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7 「小說」劉海瑞 丨 學匠人

點擊上方“芝蘭園”關注我們

「小说」刘海瑞 丨 学匠人
「小说」刘海瑞 丨 学匠人

剛出正月,十八歲的紅民跟著姓牛的匠人一行,揹著鋪蓋捲兒,拼了勁擠上火車來到北方一座省會城市。穿過霓虹閃爍、高樓入雲的繁華、喧囂的街道,在城市一隅,展現在他們面前的是一群操家鄉口音先到的鄉親。只見他們身上濺著泥點,推著灰漿車,手持瓦刀。他們和牛匠人們友好地寒喧幾句,算是歡迎他們的到來。這就是紅民們往後工作的地方。

紅民因為是頭一次出遠門,出發前,大人們一再叮囑:“紅民,出了門,嘴學甜一點;幹活不要耍懶,匠人待見才能讓你跟人家學活兒。”縈繞在紅民腦海裡的,常是鄉親們發揮家鄉工匠的優勢,在全國各地闖出的一條條搞建築掙錢的光明大道。他只需要踏上道上,緊跟著人們走就會有好日子。他驕傲,為鄉親們走在了國人前邊的壯舉。為了趁年輕心靈學一手好手藝,紅民憋了一口氣。張三、李小川比他早出來幾年,因為能上了牆,早早就定下了親事,在工地和村裡都曾成為過新聞人物哩。後來歇息時,紅民曾瞟見他們捧著女朋友的相片出神。

天已經亮了,吃飽了飯的人們很快擁入了工地。上工了,兩邊的線繩子已經扽緊,準備起大牆了。一切就緒,匠人們擼起了胳膊,深呼吸一口氣,猶如同時接到了誰的命令一樣,彎腰一邊攤灰漿,一邊迅速地將磚塊按在了牆頭。只見一塊塊紅磚在手上快速地傳遞著,隨著身子一俯一仰,隨著瓦刀有節奏的叮噹響,大牆在逐層增高著。沒有誰大聲喧譁,好像齊飆著勁兒誰也不甘示弱一樣。偌大的工地上,陣陣風兒掠過。

「小说」刘海瑞 丨 学匠人

匠人們這樣,也苦了小工們。紅民、憨蛋們這時候更是跑來跑去,一刻不停地連軸轉。他們此刻最提心吊膽,深怕侍候不好匠人被工頭看見。太陽已經升上半天,燦爛的陽光灑向大地。這時手快的匠人抬起頭吹起了一兩聲口哨,手慢的張三、李小川埋著頭吃力地追趕著。為了不丟人,急得埋怨著憨蛋、紅民供不上料,誤了事。

紅民很看不慣愛找刺的這些二把刀。平日裡這些人老愛擺一下架勢,頤指氣使、指手畫腳的,他總想頂撞出出窩囊氣,但初來乍到,驟起的火氣倏地就消失了。俗話說,匠人上了牆,好比縣官坐了堂。有一天,張三看著紅民不順眼,就立在腳手架上,故意扯直嗓子喊:“灰——灰鬥裡沒灰漿了。”那邊李小川也起鬨:“紅民,快搬磚來!”紅民頭皮一下子大了,忍氣吞聲狠命地推著灰漿車,搬著磚塊。只惹得工頭扭過頭投射來嚴厲、不滿的目光,嚇得紅民一陣哆嗦,再沒膽量瞧一眼工頭了,只委屈地把淚水往肚裡咽。深夜,在鼾聲如雷的工棚裡,工頭凌厲的目光仍揮之不去,紅民獨自舔著傷口。

又是一天,東方破曉了,紅民在工地上硬撐著。“挺住。”紅民在心裡不住地打氣,約摸到了十一點,突然眼前一黑栽倒在地。眾人趕忙七手八腳將他扶了起來。嚷嚷聲中,紅民接過牛匠人遞來的一碗涼開水牛飲一番,又把硬塞給他的一塊饃吃了,沒事人一樣繼續幹活了。

時間過的真快,紅民來到工地三個月了。由於勤快、吃苦,早被匠人們看好爭搶著。穿火紅秋衣四十歲的牛匠人經常和紅民在一塊幹活兒。他們很默契。老牛知道紅民想學匠人的心思,一有喘息機會,紅民從手中奪走了瓦刀他也不惱,還一聲不吭下到架下為紅民搬磚、供灰,並負責任地觀察著紅民的做手,及時糾正著。紅民受到了鼓勵,幹活兒更賣勁兒了。牛匠人眼睛始終緊盯著工程,一絲不苟,從容地領著這對人馬乾著自己的事情。紅民成熟著,不斷自信著。張三、李小川服氣了,“誰也不容易,好的小工也不容易啊。”平日裡臉上掛了霜似的淡漠消失了,春潮一樣泛上了活色,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藍天下不時有鳥兒飛過。他們朝迎旭日,晚披霞光,他們的身影鑲嵌在了大都市的角落裡。

「小说」刘海瑞 丨 学匠人

在工地呆的時間久了,工人們有時也請一半天假,斷不了結伴到大街上走一走,到商場裡去逛一逛。外面眼花繚亂、五彩繽紛的世界很精彩,對農村來的年輕人的誘惑也最大。踩著滿大街流行歌曲的節奏,城裡的摩登女郎們更靚麗了。紅民和憨蛋們一樣眼睛瞪得直勾勾的。

張三則鼓動著李小川:“走,去百貨樓裡為女朋友挑件漂亮的衣裳去。”

“走……”

但等他們返回了工地,眼前的一切是那麼親切!攪拌機雄壯地轟鳴著,高高的龍門架上紅旗迎風招展著,那森林般挺立在高天之下的編織的密密的鋼筋曾讓人無數次遐想,詩興大發……他們陡地精神為之一振。

這就是他們的世界,他們的熱土。為了美好生活,他們在這裡耕耘澆灌,辛勤付出。

劉海瑞1968年生,農民。愛文學,喜書法,好旅遊。


「小說」劉海瑞 丨 學匠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