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9 楊梅之鄉“變形記”:一顆楊梅,成就51萬仙居人的新事業

楊梅之鄉“變形記”:一顆楊梅,成就51萬仙居人的新事業

互聯網為仙居楊梅贏得了時間,也贏得了聲譽,一場事關51萬仙居人的“楊梅網事”正在悄然上演。

文|梁周倩

時值“天貓生鮮原產地”媒體行,僅三個小時,仙居“楊梅王”林國水在自家攤位上便接待了七波媒體,分了數十張名片,擺拍了數百次,供免費品嚐的一大籃十斤楊梅也被圍觀群眾哄搶一空。可林國水笑容不減,“35年了,仙居楊梅越賣越好,我高興啊!”

仙居素有“楊梅之鄉”之美稱,“中國楊梅出浙江,浙江楊梅數仙居”,其中又以“東魁”楊梅和“荸薺”楊梅最負盛名,佔據了楊梅界四大良種的半壁江山。

楊梅之鄉“變形記”:一顆楊梅,成就51萬仙居人的新事業

楊梅,這個落地即腐、鮮甜誘人的嬌貴水果,上市期僅為短短一月,卻成了仙居的“金字招牌”。

眾人皆知“一騎紅塵妃子笑”的典故,卻不知新鮮楊梅的保存和運輸的難度遠超荔枝,有農諺稱“一日味變,二日色變,三日色味皆變”——楊梅出不了仙居,只能在家門口顧盼自憐。如今,當楊梅遇上互聯網,成熟的冷鏈和保鮮技術,發達的快遞網絡,讓天南地北都能觸口生津,有甚者還能乘“飛的”,漂洋過海,普惠於港澳臺地區和海外諸國。

當包容萬象的互聯網和嬌氣金貴的楊梅迎頭偶遇,一場事關51萬仙居人的“楊梅網事”正在悄然上演。

“楊梅王”:靠50塊錢殺出一條路

參加每年的楊梅節是林國水的大事。

6月8日凌晨四點,他便起床去基地採摘了幾籃最大最好的楊梅,在把手處纏上紅絲帶,拉起廣告橫幅,並提前招呼家裡的女人精心打扮,準備在楊梅節上為自家產品代言。出門前,林國水還不忘往頭髮上抹了幾把定型摩絲,讓自己看起來精神些。

楊梅之鄉“變形記”:一顆楊梅,成就51萬仙居人的新事業

林國水

這一次,他還新做了海報,在最顯眼的位置印上了碩大的淘寶店鋪和1688店鋪的二維碼。“我已經在1688上開了9年店鋪了!”林國水指著二維碼,驕傲地說道。

林國水今年50歲,來自仙居縣福應街道桐橋村,是仙居遠近聞名的“楊梅王”。由於長年勞累過度,他的左腿膝蓋損耗嚴重,就連走路都要多費點勁。即便如此,林國水仍堅持每天上基地看看,他的腳步很快,麻利地張羅著合作社的大小事務,爽朗的笑聲和標誌性的大嗓門總能迅速感染周圍的人。

35年前,林國水靠著從信用社代辦點貸的50元錢,走上了種植楊梅的道路。“那個時候,路都還沒修好,交通工具也比較簡陋,只能靠騎車出去賣楊梅,最遠都出不了仙居。”回憶起那個年代的艱辛,林國水記憶猶新。

“過去只能在樹下賣、家門口賣、馬路邊賣。”45歲的陳雲橋也有十餘年的楊梅種植經驗,以前常常拿四五個竹簍子裝上幾十斤,用擔子挑到縣城販賣。“賣的人太多,買的人不夠,價格也上不去,一年能賣出四分之一就不錯了,剩下的都只能漚在地裡。” 陳雲橋感嘆。

