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38億買了981個微信公眾號,這筆交易貴不貴?

在小雨中


這其實是在說公號的價值,數學比較好的同學早就算出了每個公號的價錢。

從表象看本質,這筆交易不可能是在單純購買賬號,要是那樣還不如自己花點錢註冊上百個,這其實是在購買數以億計的粉絲,在購買量子云團隊的創作和運營能力。

說白了就是買下了重資產人力資源,在如今,優秀的人才才是一家公司最重要的核心資產。

記得這宗收購還對公眾號運營主體量子云做出了對賭協議,未來幾年的營收目標和利潤實現指標都列出來了,實現不了,被收購方是要自己貼錢補足的。

量子云在行業裡做了很多年,能做到這麼大的規模和日常更新數,還能獲得不菲的營收,本身說明它在行業內的競爭力,市場對它的客觀表現和創造的價值是樂觀的,不然這家公司憑什麼拓展到近千個公眾號?

對公眾號價值的評估有很多方法,也因此導致測算出公眾號價值不一,但相信上市公司在收購前有過謹慎的評測,才做出這種決策,值不值錢交易貴不貴,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大家還是別操太多心。

瀚葉股份也不是第一家收購公眾號的上市後公司,前段時間斑馬消費就注意到拉芳家化收購了新媒體公司百信寶。能不能給上市公司賺錢,成為上市公司業績的增長點,公眾號們總要拉出來遛一遛。


斑馬消費


從數據的角度分析下金主瀚葉股份的“算盤”是如何打的:


瀚葉股份:公司轉型關乎業績回升

瀚葉股份是市場上數一數二的獸藥公司,在A股市場上與擁有143億元的市值。2015年以來,瀚葉股份開始進行大刀闊斧的業務改革、轉型。

從2016-2017年瀚葉股份的營業收入與淨利潤增長情況來看,公司轉型初步取得成效。2017年,瀚葉股份營業收入達13.2億元,同比上升31.0%;淨利潤為2.61億元,同比上升10.9%。在公司重大資產重組期間,2018年第一季度,瀚葉股份業績有所下滑。

圖表1:截至2018Q1瀚葉股份營收淨利增速(單位:億元,%)


比較瀚葉股份2016、2017年各業務板塊的營業收入與毛利率發現,獸藥產品一直是公司的主力產品,但毛利率最高的業務產品由電及蒸汽變成了2017年的遊戲產品,同時娛樂影視及其他業務的毛利率位於第二。

圖表2:2016-2017年瀚葉股份營收分佈與各板塊毛利比較(單位:億元,%)


2017年,瀚葉股份在農藥及其製品、獸藥和飼料添加劑產品以及鋯系列產品生產與銷售基礎上,增加了網絡遊戲研發、代理發行及IP與源代碼合作業務,成立拜克影視,增資維鑫文化,收購炎龍科技,聯合成立湖州八八空間,向文娛產業進軍。2017年,瀚葉股份旗下拜克影視拍攝《覺醒者》、《百慕迷蹤》、《山海詭聞錄》和《深淵行者》;收購的炎龍科技在遊戲領域上進行了海內外市場的開拓。

圖表3:瀚葉股份2017年業務佈局變動及產品


2017年,瀚葉股份在收購炎龍科技的同時,相繼剝離了鋯谷科技85%的股份和新奧特的全部股份,並將傳統化工業務和熱電聯供業務全部劃分給子公司拜克生物;2018年第一季度,瀚葉股份增資金融信息服務板塊,並持有上海多慄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37.50%的股權。以上,可見瀚葉股份業務多元化轉型的力度之大。

圖表4:2017年以來股權投資與出售事件


量子云:粉絲單價暴漲or流量變現強勁,價值待認定

量子云科技成立於2014年,專注家庭消費領域的媒介運營、廣告代理和相關自媒體孵化。量子云通過微信電子賀卡——“卡娃微卡”的主打功能——起家,目前旗下已擁有981個微信公眾號,與2億+家庭消費粉絲聯運規模。


藉助“卡娃微卡”等前期大號的傳播助力,量子云開始規模化發展,並孵化出家族式聯盟的IP矩陣,成為一家依託“微信生態圈”,專注於移動互聯網流量聚集、運營及變現的新媒體公司。


