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該如何看待「農民不種田,誰養活城市人」的說法?

陶浩海


在我之前回答一些問題的時候,下面經常會有些朋友回覆我一些諸如“我們農民都不種地,城市人怎麼辦”這樣的觀點,所以藉著這個問題,我也想簡單聊一聊我的看法。

首先我覺得這個說法確實是有它的道理在裡面,但是我們不能簡單地從字面上去理解它。我認為我們需要搞明白一個前提條件,農民為什麼不種田了?關於這個問題,我覺得答案可以分為兩個大類,第一,農民被迫放棄土地;第二,農民自願脫離土地。

如果是第一種情況,因為國外市場的壓力,生產資料價格的上漲,農產品價格下跌等等原因,導致種田無法獲得能夠滿足農民日常需求的經濟收益,農民只能夠放棄種田而去從事別的行業來維持生計,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這就已經不僅僅是農民種不種地的問題了,而是我國農業這個基礎產業的發展出現了問題,導致的後果也不僅僅是如何養活城裡人,而是如何養活整個國家人口。因此,我個人更傾向於將這個情況理解為“農業如果落後,誰來養活中國”,為此我們國家出臺的一系列農業補貼政策,就旨在於提高農戶種植收益,維護其種糧積極性,目的就在於避免此類情況發生。

如果是第二種情況,農民因為外出務工,或者隨子女進城這類原因,自願脫離土地的話,那我覺得這種情況其實無可厚非,甚至從經濟學理論上來講,這種人口流動其實還是社會進步的體現,政府需要做的就是在這部分人離開農村之後,如何合理再分配這些人留下的資源,達到資源的進一步優化配置。

最後,從數據上看,從事農業勞動的人口其實也是不斷降低的,這其實也代表了農業日後的一個發展方向,農村還會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不種地。未來大的發展方向是新農人通過土地流轉實現規模經營,在土地集中連片的基礎上,利用現代科技裝備提高效率,在提高農業收入的同時也能滿足越來越多城市人的消費需求。總結來說,隨著社會需求的變動和科技的進步,現在和未來的種地將越來越不同於以前的種地。


韓一軍


是的,農民種田養活了咱城裡人,這是對的,如果沒有農民的辛苦付出,不要說我們吃不到糧食,就連瓜果蔬菜都吃不到。而且目前中國的農業還沒有完全是現代化農業,機械程度也不高。所以種莊家的人真的很不容易,而且每年還要根據市場情況,來判斷今天該種什麼,不該種什麼。還要冒種田投資失敗的風險。

儘管我國的糧食主要是自給自足的,而且已經實現在十年的糧食大豐收的局面。但是中國農業還存在著三大問題。一是中國農民後繼無人該咋辦?現在基本上種地的人都是50-60歲的人了,年輕人不願意種地,農民不種田,已經不是危言聳聽的事情了。

二是農民收入不高咋辦?別看菜場裡的蔬菜價格很貴,但是農民真的沒賺什麼錢,主要是中間環節層層加價。三是農民投資信息不暢咋辦?就是前些年大蒜漲價,大家一起種大蒜,後來蒜價下跌了,農民們都虧死了,過幾年生薑價格上漲了,大家又去種生姜了,結果生薑價格大跌,也買不出去了。

所以,農民種田養活了城裡人,這話沒錯,但我們城裡人也應該通過各種金融和信息手段,讓農民獲得更加穩定的收入,比如貸款向農業傾斜、減少農產品的中間環節、把農業保險落到各村各戶、通過網絡發佈農產品信息,建立起更多的農產品的期貨市場,以幫助大戶農民對沖種地的風險。這樣才能做到,農民養活了城裡人,而城裡人又把先進的銷售手段、產品信息、金融服務下放到農村,回報農民的付出,讓廣大農民增收又增長,減少投資風險。


不執著財經


我國法律規定,父母有撫養子女的義務,子女有贍養父母的義務。並沒有規定哪個人有撫養或贍養別人家庭成員的義務。

不種田的農民,他不是優秀的企業家就是進城務工經商者,他們把他們無償承包的土地有償的流轉給別人去耕種,要麼就是那些四肢不勤、五穀不分的二流子懶蛋!

農民與全國其他各界人士一樣,都是經濟社會活動中的一份子,並沒有無償地向家人以外的其他人供應糧食和其它農副產品,現在市場經濟如此,過去計劃經濟時代也是這樣。如果農民真的無償地向家人以外的其他人供應糧食和其它農副產品,他家的生產資料、吃喝穿戴、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生產資料和生活必需支出的錢又是怎麼來的?

