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為加快江蘇北部經濟社會發展,你覺得將江蘇省會搬到泰州可行嗎?

hjsyzhj揚州二分明月


首先從省會的作用來分析,

1.你得有經濟帶頭作用吧?

所以蘇北部分城市排除

2.你得有歷史和文化影響力吧?

所以一些年輕的城市以及相對國家國際影響力差一點的排除

3.你得和別的省市行政中心避免過分靠近吧?

所以有些太接近大都市的也要pass。

事實上也就幾個呼聲最高,南京 蘇州 徐州

泰州?以上幾點除了它算江蘇的中心城市以外 都不符合。

徐州,半個山東的身份,在江蘇蘇北地區算老大,但是江蘇的特色是“南傾”,尤其是經濟,如果徐州省會,hold不住屆時的蘇南幾位啊。

蘇州,地級市第一,經濟實力沒有任何問題。不能做省會的短板有三個,第一,距離上海太緊,淵源太深,不能很好發揮省會影響力作用。第二,外資比重太高,“國雖豐民不富”。第三,縣級市太強,蘇州不是一個城區能叫蘇州的,而是下面縣級市都很強,報團成了全國第一地級市,如果是省會,下面的縣級市後來的發展可能遏制不住,都要紛紛獨立或者拆分才行咯。

南京,雖然有戲稱徽京,但是他的歷史沉澱也好,不俗的經濟,國際影響力等等,還是能挑起大梁的,只是經濟方面的確在神奇的江蘇有點尷尬,不過已經是最合適的選擇了。


龍城金沁


只有蘇北人才整天做這樣的美夢。蘇州和無錫及常州等地是不會用這種想法去發展經濟的。

泰州建市也20多年了,過去鬧獨立時以其本地經濟強,顯示被束縛。建市後在上級行政支援下,調動各方面資源予以適當扶持。幾任領導強調解放思想,發展有一定起色。但始終比較緩慢,才會生出這些奇思怪想。

當前長三角一體化正在強力推行中,各種經濟發展較力正在聚集輻射中整合。那種等待上天的恩賜,等待長江漂來的發財夢,是要不得的。

我們有全國唯有的醫藥高新區,過去曾有的沿江開發,在醫藥和造船產業都有全國的品牌和優勢,雖然不搞大開發,共抓環境大保護,但長三角一體化有皖江諸新城的加入,我們是有產業經濟優勢的。不過在新一輪先進製造,智能化開發等新興戰略性產業發展中,區域中各城市起跑線是一致的。

我很擔心,過去努力希望的融入長三角,延伸蘇南經濟等高線,至今沒有成真,反爾拉大了與蘇錫的距離。而新的一體化整合資源和優勢發展中,競爭更加激烈,更加依賴特色和實力,而在這個過程中,由於我們的思想和舉措問題,喪失我們已有的優勢和特色。

過去我們經常講,我們是醒的早,起的遲。始終比蘇南人慢半拍。關鍵還是措施不得力。新時期,新機遇,我們如何才能有新的希望呢?


天道即人


個人認為,江蘇省的省會兒如果搬遷到泰州,與當前在南京沒有特別大的地理位置差別。我們都知道,江蘇的經濟雖然發展非常不錯,綜合實力也位居國內第一,但是江蘇省的經濟中心長期處在蘇南,也就是蘇州,無錫,常州等城市,受上海的影響非常深,而北部幾個城市,因為與蘇南距離比較遠,並且與省會南京距離也比較遠,在一定程度上發展會受到阻礙。很多人出於對江蘇北部經濟發展進行探討,經常會有搬遷省會這一說,的確當前南京作為省會是因為歷史發展原因,歷史上南京市江南省的首府,江南省就是包含當前安徽和江蘇兩個省份,所以我們現在從地圖上看江蘇南京的位置與安徽相交界,處在省內偏西南,對北部經濟的帶動作用十分有限,所以大部分人認為省會往北遷會對北部城市有幫助。

但泰州絕對不是最佳選擇,我們可以看到在江蘇省內的長江段,目前鐵路公路兩用橋只有南京長江大橋,幾十年來從來沒有新增加。但目前已經在規劃建設的兩座公鐵兩用橋都不位於泰州,一座是位於張家港與南通之間,一座是位於鎮江地區,這足以看出泰州的位置並不是特別有優勢。如果泰州作為省會,而主要的動脈線路都不經過泰州,那泰州成為省會的意義僅限在地圖上面。
其實如果單純你地理的角度來看,江蘇省會設立的淮安才是最佳的,淮安基本上處在江蘇省內的中央,向北向南的距離都比差不多,並且江蘇目前有提升省會戰略的規劃,原因就是想要減少上海對江蘇的輻射,將省會發展成綜合實力強勁的城市,但南京畢竟離上海還是比較近,多少會說到上海虹吸效應,如果在淮安,那麼江蘇在針對省會的的發展上會更加有地理優勢。歡迎關注“地理有意思”留言一起探討。


