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中國最好的武俠片是哪一部?

品味延安


首先,票房!

據說,上影當年真正的萬人空巷,1.36億的票房用1毛的單價折算一下,那得有多少觀影人次啊,何況當時電影院比起現在少之又少!

其次,真正的功夫片

影片中的主要演員,都是各懷絕技的武林高手。在那個不仰仗特技,不需要替身的年代,將中國傳統武術結合電影藝術,表現出絕妙高超的形式美,陽剛遒勁之餘令人看出酣暢淋漓澎湃激情。

而且電影全方位展示了中國功夫的多樣性,無論是拳術、刀、槍、棍、棒等“十八般武藝”,通過練武或者不同的打鬥場面,從頭到尾,向觀眾呈現了各種精彩絕倫的外家功夫,眼花繚亂又讚不絕口。

更不用說,當年有多少男孩子看了此片想要離家出走,到少林寺去學功夫哇。

寺院後花園當中,十三棍僧練武的戲,其實就是在展示這些真功夫。

最重要的是,一代功夫巨星的誕生

李連杰,這位19歲的全國武術冠軍,俊俏青澀,功夫了得,完全符合《少林寺》全力打造的覺遠小和尚這個人設。

從天真爛漫到社會擔當,無論是情竇初開的浪漫,還是斬斷情絲的堅韌,形象演技都無可詬病。

再加上李連杰本人不遺餘力的真打實幹(據說為拍攝此片傷害累累,疾患無數),一躍成為無可取代的武打巨星。

比如,這場四季練武的戲就是他最好的功夫秀:春天練到,夏天練拳,秋練三節棍,冬天練槍。

最後,非常經典的音樂

片頭曲,“少林少林!有多少英雄豪傑都來把你敬仰!少林少林!有多少神奇故事都來把你傳揚……”讓無數人熱血沸騰。

而片中插曲《牧羊曲》,“日出嵩山坳,晨鐘驚飛鳥,林間小溪水潺潺,坡上青青草。”那悠揚婉轉又與劇情相輔相成的詞曲,既蕩氣迴腸又無比令人心碎……

忍不住,上我最愛的幾句歌詞——

莫道女兒嬌,無暇有奇巧,冬去春來十六載,黃花正年少。腰身壯 膽氣豪,常練武 勤操勞,耕田放牧 打豺狼,風雨一肩挑,一肩挑。

辣媽追劇


金庸在小說《神鵰俠侶》中借郭靖之口說出俠之大義,即:“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因此皮哥覺得中國最好的武俠片,應該是講“俠之大者”的電影。

1983年程小東自編自導的《生死決》,就是這樣一部講大義的武俠電影,因此皮哥認為是中國最好的武俠片。

“生死決”是一場中日劍術最強的高手對決。明朝倭寇猖狂,犯我中原,致使中日武林矛盾日益尖銳。江湖約定每過十年,中國和日本要各選出一位最強的劍術高手,來一場的比較劍術的生死決鬥。

中原武林最強是有劍聖之稱的劍客步青雲;而日本最強劍派柳生一族派出了得意弟子宮本一。兩人按照約定趕到比武的地點夏侯山莊,一路上不嫌事多的中日武林高手卻為他們製造了不少麻煩。

電影不只講了家國情仇,也講了江湖的腥風血雨,人心的爾虞我詐,道貌岸然的武林前輩背地裡卻狼子野心;飄洋過海的日本忍者無所不用其極;而面對宿命之戰卻終究身不由己。

印象最深是惺惺相惜的步青雲和宮本一兩人關於中國梅花和日本櫻花的一段對話。中國以梅花為美,因為雪梅傲骨;而日本人喜歡櫻花,即使生命短暫也要開得燦爛,兩種花各有所長。

而電影最後那場慘烈的決鬥將故事昇華到一個後來者難以企及的高度。宿命之戰最終結局是一死一殘,令人扼腕嘆息。


皮皮電影


這個標準其實很難定,如果是將武俠電影和傳統的人文風範兩項結合的,很多人可能會將臺灣武俠片大師胡金銓的《俠女》擺到最好的位置;然而也有一些人喜歡在武俠電影中看到盤腸大戰,看到江湖兄弟,也希望看到男主角袒胸露乳,那麼張徹的武俠片《獨臂刀》就會在他的神龕上了。

