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新資管出來後銀行不再承諾保本,該如何保護自己的財產?

Lehmen


資管新規下銀行不得發行保本型理財產品,也就意味著理財產品剛性兌付的時代已經過去;但是,剛性兌付的打破,並不意味著銀行理財產品不再安全,而且還有大額存單以及結構性存款等很好的替代品!

  • 銀行理財產品為什麼打破剛性兌付?

《指導意見》指出,金融機構應當加強投資者教育,不斷提高投資者的金融知識水平和風險意識,向投資者傳遞“賣者盡責、買者自負”的理念,打破剛性兌付。此外,在頗受外界關注的過渡期方面,《指導意見》明確將過渡期延長至2020年年底,這也給了金融機構充足的調整和轉型時間。


雖然說過渡期延長至2020年底,但是目前很多銀行業機構(尤其是中小銀行)已經停發了保本型理財產品,轉而發行新的淨值類理財產品,同時加大大額存單以及結構性存款的宣傳力度,希望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理財產品的轉型,在這個過渡期內能夠更快的搶佔先機、搶佔市場!

  • 淨值類理財產品

淨值型理財產品與開放式基金類似,為開放式、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理財產品,沒有預期收益,沒有投資期限。產品每週或者每月開放,用戶在開放期內可以進行申購贖回等操作。對於銀行淨值類理財產品來說,投資機構為銀行,安全性同樣是極高的,大家完全可以放心!


  • 大額存單

大額存單大家就更不需要擔心了,其屬於銀行存款,受《存款保險條例》的保護。50萬元以下百分之百有安全保障,哪怕銀行經營不善破產,也會由保險基金管理機關代為償還儲戶由此受到的損失,大家完全可以放心!

如上圖所示,這是吉林銀行最新發行的大額存單。大家可以看到,其利率相比央行基準利率上浮55%,2年期的利率就已經達到了3.255%,而3年期以及5年期的利率甚至達到了4.263%,相比銀行理財產品來說已經不遑多讓。

  • 結構性存款

結構性存款是指投資者將合法持有的人民幣或外幣資金存入銀行,銀行通過在普通存款的基礎上嵌入金融衍生工具,從而使存款人在承擔一定風險的條件下獲得較高預期利息的存款類產品。

目前多數銀行發行的結構性存款都是保本產品,其本金受到《存款保險條例》的保障,但是收益不在其保護範圍內。因為收益是浮動且不被銀行保證百分之百為儲戶兌付,所以利率上來說要比銀行定期存款更高,以我們銀行為例,半年期結構性存款利率為4.0%、1年期為4.5%,比之原先發行的保本型理財產品來說基本相當!


綜上所述,雖然資管新規落地以後,銀行理財產品不再剛性兌付,但依然有淨值類理財產品、大額存單以及結構性存款等產品可以替代,不管是從收益性還是安全性等方面來考慮,都是非常不錯的!


奇葩財經說


最新的資產管理辦法已經出臺,這個辦法對做投資理財的朋友,將有很大的影響,建議投資者必須學習和了解。


投資是一場旅行,在旅途,遇見您。

我是雄風投資,20年投資實戰經驗的老司機,在亞洲最大證券公司--中信證券工作期間,榮獲騰訊2012中國最佳投資顧問。


一,最新的資產管理規定。


這個規定出臺,一石激起千層浪,對國內資產管理行業,對投資理財的朋友,都將產生極其深遠的影響。


新規的最大變化是,打破剛性兌付,所有金融機構不能發行保本的理財產品,換個角度,以後的理財產品沒有保本的條款。


這個新規將影響100萬億的資產,可以更好的防範金融風險,限制影子銀行的規模,限制資金池的套利行為。


二,如何保護自己的資產。


1,不要買信託產品。


信託產品,曾經一直是保本的產品,也會實行剛性兌付,所以很多投資者喜歡買信託產品。信託比普通理財產品的收益更高,但是,現在開始風險會很大。2017年開始,很多信託產品都已經出現違約。


2,對債券投資要謹慎。


債券也是一種理財產品,但是,2017年開始的債券產品違約現象變得越來越多,債券已經無法確保投資者的本金安全和預期收益。


3,貨幣市場基金。


雖然銀行已經不能做保本的理財產品,但是,貨幣市場基金也是安全的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可以實現。因此,為了保護我們的資產安全,建議以投資貨幣市場基金為主。


4,銀行存款。


如果存款金額大,建議需要存放在大的銀行或者上市銀行,這些銀行更加安全,可以保證存款的安全。

三,資管新規下,必須謹慎和保守。


過去幾年,資產管理規模增長很快,在新規下,資產管理行業必將洗盤。因此,我們在做投資理財的過程之中,必須學會選擇好的機構,它們的產品才更加安全。


在嚴格的新規下,投資方面需要謹慎和保守,不能像過去那麼激進。


四,新規和人生。


人生之中,當新的規定和辦法出現之後,我們就要學會適應新的環境,要調整自己的心態。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


遇見是緣,喜歡我的回答,請馬上點贊和轉發,謝謝您的支持!



