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美國當年是怎樣做空日本經濟的?

萬啟斌


1980年代日本經濟發展迅速,日本的GDP已經是美國的一半了。美國害怕失去經濟大國的地位。美國在1985年逼迫日本簽署廣場協議,導致日本經濟全面崩潰,成千上萬家外貿企業虧損倒閉。



1.1980年代日本擁有2850億美元的美國直接資產與證券資產。日本控制了3290億美元的美國銀行資產。購買了美國40%的國債。日本操控的資金佔美國紐約股票交易所每日交易量的25%,可以說日本對美國的經濟影響力非常大。

2.美國市場上20%的半導體設備,30%的汽車和50%以上的機床,以及大部分消費類電子產品都是由日本生產出口到美國的。日本在美國賺了很多錢,但是美國也開始精心醞釀一場金融戰來打敗日本。

3.1985年美國聯合德國,英國,法國,日本在紐約的廣場酒店簽署了廣場協議。這個協議說日本向美國和歐洲出口產品,賺了很多錢,要求日元升值。如果日元不升值,歐美國家將對日本進行經濟制裁。日本害怕了只能簽字,這就是強盜行為。

4.日本政府迫不得已讓日元升值,兩年之內日元升值了一倍,而美元貶值了一倍。這導致日本的出口製造業陷入了癱瘓,成千上萬家日本出口型企業遇到了嚴重的虧損。

5.美國又逼迫日本調低銀行存款利率,讓日本的有錢人覺得把錢存在銀行利息太少。所以日本的有錢人就投資了房地產、股票和藝術品。然後美國又做空日本經濟,導致日本股市暴跌、樓市下跌、藝術品價格下跌,日本經濟損失慘重。


香堂風子


日本經濟衰落,始於美國精心醞釀的一場金融戰。

而為何美國要打擊它的小弟呢?因為當時日本已經嚴重威脅到了美國這個世界金融霸主的地位了。

1980年代的日本全年GDP是美國的一半,在當時日本擁有了2850億美元的美國直接資產與證券資產,控制了3290億美元的美國銀行資資產,購買了美國40%的國債,還出口了大量的日貨去美國,使得它到處是日本貨,可以說日本對美國的經濟影響力十分巨大。

這個時候,美國不幹了,一個小弟還敢竄在我頭上?於是美國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打壓日本經濟,抑制日元崛起,維護霸權地位。

首先,營造輿論,逼迫日元升值。先發布一份報告,說美國製造業衰退是因為美元對日元的匯率過高,美國企業在國際市場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所以應該降低美元對日元的匯率,讓日元升值。

接著就逼迫日本簽訂廣場協議,直接讓日元升值,如果不升值就讓歐美等國家對日本進行經濟制裁。在簽署廣場協議的當月,美元就貶值了一倍。日本是一個出口導向型的國家,這一貶值,直接導致了成千上萬的日本出口型企業陷入虧損。

然後,督促日本金融開放,讓更多熱錢湧入,擴大資產泡沫。當時,因為鉅額的熱錢湧入,推高了日本的資產價格,它的股市、房地產、藝術品的價格直衝雲霄,沒有人想安心搞實體經濟了,於是以房地產為主導的產業推動了日本經濟泡沫的發生。

最後,美元加息,讓全球資本流回美國。日本股市、房地產、藝術品的價格全面暴跌,日本經濟泡沫爆炸,損失慘重。於是在1990年後的日本,陷入了長期的低迷之中。

總結,在這場金融戰中,日本被美國玩的團團轉。

關注識象財經,與你聊聊泛財經知識。


識象財經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上世紀50年代起,日本經濟復甦並開始高速發展,一直到80年代,日本GDP超過美國的一半並仍在高速增長,這讓美國認為日本威脅到了自己的經濟和美元霸主地位。之後,美國通過貿易制裁、日元升值、逼迫日本開放金融市場等手段使日本經濟泡沫被刺破,經濟發展長期停滯不前。

上世紀80年代初,美國面對經濟上日益強大的日本,首先發布了一份報告,該報告指出美國製造業衰退的原因是美元對日元匯率過高,美國企業在國際市場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不利於美國產品的出口,應該降低美元對日元匯率,使日元升值。這本是經濟問題,然而美國利用自身的霸主地位使經濟問題政治化,逼迫日本升值,這給日本的出口產業造成了不小的打擊。