包括糧食在內的農副產品的確是農民生產出來的,農民為了換取工業品及其它生活用品把其生產的農副產品出售(當然在我國實行計劃經濟和糧食由國家統購統銷年代,國家對農民出售糧食和部分農副產品有計劃指標和任務的);其他行業人員也有自已的產品,為了換取包括糧食在內的農副產品及其它生活用品,也將自己的產品拿出來出售(當然在我國實行計劃經濟時代,其它行業的產品生產和出售也得服從國家下達的計劃和任務)。當然也有沒有直接產品的,但由於他們的努力工作,產生出無形的“產品”,諸如公務員治國理政、教師教書育人、軍人的保家衛國……,他們努力工作的報酬是用貨幣結算的。這叫商品流通、等價交換,中介媒體是貨幣。這是商品流通、各取所需,不存在誰養活誰的問題。這是個最簡單的各取所需、等價交換經濟運行規律,你應該懂得!



我愛我家214230147


“農民不種田,誰養活城市人”這句話從長遠來說,是杞人憂天。即使不進口糧食,把農田從農民手上集中到農業企業手中,同樣能生產出比現在更多的糧食。中國永遠不愁農民不夠,愁的只是土地不夠而已。


第一個問題:誰是農民?


我們在這裡討論的主要是中國農民,就是2000年來以家庭為單位耕作土地的農民家庭。而像美國農民那種人均耕作上千英畝的,其實是農場主,而非中國農民。


第二個問題:中國農民到底有多少?


每年一屆的中國經濟50人論壇,每年的會議都在釣魚臺國賓館舉行,這是中國頂尖的智庫論壇,2018年會議時任志強談話的視頻最近流出,裡面說了一句話:“第一產業佔用了27%的勞動力,創造了8%的產值”。


中國勞動力人口去年為9.02萬人,第一產業佔用27%,也就是說農業勞動力仍然有2.43億人。而2017年底中國耕地面積為20.23億畝,也就是說每個中國農民平均耕作8.32畝土地。



第三個問題:別國農業情況如何?

2009年,美國農業從業人口為205.6萬人,僅佔美國全部就業人口的1.4%。平均每個農場只有1.07人進行生產和經營,每個農業經濟活動人口平均耕地面積高達181.4公頃。也就是2721畝耕地。


按生產的糧食計算,一個美國農民養活了159人,還有多餘糧食出口,而中國的糧食其實是不能自給自足的,2017年的糧食自給率是82.3%。我們進口了17.7%的糧食,也就是說我國農民其實只養活了13.9億人的82.3%的需求, 一個農民只養活了4.7箇中國人。

所以,其實中美差距最大的行業,從效率和產量上來看,其實是農業。




所以事實很清楚了,哪怕未來中國在農業上的效率,能達到美國的1/10,都意味著我們只需要數千萬農業人口就足夠了,而二億的農業勞動力其實是多餘的,目前最大的問題,是如何把這多餘的二億農民“消滅”掉,讓他們轉移到更有價值的製造業和服務業上來。


中國現在確實是由2億多的農民來養活的,但實際上從政策上和輿論上,我們都應該鼓勵他們離開土地,進城打工,城市也該為他們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和無歧視政策,至於他們留下的土地,會有新型的農業企業和農場主接手,產量和效率只會更高。



“農民不種田,誰養活城市人”這句話從長遠來說,是杞人憂天。


閉家鎖的紅楓


該如何看待「農民不種田,誰養活城市人」的說法?要回答這個問題就要先看看,農民種的田是不是有很多餘糧賣了?其實,按照統計局的數據農民種的糧食百分之七十是給自己消費掉了,只有不到百分之三十是作為商品糧賣了。如果只是這些糧食,很難說是農民養活了城裡人。

1、農民到底賣了多少糧食?

其實,我國一家一戶小農耕作模式,本來僅夠戶口,很難有多餘糧食賣出去。如果是在丘陵和山區甚至一年下來還要買糧食才夠一家人吃。在中原地區和東北地區由於人均耕地多一點是有一些餘糧賣出去的。按照人均來算,農民只有百分之三十的糧食作為商品糧賣了。也就是說,這些糧食根本不可能夠養活城市人口,因為城市人口已經超越了農村人口。

2、為什麼外國爭著往我國出口糧食?

其實,誰都知道,我國糧食缺口大。光是美國,據說一半以上的糧食都出口到了中國。巴西也是一半左右的糧食出口到我國。東南亞國家,比如說越南、泰國都是我國糧食的重要來源國。可以說,我國買了全世界很大一部分糧食。要不然,也不會我國糧食價格如此低迷。如果這樣來看,農民種田養活了城裡人還能成立嗎?

3、我國農業要來一次脫胎換骨的改革?

其實,造成我國農民收入少,農村發展慢的很大一個原因,就是農民太多了。我國現在還有7.5億人口在農業,而每年糧食產量還沒有美國多。而美國只有300萬農民。也就是說,咱們7.5億人幹不過美國300萬人。所以,農業要來一次脫胎換骨的改革。讓大量的農民從農業走出來,進入製造業和服務業。發展以農業新型主體為主的種糧大軍來耕作農田就可以了。

4、農村應發展多種業態,讓農民快速富起來?

