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在貴州興義市一座百年大院內,抗日戰爭時何應欽帶回一“洋貨”

在貴州省黔西南州興義市泥凼小鎮上,有著一座百年曆史的何家大院,那就是

何應欽故居,院子是典型的中式建築,其中卻有著一件漂洋過海而來的“洋貨”。

在貴州興義市一座百年大院內,抗日戰爭時何應欽帶回一“洋貨”

大院原始建築花窗上是沒有玻璃的,都是用白棉紙遮光。北方多風雪,白棉紙就糊在窗戶外面。而南方多雨水,白棉紙糊在裡面。

1941年8月初,何家三子何應欽回鄉省親,帶回一批德國生產的進口彩色玻璃,一共四塊,用以安裝在何家大院西廂房的花窗上,圖中這塊泛綠的彩色玻璃是保留至今唯一的一塊。

在貴州興義市一座百年大院內,抗日戰爭時何應欽帶回一“洋貨”

在抗日戰爭時期,想要得到舶來品,難度之大可想而知,而何應欽將它們完好無損地運回泥凼家中,也是一路艱難險阻。

七十多年後的今天,四塊洋玻璃僅剩下這塊綠色彩玻,在經歷了各個歷史時期後仍然保存完好的它,顯得更加珍貴,這也為它增添了幾分價值和意義。

在貴州興義市一座百年大院內,抗日戰爭時何應欽帶回一“洋貨”

細看玻璃上的紋路,採用手工鏤空雕刻的工藝,雕刻著精密而複雜的中式花紋,可見彩玻是專門為何應欽私人定製。而更為人稱道的是,除了精細的雕花,彩色玻璃也會隨著光線的變化而變化,從裡面看是綠色的,從外面看是絳紫色。

在貴州興義市一座百年大院內,抗日戰爭時何應欽帶回一“洋貨”

從正面看,彩玻上有諸多花紋,但彩玻的背面是光滑而平整的,透光而不見光,這在當時來說,是罕見的技法。

在貴州興義市一座百年大院內,抗日戰爭時何應欽帶回一“洋貨”

何應欽常年征戰沙場,卻能記住家中花窗尚未安裝玻璃這種細微的事,心思縝密,也體現出他的思鄉之情。

這塊玻璃,已在何家大院中待了77年,口說無憑,究竟工藝精湛與否,就留給各位來旅遊的看官實地瞭解。

整理分享:興義那些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