地理有意思


十年前有個謠言,江蘇一分為二,分出徐州、連雲港、鹽城、淮安、宿遷,加上安徽宿州、河南永城、山東棗莊成立淮海省,以徐州為省會。從地理位置及中心城市輻射來說,這個方案非常合適。至於泰州,離南京太近,經濟發展遠不如無錫蘇州,地理位置處於江蘇中部,而江蘇一分為二的話只能是南北劃分,故不適合作為任何一省得省會。


難道我是貓


搬到泰州等於沒搬,不就是往中間移一移嗎?江蘇南北稍長,東西窄,地理位置上南京的經濟功能基本是為安徽服務的,如果新設省會就應該重新定義區域整體的效應,在經濟上江南的蘇錫常昆等市已成一整體。江北的各市情況略有不同,南面靠江的要好的多,而靠江的地方要數東邊好的多,看來看去,只有南通比較合適,地理位置南接江南各市,北連鹽徐連,西邊橫向帶動,以沿海沿江建立新的經濟帶,以東部經濟優勢拉動蘇北的整體發展,而新的經濟發展區域只有在東部沿海地區,整個陸路交通水路交通都比較完善,所以南通適合做為江蘇的省會。

我並不是南通人,只是從江蘇省的整體角度看問題。



風平浪靜143070189


省會搬到泰州可行。

1,泰州位於江蘇中部,地理位置優越,南部是蘇南,北部是蘇北,東邊是南通,西邊是揚州,是真正的江蘇地理中心。

2,泰州的海陵區、興化城都曾是省會所在地,歷來被有戰略眼光的人所重視。

3,泰州經濟發展迅速,發展速度排全省前列。

4,泰州文化底蘊深厚,重視教育全省有名。

5,若成為省會將更加有利於江蘇的全域協調發展。


陽光普照大地41485352


當然可行。現在江蘇的兩個最強城市,位置都比較偏。蘇州位於東南角,是長江三角洲地區除了上海以外的第二大經濟體,靠上海、接浙江,被稱作上海的後花園,又有長江阻隔,對蘇北的影響和輻射有限;南京位處西南角,緊接安徽,西邊、北部都被安徽包圍,輻射周邊最大的是馬鞍山、蕪湖、滁州等安徽城市,雖是江蘇省會,卻被戲稱為“徽京”。而廣大的長江以北地區,雖然面積佔到全省的百分之六十、人口占到全省的百分之四十,但是沒有一座有影響的大城市帶領,政策刺激的效力有限。如果省會遷到泰州,東接南通、鹽城,西連揚州,北銜淮安、宿遷,南通蘇錫常,江蘇13個地級市,可以直接輻射到9個,這真是個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泰州擁有機場、港口、高速公路和高速鐵路,如果把泰州著力打造好交通樞紐,基本可以實現到所有地級市一小時交通圈。泰州是未來江蘇省會的不二選擇。


小旋風柴進2


蘇北發展狀況的相對滯後是有深刻的歷史地理因素的,並不是因為南京在江蘇南部,才導致了蘇北發展緩慢。

從地理上來講,江蘇的南部是長江流域,受長江貫穿整個中國最廣闊地理區域這個地理優勢,直接導致了中國經濟發展會隨著長江的流動而漸次帶動起來,也就是說中國經濟的發展伴隨長江從上游到下游,物質、人力、財力等等資源都集中到了長江入海口這個地方。

而且,隨著遠海經濟的發展,長江入海口附近因為海港等地理優勢,必然會繁榮起來。

從歷史上來看,任何一個省會的產生都是地理、戰爭以及人口因素的疊加因素導致的。這裡之所以沒有經濟的因素,是因為在古代,由於統計等等的原因,經濟的統計數據很不嚴謹,而經濟的發達與否與人口的聚集度有很大的關聯,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用人口代替了經濟。

那也就意味著,南京必然是彙集了大量的人口才有了現在的地位,而且,受到馬太效應的影響,隨著時間的推移會不斷強化這種地位。

搞清楚了這個問題,我們來看,為什麼江蘇的省會不能遷到泰州。

首先,泰州距離南京的距離並不遠,而且,泰州也是在江蘇偏南的位置。

單純考慮省會城市對於北部經濟的帶動作用,影響力可以說是微乎其微的,畢竟,在泰州以北,還有幾百公里的縱深,省會的輻射能力相當有限。

再從地理上看,南方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經常發生洪澇災害,相對高的地勢很重要。南京主城區雖然是在長江沿岸,但是背靠丘陵,依託紫金山,俯瞰長江水勢,這一點具有極高的戰略意義。反觀泰州,一馬平川,在戰爭年代真的可以說是無險可守,一旦發生洪澇災害,又是省會所在,損失不可謂不大吧。