其實,我國農業不但生產力落後,而且農業產業鏈嚴重畸形。基本上是以種地為主,其他產業落後。按照發達國家的農業發展路徑,我國農業應該走農業全產業鏈發展的路子。比如說,以農業新型主體,也就是種糧大戶、農業合作社、農業企業為主題。農民大部分作為農業工人重新就業。大力發展農業觀光業、農業休閒和農產品深加工。


聚焦三農熱點說


農民不種田,誰養活城市人?這是一個偽命題。嗨村長鄂東北小村長,和你分享。

1.農民不種田的問題。民以食為天,天下糧倉,家有餘糧心裡不慌。嗨村長家中也種了一點,之後吃的,整個村也是大同小異,但是田地沒有荒蕪,水稻小麥玉米高粱油菜花生不管是什麼,都是農作物。

2.城裡人誰來養的問題。吃飯是大事,物流的流通,糧食品種的多樣化,助推了市場經濟,盤活了農業產業化,也帶來了國內外市場的多樣化,吃飯,是國家戰略層面考慮的,市場供給確保有飯吃。

3.種田的積極性有待挖掘。這裡不談積極性低的問題,如何提高積極性,還是提升農作物種植的價值,不賺錢不是市場經濟,同時糧食必須是計劃經濟結合,補助支持少不了,這個不是開發芯片,但是同等重要。

4.單位土地產量的提升。畝產一直在提升,嗨村長就不談安全了,填飽肚子是第一位。

5.飯量都變小了,都是吃的深加工的產品了。還記得多年前,端著大菜碗,滿碗的白米飯,那是一個香,現在每天都想著,每頓都控制者,少一些,再少一些,最後,還是胖了一些。

糧食產量很重要,糧食安全很重要,不是農民種不種田的問題,誰來種,怎麼種,種什麼,種在哪?這麼重要的問題,嗨村長還沒有想好,青菜白菜很好,很環保。





鄂北海哥


我認為這句話說的對。民以食為天,人一日三餐吃飽了才能做事幹活不是!中國作為人口大國,耕地面積只佔全球的7%卻要養活佔全世界20%的人口,這個任務本身就非常的艱鉅的。如果不種糧食,那豈不是有很多人吃不上飯了?

有人說中國現在怎麼說也是世界經濟第二強,城裡人工資又高,會吃不起飯?再說了中國農民不種糧食不是還有巴西,美國,俄羅斯,澳大利亞等等產糧大國麼?可以進口啊。人家產糧大國當然希望中國農民不種糧食了,一年兩年後美國等產糧大國就會完全住我們這個十四億人口的糧荒大國市場。這是很危險的,試想一下如果美國要求我們答應一些過分的條件被我們拒絕後,美國會不會減少或者乾脆不賣給我們了,不用一個禮拜的時間,國內糧食價格便會滾雪球般的物價上漲。而賣給我們糧食的產糧國賺的盆滿缽滿,我們常笑韓國吃西瓜很小氣,到時候我們可能會覺得能吃得上飯都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了。

這還是輕的,最可怕的是既然我們不種糧食十四億人口的需求是非常巨大的,現在不是有一些穀物公司搞那個轉基因麼?我們不知道它到底對人有沒有害處,不知道的話可以做實驗啊,誰想做小白鼠呢?你不做小白鼠就等著捱餓好了。

農民不種糧食,城裡人吃什麼?這句話也許帶有賭氣的成分,但是我們中國農民真的不能不種糧食啊。國家也應該給於農民種糧食補貼來提高種糧積極性,我們的糧食安全要掌握在自己的手裡。家中有糧心不慌嘛!


外來工本地人


謝謝,農民不種田,誰來養活城市人,話糙理不糙,但這隻說對了一半,應該這麼說,農民不種田,誰來養活城市人,如果沒有城市的發展,農民也無法生存。

第一,看到這個題目,想到一篇文章,那就是美國人布朗寫的《二十一世紀,誰來養活中國》,二十多年過去了,布朗先生的危言聳聽沒有成真,中國越來越強大,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經濟發展,人民安居樂業,這說明了一個道理,一個國家的發展和富強,必然是工業農業一同發展,農業是基礎,工業是前提,商業是關鍵,糧食問題解決了,城市經濟發展起來,城市發展了會反哺農業,也就是說,農民種田養活城市人,城市發展了,讓農民將地種的更好,收入提高,最終共同富裕。

第二,農民應該種地,而且將地種好,城裡人也要努力發展城市經濟,各安其職,其實,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民佔一半以上,中國農民吃苦耐勞,心地善良,寬容待人,無私奉獻,正因為這些民族特性,成就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源遠流長,新時代的農民也是國家建設的主人,為我國經濟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為城市經濟發展做出重大犧牲,中國應該感謝農民的付出。

