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琅琊榜》中为何静妃没有成为皇后?

神奇巴马


最浅显的一个原因,也是大家都能猜到的原因,即静妃的出身不高。


自古以来,豪门贵族讲究门当户对,皇后也就是皇帝的正妻,嫡妻。静妃是医女出身,无父无母更无显贵外戚,又怎么能做皇帝的妻子呢?如果林家还在,或许林家还能勉强算是静妃的外家和依靠,可问题是林家早就没了。不仅如此,她还因为是林家送进宫的种种原因,一直在宫中安安静静20多年,始终没有什么大的功过,若不是母凭子贵,静妃也许就会这么安静的走完这一生了。


其次,皇后被废,移居冷宫,可有子成年已经封王,开府建衙的宫中老人多得是,按资排辈,静妃算是后来居上的,再贸然封后怕是不妥。而且,皇帝已经老了,后宫妃子不多,后宫的更新换代也差不多了,没必要再大费周折的册立一个新的皇后。

第三点,靖王封太子,静妃为一品皇贵妃,这些都是在梅长苏和静妃,靖王的一步步筹谋而得来的。到最后,他们集体让梁帝翻案,几乎算是胁迫他下旨翻案,承认罪责了,把他逼到这个地步,他作为天子,怎么能忍?在梁帝的生日宴上这一幕,梁帝算是看清了静妃和靖王,梅长苏之间的关系和计谋,可以说,他是被静妃等人利用了。既然如此,他对静妃的那些后面才培养起来的宠爱,只怕也消失的差不多了,又怎么还会给静妃加封呢?


兮言小姐


门第之见,不管皇上多宠那个妃子,也不可能说封就封,对于皇后这个位置来说,其背后一般要有庞大的家族支撑,一来拉拢安抚,二来帮助稳固朝堂,言皇后为言太师之女,尽管皇上最喜欢的不是她,但从头到尾,若不是最后造反,也不会被废,后面萧景炎的皇后是尚书令柳橙孙女,也是考虑其背后家族势利,试想,若不是孙女嫁给了景炎,以柳橙明哲保身的性格,怎么可能在最后和景炎一起逼谏皇上,所以,皇后位置不单单考虑个人因素,更重要的是政治利益,静妃出身医女,若不是儿子封为靖王,其位份也不会有那么大提高,毕竟后宫母凭子贵。


火68393946


第一阶段,静妃一路从静嫔到静妃再到静贵妃,这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是极限了。梁帝虽然不喜欢皇后,《琅琊榜》原著中有这么一句话“皇后一向端肃不讨喜”,同时她还没有亲生的子嗣,但是!皇后出身高贵,是言侯胞妹,言老太师的亲生女儿,十六岁嫁给还是郡王的梁帝为正妃,只要不犯原则错误,绝对没有被废弃的理由,哪怕梁帝登基为帝了,多少还要忌惮着言皇后背后娘家的势力,不然御史言官们天天上折子翻来覆去地说,梁帝也受不了,所以,别说静妃了,也别说越贵妃,就算是当初他如此地宠爱着林乐瑶,最终也只是把林乐瑶封为了宸妃,而没有将她立为皇后。

第二阶段,皇后犯了大错,鬼迷心窍支持了誉王谋反,这下再也没人保得住她了,于是沦入冷宫,再也不是昔日高高在上的国母了。而在此之前,越贵妃也已经不再是一品贵妃了,而且已经精神失常,疯疯癫癫了。看起来,挡在静妃前面的障碍已经全都没有了,是不是她就可以成为皇后了呢?也不行,因为静妃虽然出身清白,但并不是勋贵世家,按照朝廷册立皇后的标准,她的出身是硬伤,应该是不够的。

正史上有过类似的事情,在这里多说两句,一是宋真宗赵恒的皇后刘娥,出身也极为卑微,真宗对她的感情极深,为了把她立为皇后,就重新为她编撰家谱,另找祖宗,努力粉饰她的出身,跟满朝文武一路斗争过来,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目标。一是成化帝朱见深,他因为父亲和叔叔的政治斗争而在幼年时被软禁在深宫之中,每天提心吊胆,担惊受怕,只有一个大他十七岁的宫女万氏陪着他照顾他安慰他,于是,最终,他对这个如母亲般的女人产生了爱情,并在登基之后一定要立她做皇后,满朝文武抵死不从,最终成化帝失败了,只能让这个自己最心爱的女人成为了贵妃,但是一切用度、权力都远超皇后。

说这么多的意思就是,不符合母仪天下要求的女子如果想成为皇后,那是非常非常非常困难的,皇帝的魄力、手段和感情缺一不可,很显然,梁帝虽然在年老之际非常依赖静妃,但是对静妃的感情并没有多深,从他的角度,在感情上,他不可能想要为了立静妃为后而去跟满朝文武对抗,而从实际生活相处的角度上,也不需要,静妃已经是宫里位份最高的女人了,跟皇后其实没区别了,只差一个名分而已,静妃本人对此也丝毫不在意,她不在意,皇帝也觉得没必要,那自然就停在静贵妃这个位置上咯。

第三阶段,莅阳长公主在梁帝寿宴上重新提起赤焰之案,当时所有的宗亲重臣均表示请求重新彻查,景琰压轴,梁帝已经看出这一切都是新任太子主导的,再加上静妃最后对梁帝说的那一番话,实事求是地说,梁帝那会儿应该恨死他们母子了,到了那个地步,幸亏他是已经无能为力了,否则,如果真的可以,我觉得依照梁帝的心狠,只怕就算不赐死静妃,也得把她打入冷宫了,怎么可能还想着立皇后呢?

所以,最终,静妃就只能是静贵妃,以后成为了太后,但是不能成为皇后了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