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5 80後副縣長李雄:給雙牌留下一支“鐵打的科技隊伍”

人才報/民生網記者 肖瀟雨

2018年4月23日,經省政府批覆,雙牌縣成功實現脫貧摘帽。這一消息傳回來,讓雙牌縣科技專家服務團團長、科技副縣長李雄終於長舒一口氣。

6月1日,人才報/民生網記者在永州見到了這位80後科技副縣長李雄,他熱情地向記者介紹起自己在雙牌縣的科技扶貧故事。

80後副縣長李雄:給雙牌留下一支“鐵打的科技隊伍”

80後科技副縣長李雄

人物名片

李雄,男,湖南嶽陽人,1981年1月出生,高級畜牧師,湖南農業大學草業科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現任湖南省畜牧獸醫研究所辦公室主任、科研管理科科長,掛職擔任雙牌縣人民政府科技副縣長。他一直從事湖南農區牧草飼料科學研究與技術推廣工作,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是中國畜牧業協會草業分會理事、湖南省生態學會理事、湖南省種植結構調整及休耕治理技術專家指導委員會委員,迄今主持和參與省級攻關課題10多項,獲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二等獎2項,湖南省農業豐收一等獎2項、三等獎1項,發表學術論文20多篇。

科技培育良“雞”

“其實在來雙牌縣之前,我作為科技特派員已經在綏寧科技扶貧了3年,那段經驗給了我很多啟示。”李雄告訴記者,4年前,他前往地處湘西南邊陲的綏寧縣,進入當地黑山羊養殖合作社開展技術指導。這是他第一次參與科技扶貧活動,當時的他通過實地調研,改進牧草種植方式,改變農戶的養殖模式,推動了當地黑山羊標準化養殖進程,提升了羊肉品質,提高了養殖效益。因地制宜地進行科技養殖給了李雄很大的成就感,同樣也被他應用到了雙牌縣森林土雞養殖上。

80後副縣長李雄:給雙牌留下一支“鐵打的科技隊伍”

李雄(右二)考察森林土雞養殖

“雙牌縣是典型林區縣,森林資源豐富,林地覆蓋率達90%,人均林地11畝多。把森林土雞作為發展林下經濟的重點項目,定位準、前景好。”李雄從包裡拿出一份印有照片的資料,邊向記者展示邊說道。一年前,通過實地調研,他與其他科技專家為森林土雞扶貧產業“把脈問診”,並開始加強對農戶的技術培訓,將森林土雞標準化建設、科學養殖的概念介紹給農戶,讓他們能夠及時掌握新品種、新技術和市場信息。李雄告訴記者,去年以來,5名科技專家輪流駐點永州本地土雞孵化龍頭企業雲浩公司,指導企業標準化養殖、品種提純、雛雞培育、註冊“雙牌森林土雞”商標,打造“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產業化模式,形成了一企業帶多社、一社帶多戶、一業帶多業、一條多贏科技產業鏈。去年雲浩公司向貧困戶免費發放雞苗40萬羽,帶動600餘戶貧困戶發展森林土雞,戶均增收1000元以上,在雙牌扶貧產業中惠及面最廣。

雞養好了,產業越做越大了,生態可持續發展便成了雙牌森林土雞養殖的重點,而擺在首位的難題便是大量排洩物的處理。“飼養在野外的雞不用擔心糞便處理的問題,直接可以作為植物的肥料被大自然分解,但圈養在棚舍的雞糞便處理就十分棘手了。”李雄說,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與其他科技專家一起,探索養殖糞汙無害化處理方法,形成“雞-沼-果”的生態循環種養模式。李雄的妻子是中科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生態領域的研究員,李雄將妻子也請到了雙牌,共同解決這些問題。

解決完養殖、環保的問題,立馬解決森林土雞品牌的創建和宣傳,他通過科技創新建立“獨特地理區域+特色養殖方式+特有品種”的優勢品牌基地,創建雙牌縣獨有的森林土雞養殖方式,產品特徵、科學技術等地標品牌的產品。注重品質與效益並重,努力提升養殖技術水平,加大科學養殖力度等提升產品質量、提高品牌競爭力。很快,雙牌的森林土雞成為了永州的一張名片,農戶的養殖效益也變得越來越好。

森林成為富礦

中藥材、單江高山野生茶也是李雄讚不絕口的雙牌特色,他與科技專家聯合農戶一起在上梧江鄉雲臺山建立了2000多畝的金銀花和黃金茶基地,直接帶動356戶1379名貧困人口脫貧,還把當地的相關傳統產業打造成了休閒觀光景點。為了讓中藥材種植的技術問題得到解決,李雄請來了中藥材專家在雙牌縣茶林、瀧泊、麻江等鄉鎮的貧困村,依託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經營主體,選培了一批具有雙牌特色的優質種源,如千層塔、黃花倒水蓮、千斤拔等中藥材,開展了“林木十林下”名貴藥材品種的生產試驗、示範、推廣。

80後副縣長李雄:給雙牌留下一支“鐵打的科技隊伍”

李雄(右二)走訪貧困戶。

李雄說:“單江高山野生茶是雙牌縣的特色產業,由於獨特的小氣候,所產茶葉有效成分含量高,且富含硒、鋅等微量元素,品質高雅獨特,做大做強單江高山野生茶產業大有作為,也大有可為。”他將單江的高山野生茶視作雙牌縣產業發展的重點之一,聯繫科技專家駐點單江貧困村企業,組織公司申報“野生茶深加工與研究技術項目”,指導公司以“擴大規模,打造品牌,創造發展”為目標,不斷開創工作新局面。在2016年,高山野生茶成功在國家工商總局註冊“單江”高山野生茶商標,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單江尚道野生茶”“經典傳承野生茶”“茗香野生茶”等5個內外茶葉包裝國家專利,並獲得國家食品生產許可證QS標識,以及國家農業部認證的“國家無公害食品”和國家有機茶認證。單江村區域內茶葉產值達1200萬元,依託茶葉產業實施精準扶貧,為當地老百姓人均增收1600元,加快了貧困山區經濟發展。

培養一支“鐵打的科技隊伍”

李雄告訴記者,再過兩年,他的科技專家服務期就要到了,最讓他放心不下的就是農戶們的後續技術問題該如何解決。

為了給雙牌縣留下一支鐵打的科技工作組,李雄和專家們決定將科技幫扶輻射到全縣村鎮和農戶,將農業產業發展和扶貧工作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上來。科技服務團專家結合雙牌的實際,聯合編寫了《雙牌縣科技扶貧產業發展實用技術》,內容包括茶葉、返季馬鈴薯、中藥材、森林土雞、南方黃牛等種養殖技術,印刷1.5萬冊,發放到全縣種養大戶和貧困戶手中,為全縣脫貧攻堅提供技術支撐。同時,他們深入各鄉鎮,與對口幫扶村進行座談交流,就科技幫扶工作開展調查分析,制定工作計劃和實施方案,從村鎮特色經濟和特色產業入手,進行有針對性的技術培訓、技術指導和跟班學習,讓農戶們逐步掌握各項專業技術和技能。

雙牌縣,對於李雄來說已經成為了自己的第二故鄉,他將精力放在了雙牌的科技發展上,工作上的事情隨叫隨到,但卻沒有太多時間照顧家庭,李雄心裡對家人感到十分愧疚。“我和妻子都是做科研工作的,平時工作都特別忙,很難見到孩子一面,沒能每天看著他們成長,是我最遺憾的事情。”李雄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