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琅琊榜》中為何靜妃沒有成為皇后?

神奇巴馬


最淺顯的一個原因,也是大家都能猜到的原因,即靜妃的出身不高。


自古以來,豪門貴族講究門當戶對,皇后也就是皇帝的正妻,嫡妻。靜妃是醫女出身,無父無母更無顯貴外戚,又怎麼能做皇帝的妻子呢?如果林家還在,或許林家還能勉強算是靜妃的外家和依靠,可問題是林家早就沒了。不僅如此,她還因為是林家送進宮的種種原因,一直在宮中安安靜靜20多年,始終沒有什麼大的功過,若不是母憑子貴,靜妃也許就會這麼安靜的走完這一生了。


其次,皇后被廢,移居冷宮,可有子成年已經封王,開府建衙的宮中老人多得是,按資排輩,靜妃算是後來居上的,再貿然封后怕是不妥。而且,皇帝已經老了,後宮妃子不多,後宮的更新換代也差不多了,沒必要再大費周折的冊立一個新的皇后。

第三點,靖王封太子,靜妃為一品皇貴妃,這些都是在梅長蘇和靜妃,靖王的一步步籌謀而得來的。到最後,他們集體讓梁帝翻案,幾乎算是脅迫他下旨翻案,承認罪責了,把他逼到這個地步,他作為天子,怎麼能忍?在梁帝的生日宴上這一幕,梁帝算是看清了靜妃和靖王,梅長蘇之間的關係和計謀,可以說,他是被靜妃等人利用了。既然如此,他對靜妃的那些後面才培養起來的寵愛,只怕也消失的差不多了,又怎麼還會給靜妃加封呢?


兮言小姐


門第之見,不管皇上多寵那個妃子,也不可能說封就封,對於皇后這個位置來說,其背後一般要有龐大的家族支撐,一來拉攏安撫,二來幫助穩固朝堂,言皇后為言太師之女,儘管皇上最喜歡的不是她,但從頭到尾,若不是最後造反,也不會被廢,後面蕭景炎的皇后是尚書令柳橙孫女,也是考慮其背後家族勢利,試想,若不是孫女嫁給了景炎,以柳橙明哲保身的性格,怎麼可能在最後和景炎一起逼諫皇上,所以,皇后位置不單單考慮個人因素,更重要的是政治利益,靜妃出身醫女,若不是兒子封為靖王,其位份也不會有那麼大提高,畢竟後宮母憑子貴。


火68393946


第一階段,靜妃一路從靜嬪到靜妃再到靜貴妃,這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是極限了。梁帝雖然不喜歡皇后,《琅琊榜》原著中有這麼一句話“皇后一向端肅不討喜”,同時她還沒有親生的子嗣,但是!皇后出身高貴,是言侯胞妹,言老太師的親生女兒,十六歲嫁給還是郡王的梁帝為正妃,只要不犯原則錯誤,絕對沒有被廢棄的理由,哪怕梁帝登基為帝了,多少還要忌憚著言皇后背後孃家的勢力,不然御史言官們天天上摺子翻來覆去地說,梁帝也受不了,所以,別說靜妃了,也別說越貴妃,就算是當初他如此地寵愛著林樂瑤,最終也只是把林樂瑤封為了宸妃,而沒有將她立為皇后。

第二階段,皇后犯了大錯,鬼迷心竅支持了譽王謀反,這下再也沒人保得住她了,於是淪入冷宮,再也不是昔日高高在上的國母了。而在此之前,越貴妃也已經不再是一品貴妃了,而且已經精神失常,瘋瘋癲癲了。看起來,擋在靜妃前面的障礙已經全都沒有了,是不是她就可以成為皇后了呢?也不行,因為靜妃雖然出身清白,但並不是勳貴世家,按照朝廷冊立皇后的標準,她的出身是硬傷,應該是不夠的。

正史上有過類似的事情,在這裡多說兩句,一是宋真宗趙恆的皇后劉娥,出身也極為卑微,真宗對她的感情極深,為了把她立為皇后,就重新為她編撰家譜,另找祖宗,努力粉飾她的出身,跟滿朝文武一路鬥爭過來,終於實現了自己的目標。一是成化帝朱見深,他因為父親和叔叔的政治鬥爭而在幼年時被軟禁在深宮之中,每天提心吊膽,擔驚受怕,只有一個大他十七歲的宮女萬氏陪著他照顧他安慰他,於是,最終,他對這個如母親般的女人產生了愛情,並在登基之後一定要立她做皇后,滿朝文武抵死不從,最終成化帝失敗了,只能讓這個自己最心愛的女人成為了貴妃,但是一切用度、權力都遠超皇后。

說這麼多的意思就是,不符合母儀天下要求的女子如果想成為皇后,那是非常非常非常困難的,皇帝的魄力、手段和感情缺一不可,很顯然,梁帝雖然在年老之際非常依賴靜妃,但是對靜妃的感情並沒有多深,從他的角度,在感情上,他不可能想要為了立靜妃為後而去跟滿朝文武對抗,而從實際生活相處的角度上,也不需要,靜妃已經是宮裡位份最高的女人了,跟皇后其實沒區別了,只差一個名分而已,靜妃本人對此也絲毫不在意,她不在意,皇帝也覺得沒必要,那自然就停在靜貴妃這個位置上咯。

第三階段,蒞陽長公主在梁帝壽宴上重新提起赤焰之案,當時所有的宗親重臣均表示請求重新徹查,景琰壓軸,梁帝已經看出這一切都是新任太子主導的,再加上靜妃最後對梁帝說的那一番話,實事求是地說,梁帝那會兒應該恨死他們母子了,到了那個地步,幸虧他是已經無能為力了,否則,如果真的可以,我覺得依照梁帝的心狠,只怕就算不賜死靜妃,也得把她打入冷宮了,怎麼可能還想著立皇后呢?

所以,最終,靜妃就只能是靜貴妃,以後成為了太后,但是不能成為皇后了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