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4 入摩倒計時!瞄準A股市場 外資機構“招兵買馬”蓄勢待發

A股被正式納入MSCI已進入倒計時,外資早已蓄勢待發。

“我們在平臺和人員上都已經完全做好準備。”5月23日,瑞銀中國證券業務主管房東明在媒體會上表示,A股被納入MSCI國際指數,對A股進入全球資本市場意義深遠。瑞銀抓住這一先機,投入人力物力以提前準備相應業務。

入摩倒計時!瞄準A股市場 外資機構“招兵買馬”蓄勢待發

記者獲悉,包括花旗銀行、摩根士丹利、法國巴黎銀行等在內的外資機構,先後擴大了對A股研究的覆蓋範圍或投研人員配備。摩根大通、瑞銀集團等則在戰略佈局上更進一步,開始執行增持境內合資機構股權的計劃,強化其在中國市場業務能力。

預期升溫資金湧入

MSCI的閘門尚未正式打開,部分資金已提前湧入中國A股。瑞銀統計數據顯示,過去兩週,滬港通日淨流入量達到30億元,主要增加了白馬股等標的持倉,部分對沖基金可能為A股納入MSCI提前準備。同時,全球資金增加的新興市場配置中,香港是最主要的淨流入地。

對於納入當天的交易預期,星展銀行財富管理部北亞區投資總監李振豪做了“錢塘江大潮”的比喻。“最直接的情況是成交量大增,尤其一些被動式基金,為了減少追蹤誤差將會在5月31日和8月31日接近收市時,可能是最後半小時,忽然大量湧入A股市場,仿如‘錢塘江大潮’壯觀場景,預計當日的人民幣匯率有可能急升。”

多家投行預期,A股被納入MSCI的短期吸金效應將很快顯現。在6月1日開始的第一階段,瑞銀預計將會有600億美元的額外資金流入中國A股。

入摩倒計時!瞄準A股市場 外資機構“招兵買馬”蓄勢待發

高盛則在最新發表的研報中預估,針對首批納入MSCI的股票,全球機構會淨買入190億美元。但資金主要集中在消費和健康板塊,與當前北向資金的配置相一致。

長遠來看,A股吸引全球資金的潛力巨大。“在未來5到10年,流入A股市場的外資應該能夠超過6000億美元,接近4萬億元人民幣。”匯豐前海證券有限責任公司證券研究部總經理孫瑜23日在媒體電話會中表示。

高盛認為,未來,隨著納入因子逐步上升至100%,預計將有超過3200億美元流入A股。

糧草先行:外資機構時刻準備

大洋彼岸對中國市場的“淘金熱”已經掀起。“美國的買方機構都在聘用有中國行業背景的分析師或是基金經理,並積極詢問與A股市場相關的結構性產品。”孫瑜說,今年以來,美國機構投資者對A股的興趣漸濃,主要由於今年美股波動性急劇上升,美元走勢也不是太強。MSCI首次納入A股是個很好的契機。

瑞銀走在了業務推進的前列。“在迎接A股加入MSCI方面,瑞銀做了很多工作。”房東明表示,除了長期保持與監管的溝通、推動制度形成,瑞銀還在市場與投資者方面加強推廣。近1年來,瑞銀通過路演等不同形式,組織研究、銷售和交易團隊與投資者見面,帶領中國公司、交易所等人士,與海外投資者進行介紹和推薦。

此外,瑞銀在內部基礎建設上也做了充分準備,對與A股納入MSCI相關的業務端、系統平臺加大了投入。

其他海外機構也在“招兵買馬”,補齊對A股的研究“短板”。據報道,摩根士丹利已在3年內將其中國股票研究的覆蓋範圍擴大了1倍至逾200只股票。花旗計劃到2018年底將所追蹤的中國個股從去年的170只增至250只,並且計劃在中國研究團隊中增加6名員工。

更長遠來看,中國資本市場國際化是大勢所趨,外資機構業務佈局正逐步深化。日前,瑞銀已向中國證監會申請增持瑞銀證券股權至51%。“這將有利於瑞銀不斷開拓業務,尤其是資本使用型的業務。”房東明表示,未來在相關衍生產品、融資融券等資本使用型的業務上將加大投入,同時保持傳統的經紀業務的優勢。

入摩倒計時!瞄準A股市場 外資機構“招兵買馬”蓄勢待發

摩根大通5月14日宣佈了進一步加強中國在岸業務能力的計劃。不僅包括已經遞交的申請——尋求建立一家持股比例為51%的全新證券公司,還有一項增持計劃——摩根資產及財富管理正安排磋商,將其在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持股比例增加至控股比例。

“我們將繼續招賢納士,為商業發展提供信貸,支持中國市場發展。”摩根大通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傑米·戴蒙(Jamie Dimon)表示。

版權歸原作者,若有異議,煩聯繫後臺刪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