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8 团队文章|P2P平台优质壳长什么样?

团队文章|P2P平台优质壳长什么样?

摘 要

上篇,我们讲了P2P平台豪气冲天的买家。今天我们看看哪些平台会成为并购市场的宠儿?

1买家买的是什么

笔者得知有些机构看好p2p平台备案后的价值,开始大量囤积平台,以便将来备案成功后转手挣个大钱。

市场演化出的东西,我们要保持敬畏,但是也要持批判心态,对其行为进行检验。

首先需要搞清楚是买家到底买什么?

2016年8月24日之后的平台备案不予考虑,这条规则实际上掐断了实力机构新设P2P平台的路径。所谓实力机构,一般指央企、上市公司,大型企业集团,这些机构决策规(bao)范(shou),在P2P野蛮生长的时代不愿涉足,在其逐渐规范的情况下,也逐步有了进场的意愿。

新设无门,只能另辟蹊径走并购的道路。

假设没有上述不予备案的规定,大型机构新设平台最划算,成本低廉,合规到位,最最关键的是没有过往包袱。

一个架构搭起来后,有实力靠山做背书,人才引入、风控模型、银行存管、等保打分均不是难题。再加上背后有亲爹的优质资产或低廉获客成本加持,很快就可以把规模做大,即便短时做不到头部平台,也会超越大部分中等平台。

这么看,买家要买的就是一个行业的准入机会

可能平台方不太赞同这个说法,毕竟含辛茹苦,甚至提心吊胆运营这么多年的平台,眼看就要跃过龙门,成气候了,怎么就简化成了一个机会。

咱们冷静分析下,再做结论。

平台方说,我的用户数多对不起,买家不在乎!尽管在纳斯达克上市,互金平台的估值都是借用互联网平台的估值方式,用户数量是其衡量价值的标准,但是P2P平台采用这种估值

有待商榷

P2P平台具有金融属性,其本质是将金融资产与资金对接,因此,单纯客户数量巨大,不必然一定是个优质平台,如果资产质量一般,客户数量巨大,反而风险更大。何况,大多平台的用户忠诚度有限,只要有优质资产,配合以销售手段,不愁引不来用户,更别说有的大型集团,光员工就几十万。

平台又说要卖的是一个合规的壳,这个恐怕也很难成立P2P备案的闸门何时开闸还是未知数,备案标准也有收严的趋势,在鞋子没有掉下来之前,谁也不能保证自己就一定能够跃过龙门,这个风险其实是买家在背负。因此,这点与已经拿到牌照的机构出售是完全不同的逻辑。

平台方说我的资产优质,这点就更难有说服力资产好坏很多时候只有开发资产的人最清楚,即便买方做了尽调也很难做到万无一失。笔者尽调过P2P平台,为了核验平台有无关联融资,对平台借款人及法定代表人与平台、平台实际控制人、董高监都做了检索比对,仅此一项就花费了巨额时间和精力。即便工作做的细致认真,也不能确保百分之百没问题,对于借款企业背后没有显示的在工商登记的实际控制人,如何查询?

事实上,谁也不愿意接受一家陌生平台的存量资产,信息不对称问题很难解决,也许在目前平台方手中是优质资产,但是一旦易主很可能会发生质的转变。

因此,存量资产对于平台而言更多的是包袱,而不是优势。

综上, P2P平台的并购市场,是监管规则衍生而来,非P2P平台本身价值创造的市场。

这个并购市场,一方面给了实力机构进入行业的一个机会,另一方面也可借助实力机构化解部分平台的潜在风险,是个一举两得的事情。

2什么样的平台备受青睐

明白了买家真正购买的东西,就可以循着这个思路勾画优质并购标的平台的样子。

团队文章|P2P平台优质壳长什么样?

第一,不是头部大型平台头部大平台,资产优质,客户众多,合规水平也好,缺点就是贵。但是买家仅需要一个准入机会,能花少量的钱达到目的,没必要花大价钱。况且头部平台股权关系复杂,资产也复杂,购买起来时间和沟通成本均很高昂。

第二,需要合规分高尽管不是头部平台,但是合规项上不能含糊,否则买家这笔买卖就会竹篮打水。

比如,公司存量有大额标或资金池等红线问题,这样的平台备案机率本身就不大,借机入行的机率大大降低。

这里的合规,包括符合网贷监管办法及其各类细则(风传要有所变化,即使变化了也可以跟上节奏),存管银行在白名单、三级等保分高,拿到整改通知书等等。

第三,不是小平台

过于小的平台,其资产包袱很小,对于买家来说是件好事,但是从最短的时间计算,从2016年8月24日设立至今,也超过1年半了,经营这么久,存量资产还很小,这压根就是一个赔钱的平台,资金实力估计很难撑起一个合规的骨架。这里的小是表象,本质还是合规性要求。

经过上述分析,一个优质的并购标的应该是,合规程度较高(备案几率高),存量资产规模适中(不太贵),存量资产多元优质(处置风险小)的平台。

从买家的角度看,分析至此,已经有了方向,可以在几千家平台中按照这个指引搜索标的了。

但问题来了,买家看上了这样的平台,人家愿意卖吗?

3优质并购标的平台为何要出售

实力机构想寻找中意平台,那么被看中的平台有出售的动力吗?

如果按照整治办57号文,很多合规比较好的中等平台不必然在备案前出售,如果按照合规为先的标准看待备案,这类平台备案的机率很大,要卖也会推迟到备案成功后进行,目前的最优选择就是

谨慎做业务,小心迎备案,然后就是躺在椟中求善价。按照这个思路,有人囤积壳的做法就会在经济上有效。

但现实是,备案延期已成定局,备案标准也会趋严,备案数量也会压缩,各种新版本轮番在市场上流传。

我们认为不排除按照多大能力做多大事的原则来要求平台,即对平台注册资本提出要求,这个说法并非空穴来风,有平台已经将注册资本增资到10亿元。

如果按照这个思路,合规至上的备案思路就要修正为,合规+实力两个要素。

这么一来,中部合规平台就比较尴尬了。在目前的大背景下,要在合规的基础上冲量,难度非常大,去哪里找优质的资产,又如何低成本获客?量上去的情况下会否冲击目前的合规架构,对于中部平台来讲是个两难的问题。

但是,如果量起不来,盈利不足,将来要求实力出镜的时候,恐怕会力有不逮,届时也难逃退出或被兼并收购的境地。

团队文章|P2P平台优质壳长什么样?

与其等到将来被动贱卖,倒不如现在积极主动与实力机构合作,为将来发展做好铺垫。

可以看出,在未来几个月中,会有不少识时务的中部合规平台入市,与已经摩拳擦掌的实力机构对接,前者选择平稳体面的退出,后者选择谨慎乐观的进入。

达成如此认识上的一致,P2P平台才会迎来真正的并购浪潮。

(备注:本文推理依据现有的政策及事实,随着新政策或形势的转变,不排除本文推论的修正,请从业者谨慎参考。)

PS:老余系飒姐同一团队的战友

团队文章|P2P平台优质壳长什么样?
团队文章|P2P平台优质壳长什么样?团队文章|P2P平台优质壳长什么样?

肖飒,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申诉(反不正当竞争)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产业金融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中国银行法学会理事、全球共享金融100人论坛首批成员。被评为2016及2017年度五道口金融学院未央网最佳专栏作者、网贷之家最受欢迎专栏作者,财新、证券时报、新浪财经、凤凰财经专栏作家。

办公邮箱:[email protected]

团队文章|P2P平台优质壳长什么样?团队文章|P2P平台优质壳长什么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