“楊梅王”林國水自然能體會果農們的箇中辛酸。他的野心遠不止在仙居。9年前,國水果蔬專業合作社在1688上開設了自己的店鋪,成為仙居特產對外銷售的一個重要窗口。這些年通過淘寶店和批發店,林國水不僅將仙居楊梅銷往全國各地,還將楊梅苗賣到了貴州、雲南、湖北、湖南等地。

“現在最遠都賣到了美國,連海外的客戶都喜歡吃我們的仙居楊梅。”比起“楊梅王”的頭銜,最讓林國水驕傲的還是仙居楊梅通過互聯網所取得的成就。

國水果蔬專業合作社位於路田山腳下。2003年3月,林國水租了47畝土地,成立了專業合作社。身為合作社的負責人,他帶著一百餘名社員,輻射周邊村860戶農戶(其中殘疾人農戶120戶),種植東魁楊梅、荸薺楊梅、水晶楊梅、蜜梨油桃、高山蔬菜等二十多個果蔬產品,年銷售額近千萬元。一到楊梅季,就有大批採購商前來訂購楊梅,林國水忙得不可開交,他一邊接待客戶,一邊吩咐工人處理網絡訂單。

淘寶店:一年楊梅快遞費7000萬

早在2010年,把楊梅賣出仙居,就成了全縣的頭等大事。為了讓楊梅能夠適合遠距離運輸,政府引進了真空包裝技術,並且鼓勵年輕人回鄉創業網銷楊梅。

80后王旭偉是最早一批嘗試楊梅網銷的五個返鄉年輕人之一。

楊梅之鄉“變形記”:一顆楊梅,成就51萬仙居人的新事業

王旭偉

“我們最開始的銷售途徑就是淘寶網,當時一個月銷量只有300份,一份6斤,每年就賣一個月。”所幸的是,王旭偉趕上了仙居楊梅“觸網”的第一波高潮,2012年,他以楊梅銷售商的身份入駐淘寶生態農業頻道。此後,王旭偉以中國十大楊梅特色村為主題,參加過2次聚划算大型活動,每一次都賣出上萬斤的楊梅。

他的成功,也帶動更多仙居年輕人返鄉加入電商熱潮。根據王旭偉提供的數據,2017年仙居縣的楊梅包裹快遞費用高達7000萬元左右,如果按6斤裝一箱所需的30元快遞費來算,有近7000噸楊梅通過快遞從仙居飛到全國各地。

楊梅之鄉“變形記”:一顆楊梅,成就51萬仙居人的新事業

為了尋找最美味的楊梅,從小在仙居長大的王旭偉吃遍了一座一座山頭。楊梅樹主要生長在山地,過高或過低的海拔都會對於楊梅的生長造成影響。此外,除了品種自帶的屬性,楊梅的產地、氣候條件、種植技術、採摘時間都會嚴重影響一顆楊梅的美人氣質。

採摘時間尤為關鍵。作為厚積薄髮型選手,一顆楊梅從白色轉為紅色再到最終熟透,只需要8天時間,每一天的風味都是質變的疊加。而等到它真正從樹上脫落,便會開始迅速衰老。

果農們往往在凌晨2點到5點集中採摘,並在7點前用扁擔挑到各村合作社進行交易。網商們將楊梅採購回庫後,由楊梅工進行分揀,隨後用吊扇將楊梅的露水和表面水汽吹乾,必須相對乾燥後才能放入冷庫,否則楊梅容易發黴。預冷1-2個小時以後,才能將楊梅進行真空包裝,與冰袋一起放入泡沫箱中,由快遞公司的恆溫冷鏈車統一發出。

楊梅包裹大有講究,王旭偉不是沒有栽過跟頭。

2017年6月的雨季特別漫長,本就只有一個月上市期的楊梅難逃天災。“我們承包的整山的楊梅,結果連續下了幾天雨,楊梅掛不住,全都掉到地上,”難得不下雨的日子,王旭偉和果農們顧不得山地溼滑,趕忙上山採摘,可是由於天氣過於潮溼沉悶,爛果率特別高。

