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9 雙背離”將帶動”雙驅動“?

近期,煤市出現了兩個嚴重相互背離的現象:

一是短倒費持續上漲,沿海運價卻趨勢性下跌;二是坑口繼續強勢漲價,而港口價格卻有所回落。這種跡象是否在暗示“淡季不淡,旺季不旺”呢?

沿海運價掉頭向下,消費地北上採購節奏減慢

沿海運價本質上是船東動攬貨的價格,議價環節帶有很強的預期性。當貨主(電廠)認為急需拉貨或者預計煤價將上行,運費上漲就會比較順暢,反之,當貨主和船東分歧較大時,一般會以貨主減少採購量,船東降價攬貨為結局。在4月中旬到5月底的這一輪運費上漲,便是在進口煤收緊導致了進口轉內需的運力增量需求,伴隨著著電廠在高日耗的壓力下加快採購進度,所以運費一路快漲。當時間行至6月上旬,傳統的梅雨季節和華南的強降雨導致了消耗減慢,加之港口庫存不低、存在政府完全放開進口以穩價保的預期,電廠採購節奏明顯放慢,導致船東不得不降價攬貨,這就導致了我們看到的吞吐量沒降多少,運價卻下來的結果。在不低的港口價格下,快進快出的貿易模式利潤仍然客觀,加之鐵總保供的努力,所以鐵路向港口的調入量持續高位運行,也就使得坑口到站臺的短倒費居高不下。

隨著氣溫的逐漸抬升,下游電廠日耗將明顯升高,這將會使得電廠不得不增加採購力度,沿海運價近期有望止跌反彈。在運價上行的通道中,一旦出現錨地船數量高於閾值或者急劇攀升,都會出現跳漲的現象。

雙背離”將帶動”雙驅動“?

價格傳導邏輯略有變化,上漲動力將來自產地

本週CCI產地估價系統顯示,大同5500大卡報465元/噸,鄂爾多斯5500大卡報381元/噸,陝西5800大卡報431元/噸,分別提漲10元/噸、11元/噸和7元/噸,漲幅相對上週進一步擴大,而秦港5500大卡末煤本週卻下跌5元/噸,出現了回調,這種背離並不意味著煤價上漲的週期已經結束。

從動力煤的流通過程而言,坑口反映的是生產者的心態,環渤海港反映的是貿易商的心態,長江口反映的是消費者(電廠)的心態。在上一輪的漲價中,主要是由於需求超預期導致的上漲,即由港口驅動漲價。而在當下,港口的庫存不低,長江口部分港出貨還受到了環保的干擾,使得貿易商心態出現了一些變化,所以出現降價銷售的情況。假如當下的時間是淡季前夕,這種心態的微妙變化將會迅速傳播,導致港口煤價轉入下行通道。

可事實與之相反,市場將面對的是確定性的旺季,這種心態的鬆動將很容易在日耗修復的進程中得到矯正。

由於當前的煤價已經不低,貿易商對風險的警惕性會明顯加強,所以接下來的漲價動力將很難來自於港口,而會轉到坑口。對於坑口的生產者而言,其整體庫存基本維持在一週產量的水平,保供帶來的高採購量給予其漲價的基礎,其提漲進程將持續推進,而對於掙取毛利的港口貿易商而言,大概率將採購價格跟隨的策略。

雙背離”將帶動”雙驅動“?

淡季不淡旺季不旺,關鍵在於下游需求

無論是貿易商,還是期貨市場的買家,最近最為擔心的情況無非就是“旺季不旺”,導致價格勢頭調轉,出現意料之外的虧損。就本質而言,在去庫存背景下。全社會的動力煤庫存能力是有限的,即使短期衝量,目前的港口+電廠庫存同比也只高出1300萬噸,其中還有不少的“隱性庫存顯性化”,進口量和產量的彈性有限,這意味著供給端的彈性是較為有限的,關鍵在於需求的彈性。

假如今年夏季的需求偏弱,才會真正演繹旺季不旺的邏輯,只要需求重複近3年平均水平,現有的動力煤社會庫存是經不住消耗的。如果旺季邏輯成立甚至超預期,煤價的上漲的動力將再次從坑口驅動轉為坑口+港口雙向驅動。(中國(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微信平臺編輯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