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海濱城市煙臺,它的城市名字有什麼典故?

趣聞視圖


如果單純從歷史的角度來講,煙臺這樣的海濱城市,在歷史上,其實是地廣人稀,發展也是比不上內陸地區的。

在先秦時期,煙臺最早屬於萊國,而萊國更多被稱作萊夷。當時的萊國勢大,甚至逼得當時的姜太公把齊國的都城,從營丘(現在濰坊市昌樂縣內)搬到了臨淄(淄博市臨淄區)。但是到了戰國時期,萊國就被齊國吞併了。

後來的朝代中,煙臺先後屬齊郡、東來郡、萊州、登州等。到了明清時期,煙臺分屬登州府、萊州府。

煙臺最早得名,是因為煙臺市區北部的煙臺山,因為在明朝,沿海地區經常會受到倭寇的侵擾,明朝就在煙臺山設立了狼煙墩臺,有預警的功能。

之後的煙臺,並沒有得到多大的發展。

在清末,跟許多海濱城市一樣,就是因為清政府與列強簽訂了不平等條約,煙臺開埠。1861年,煙臺開埠,英國人選定了煙臺港和芝罘島。

1862年,清政府總理衙門大臣奕訢、桂良等人向清廷《奏為請將山東省沿海各口州縣稅務責成登萊青道經理並請頒給監督關防以專責守恭折》中,首次將芝罘稱為煙臺。在此後官方文件中,作為一個正式的地名,“煙臺”才開始經常出現。

開埠之後,隨著煙臺城區經濟的發展,煙臺作為區域核心地位的作用不斷顯現,逐漸成為中國沿海重要的港口和大城市,清政府滅亡後,煙臺的地位也在不斷提高,從隸屬於東海道,到逐漸成為煙臺地區,煙臺市,今日的煙臺,也逐步成型。


齊魯壹點


是古代人們沒有現代科技的手段,報信傳書什麼都是人騎馬來送,如果消息緊急尤其是有敵情,就會通過烽火臺點火,生煙,來向四周報信,顧名煙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