不過筆者認為最為大眾且優質的武俠片應該是徐克的《笑傲江湖》,這片子其實也有胡金銓的參與,所以應該算是兩位武俠片大師的合作了。胡金銓在其中主導的是文人氣息,比如那一首由黃霑填詞譜曲的《滄海一聲笑》便是得益於胡金銓的安排,有著令人蕩氣迴腸的豪情灑脫。

而徐克則負責影片中各種精彩的武俠動作和想象,這讓影片在胡金銓和徐克的合作下,成為一曲瑰麗的豪歌。在這部電影中,沒有後來在《笑傲江湖》系列中一直出現的東方不敗,而是令狐沖成為絕對主角。其他的反面角色也相當讓人驚豔,無論是元華扮演的左冷禪、劉洵扮演的東廠廠公,還是張學友扮演的灰色人物歐陽全,都是讓人眼前一亮的角色。

不同於後來的李連杰版本,由許冠傑扮演的令狐沖,雖然功夫上的專業和動作的流暢減少了,但是卻豪氣沖天,有舉重若輕的宗師風範。

這部有著老派武俠大導參與,同時又有新派武俠力量注入的電影,在一代人的記憶中從不會褪色。


巴塞電影


中國好的武俠片太多了,要說最好的一部,在我心中就是《臥虎藏龍》。

近些年,把這幾個時代關於武林的不同想象與描述用影像表達出來,我想,李安是最偉大的還原者以及創造者之一!

中國的傳統武俠是一個江湖夢,而李安的《臥虎藏龍》,不止講了一個名叫江湖的地方,更談了一部關於人心的故事。

李安的武俠世界,講的是情慾與剋制。

我認為《臥虎藏龍》的最精彩之處,不僅在於濃郁東方色彩的寫意江湖。

還在於,人物內心世界的情感刻畫。

作為李安的代表作,《臥虎藏龍》更多的是東方的含蓄的情慾與西方的釋放情感相結合的產物,其中道家哲學思想很多在電影中展露無疑.

心中有規矩,行為定方圓,俞秀蓮和李慕白便是這規矩的恪守者,所以苦戀多年無果,困住自己。

他們是中國東方面子大於裡子代表人物,而至死李慕白才明白終其一生他也無法得道,只因心中有欲。

在碰到玉嬌龍後,李慕白想回歸俗塵凡事,為時已晚。

而玉嬌龍這個人物則代表了西方浪漫主義敢愛敢恨的這一特徵。

但是江湖也不是她想要的自由世界,歷經世事,心中空有滄桑,唯縱身一躍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自由和解脫。

不念悲哀,不畏寂寞。

如果說俞秀蓮是李慕白的愛的伴侶,那麼玉嬌龍則是他的精神傳承人。

李慕白一生達不到的道家境界,玉嬌龍或許可以達到。

李安電影的偉大之處便在於他強烈的人文性,對人物情感刻畫得十分飽滿,江湖中臥虎藏龍,人心裡何嘗不是?


在這部影片裡,李安用幾個個性迥異又鮮明的角色,描繪出了一個隱秘又浪漫的武林世界,李慕白的“道”、餘秀蓮的“忍”、玉嬌龍的“傲”、碧眼狐狸的“惡”、羅小虎的“痴”,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江湖命運與歸宿。

電影中的每一個主角,在內心深處都被一座牢籠囚禁著,而這座牢籠,就是封建世俗社會與傳統道家思想。

俞秀蓮自小與孟思昭定親,而後孟思昭為救其結拜兄弟李慕白,被對手一刀殺死。

之後俞秀蓮與李慕白彼此逐漸情投意合。

但是,兩人都一直堅持要“對得起”已故的孟思昭,表示不能忘記那“一紙婚約”。

就因為這,真心相愛的兩個人,苦熬數年,不得相守,錯的,是一生該服從的道德禮教與囚禁人性的社會牢籠。

而李慕白,一生壓抑自身情感,不敢越過雷池一步,結果白白浪費掉自己人生。

彷彿有一堵看不見的牆,橫亙在俞秀蓮和李慕白之間,隔開兩人這重不可言說的愛。

可直到生命最後一刻,他才意識到,他不需要永遠,也不需要得道,不需要物我兩忘,不需要無悲無喜。

他要的是眼前人。

他用盡最後力氣說:“此時我還有一息尚存,我只想對你說我一直深愛著你。”

