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9 “馬踏飛燕”要改名?學界多年統一稱其“銅奔馬”

近日傳甘肅省博物館的“馬踏飛燕

”這件文物的名字可能要被改名。而在此前在學界中大家普遍都已經稱“馬踏飛燕”為“銅奔馬”了,認為這個名字最準確,而在民間,目前大家都習慣叫“馬踏飛燕”。

“馬踏飛燕”要改名?學界多年統一稱其“銅奔馬”

甘肅省博物館

“馬踏飛燕”於1969年出土於甘肅武威的雷臺漢墓,是當地村民在挖土時意外發現的,它當時隨墓內的另外200多件文物被一起發現,是其中最為精美的一件。“馬踏飛燕”高34.5釐米,長45釐米,寬13釐米,重7.15千克,由青銅器鑄造,馬的形象是三足騰空,另外一足踏在一隻鳥的上面,整個青銅器也靠這隻足支撐,這類造型的銅器在我國出土文物中極為罕見。

“馬踏飛燕”要改名?學界多年統一稱其“銅奔馬”

馬踏飛燕

1983年10月,“馬踏飛燕”被國家旅遊局確定為中國旅遊標誌。1995年3月,國家旅遊局發出《關於開展創建和評選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活動的通知》,並開始評選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的標誌用的就是“馬踏飛燕”。凡是當選的城市,都會修建“馬踏飛燕”造型的雕塑,“馬踏飛燕”由此開始在越來越多的城市出現。

“馬踏飛燕”要改名?學界多年統一稱其“銅奔馬”

優秀旅遊城市的標誌

關於其名字的爭議從問世以來也是有爭議的。爭議的焦點是在於馬蹄下所踩的到底是不是‘燕’,因為燕子的尾巴是分叉的,而這座青銅器上鳥尾巴並沒有分叉。再者也有學者對“銅奔馬”這個叫法也不滿意。因為這個名字只描述了青銅器中的馬,卻漏過了馬腳下的鳥,那麼你覺得這件文物改叫啥名字好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