雄風投資


隨著資管新規新時代的到來,理財將向淨值化產品轉化,保本保收益逐步消失。資管新規要求金融機構對資產管理產品實行淨值化管理,打破剛兌,且按照“新老劃斷”原則對已設立產品設置過渡期,逐漸平穩過渡。

銀行存款、國債、貨幣基金、證券投資、信託產品、保險都是理財產品的其中之一。資管新規對信託和銀行理財產品產生較大影響,信託和銀行理財將不再“保本”,面對投資者的“保本”需求,短期或將有其它金融產品替代,但長期來看,投資者還需調整投資習慣及思路。要在眾多的理財產品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產品才是關鍵。下面給大家推薦幾款適合穩健投資者投資的產品:

大額存單:

大額存單,是指由銀行業存款類金融機構面向個人、非金融企業、機關團體等發行的一種大額存款憑證。大額存單和定期存款在本質上是一樣的,都屬於存款,保本保息,都受存款保險條例保護,50萬元以內的存款都能得到100%保障。與一般存單不同的是,大額存單在到期之前可以轉讓,期限不低於7天,投資門檻高,金額為整數。作為一般性存款,大額存單比同期限定期存款有更高的利率,大多在基準利率基礎上上浮40%,少部分銀行上浮45%,更有商業銀行上浮52%,目前市場上最高的利率為:三年期,4.18%。

結構性存款:

結構性存款屬於保本產品,浮動的只是和金融衍生品掛鉤的那部分資金。用作銀行存款的大部分資金屬於銀行存款,也受存款條例保護。它的收益是由保底本金利息+投資最高收益組成的一個區間。期限分為:3個月、6個月、一年等。

銀行理財:

目前銀行理財也分為很多種,風險等級也不同。一般推薦大家購買銀行自主發行的理財產品,這一性質的理財產品主要的投資方向為債券、貨幣市場工具、同業存款、符合監管機構要求的信託計劃、資產收益權、貨幣市場基金、債券基金等固定收益類工具等,風險等級一般為低風險或較低風險,適合大眾客戶。

國債:

目前我國發行的國債主要以憑證式國債和電子儲蓄國債為主。毫無疑問,兩者都是保本保息,收益率相同。區別在於,憑證式國債到期一次性付清本金和利息,電子式國債則是按年付息。而且都可以提前支取。

優勢:安全性高、操作彈性大、擴張信用能力強、變現性高、可充坐資金調度的工具,也可以作為商務保證之用。


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資產新規的落地正是警示我們不要只關注產品的收益,更多的是考慮產品的髮型機構、投資方向、風險等級等等。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剛性兌付被打破是我國銀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我們應該積極面對,降低剛性兌付預期,在投資的時候綜合考慮風險與收益的平衡,根據自己風險承受能力以及風險偏好選擇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做到科學謹慎投資。


理財師鬱小貝


其實就投資本身來講,壓根就沒有所謂的保本一說,區別就是風險的高低。最早投資理財保本這種說法我覺得應該是一種讓投資者放心的手段,當風險很低或者可以忽略不計的時候,機構就說保本沒風險,其實一定要認清一個概念,收益和風險是一對孿生兄弟,如影隨形,有收益就有風險,不存在零風險這一說,區別只是風險大小。

新資管規定出來,影響最大的就是信託、基金、保險、銀行等金融機構,資管新規對左手換右手,資金池,擦邊球拆借,表外等諸多灰色地帶做出來明確規定,也讓銀行在這個過程中不能任性穩賺這個擦邊球的錢,但是更有利於投資理財市場良性發展。

其實資管新規對投資有年收入,投資年限要求就是一種保護,投資從來就沒有保本一說,並不會因為銀行理財說不保本就會如何,它本身風險不會因為這個改變。當我們選擇投資理財產品的時候,要了解他的風險和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千萬不要因為別人說保本就盲目進入,這才是對自己財產最大的保護。



我是Rose,更多財經問題敬請關注,歡迎一起交流討論,希望對您有幫助。


Roseview財經


資管新規會對我們造成什麼影響?

