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為什麼美國總統特朗普會邀請德國總理默克爾參觀自己的臥室?

阿爾法熱點


最近美國和德國因為伊核協議、貿易戰和增加軍費等一系列問題存在分歧,因此外界都在猜測美德關係是不是在惡化。

可是美國駐德大使格雷內爾卻強調美國和德國依然關係密切,為此不惜拿出特朗普邀請默克爾參觀其在白宮的臥室來力證這一點。

據說此前特朗普從未邀請過其它外國領導人參觀自己的臥室,那麼特朗普為什麼要讓默克爾獲得這樣有點滑稽的“殊榮”呢,難道他想和默克爾發展一下特殊的友誼嗎?


答案顯然不是這樣的,特朗普邀請默克爾參觀其臥室我認為確實是為了顯示美國和德國的關係密切,因此腦回路奇特的特朗普大概以為這樣可以表現他對德國的信任吧!

只是不知道被邀請的默克爾心理多特朗普這一怪異的舉動是怎麼想的,由於特朗普一向特立獨行因此默克爾大概也是見怪不怪吧。


至於說美國總統特朗普為什麼要顯示自己和德國友好,我認為這是美國打你一巴掌給你一顆甜棗的慣用伎倆。

因為德國在北約可以說是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經濟大國,要想德國出錢出力除了威脅外還需要給點甜頭才行。

不止是德國其它國家美國也是如此對待,所以我們看到前不久特朗普還和人家稱兄道弟表示喜歡人家,可是一轉眼就對人家展開大肆的批評加威脅,然接著說我們關係好著呢。

所以對於特朗普邀請默克爾參觀其臥室這件事我們大可以一笑而過,因為這符合特朗普一向特立獨行的作風,而這除了是表示自己對默克爾的友好和信任外,我們對此也無需去作更多的解讀。


執斧談史說事


4月27日,德國總理默克爾對美國進行訪問,主要討論美歐貿易,北約防務開支,伊核協議等問題,雙方基本上各說各話,意見分歧,讓特朗普大跌眼鏡,為了彌合美德關係的裂痕,特朗普也算是煞費苦心,邀請默克爾參觀自己的臥室。
為什麼特朗普以這種前何未有的方式邀請默克爾參觀自己的臥室呢?作為歐盟強國的德國,是歐盟經濟領域的領頭羊,緩和美德關係,美國才能讓歐盟服從美國的號召,而默克爾是歐盟經濟最具領導力的人物,特朗普是不會輕視的。

在新聞發佈會上特朗普發表演講,默克爾絲毫沒有任何回應以及贊同,默克爾表情嚴肅俯祝演講臺,或是環視演講大廳,只是偶爾看一眼特朗普,為什麼默克爾表現不太尊重特朗普?一是白宮在接待法國總統馬克龍和德國總理默克爾的態度不同,接待馬克龍十分熱情,而接待默克爾卻十分冷漠,讓默克爾十分尷尬。二是美駐德大使曾經對德企喊話,要求德企著手縮減、關停與伊朗有關業務,這些言論已遭到德國各界的批評。三是美國白宮接待態度冷漠,她以只能冷漠相待。

特朗普,作為美國總統,遭遇默克爾冷漠反應,讓特朗普始料未及,為了讓歐盟認為美德關係很鐵,非同一般,特朗普才打破慣例,邀請默克爾參觀臥室,不然特朗普也不會這樣做的。


舞動人生124


據媒體報道,美國駐德國大使格雷內爾近日表示,特朗普與默克爾之間有著“偉大的化學反應”,會一起開玩笑,並且特朗普還邀請默克爾參觀了自己的臥室。

格雷內爾表示,特朗普曾親自帶領默克爾總理前往他在白宮居住的地方,默克爾甚至看到了非常隱私的總統起居室和臥室。另外,還參觀了現在用作客房的一間歷史悠久的林肯臥室,展示了葛底斯堡演說的手稿。格雷內爾稱,之前沒有其他總統帶領她看過這些地方。

非常明顯,格雷內爾此舉的目的非常明顯,是在向外界展示特朗普與默克爾之間良好和諧的關係。但實際情況是,默克爾對特朗普是十分的冷淡。例如,在4月27日默克爾訪問美國期間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默克爾對於特朗普的發言,自始至終表情都十分的嚴肅,沒有做出任何諸如點頭等贊同的跡象。即使在是特朗普轉頭面向默克爾的時候,默克爾也是十分的冷淡。

當時,不僅僅是德國,在特朗普上臺以來,由於一直強調“美國優先”,與歐洲盟友的之間的關係並不是十分和諧。

首先是在北約會費問題上,特朗普首次以美國總統的身份參加北約峰會之時,就當面向北約國家“逼債”,要求北約各國按照規定的比例繳納會費,否則,美國將不再承擔保護義務。特朗普這種“不雅的吃相”讓北約盟友們相當不堪。

PS:這並非特朗普心血來潮,此後在佛羅里達州支持者聚會上,特朗普再次表達了相同的意思。

其次是在貿易問題上,為了保護本國企業利益,特朗普宣佈對鋼鐵和鋁徵收懲罰性關稅,但僅僅將加拿大和墨西哥作為了豁免對象,而歐洲盟友卻不在此列。部分歐洲國家甚至威脅採取同等反制措施。

第三就是在伊核協議問題上,法國、德國一直要求美國留在伊核協議框架之內,但是,特朗普仍然一意孤行,在5月8日執意退出,這讓歐洲國家十分的不滿,當然,主要是因為歐洲國家在伊朗有很多的投資,美國一旦退出,將產生十分不利的影響。

二戰之後,由於受到戰爭的破壞,歐洲國家整體受到削弱,相反的,美國卻大發戰爭財,一躍成為世界霸主,並且通過“馬歇爾計劃”援助歐洲,將歐洲國家變成了自己的跟班小弟。但是,近年來,隨著實力的恢復,歐洲國家也不斷的在謀求改變這種狀態,經濟和軍事方面的歐洲一體化進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可以預見,歐洲國家將不斷的擺脫美國的控制,謀求更多的話語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