可惜俞秀蓮等到這句話太遲了。

於是影片最後,當玉嬌龍來的時候,俞秀蓮舉起青冥劍,卻沒有殺她。

她把自己的簪子插到玉嬌龍頭上,說:去武當山,小虎在那裡等你。

“答應我,不論你此生的決定如何,一定要真誠的對待自己。”

這一話話,是俞秀蓮用幾十年的光陰和一次永別換來的悟。

有些道理,總是太晚了才懂。


電影爛番茄


講到中國的武俠片,一定離不開導演徐克。作為天馬行空導演的代表人物,徐克創造了太多的武俠經典,也成就了一個輝煌的香港武俠電影時代。

縱觀其眾多作品,如果非要我選出一部中國最好的武俠片,不能否認我帶有一點私人感情來挑選,那就是徐克在1995年的武俠電影《刀》。

不知道大家對武俠武林這些概念的理解是什麼,刀光劍影恩恩怨怨愛恨情仇?就我看來,武俠更多是一種精神,一種快意恩仇的感覺。給我這種感覺的,只有《刀》。

《刀》是徐克的作品,由趙文卓、熊欣欣主演,講述揹負血海深仇的刀客定安,在失去一條右臂之後,發奮練成獨臂刀法,最終手刃仇人的故事。

電影不像一般的武俠電影,在它的構圖劇情之下,一切似乎都是朦朦朧朧的,充斥著不確定性和不安全感。

武俠江湖就是充滿著兇險的弱肉強食的叢林,身處其中的人要麼變強保護自己要麼弱勢被殺。這才是充滿血肉感的武俠。

定安因為刀法不夠快,才會在一開始任人魚肉,後來失去右手的他明白這個世界的生存法則,用精彩絕倫的刀法復仇成功。多痛啊,我在想,他難道不想要安安穩穩地生活嗎?是殘酷的現實改變了他,也改變了其他人。

在我心目中,《刀》的藝術風格是獨樹一幟的,它的畫面很粗糙,甚至是粗糲,但它的藝術內核將武林講得清清楚楚,沒有實力和膽量的人在惡人橫行的武林中是活不下去的。

此外,趙文卓和熊欣欣的對決很精彩,你的刀太慢了,從被說到說對手,趙文卓飾演的定安不但完成自己內心的蛻變,更反過來狠狠地嘲笑了一把武林。

徐克真可謂鬼才也!


管窺影視世界


提到自己心目當中,中國最好的武俠片,其實第一個躍入腦海的就是李連杰的少林寺。

為什麼說少林寺這部電影非常的偉大,就是因為它是一部劃時代的電影,他完全與之前花拳繡腿帶有表演性質的武俠片,進行了很好的切割,讓人電影觀眾第一次領略到中國武俠電影的精髓。



李連杰做到了這一切,靠的不是鏡頭的剪切,而是他和他的弟子們樸實無華的招式。有很多人看完之後突然發覺,之前看的都是假功夫片,而這部電影一出,讓大家不由得心生安慰,原來真功夫依然在中國。

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同樣好運也依然是留給有準備的人!通過這部真功夫的電影,李連杰名聲大噪,一躍成為了中國功夫電影的領軍人和象徵。


這部電影究竟獲得了多麼的成功,可以用當時的電影票房數據來衡量,在1982年,人民生活水平還處於一個比較低端的狀態,而當時內地的票價是一毛錢,就在這樣的情況下,這部電影竟然收穫了一億以上的票房。


學渣菌的冥想曲


在說“最好”之前,我麼先來聊聊“最早”。

中國開始形成蔚為壯觀的武俠神怪片潮流是從1928年上映的《火燒紅蓮寺》開始的,導演張石川。《火燒紅蓮寺》上映後廣受歡迎,一時萬人空巷,此後在三年內連續拍出了18集,足見其商業的成功,同時更引來了無數的效仿者。

從1928年到1931年,中國共上映了227部武俠神怪片。片中的特技攝影在當時也充滿了創新意識,銀幕上的劍光鬥法、隱形遁跡、空中飛行、口吐飛劍、掌心發雷等也使它獲得了“武俠神怪片”的惡名。1931年,鑑於武俠神怪熱與中國傳統文化有所背離,包括《火燒紅蓮寺》在內的所有宣揚怪力亂神的電影被禁查,這波武俠神怪片熱潮戛然而止。

