補償,但與用戶全額賠付的要求仍有差距。

而讓人不滿的是,假如用戶不需要這種免密服務,卻需要自己提出申請辦理關閉。而這可能很麻煩:部分銀行網點對於如何取消也並不清楚,一位工作人員稱“櫃檯無法關閉該功能,只能撥打客服操作”。在部分銀行的APP中,取消該功能的程序也十分繁瑣。

用戶對商品或服務具有知情權和選擇權。銀行在開通某項功能時,應當充分、有效告知用戶相關內容和風險,並由用戶簽字確認——這是交易的合理程序。

開卡時開通了免密免籤功能,辦卡者自己卻不知道。這豈不是銀行代替客戶做主了?從法律上說,相關銀行有侵權和強制交易之嫌。

顯然,涉及到免密支付開通和額度的問題不宜由銀聯和銀行自說自話,而應該把決定權交給用戶。是否開通免密支付、免密支付的限額定為多少,都應該由用戶自己說了算。況且,由用戶自己開通業務並確定限額,這並不是多大的技術難題,目前的技術手段完全可以做到。

尊重用戶、賦予用戶自主選擇權、並儘可能降低用戶的安全的風險,是提高支付市場競爭力的關鍵。對此,還望相關銀行能夠及時糾正程序,把免密支付和額度的決定權還給用戶。

□殷國安(職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