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居“以梅為媒”助推農旅融合大發展

仙居“以梅為媒”助推農旅融合大發展

令人饞涎欲滴的仙居楊梅。

仙居“以梅為媒”助推農旅融合大發展

與會嘉賓共同開啟了“2018浙江·仙居楊梅”推介會序幕。

中國經濟導報訊 倪珺上海報道 五月楊梅已滿林,初疑一顆值千金。6月15日,享有“中國楊梅第一縣”美稱的浙江省仙居縣,“以梅為媒”,在上海舉行楊梅推介會,以擴大對外交流,增強仙居楊梅知名度、美譽度和品牌影響力,提高市場佔有率,增加果農收入。

小楊梅大產業,鼓起梅農錢袋包

有著“中國楊梅之鄉”美譽的仙居縣,地處浙江省東南部、括蒼山脈北麓。境內山青水秀,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為楊梅生長提供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仙居縣有1000多年的楊梅栽培歷史,有著十分豐富的古楊梅樹資源,其楊梅分早熟的荸薺與晚熟的東魁兩大品種,具有果大核小,汁多色美,口感好的特點。

多年來,仙居縣堅持把楊梅作為特色產業和促進林農增收主導來抓,大力實施品牌戰略,壯大基地規模,建設專業市場,推行標準化生產,已成功舉辦了20屆“浙江·仙居楊梅節”。以豐富多彩的活動助推仙居楊梅產業發展,吸引了各地遊客來仙居觀光旅遊,不僅讓該產業得以迅速的發展,帶動了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更佐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仙居的生動實踐。

目前,該縣的楊梅面積、產量和產後商品化處理能力均居全國之首,被認定為“中國楊梅第一縣”。仙居楊梅已通過綠色食品認證、原產地保護認證、地理標誌認證,並在美、法等13個國家成功註冊,產品暢銷全國各地並遠銷加拿大、德國及“一帶一路”國家。根據浙大農業品牌研究中心開展的“中國農產品區域品牌”價值評估公佈,“仙居楊梅”品牌價值達16.31億,在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楊梅類中排名全國第一。

據瞭解,今年順豐為仙居楊梅提供專項運作、專項銷售、專項客服等一對一客製化服務,並投入建設標準一體化生產車間,來為梅農提供專業化的預冷服務,實現楊梅採摘到貯藏保鮮的有效過渡和產銷融通,讓楊梅保質保鮮“飛”向千家萬戶。

“世界楊梅在中國,中國楊梅出浙江,浙江楊梅數仙居。”目前,全縣楊梅種植面積13.8萬畝,擁有西爐、坎頭、桐橋和趙岙等四大楊梅基地,批發市場21個,楊梅專業合作社和專業協會400多家,建有25個高標準仙居楊梅示範園區和65個綠色標準化示範基地。該縣今年投產面積12.5萬畝,預計產量9萬噸,產值6.67億元,僅此一項促進梅農人均增收3萬餘元。

推介會上,還展示了楊梅乾紅、楊梅原汁、楊梅醋飲、楊梅酵素、楊梅咀嚼片等三十多種楊梅深加工產品。這些產品在歷屆農博會、博覽會和評酒會獲得殊榮,其中“楊梅原汁”還成為了上海世博會各國元首指定飲品之一。

小楊梅,大產業,仙居楊梅使農工商旅互動、產加銷良性循環。楊梅產業鏈越拉越長,在仙居形成了獨特的“楊梅經濟”現象。仙居楊梅已成為果農致富的法寶,成為一項真正意義上的富民產業,也是仙居農村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之一。

小楊梅大媒人,加速仙居農旅融合

清秀的山水、美麗的風光、純樸的民俗和讓人醉心的楊梅,讓遊客們趨之若鶩。景區人頭攢動,楊梅園裡人聲鼎沸,旅遊道上車水馬龍……這一切構成了6月仙居旅遊的繁榮景象。

據統計,2017年楊梅節期間仙居各景區(點)共接待遊客169.07萬人次,同比增長12.1%,門票收入3124.4萬元(含楊梅觀光果園門票收入1800萬元),同比增長10.17%。旅遊總收入7.21億元,同比增長10.9%。“仙梅”的發展帶動了旅遊業的蓬勃發展,每年6—7月仙居楊梅成熟季節的旅遊熱度超過“五一”“十一”黃金週。

雖然是以梅為媒,但仙居的底氣可不止這萬畝楊梅園。除了萬畝楊梅園外,仙居還有詩仙李白夢遊神往的神仙居景區,有常年一江碧水的最美家鄉河永安溪,有穿梭在綠水青山間的全國首條全域綠道網,處處山水相依,是一幅美輪美奐的山水畫卷。近年來,仙居縣大力發展以四季彩色景觀農業為主的休閒農業鄉村旅遊,楊梅節、油菜花節更是辦得享譽八方。

未來,仙居將以打造“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和“國際旅遊目的地”為目標,積極探索旅遊產業轉型升級,深化農旅融合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