80年代中期,美國和日本簽訂了《廣場協議》,外匯市場被人為干預使得日元升值。美國的這一做法具有明顯的霸權思想,完全是人為操縱匯率,破壞了自由市場的原則。廣場協議簽訂當月,美元就貶值了一倍。日本本身就是出口導向型國家,內需不足,經濟發展對海外出口極為依賴,美國的這一做法,無疑擊中了日本的要害,使得日本出口競爭力嚴重削弱。

其次,美國以貿易摩擦為由,對日本半導體產業發起了調查,遏制日本半導體產業發展。五年後,美國對日本又發起多個產業的調查,遏制日本新興產業的發展,使其美國在這些產業競爭中具有優勢。再之,美國迫使日本開放金融市場,國際上大量熱錢進入日本,助推了日本的資產價格,日本股市出現大量投機者,房地產經濟的虛假繁榮加速了日本經濟泡沫破滅。90年代初,日本經濟泡沫破滅,經濟一度停滯不前,直到21世紀初才開始逐漸復甦。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小斌爆料


當年,也就是80年代末,美國是如何做空日本經濟的那?從過程看還是有很多值得我們深思的地方,下面就來回顧下日本的經濟是如何從繁榮走向停滯的?

二戰後,隨著麥克阿瑟將軍的一份電報發出,“要麼給我糧食,要麼給我子彈。”美國拉開了對日本援助的序幕,當然不會白給援助,導致了日本在政治,軍事上都成了美國的附庸,這和美國能輕易做空日本經濟有很大的關係。

二戰後的日本,在軍事上受到很大的限制,全力發展經濟。在經濟發展上不得不承認,日本在這一點做的很成功,從二戰後糧食都要靠救濟,到世界第二經濟大國只用了三十多年的時間。但也正是這快速的發展給日本埋下了危機的種子。日本經濟的迅速發展,在很多行業把美國打的抬不起頭,搶佔了以前本屬於美國的市場,於是美國開始了做空日本經濟的計劃。

霸王條約第一步 對美自願出口限額及擴大進口

美國針對日本對自己本地企業威脅很大的行業,開出了霸王條約,出口限額。如在紡織、鋼鐵、電視、機床等行業,都被逼著執行自願出口限制;同時把美國的優勢行業如,電信、電子產品、醫療設備、藥品和木材等行業的市場對美國開放。由於美國在政治、軍事上對日本有著很大的影響力,日本沒辦法,只好人家怎麼說,自己怎麼做。這樣美日間的貿易逆差就開始減少。

霸王條約第二步 聯合西方五國推動美元對日元貶值

美國聯合了西方五國與日本簽訂《廣場協議》,其中最要命的一條就是要求日元主動升值。通過出口限額和擴大進口,對日本的進出口貿易已經打擊的不輕了,再加上日元升值,日本對美國貿易基本給掐斷了,成了單方面的美對日的貿易。這還是外部的,還有比這更恨的一步。

霸王條約第三步 美國把日本對外貿易的路被堵上後,又以安全為由,限制日本發展航空航天行業,這就限制了日本經濟結構向更深層次轉變的道路。日本只好搞起了遊戲產業,但國內大量的財富沒地方去,最後都流入了股市和房地產行業,本來就泡沫嚴重的日本樓市更是雪上加霜。由於股市和樓市的賺錢效應遠高於實體行業,因此大量的資金從實體經濟流向了虛擬經濟。當日本政府發現不妥,出手控制時已經晚了,最後日本的經濟從股市開始,再到樓市再到其它行業,被全面做空,最終有日本失去的20年之說。

日本被美國做空至關重要的一點就是美國對日本政治的影響力,而這一點在我們國家,美國是不可能做到的。美國想讓我們走當年日本的老路,真是異想天開。

【我是纏風】,點個贊加關注,還有更多精彩內容與你分享。


淡淡禪風


美國當年做空日本經濟,其實經過了一個漫長的過程。

二戰後,日本經濟發展迅速,尤其是在高科技領域,比如半導體和汽車等領域,產業越搞越好,產業鏈越攀越高,對美國的相關產業產生了巨大的威脅,美國和日本的全面競爭已經不可避免。

而日本產品價格低廉,質量又好,水平非常高,美國人在市場上很難競爭得過,就大打貿易戰,進行關稅上的限制,但是這樣也並不能遏制日本商品蜂擁而入美國的勢頭。特朗普當時就曾經嘲諷過美國商品,說日本人來到美國,唯一能買的東西是紙巾。