不過,一些導演遂轉至香港,並於1935年在香港拍出了第19集《火燒紅蓮寺》,武俠電影的傳統也在香港得到傳承。


關於“最好”我們尚無定論,每個人評判標準不同,甚至,我們有理由相信,之後還會有更好的武俠片湧現出來。

既然香港武俠片在此後獲得了較好的傳承和發展,我們就來聊聊幾部香港的巔峰武俠電影:

《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

《新仙鶴神針》

“仙鶴已隨雲影渺,神針猶帶月光寒。”

《新龍門客棧》

“人說亂世莫訴兒女情,其實亂世兒女情更深。”

《飛狐外傳》

“因愛而生憂,因愛而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

《新流星蝴蝶劍》

“江湖本是無情的,但江湖人有情。”

《笑傲江湖》

“滄海一聲笑。”

《六指琴魔》

“你容得下別人、別人未必肯放過你。”

《刀》

“劍走輕靈,刀法剛猛。”

《刀劍笑》

“橫刀名劍笑三少。”


武俠片,又稱武俠電影、武俠劇、功夫片,是中國特有的一種電影、電視劇類型,我們常看到武俠片又有寫實和寫意的區別,有的人喜歡刀光劍影,有的人喜歡恩怨情仇,或許武俠片的魅力就在於力與美的交融和撲朔。期待更多優秀的武俠片!


二環觀影少女


小編覺得應該算是港產的作品了,《笑傲江湖》!

電影一共拍了三部,分別是:

1990電影版《笑傲江湖》由許冠傑、張學友、張敏、葉童主演

  《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由李連杰、關之琳、李嘉欣、林青霞主演

  《笑傲江湖:東方不敗之風雲再起》由林青霞、王祖賢、於榮光主演


《笑傲江湖》(1990)

想必大家都知道令狐沖的主角光環了,對劇情也更瞭解。大陸也拍攝過相關的電視劇,大家仁者見仁,感覺好壞。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是徐克一個人的王朝,無數悽絕的故事經由徐克手中,演變為今時今日的驚之作,本片更是徐克導演生涯裡的一個顛峰。

本片改編自金庸的同名武俠小說,描繪出一個俠義沉淪人心貪婪的江湖,更是隱隱暗喻時政。劍走偏鋒的氣勢,形形色色的人物,絕頂武學的爭奪。徐克的江湖,金庸的江湖,陰險詭詐的江湖,盡在血腥殺戮之中。

要說還是港產的電影版武俠題材,更有一種武俠的內在。可能這有些先入為主,在我這個年齡下,小時候看的最多的就是港產電影作品。那個年代,港片是主流,幾乎任何題材的電影電視都是以港產為主。也是因為它的開放程度,近一二十年大陸的日新月異,慢慢形成了自己的龐大市場和電影帝國,電影題材也很多。

即使這樣…

武俠應當是一種情結,是對武術俠客英雄人物的一種定向思維。即使回顧電影發展歷程,我依舊認為,武俠的世界裡,《笑傲江湖》才能算得上是真的“笑傲江湖”。

你是怎麼看?歡迎大家發表高見,喜歡就關注我喔~


湘香小姐姐


徐克導演,張曼玉、林青霞、梁家輝主演的''新龍門客棧'',當時看的我好震撼,故事講的清晰扣人心絃,武打動作新穎,人物神秘卻有情有義,張曼玉演的也特別生動,整部片導演創作手法別緻,不同於別的武俠電影,一直很喜歡,''臥虎藏龍''也非常好。七十年代有些張徹的武俠片也相當好,現在看也不落後很好看。


小火爐210959557


我喜歡洪金寶導演的那部一刀傾城,納部電影雖然在八十年代動作片的熱朝中被埋沒了,但確實是精典中的精典,這部電影中的場景和臺詞我依然記得,那是關芝林送大刀王五的那一段,關芝林對王五說,江湖風雨多,英雄多珍重。還有一個場景好像是袁世凱,譚司同和大刀王五,大刀王五說的那段話,不防去看看回憶一下那逝去的精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