在公眾號百強榜單中,量子云旗下的“卡娃微卡”長期排名前十,目前粉絲數量超過1700萬;2018年4月18日,卡娃微卡還榮獲微播易“年度生活方式自媒體”獎。在時尚版塊,“卡妞微秀”粉絲數量超500萬;在生活、文化板塊,“有品生活”、“時光漫漫”分別擁有超過170萬、145萬的粉絲數量。

圖表5:量子云佈局簡況及大號粉絲人數


2016年10月前後,量子云旗下擁有151個公眾號、1.5億個粉絲,按照當時3億元的估值計算,平均每個粉絲身價為2元。到2018年4月,量子云旗下擁有981個公眾號、2.4億個分絲,按照採用動態市盈率估值後的38億元計算,平均每個粉絲身價達到了15.8元,較兩年前的身價漲了近7倍。而作為內容生產的核心動力,量子云的編輯人數由2016年的16個增至2017年的50個,這50個編輯撐起38億元收購價——人均7600萬元,合理性還有待考證。

圖表6:量子云估值變化


資料顯示,量子云2016年、2017年營業收入分別為1.32億元、2.35億元;粉絲人數分別為1.5億人、2.4億人;利潤分別為0.97億元、1.53億元。


量子云預估基準日的賬面淨資產為1.3億元,預估值約為38億元,較其淨資產賬面值(合併口徑)增值36.7億元,預估增值率2818.96%。與此對應,標的2018-2022年的預測淨利潤分別為2.66億元、4.13億元、5.19億元、6.01億元和6.59億元。而按照目前的淨利率計算,2018年至2022年,量子云對應的營業收入應在4.08億元、6.33億元、7.95億元、9.21億元、10.1億元;對應的粉絲量需分別達到4.05億人、6.14億人、7.64億人、8.8億人、9.63億人才能完成對應的業績。

圖表7:2016-2022年量子云營收、淨利潤與粉絲量及預估(單位:億元,億人,倍)


從2017年到2018年各項指標要實現1.7倍的跨越、隨後各項指標的年均複合增長率要達到30%以上,讓人對量子云的盈利模式產生“幻想和憂慮”。

目前而言,微信公眾號盈利的方式和渠道主要有:

1、自營廣告,為傳統意義上的媒體運行;

2、電商進行遊戲產品與其他商品銷售;

3、騰訊的廣告返利。

而量子云公開的盈利模式主要有兩點:

1.移動互聯網推廣,也就是在旗下公眾號發佈推廣文案;

2.騰訊社交廣告,包括流量主和互選廣告。

目前,量子云合作方布及電商購物平臺、汽車、快餐、珠寶、護膚等品牌,大致可以覆蓋各消費層的受眾群體和廣告主。近期,量子云也開始著手進行品牌升級,開啟了IP版權開發、內容付費、短視頻、內容孵化計劃等等領域的佈局。

圖表:8:量子云科技合作方


瀚葉股份收購量子云是其泛娛樂發展戰略的又一次延伸,為瀚葉股份現有的影視、遊戲業務打開了宣發的渠道,但參照此前的公眾號收購案例,量子云的運營和盈利也受制於風險。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佈的《2018-2023年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前景預測與產業鏈投資機會分析報告》彙總,資本對公眾號投資和參股的局面早已開始。2015年12月,美盛文化對微媒互動投資6000萬元,持有微媒互動15%的股權,以其3000萬粉絲估算,每個粉絲價值超過13元;2017年9月,拉芳家化出資1.1億元參股百寶信息,持有該公司20%股權。

圖表9:資本與微信公眾號的結盟/收購的重要事件


但是,在上市公司的資本介入之下,這些微信公眾號的業績並沒有飛躍。2016年,微媒互動營收為8759.72萬元,淨利潤為1742.98萬元;2017年微媒互動營收為9062.87萬元,淨利潤為937.38萬元。


百寶信息的運營模式,是通過在微信公眾號平臺上撰寫文章低成本聚攏精準粉絲、向粉絲提供優質服務提升粘度,並依託粉絲群體的轉化率實現嬰幼兒用品、女性用品的規模化銷售。2016年,百寶信息營收1.06億元,淨利潤75.26萬元;但被收購之後,2017年全年,百寶信息營收降至5104.75萬元,淨利潤下降到59.75萬元。