一個月裡,王旭偉的淘寶店總共發了38000件貨,近23萬斤楊梅,卻因果子發黴和損壞賠付了56萬元退款。“下雨天果子摘下來,到顧客手裡還是溼噠噠的,沒法保證乾燥,發黴和損壞的情況太多了。”

楊梅之鄉“變形記”:一顆楊梅,成就51萬仙居人的新事業

和乒乓球一樣大小的東魁楊梅

現在,他考慮將楊梅包裝從外到內全新設計———裝楊梅的籃子下墊有食品級氣泡膜以及環保生鮮吸水紙墊緩衝,可吸收掉多餘的水分和汁液,即使在運輸過程中有少量出水,也完全不影響楊梅的品質。

“和楊梅相關的一切,在仙居都能搞定”

仙居人的楊梅情結裡,八分甜兩分酸才是最完美的口感,既有甜的滋味,又有酸的骨架。

仙居楊梅不怕比較,一處海有一處風,一座山頭有一方自己的風味。在仙居,家家戶戶都有楊梅樹, 每到六月,沿江靠海吹來的溼潤水汽,給紅豔圓潤的楊梅果子都籠罩上一層層霧氣。

楊梅之鄉“變形記”:一顆楊梅,成就51萬仙居人的新事業

如今,每一顆楊梅都是仙居人的希望。51萬仙居人在越拉越長的楊梅產業鏈裡,陸續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新事業:楊梅分揀工、楊梅冷鏈車、楊梅包裝、楊梅農家樂……用王旭偉的話說,“只要和楊梅相關的一切東西,在仙居都能搞定。”

以楊梅籃為例,在仙居,生產楊梅籃子的包裝廠超過20家,其中包括不少來自溫州、永康、金華的客商。就連籃子裡的吸水墊,也有仙居人自己開廠生產。燙金圓桶型的楊梅禮盒、環保可降解的包裝材料一推入市場便銷量暴增,印著“大吉大利 今晚吃梅”、“確認過眼神 我遇上對的梅”等網絡金句的楊梅包裝盒,成為仙居網商們的“新寵兒”。

運輸楊梅包裹的也不僅僅是各大快遞冷鏈車,在北京、上海、廣東等區域單量特別大的地區,不少仙居人開始承包冷鏈車,談定落地費價格,專門跑指定城市的幹線冷鏈車。

在各個合作社的包裝倉庫,總能看到招聘楊梅工的告示。“剛開始做專業合作社的時候,工資很便宜,女工15元/天,男工20元/天,到現在,每天沒有個200元,人家都不來了。”林國水說,楊梅的價格越賣越好,工人的工資自然也要跟著漲。

楊梅之鄉“變形記”:一顆楊梅,成就51萬仙居人的新事業

預冷後的楊梅需要真空包裝,以保證最大程度的保鮮。

除了楊梅經濟帶動產業鏈條的細小分支,仙居人也開始給楊梅做“加減法”。好吃又好看的楊梅產量極高,無奈卻不易儲藏,時令一過,就要過一整年才能相見。心靈手巧的仙居人想要這種迷人的滋味留的久一點,衍生出楊梅酒、楊梅乾紅、楊梅酵素、楊梅果汁、楊梅棒冰等等新奇特的產品。根據仙居“梅季節”品牌的負責人介紹,為了製作這些楊梅的衍生品,他們的日均收穫量已經達到3萬斤以上。

網購普及催生了楊梅包裹,讓仙居楊梅聞名天下,也改變了51萬仙居人的生活。“我覺得互聯網是一個導火索,如果沒有互聯網的加入,仙居楊梅的品牌知名度就不會那麼廣,”王旭偉抬了抬眼鏡,若有所思,“但是也有兩面性,要嚴抓品質,不能讓仙居楊梅的品牌砸在自己人手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