首先,不承諾保本不代表一定不保本,正如提示風險不代表一定會發生風險。打個比方,我們小時候學習自行車時,有的會在後輪兩邊有輔助輪,等到熟練了以後就把這兩個輔助輪去掉,一般來說沒有輔助輪我們一樣會騎車也不會輕易摔倒但是有可能摔倒,但是能說沒有輔助輪我們就一定會摔倒嗎?我覺得不能

其次,資管新規會使產品間的界線更明顯。比如在這之前,保本理財更像存款而不是理財,對於確定一定時間不會使用資金的客戶,保本理財相當於存款,收益率還比銀行存款利率高,那誰還存存款呢?

最後,降低了金融風險。存款的“投資方向”和保本理財的明顯不同,但如果殊途同歸的話,就違背了金融規律,因為如果無風險投資收益可以達到5%,那麼整個市場的資金結構就會發生較大的改變,市場風險必然加大,而資管新規的出臺有效的降低了這種風險。

我們該如何保護自己的財產

這其實是個無效的命題,因為我們保護不了自己的財產,因為我們也不能僱兩個保鏢全程監控保護資金安全吧,也不能把自己所在保險櫃裡,我們能做的只是要選擇符合自己要求又相對更安全的產品、

保本理財不再發售了,但是我們還是有替代選擇的。

一是可以選擇貨幣基金,貨幣基金相對來說風險較低,年化收益率在4%左右,比保本理財略低,但是流動性更好。

二是可以選擇結構性存款,這個與保本理財我認為性質最相似,既有保本性質,預期收益率也更高,能達到4.8%左右。

三是銀行存款,隨著存款利率上限的放開,存款利率上升趨勢明顯,五年期存款有的銀行可以達到5%甚至更高,由於有存款保險制度的保護,50萬以下的本息是絕對安全的,作為長期投資品種,可以代替保本理財。

所以我認為,雖然沒有了保本理財,但是選好替代品,還是能夠保護我們的資金安全的。


鑫財經


財產保值增值要依靠自己,不能依靠別人的承諾。

一直不太明白,為什麼很多人對保本保息這麼看重。可以說保本保息本身就是一個“概念欺騙”,因為他發行的理財產品既沒有購買商業保險,也沒有委託商業保理,誰來保本保息呢?

有人說發行機構機構可以自己保啊!這個您可要看清楚,一是他自己不一定有這個資格,二是理財產品說明書上肯定沒有這個條款,即便有也是有限責任的保障。

所以說,不要再糾結“保本保息”了,對低風險理財產品作用不大,對高風險理財產品起不到作用,只不過是理財機構給投資者的“精神鴉片”,讓您覺得安全罷了。

關於低風險理財

其實低風險理財根本不用考慮什麼保本保息,由於其投資風險非常低,即便不承諾保本保息,也不會有什麼大的風險。如果真的發生高風險,一是理財機構(銀行、保險)的牌子砸了;二是低風險變成了高風險肯定有違規的地方,管理人要被追究;三是如有違規投資者可是申訴賠償。所以,預期年化收益低於5%的固定收益理財產品,今後一般就不要再考慮是否承諾保本保息了,只要您通過正規渠道購買(不是被騙),本金基本都是能保障的,利息有變化也不會很大。

對這類理財產品的風險應對方法就是“雞蛋不要裝在同一個籃子裡”,把自己的理財資金打散,分多期購買風險收益差不多的多類產品,即便新資管辦法下打破剛性兌付,對您幾乎沒有影響。

關於高風險理財

高風險理財給您承諾保本保息的,可以說都是騙子。2018年3月“部長通道”上郭樹清部長就說:“希望媒體密切配合,普及金融知識,提高老百姓對金融風險的識別意識,防範金融欺詐。比如聽到保本高收益,要舉報!保本不可能有高收益,這是金融欺詐。”我完全贊成郭部長的話,如果真有保本高收益,根本沒有人送到您的家門上,您就是求到人家家門上,人家都不待見您。

對於高風險理財產品的應對措施就是“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先學會風險防控,再去投資,打破剛性兌付和他沒關係,現在也是本息不保的。

歡迎閱讀悟空問答,關注理財,請關注天涯孤行者!


互金直通車


我們的資金為什麼會存銀行,還不是因為銀行的方便靈活,同時還有一點利息。銀行的理財產品已經不再承諾保本,那意味著自己要承擔投資的風險。所以要求我們擦亮眼睛,選擇好適合自己的產品投資。

當然如果規劃好我們的資金用途,用合適的工具做好保本策略,拿剩下的錢去買銀行理財產品博投資賺錢,那就算投資失敗又何妨,畢竟本金還在嘛。


風吹䰥


反正平民百姓只知道資管新規的出臺目的是保護國家金融安全,預防發生系統性金融危機,所以要首先確保銀行安全,在這情形下普通投資者要小心小心再小心,這個出臺並不是保護投資者的資金安全,這個是關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