量子云主要依託微信社交平臺開展業務,所運營的自媒體矩陣的價值容易受到微信的用戶規模和活躍度的影響。若未來出現新的社交平臺超越並取代微信社交平臺的主流地位,則量子云現有自媒體矩陣的商業價值將大打折扣,而其現有商業模式能否順利延續至新平臺存在一定不確定性。對比微媒互動和百寶信息被收購之後的業績情況,量子云對營收、淨利和粉絲人數的預估顯然過於樂觀;其是否值得38億元,還有待市場認定。

圖表10:微媒互動、百寶信息與量子云科技業績預估對比


前瞻經濟學人


對於這個問題,每日經濟新聞編輯張弩認為:

原名昇華拜克的瀚葉股份發佈重大資產重組預案,擬作價38億元,收購深圳量子云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量子云)100%股權。量子云主要運營微信公眾號,旗下運營了981個公眾號,累計粉絲2.4億人。可以估算出來每個公眾號價值387萬元,而一個粉絲價值約15.83元。

一個公眾號或一個粉絲的價值能有多少,這個問題其實很難回答,有些所謂專家只有40個粉絲但仍能被作為領域權威被媒體引用,也有網紅papi醬一人就估值過億。公眾號和粉絲的估值這裡面到底有多大水分,不能單單從一個閱讀量和粉絲數來檢驗,而要看這個公眾號文章在細分行業實際的影響力。

不過,資本市場從來都不乏講故事的人和精彩的故事,但隨著類似的故事說多了,自然信的人也就少了。上市公司傳統業務業績承壓,謀求轉型是合情合理,不過究竟是概念炒作還是真抓實幹,亦或是做成的概率大小都需要細細檢驗。

瀚葉股份收購深圳量子云科技有限公司,量子云運營的公眾號在2016年9月至11月的估值中,粉絲單價為2元,而今18個月過後卻達到了15.83元。要知道最近2年公眾號的整體獲粉難度逐漸加大,並且平均單個公眾號文章的瀏覽量也逐漸下降,而量子云運營的公眾號卻能逆勢高速增長,確實是一件讓人驚訝的事情。

公告顯示,量子云旗下目前共有981個微信公眾號,涵蓋情感、生活、時尚、親子、文化、旅遊、體娛等領域,粉絲累積超過2.4億。編輯部門的人數在2016年為16人,2017年也僅有50人。近一千個公眾號,不到一百人運營,每個公眾號每天推送僅原創文章就有1~2篇。如果真是如此,先不說文章影響力,僅說產出效率,這樣的內容生產團隊也是在業內少見。


每日經濟新聞


A股上市公司高溢價併購比比皆是。

先來看一個例子吧,精功科技(002006)收購盤古數據。

2016年3月21日一文【震驚!一家0收入、成立四年一直虧損的企業,為何能以52.5億高價賣給上市公司?】發出。

這個發出收購邀約的就是精功科技(002006),而被收購的就是盤古數據。

2016年3月17日,停牌超過3個月的精功科技(002006)發佈了一則重大資產重組預案,宣佈擬通過支付現金+股份的方式,收購深圳市盤古數據有限公司(下稱“盤古數據”)的100%股權,交易總價52.5億元;同時,為此收購定向發行股份,募集配套資金28億元。

可以看到盤古數據2014-2016年前兩月營業收入全部為0,淨利潤全部在虧損。

不必擦眼睛了,你沒看錯,這就是真實案例。

當然了,收購最終失敗了,目前精功科技(002006)的市值才31.9億元,還沒有收購別人的報價高。

但是我們設想一下,如果成功了呢?

如果成功了,那麼盤古數據的6.7億元淨資產將加入上市公司,估值52.5億也將反映上市公司的市值上面。那麼現在精功科技的市值就可能是>52.5+31.9億元=84.4億。

而精功科技需要付出的僅僅是52.5億-28億(發行股份配套資金)=24.5億的現金。

上市公司股價漲起來了,誰最受益?毫無疑問是大股東!