在此大形勢下,為了平衡貿易,美國要求日本把貨幣升值,也就是著名的廣場協議。二次之後,日本經濟就進入了過熱時期,房價和股價都飛漲,泡沫經濟已經非常嚴重。

到了90年代初,日本央行下決心刺破泡沫,但是加息幅度特別大,導致泡沫破裂速度很快,房價和股價都迅速崩盤,但多年積累的財富一下子縮水,後來經濟增長更是逐漸停滯,這就是失去的二十年。


海匯觀潮


美國當年做空日本經濟第一是讓日本人信心爆棚,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日本的經濟快速增長,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直逼美國,日本兩大支柱產業汽車和電子價廉物美,快速佔領全世界的大部分市場,日本人此時是信心爆棚,認為自己很快就要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當時所有的日本國民都這麼認為,於是日本全世界投資,日本買下了美國大量的房產和大量美國的金融資產,信心爆棚的日本正影響著美國的霸主地位,美國開始對日本全面佈局,日本是二戰後美國人扶持起來的,美國人在日本駐著軍隊,在國防上日本人是依靠美國的,經濟上,其實日本人也是依靠美國的。這一點當時的經濟爆發戶日本還沒有想明白,美國就進一步引導日本人信心爆棚。

第二是引導日本人炒房,美國讓日本人金融對外開放,這樣大量資金去日本炒房,幫助日本人炒房,日本人也樂意炒房,於是日本房價暴漲,日本的房地產泡沫快速膨脹,日本政府和老百姓看著天天上漲的房價都樂瘋了,房地產泡沫帶來的虛幻財富效應讓日本人樂在其中。

第三是逼著日元升值,逼著日本人簽署《廣場協議》,逼著日元升值,日元升值後進一步吹大日本的房地產泡沫和日本的股市泡沫,雖然影響了日本的出口,但日本人虛幻的財富還在增加,日本人還是樂於接受的。

第四,貿易制裁,揮動一系列“301”調查大棒,打擊日本出口。日本經濟發展嚴重依賴美國市場。美國抓住日本出口導向型經濟軟肋,以貿易摩擦為藉口,以保護主義的貿易制裁打擊日本經濟。

第五,吹破日本地產泡沫和股市泡沫,當房地產泡沫破滅和股市泡沫破滅後,一切財富都灰飛煙滅,日本經濟在地板上趴了三十年。


金融學家宏皓教授


日本人做東西行,做金融不行,只會用雙手賺錢,不會用思想賺錢,永遠是奴才命。

日本從古至今從沒出過一個偉大思想家,戰略家,哲學家,數學家,都是師從中國,一直做中國奴才。

明治維新只是變法才變思維,利用為英美做奴才,維護英美在亞州利益,才變成強國。

二戰被美國先進思想的工業體制打的懷疑人生,做美國殖民地才發展起來。

日本靠美國佔領軍逼迫實行民主,解放農民,解散財閥,才走上技術立國道路。因為碰上朝鮮戰爭後,美國開放市場,開放技術,開放資本才發展起來。

當日本危脅到美國第一位置時,美國人用思想做空日本了,當美國用金融開放,日元升值玩日本時,日本無人察覺。

當時美國也想玩西德,可德國人不上當,不管美國人怎麼忽悠,只做實業不做金融,只做實業不做房地產,只做實業不做股市,馬克升值收益全都投入實業轉型,技術升級,開拓市場,因為德國人有思想家,戰略家,哲學家,數學家,會戰略,會分析,會研究,才不會上當。

反觀日本對美國的吹捧忽悠,心喜若狂,開放資本,開放股市,開放市場,全民炒股,全民炒房,全民炒日元,卻沒人看出美國的陰謀才上當,因為日本沒有思想家,戰略家,哲學家,數學家。

