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 深藏海口小巷,它是海南現存最早的木構,也是南方最高壽的民居

大家知道,中國現存最早的木構建築和最早的民居建築都在山西,分別是五臺縣的南禪寺大殿和高平縣的姬氏民居,前者建於唐建中三年(782年),後者建於元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由於氣候、地理、經濟等原因,南方並不是木結構建築的福地,元代和元代以前的遺存只有寥寥數座,哪怕明代初期也足夠稱得上至寶。

深藏海口小巷,它是海南現存最早的木構,也是南方最高壽的民居

然而在海口瓊山區的深巷中,有這樣一座建築——首先,作為木結構,它是海南島之冠,它的建成年份與元代只有一年之差,稱之為“準元代”木構也不為過;其次,作為民居,它僅僅比中國現存最早的民居晚七十餘年,全國比它更古老的遺存可謂鳳毛麟角,而且都位於北方的山西省;第三,它是一座有名有姓的名人故居,相比山西那幾座普通百姓的宅第,名人故居能保存六百餘年更是一件奇蹟。

深藏海口小巷,它是海南現存最早的木構,也是南方最高壽的民居

它就是丘浚故居,坐落在海口市瓊山區府城鎮金花路三巷9號。

深藏海口小巷,它是海南現存最早的木構,也是南方最高壽的民居

丘浚故居是海南現存年代最早、工藝水平最高的木結構建築,為丘浚的祖父於明洪武二年(1369年)建成,全盛時有“丘氏十八屋”之說,現僅存大門、前堂和可繼堂,共前後兩進,建築面積210平方米。丘氏第24世嫡孫丘仁義將其捐獻給國家,經1994年大修恢復原貌,並於1996年11月入選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深藏海口小巷,它是海南現存最早的木構,也是南方最高壽的民居

故居坐東朝西,前後兩進。大門上側懸古建築專家羅哲文所題金字匾額“丘浚故居”,通過不大的庭院之後即是前堂。前堂面闊三間,進深四椽,單簷硬山頂,通高4米,面闊12.9米,進深3.6米。明間兩側是廂房,作為起居臥室之用,而丘浚便誕生於前堂左廂房中。

深藏海口小巷,它是海南現存最早的木構,也是南方最高壽的民居

深藏海口小巷,它是海南現存最早的木構,也是南方最高壽的民居

前堂內部樑架為徹上明造(無天花),乳栿、劄牽、駝峰、斗栱等構造細緻嚴謹,古風濃郁。斗栱一般多見於寺院殿堂樓閣等建築之中,在住宅中只是偶有使用,而能有如此規模者可謂罕見。

深藏海口小巷,它是海南現存最早的木構,也是南方最高壽的民居

深藏海口小巷,它是海南現存最早的木構,也是南方最高壽的民居

穿堂而過,可見二進庭院和可繼堂。可繼堂是故居的主體建築,面闊三間,進深十一檁,單簷硬山頂,通高6.6米,面闊12.9米,進深8.5米。“可繼堂”三字匾額同樣由羅哲文所題寫。傳說丘浚父親丘傳是獨子,中年去世,祖父便將傳宗接代的希望寄託於孫輩,於是手書楹聯曰:“嗟無一子堪供老,喜有雙孫可繼堂。”可繼堂即由此得名。

深藏海口小巷,它是海南現存最早的木構,也是南方最高壽的民居

深藏海口小巷,它是海南現存最早的木構,也是南方最高壽的民居

堂內正中放有一尊金色的丘浚坐像,兩邊楹聯書“渭水源流遠,瓊山世澤長”,枋上龕內置祖先神位。廂房中的太師椅和架子床均為故居原物。

深藏海口小巷,它是海南現存最早的木構,也是南方最高壽的民居

深藏海口小巷,它是海南現存最早的木構,也是南方最高壽的民居

可繼堂前廊石柱帶有“梭柱”特徵,堂內樑架做法奇特,明間採用明栿,作為祭祖與議事之用,而次間採用草栿,作為家人居室,以此達到經濟與功能的最大平衡。可繼堂同樣可以穿堂而過,堂後本有“藏書石室”一座,不過早已湮沒在歷史之中了。

深藏海口小巷,它是海南現存最早的木構,也是南方最高壽的民居

深藏海口小巷,它是海南現存最早的木構,也是南方最高壽的民居

丘浚(1421-1495),字仲深,瓊山人,明代中期思想家、史學家、政治家、經濟學家、文學家,官至太子太保、文淵閣大學士,是海南歷史上官職最大的名人,位居“嶺南四大儒”之一。丘浚一生博覽群書,潛心研學,勸帝賢明,剛正不阿,人稱“布衣宰相”,被明孝宗御賜為“理學名臣”,亦被史學界譽為“有明一代文臣之宗”。

深藏海口小巷,它是海南現存最早的木構,也是南方最高壽的民居

深藏海口小巷,它是海南現存最早的木構,也是南方最高壽的民居

尤為難得是是,丘浚之墓也完整的保留下下來,它與丘浚故居僅相距十里,並且同樣入選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深藏海口小巷,它是海南現存最早的木構,也是南方最高壽的民居

深藏海口小巷,它是海南現存最早的木構,也是南方最高壽的民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