大股東雖然持股比例有所下降,但是股份數量是不變的,此時股價上漲,自己的財富也就上漲了。此時再減持套現。。。

有忽悠式重組的嫌疑

他真正的目的不是重組,不是為了上市公司能更好的發展(當然可以的話更好),真正的目的是掩護大股東減持套現。

就拿這個38億買981個公眾號來說吧

瀚葉股份是這次的收購方,瀚葉股份是做什麼的呢?瀚葉股份曾用名“浙江昇華拜克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是賣獸藥的。這是他的主業,2015年開始轉型做文化產業,也就是遊戲,娛樂影視等。但是至今,瀚葉股份的主營業務其實還是獸藥。

可以看到,他的營收組成中,工業製造依然佔80%,其次就是遊戲。而娛樂影視等才佔1.12%,幾乎可以忽略。

可以說,瀚葉股份併購的標的與他的現有業務差距太大,也就是跨界併購。他有什麼能力能運營好這些公眾號?公眾號上面賣獸藥、推廣遊戲???

再看量子云這個收購標的本身。

量子云2016年營收1.32億元,淨利潤8713.21萬元;2017年營收2.35億元,淨利潤為1.53億元。收購標的看起來還是挺靠譜的,淨利潤率都達到65%以上了。問題就在於值不值這個價?1.53億元的淨利潤,38億元收購價?

其實這個收購,成了是好事,做大好減持;不成也會刺激股價,大股東再擇機套現。算盤打得好啊!


GRIDMAN



貴不貴先不說,就說這筆天價併購交易已然驚動了上交所,上交所也不客氣,發函詢問針針見血。這個重組,會不會涼涼?

38億買981個公眾號,聽上去有點匪夷所思,我們再給他算算賬,扒一扒,發現好些地方確實有些匪夷所思。

天價交易天價粉,裡面有沒有殭屍粉?

據說,被收購的深圳量子云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981個微信公眾號,共計有粉絲2.4億,按照全國14億人口來計算,差不多每不到6個人中就有一個人是它們粉絲。我家族裡上百號人,問了一下,怎麼就沒有一個是他們的粉絲呢?

由於微信是個封閉系統,還真不好拿著他的真實數據顛來複去的可以研究,所以啊,這裡面有多少殭屍粉,你根本無從知曉。

根據公開的賬號情況來看,這些微信號很多做的都還是同一內容,比如做音樂相冊類的相同內容的賬號就近20個,這樣來看,這裡面的粉絲重疊的幾率就相當大,所謂的2.4億就要打個折扣。


即便以2.4億來算,每個粉絲的收購價格就在16元左右,除掉重疊的這個價格就會更高。

看到這麼大單的收購微信公眾號案,自然把上交所驚動了。上交所的詢問函裡就問到,有人說這981個公眾號中粉絲數最多(1566萬粉絲)的“卡娃微卡”,內容低俗、標題黨嫌疑,有沒有違法違規記錄,會不會被封號、能不能持續運營?

另外,981個微信公眾號僅僅才50個編輯人員在運營,這是怎麼做到的?內容是怎麼產生的?這麼多內容應該有多少員工來匹配?這些都要給出詳細的數據吧。

微信公眾號本來就是個新鮮的事物,上市公司收購,就應該把收購對象的詳細情況公佈出來,讓監管部門瞭解情況的同時,也讓股民有足夠的知情權,然後才能對公司的股價作出正確的判斷。

在微信公眾號走下坡路的時候,如何逆流而上?

不可否認,微信公眾號在今日頭條等平臺的競爭下,前景日趨暗淡。很多公眾號都經營不善,吸引力下降很快。

而量子云卻逆勢而上,2016年淨利潤在8713.21億元,2017年達到1.53億元,而在重組中提出了2018-2022的淨利潤預計為2.66億元、4.13億元、5.19億元、6.01億元和6.59億元。

這麼漂亮的數據,寫出來容易,怎麼做到?

如果真的那麼好,為什麼量子云原來的創始人在今年的4月份就退出了?當時的估值才20億,一個月過去了,瀚葉股份出了38億元來收購,一個月漲價18個億,差不多一倍,這個是什麼神邏輯?