再次,我們可以用中國歷史上定都的城市來看一下什麼叫“戰略方向”的選擇。

歷史上,定都南京的“政府”都是短命王朝。

很多人說是因為風水不利。這一點沒有科學的依據,我們不能承認,卻也不能輕易的否認。

但是,通過歷史的分析,可以發現,定都南京的朝代,很多都是被北方的遊牧民族所滅。

這是因為,定都南京的朝代,一般都將戰略方向朝向南方,而沒有向北方發展戰略屏障,換言之,對於北方的威脅毫無還手之力。反觀定都北京或者是長安的朝代,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積極發展北方,無論是遷移人口還是一次次的北伐,鞏固戰略屏障。

當然,這其中也有意外,就是清代。

清代是鞏固了北方(其實後期也沒鞏固好),可是,清代是中國古代中唯一一個威脅來自南方海上的朝代,這個時候,縱然鞏固了北方,卻忽略了威脅來自的南方,滅亡,也是必然了。

回到江蘇的問題上,江蘇的主要發展方向還是依託長江流域,接受長三角的經濟帶動輻射,而如果南京的這個戰略位置放棄不用,轉而發展泰州,很有可能造成,北方沒發展起來,蘇南也漸漸沒落的兩難格局。


魯南製藥


首先這是個假設性的問題,雖然省內很多人都懟南京為徽京,南京等蘇南人也稱長江以北為江北佬,蘇南內部也內訌。但不可否認,目前省內沒有哪個城市具備南京那樣的底蘊能夠鎮住長江南北省內諸市(gdp第一的蘇州也做不到)。這是一個客觀事實。

第二,換一個地方做省會,南京該如何自處?貌似只剩下做直轄市。可眾所周知南京曾短暫列為過直轄市,可後來便撤銷了,如今再設是否具備條件,是否是一個好的方案,中央又是否會同意。這些都是需要考慮的。

第三,換哪個為新省會?江南江北哪一個城市合適呢?各個地級市各說各話,誰也不服誰,難以有統一認識。

第四,假如設在泰州。泰州目前確實算不得大城市,經濟水平在長江以北也不突出,人才流失也十分嚴重,高等教育落後於江北各省市,目前也只有一所泰州學院還算可以,但排名遠遠落後於同處蘇中地區的揚州大學和南通大學。另外,泰州農業人口依然很多,城市建設也遠落後於蘇中其他二市,這些都是泰州的劣勢。

也就是說,以泰州目前的現狀根本難以承擔得起作為省會城市的重擔。以北沿江高鐵泰州段爭來爭去不見定案來講,泰州的交通建設也是一大短板。泰州地處省內之中,確好多條重要線路繞城而過確實匪夷所思,值得思考。說回正題,如果以泰州為中心規劃好省內交通線,從地圖上來看確實不錯,但現實情況是根本不是這麼搞的,顯然相關部門不是看誰在中間這麼考慮的。我想交通的條件是很大程度上假設制約泰州成為省會城市的重要障礙,而在現實中更是泰州發展所急須補齊的短板。最後泰州未來城市發展的方向,向南向東還是向西都需要好好考慮。

第五,回到原點。為什麼南京後來撤直轄而成江蘇省會並至今,我想,大概仍是基於省內目前根本沒有能壓住其他城市的存在。有人可能要舉例,誰說省會就得最厲害。別的省可能不一定需要,但作為內鬥省,這顯然是需要的。何況江蘇作為華東經濟重鎮,地位很重要,不容有失。當然,以上均為我個人意見。


遠道z


近些年代關於省會遷移帶動發展的話題層出不窮,從討論的角度來看待這些問題並無不妥。以這個話題為例,江蘇省會由南京遷往泰州而加快蘇北發展的說法難以理解。

泰州位於江蘇省中南部,距離南京並不遠,遷省會真的能帶動蘇北發展嗎?從地圖上看看就能找出答案,泰州與蘇州、無錫、南通、常州四個全國性經濟強市接壤,如今發展的也相對一般。是否可以得出一個初步結論,四強拱衛泰州都沒有助推登上全國經濟強市,何以見得有了省會的身份就能成就一番偉業?

南京雖然有省會身份加持,經濟實力還在蘇州之後。山東省會濟南、遼寧省會瀋陽,都不是所在省第一強市,是否說明出一個問題。

那就是城市的發展快慢好壞與省會關係不大,尋找差距的原因才是最關鍵。退一萬步講,真正想帶動蘇北發展的話,一步到位直接遷徒至蘇北是不是力度更大一些?因此我認為,泰州及蘇北的發展在於自身的努力,而不是圖虛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