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9 美麗鄉村行 草澗村:小山村的致富路

直播日照6月9日訊 位於嵐山區黃墩鎮的草澗村三面環山,是個名副其實的小山村,近年來,草澗村大力發展種植業,村民在家門口就能打工緻富,腰包逐漸鼓了起來,生活條件也大大改善。今天的《美麗鄉村行》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這個小山村的致富路。

“這麼大年紀了,做夢也想不到住上樓啊。”村民劉玉喜說。

村民李仲明說,颳風下雨不用擔心了,不用出去拿草拿什麼的了,住樓上好啊,確實好。

老人口中說到的樓房,就是草澗新村,原來的草澗村房屋亂七八糟,也沒有幾條像樣的街道,生活條件落後。2015年村裡依託土地增減掛鉤政策開始舊村整體改造,建起了25棟樓房,讓小山村的面貌煥然一新。以房換樓,一分錢不用花,從裝修到入住只花了5萬塊錢,這可把老兩口都樂壞了。從平房搬到樓房,許多村民開始也會不理解、不適應,項目的推進遇到了不小的阻力,為了做通村民的思想工作,村裡著實下了一番苦功夫。

住上新樓房讓村民的精氣神提起來了,怎麼讓村民的腰包也鼓起來,成為草澗村面臨的一個大問題。

嵐山區黃墩鎮草澗村支部書記劉相開告訴記者,草澗村原來也搞過一些項目,像地毯廠、麵粉廠,以及養殖業,因為在農村,那時的交通不便,也導致產業不好,從這幾個方面看,最好的還就是要發展種植業。

舊村搬遷騰空出的大片土地和良好的生態環境吸引了多個農業項目在草澗村投資落戶,目前草澗村已經流轉土地2000多畝,發展起了500畝藍莓園、1200畝中草藥基地,生態成為草澗村最大的搖錢樹。

嵐山區黃墩鎮草澗藍莓基地管理員任華說,一個人一天大概六十斤左右,藍莓成熟前期的20幾個人採果,高峰時要有六七十人。

把土地流轉出去,從靠天吃飯的農民到旱澇保豐收的工人,草澗村村民對這種身份轉變適應的很快。

村民商玉香今年70多歲了,她說,俺這歲數大了,不能種地了, 打工收入還可以,閒著沒事兒就願意來打工。

鄉村振興,鄉風文明是保障,產業興旺是支撐,草澗村村民們有勁都往一處使,瞅準自己山區村的定位,圍繞土地做文章,讓山旮旯里長出了金子。

劉相開說,村民思想轉變的非常好,要說搞個什麼事,大家都一致贊同。要搞好種養一體的農業發展,也要爭取國家的一些好的政策,達到農民富起來,提高農民的幸福指數。(日照新聞/直播日照記者:劉麗潔 莊仕堯)

美丽乡村行 草涧村:小山村的致富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