這麼高的溢價收購,量子云的981個微信公眾號的盈利模式究竟是什麼?以什麼方式賺錢?我們都很想知道,說出來讓大家學習一下也好吧。

上交所也不是吃素的,下的問詢函也是針針見血,直指要害,忽悠式重組就不要搞了,股民現在也越來越不好騙了。


布穀公社


下坡路上的公眾號,賣了天價,是誰又在考驗股民的智商。

這家公司叫瀚葉股份。看看它的股價就知道這筆交易怎麼回事了。



從2017年10月至11月,短短一個月時間,瀚葉股份股價從5.7跌到4.5,跌幅超過20%,只能選擇停牌。瀚葉股份賣農藥起家,由於傳統業務長期低迷,開始著手轉型,此前收購過遊戲公司,不過資本市場不買賬,這次又瞄上了新媒體,放出大招,果然搞了個大頭條。

瀚葉股份併購的量子云,究竟是何方神聖,竟撐起天價估值? 公告顯示,量子云運營了981個微信公眾號,粉絲數量合計2.4億(不考慮去重)。最大的賬號卡娃微卡,粉絲數超1500萬。


不過,仔細看下這些公眾號,不但名稱,而且內容,同質化嚴重。想必粉絲也會大量重疊。本來公眾號的關注度就在不斷降溫,微信營銷平臺侯斯特的數據顯示,公眾號2017年12月、2018年1月、2月的圖文打開率分別為3.04%、2.27%、2.07%。這些同質化的公眾號,不知真實打開率能有多少,而且這些“相冊”、“音樂”最容易受到短視頻的衝擊,前途難料。奇怪的是,量子云此前,一個粉絲賣12元,現在一個粉絲反而逆勢賣了16元,真是遇到土財主了。

瀚葉股份並不是第一家收購公眾號的上市公司。2017年9月,拉芳家化出資1.1億元獲得百寶信息20%股權,百寶信息通過微信公眾號文章,依託粉絲經濟規模化銷售女性用品。 2016年,百寶信息營收1.06億元,淨利潤75.26萬元;收購後,2017年營收5104.75萬元,淨利潤59.75萬元。

量子云,是不是下一個百寶信息?炒股不易,別再折騰我們買單了。

…………………………………………………


史晨昱


對於吃瓜群眾們來說,38億買981個微信公眾號顯然貴的離譜了。當年papi醬的估值最多也不過一兩個億,裡面還有水分。

當然貴不貴還是要買主來說話,只要買主覺得合適,那麼多少錢都是不貴的。

再說了,買主花的也不會是自己的錢,而是通過一系列騰挪運作,從資本市場融來的資金。而最終買單的,還得是股價大漲後跟風入場的股民。

被收購的量子云編輯部門人數僅50人
最近兩年未經審計的年報顯示,量子云2016年、2017年營業收入分別為1.32億元、2.35億元,同期淨利潤分別為8713.21萬元、1.53億元。

按當前的盈利水平來說,38億元顯然是貴了,以2017年的盈利起碼要25年才能收回成本。而互聯網行業的利潤,是不穩定的……

樂視當年,大手筆展開業務,視頻、手機、體育、汽車、影視、電視,花團錦簇,負債累累,最後一地雞毛。

資本市場,需要會講故事。但是能講好是一回事,講好了最後能賺到錢才是真本事。

欠債不要緊,能還上才是真男人。

但是像史玉柱那樣出現鉅額虧損,回頭還能東山再起還上債務的,實在太少了。

如今公眾號普遍在走下坡路,除了一些提供服務的企業號前景更為光明外,公司或者個人運營的公眾號打開率已經越來越低。

空有粉絲,未必有足夠的閱讀量,相應的價值也會大大降低。

最後,到底值不值,最多三五年也就知道了,現在說多了沒用。

如果您認可我的觀點,敬請點贊或評論讓我知道,我能看到你的ID。


財智成功


本人三年多前開始運營微信公眾號,曾有一度以為創業就要成功了,幾個合作伙伴是老媒體人,能提供原創的內容,又有可報道的資源優勢,點擊量也不錯。但最終,我們還是退敗下來。

然後我開始運作自媒體微信公眾號,去年10月我也停止更新了,因為點擊太低了,才幾百個點擊,如果不在微信朋友圈轉發,數據更寒心。想著現在悟空問答一個回答,動不動幾萬點擊,有的超過300萬點擊,在新浪微博發一篇,有時能超過800萬的點擊。

做微信公眾號,我是實實在在的沒有信心了,它沒辦法倒流呀。


回到問題本身,原名昇華拜克的瀚葉股份發佈重大資產重組預案,擬作價38億元,收購量子云100%股權。量子云主要運營微信公眾號,旗下運營有981個公眾號。

一個問題是為什麼要買,因為量子云累計的粉絲2.4億,這好講故事唄。另一個問題是為什麼要賣?