第三,農民不種田,誰來養活城市人,這可能是對某些城裡人的一些錯誤認識的諷刺,但這不應成為社會的主流觀點,目前,國家惠農政策非常多,力度很大,新農村建設,農村土地確權,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特別是2018中央一號文件聚焦鄉村發展戰略,這些都為農村、農業的發奠定基礎,農民的生活會越來越好,所以,不必要妄自菲薄,也沒有必要自大,平常心就好。


勞動是世界上一切歡樂和美好事情的源泉,這就是中國農民。



土地佬兒


我們這個社會,勞動者最害怕的是失業,失業就沒有收入,就沒有能力去獲得生活物資;經營者最害怕的是生產的商品銷售不出去,銷售不出去,投入的勞動和資金就收不回成本。農民兼具了勞動者和經營者,卻是要說出農民不種糧食,誰來養活城市人的話。其實農民不種糧食,是誰來養活農民的問題,是誰-來-養-活-農民的問題!

工人沒有怠工放棄生產,他有勞動報酬,有報酬還可能活不下去?他可以用他的報酬獲得的貨幣購買來他需要的任何東西;企業有工人生產的商品,商品可以去生產糧食的國家或者農民那裡交換來糧食。有商品物資還交換不來東西?人類社會不是魯濱遜的一個人,農民工人是社會分工的產物。沒有分工就沒有農民,也沒有工人。有分工就需要交換,手裡有商品才獲得交換權。在依靠分工,交換維繫社會的人類,提供不出來交換的東西就會餓死。工人因為在勞動搞生產,有報酬有交換商品的權力,他會活不下去?而農民呢,他如果不種糧食,他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去市場交換他生存下去需要的物質,是誰去養他的問題。

許多人說糧食最重要,人離開糧食就不能活,所以農民才最重要。可是,人像豬那樣只是需要吃嗎?

封建社會皇權時代,皇帝控制的不是糧食,是鐵和鹽,就是說,人類社會糧食沒有鐵和鹽重要。鐵是製造農具的必須材料;鹽人離開不了,這兩樣恰恰不是農民生產的。

我們要看到,我們只是這個社會的勞動者,任何人的工作都重要;任何人的工作都可以被其他人代替。不要太突出自己,難道只有你流的汗是水?你這樣重要!

還是這句話,我們這個社會最離不開的是勞動者,最不缺乏的也是勞動者。


蓉城草根財經


近些年來,房價瘋漲,有些地方的房價甚至已經成為了天價,但是依然不妨礙一些有錢的城裡人買了幾套房子。反觀農村地區,隨著土地確權工作的深入,農村地區開始全部推行一戶一宅政策,像一些一戶多宅、建築面積超標的宅基地房屋都要面臨整改。

看到這裡,很多農民朋友肯定有些生氣了,為什麼農村和城市區別待遇呢?其實,農民朋友們也應該知道,近年國家一直對農村都是有多種補貼政策的,各種幫扶的計劃也是層出不窮。但是為什麼對宅基地房屋是這樣要求呢?總結起來,一共有以下這三點原因。

1、房屋使用年限

農民可能不瞭解,城市的住房最長也只有70年,也就是說,70年後,房子可能就不是你的了。那麼農村的房子呢?農民朋友擁有宅基地的使用權,宅基地房屋是沒有使用年限,也是可以繼承的,所以農民朋友可以長期以往地住下去。

2、土地的所有權不同

農村的土地大家都瞭解,農村土地屬於集體土地,歸集體所有,農民有對土地的使用權。而城市的土地所有權則歸國家所有。也就是說,城市的土地屬於國家,城市的人買的只是房屋暫時的使用權。

3、房屋的性質不同

城市的人買房屋,一般要經過開發商,開發商報建後並進行銷售,這個時候,房子已經成為了商品,所以,城裡的房子是可以自由買賣和流通的。但是現在國家對房市也進行了調控政策,全國多省市都有限購政策。而農村的宅基地房子則是歸自己所有,雖然也可以進行買賣的行為,但是也只能在本村進行。

看了這三點,農民朋友是不是對一戶一宅的政策有了更深層次的瞭解呢?其實很多農村的房屋建設都不規範,也有一戶多宅,亂修亂建等問題,尤其是有些地區的房屋建設並不達標,這樣的屋子住起來也會不太安全,一戶一宅也是為了保護農村的耕地,如果不限制房屋建設的話,很可能會出現耕地被佔用的情況,農村地區昔日的青山綠水就可能變成房屋林立,相信這也是農民朋友們也是不願意看到的。現在農村的房子也提上了整頓的日程,希望可以早日看到農村的新氣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