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三國後期人才危機?後期牛人比前期還多,諸葛亮都被碾壓

看三國時,我們不免會有這樣的感覺:前期群雄紛爭,名氣沖天的猛人們前仆後繼,多的不要不要的

,到諸葛亮北伐時,大概是前面的猛人們都死的差不多了,叫得上號的人越來越少。

三國後期人才危機?後期牛人比前期還多,諸葛亮都被碾壓

如果以諸葛亮星落五丈原為界,會發現,後來登場的人物,幾乎都是讓大多數人一臉蒙逼的存在。難道三國時的人物們,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三國後期人才危機?後期牛人比前期還多,諸葛亮都被碾壓

簡單來說,前後期鬥爭的形勢發生了變化,所以對於人才的需求也發生了變化。俗話說“時勢造英雄”群雄並起的時代,誰都想著擴張自己的勢力。

三國後期人才危機?後期牛人比前期還多,諸葛亮都被碾壓

但凡能用的人才,不論出身,都被用了。哪怕是賣豆逃犯關二爺,一開始也沒人想到,他竟然能牛成這樣啊

三國後期人才危機?後期牛人比前期還多,諸葛亮都被碾壓

到了後期,沒能力的都死了,該滅的諸侯都被滅了。魏、蜀、吳三國之間雖然也有戰事,不過內部卻趨向於穩定,顯然治世和亂世的用人標準和流程,是完全不同的。尤其是在門閥制度下,那些出身寒門,在亂世中能上天的人,自然就只能坐冷板凳,導致這時能出現的英雄豪傑大量削減。

三國後期人才危機?後期牛人比前期還多,諸葛亮都被碾壓

後期有頭有臉的人物,多數都是跟世家大族們沾親帶故的,比如司馬家那一大串兒,那都是佔了司馬懿的光啊!

三國後期人才危機?後期牛人比前期還多,諸葛亮都被碾壓

不過要說為什麼我們會覺得三國時的人物,一代不如一代,主要還是因為羅貫中偏心。《三國演義》作為暢銷幾百年的小說,影響了大部分人對於三國的認識。

整本書120回,從184年黃巾之亂到234年諸葛亮去世,這50年羅貫中花了104回的篇幅去寫。這會兒距離三國結束,還有46年呢。結果羅貫中只用了16章的篇幅來寫,導致劇情光速展開,還沒記得起個名字,整本書就結束了。

三國後期人才危機?後期牛人比前期還多,諸葛亮都被碾壓

而大部分的人對於三國的認識又僅限於小說,其實真以史實來比較的話,三國後期的狠人,並不一定就輸前期,甚至有厲害的,擱整個中國歷史上也能獨當一面。

三國後期人才危機?後期牛人比前期還多,諸葛亮都被碾壓

不說諸葛亮在《出師表》裡提及的費禕、董允兩大柱石。蜀漢雖然經常被嘲諷“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但也不乏陳壽所說“前有王句,後有張廖”這樣的中流砥柱。

三國後期人才危機?後期牛人比前期還多,諸葛亮都被碾壓

同樣吳國由於自身過得比較安逸,早早開啟了富二代享受模式。但其中也不缺陸抗這樣的名將,更有吳彥、陶璜這種大吳都亡了,還戰鬥不息的。

三國後期人才危機?後期牛人比前期還多,諸葛亮都被碾壓

打得晉武帝命令孫皓敕他倆歸順。從歷史評價上來看,魏國前期進了武廟的也就張遼一人,

三國後期人才危機?後期牛人比前期還多,諸葛亮都被碾壓

而後期卻有鄧艾、羊祜、王濬、杜預四人,其中最厲害的得算杜預了,無論政治,經濟,軍事、工程,乃至農業、立法、文學、水利沒有不精通的。跟個武器庫一樣,啥都能掏出來,被世人稱為“杜武庫”,堪比諸葛丞相。

三國後期人才危機?後期牛人比前期還多,諸葛亮都被碾壓

正是他一手滅了東吳,也是明朝前唯一同時進入文廟和武廟的大佬。順便一說,直到明朝之後,諸葛亮才同時配享文廟和武廟,所以,諸葛亮……

三國後期人才危機?後期牛人比前期還多,諸葛亮都被碾壓

​所以說還是得怪羅貫中,他不願意寫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