我個人認為,正是因為微信公眾號不好運作了,獨立發展遇到難以突破的問題了,才要賣掉吧,相當於創始團隊的微信運營能力得到了變現。

按照二八法則,900多個微信公眾號,我相信真正值錢的是靠前的那幾個公眾號。


有人計算:單個公眾號估值387萬元,一個粉絲價值約15.83元。那隻能當做玩笑看,那樣看問題是極其有誤導性,有危險性的。

與其說收購的是微信公眾號具體數字,還不如說收購的是互聯網營銷渠道的能力。

量子云靠“卡娃微卡”的微信電子賀卡功能起家,其“卡娃微卡”公眾號粉絲超過1600萬。藉助“卡娃微卡”這一母體,量子云開始規模化發展,擴張到近千個公眾號。

瀚葉股份目前還屬於停牌階段,收購微信公眾號的舉措是否能得到市場認可,要看它復牌之後的表現。

我想,如果把這個當做噱頭做宣傳的話,估計要適得其反了。

微信公眾號離我們越來越遠,一兩年功夫好似那麼遙遠、那麼悠久。


財經作家邱恆明


致力於知識改變金融觀,資深私募基金客戶經理為您解答,回答滿意請點贊,關注

互聯網新時代,有個不成文的規則,就是得流量者得天下,無論是阿里、騰訊、還是我們的頭條、抖音、悟空等,如何在客戶有限的時間內,佔用他們更多的時間進行使用平臺,就是客戶流量的爭奪(不是手機流量,是客戶使用APP平臺的時間和數量)。那麼作為新媒體的一個重要平臺之一公眾號(新媒體:微信公眾號,微博,頭條號,各類視頻平臺等等,其他規模都不多,不多說了),如果運營能力好,視覺效果好,固定客戶多,並且可以精準營銷,那麼這種平臺其實無可估量的價值。

而此次收購的公司叫量子云,工商信息查詢為提供互聯網服務、設計等業務的企業,它提供公眾號的維護,而做過公眾號的人都知道,公眾號是有託管維護的,所以,它名下管理運營的公眾號應該很多的操作權都在量子云名下,那麼,針對流量的精準處理和管理能力,就顯得十分重要了。因此,這類公司其實是非常值錢的。

所以,最終可以看出,文前的話,得流量者得天下,吸引客戶的能力和潛力,就是資本追逐的重要目標!

很多固定收益類私募基金歡迎私信瞭解。


張小帥說理財


大家好,我是一名樂觀的保守派股票交易員。我樂觀地認為上市公司都有為股東賺錢的本意和能力,但是世事難測,並不是所有的上市公司都能夠全心全意的為股東帶來收益,每年都有一些上市公司在莫名其妙的虧錢。


翻看這些上市公司虧損的原因,除了少數強週期行業上市公司由於客觀原因被迫虧損之外,其它都是來自於主營業務停滯不前,不務正業胡亂擴張業務,導致給公司帶來負面影響。




言歸正傳,瀚葉股份發佈重大資產重組預案,擬豪擲38億元收購從事公眾號運營等業務的量子云100%股權。根據公開信息顯示,量子云公司主要運營微信公眾號,旗下運營有981個公眾號,累計粉絲2.4億。


公告一出,股民對收購方案感到好奇。好奇的原因有兩個,一是總價值38億元的收購方案含金量如何?貴不貴?


在流量為王的互聯網時代,粉絲的價值確實存在,而且在於某些善於運作的公司來說,粉絲的價值不容小覷。特別是在文娛業、遊戲業等以眼球經濟為主的行業來說,粉絲意味著流量,流量就是金錢。


粉絲有價值毫無疑問,但是粉絲的價值要用什麼標準評估才正確呢?在微博上可是已經出現了有上億粉絲的明星,難道這個明星的微博賬號價值10多億元?


第二個疑問是跨行業收購後新公司的前景如何?


被收購方願意接受交易的原因不外是高溢價或者業務競爭壓力太大。如果是高溢價的原因,就當買一件奢侈品和一個成長前景。但如果是由於業務競爭壓力太大,那麼在原來創始人已經信心不足的風險下,新的管理團隊能夠做的更好嗎?


面對質疑,瀚葉股份董事長表示:“其實我是個謹慎的人,所以只選擇風險相對可控的情況下去試錯。


嗯,一般股民在炒股的時候也是從試錯開始,但以什麼結束卻是由老天爺安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