美國資本低價進場,拼命拉高日本股市房市日元后,有了幾倍利潤,怎麼賣都是賺錢的,再配合做空槓桿,有了幾十倍利潤。

利用日本人虛榮心,賭徒心理,殺跌到日本人懷疑人生,幾十年辛苦錢全部孝敬美國金融資本,而且還不能關閉資本市場,因為有刺刀頂著。

日本從此陷入了緊縮政策,企業股市融不到資,炒家賣不出房,政府賣不出地,失去了二十年發展,錯過了信息革命,移動互聯時代,從此衰落下去。

日本首相海部正樹總結日本泡沫經濟時曾說,日本寧可發展AV產業,也不能發展房地產業。

因為一個讓人中毒,一個讓國中毒,人中毒還好救,國中毒很難救,付出代價太慘重了,等於日本人白為美國金融資本打工二十年。


心有遠芳





永遠是學者


首先得說明當時的時代背景:從1980年起,美國國內經濟出現兩種變化,首先是對外貿易赤字逐年擴大,到1984年高達1600億美元,佔當年GDP的3.6%。其次是政府預算赤字的出現。在雙赤字的陰影下,美國政府便以提高國內基本利率引進國際資本來發展經濟,外來資本的大量流入使得美元不斷升值,美國出口競爭力下降,於是擴大到外貿赤字的危機。在這種經濟危機的壓力下,美國寄希望以美元貶值來加強美國產品對外競爭力,以降低貿易赤字。

不得不提美國與日本簽訂的。1985年9月22日,美國、日本、聯邦德國、法國以及英國開始聯合干預外匯市場,在國際外匯市場大量拋售美元,繼而形成市場投資者的拋售狂潮,導致美元持續大幅度貶值。1985年9月,美元兌日元在1美元兌250日元上下波動,協議簽訂後不到3個月的時間裡,美元迅速下跌到1美元兌200日元左右,跌幅20%。[3] 在這之後,以美國財政部長貝克為代表的美國當局以及以弗日德·伯格斯藤(當時的美國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為代表的金融專家們不斷地對美元進行口頭干預,最低曾跌到1美元兌120日元。在不到三年的時間裡,美元對日元貶值了50%,也就是說,日元對美元升值了一倍。



“廣場協議”對日本經濟則產生難以估量的影響。因為,廣場協議之後,日元大幅度地升值,對日本以出口為主導的產業產生相當大的影響。為了要達到經濟成長的目的,日本政府便以調降利率等寬鬆的貨幣政策來維持國內經濟的景氣。從1986年起,日本的基準利率大幅下降,這使得國內剩餘資金大量投入股市及房地產等非生產工具上,從而形成了1990年代著名的日本泡沫經濟。這個經濟泡沫在1991年破滅之後,日本經濟便陷入戰後最大的不景氣狀態,一直持續了十幾年,日本經濟仍然沒有復甦之跡象。

當然這只是美國對日本經濟打擊最直接,最有代表性的事件。如果要挨著列舉真的就太多了,去豐田車在美國遭遇,美國對日本高科技的封鎖,等等就不列舉了。部分引用百度百科,感謝。


可悲的一言擋




日本當初失落十年,就是刻意追求虛擬經濟而脫離實體經濟支撐的下場,同樣是制度落後和思想固化的產物,美國只不過是在匯率問題上,放上了最後一顆壓垮日本經濟的稻草。

20世紀80年代,日本經過30年的高速發展,進入了一個黃金時期,但日本人並沒有像我國一樣到全球從事基礎建設這種實體項目,而是從日本政府到日本國民都選擇了單純的併購、購買資產、股票、債券、房地產等這種脫離實體的虛擬經濟的道路。日本人的盲目樂觀,將日本的資產數字推到一個相當高的地步,這種強烈的信心反應到日本股市和樓市上,使得日本股市連續25年持續上揚,日本的樓市位居世界前列,但最終躲不開市場規律這個真理,物極必反,泰極否來。



而這個轉折點,就是“廣場協議”,80年代的美國財政赤字高的離譜,對外貿易逆差多的嚇人。美國希望通過美元貶值來增加產品的出口競爭力,以改善美國國際收支不平衡狀況。於是召集了日本、德國、英國、法國的財政部長和央行行長,在紐約廣場飯店達成關於五國聯合貶值在拯救美國赤字的協議。這使得日元經過對美元貶值後更加值錢,全球都在向日本大量的輸出鈔票,而狂熱的漲幅已經大大超過了日本當時GDP的增長,日本老百姓買不起房,日本的實體經濟因為房地產而收益率低下,發展緩慢。

1989年,因為高聳的房價和股價已經遠遠超過實體經濟回報率,而開始下降。再也坐不住的日本政府這時候小心翼翼的頒佈了土地緊縮的政策來提振民心。而這一腳緊縮的剎車,剎斷了地產商資金鍊,剎掉了日本股價,剎沒了日本泡沫。而破產的地產商還不起銀行,銀行沒錢不能放貸給企業,企業沒有資金不能發展,如此惡性循環,使得日本經濟一落千丈。

所以根本不用美國做空,日本自己挖的坑,含著淚也要填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