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9 這張第三方支付牌照,標價達10億元!支付寶、微信支付匆匆買下!

近期,一則“第三方支付牌照轉讓價格為8.7億元”的消息,在業內人士朋友圈廣泛傳播,再次攪動支付牌照市場的神經。據悉,這張支付牌照業務範圍包括互聯網支付、移動電話支付、銀行卡收單等,牌照期限在2021年以前,轉讓方出售轉讓100%股權。

這張第三方支付牌照,標價達10億元!支付寶、微信支付匆匆買下!

據行內人士稱,上述引發熱議的第三方支付牌照,由於包含多項支付業務,在市場上屬於稀缺牌照,其8.7億元的出讓價並不算高得離譜,然而支付牌照越來越貴,也是不爭的事實。從2011年央行發放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開始,批設新牌照的速度逐年下降,2013年以後降速明顯,2016年央行宣佈不再批設新的支付機構,物以稀為貴,導致其價格不斷飆升。

今天,深8君就和大家聊一聊支付牌照的那些事兒。

第三方支付牌照價格水漲船高

2011年5月,首批包括支付寶、銀聯、快錢等27家企業獲得支付牌照,有效期為5年,至2015年4月,央行累計發放8批270張牌照,涵蓋銀行卡收單、預付卡發行與受理、互聯網支付、移動電話支付等多類牌照。不過,隨著2016年8月第一批支付牌照到期續展,央行明確表示在“一段時期內原則上不再批設新的支付機構”,意味著從此支付牌照進入存量時代,對應的是市場對於支付牌照的需求不斷增大,越發稀少的支付牌照價格也隨之水漲船高。

據不完全統計,截止2017年6月26日,全國共發生36起收購或擬收購第三方支付公司的案例,預付卡發行與受理業務資質牌照價格相對較低,基本在5000萬-1億元左右;互聯網支付牌照的市場價格約為5億元;互聯網支付+移動支付兩項經營業務牌照超過6億元;擁有互聯網支付+移動支付+銀行卡收單三項業務資質的牌照價格最高,目前交易價格普遍超過10億元。

目前,包括萬達、京東、小米、唯品會、美團、國美在內均已陸續出手,搶下支付牌照,如萬達20億元拿下塊錢51%的股份、國美斥資7.2億元收購盈通支付、美團更是花費13億人民幣將錢袋寶攬入囊中,而阿里、騰訊這兩家互聯網巨頭,更是早早攜支付牌照入場,在互聯網支付領域一騎絕塵。深8君認為,大多數收單規模在1,000億元以下的公司,正面臨線上線下支付市場競爭加劇、費率步入下行通道、監管趨嚴創收渠道收窄等影響,大多處於虧損狀態。隨著馬太效應越發明顯,互聯網支付領域的戰爭,最終也將只會是阿里、騰訊之間的“雙王對決”。

這張第三方支付牌照,標價達10億元!支付寶、微信支付匆匆買下!

近期較為引人關注的支付牌照收購事件,發生在去年年底,高鴻股份其下屬子公司北京高陽捷迅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轉讓北京一九付支付科技有限公司全部股權,其交易價格為3億元人民幣。北京一九付支付科技有限公司由大唐高鴻全資子公司高陽捷迅100%持股,而上海時園科技有限公司由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100%持股,也即是說,滴滴3億元拿下一九付支付牌照。

隨著TMD當中的MD先後拿下支付牌照,據悉今日頭條也欲控股或全資收購合眾易寶,倘若順利完成收購,那互聯網第一梯隊、第二梯隊將實現支付牌照大滿貫。

深8君認為,對於獨立發展支付業務的公司來說,未來行業洗牌將加劇,一些小的支付機構會被市場所淘汰,巨頭爭相高價搶奪支付牌照將成常態。

支付監管趨嚴,促進行業有序發展

近年來,隨著第三方支付市場步入應用成熟期,第三方支付機構為了搶佔支付市場,產生了諸多野蠻擴張、違法違規等惡性競爭現象,給支付市場的有序發展帶來了負面影響,在此情形下,央行對第三方支付機構的處罰頻率和力度持續加強。

2017年5月,支付寶因違反支付業務規定,被央行上海總部罰款3萬元,同日,微信支付平臺財付通被央行深圳分行罰款3萬元,強監管態勢越發明顯。據統計,2017年央行對第三方支付共開出109張罰單,累計金額共計2819.83萬元。進入2018年,央行再次開出6張支付罰單,卡友支付、杉德支付、深圳瑞銀、上海點陌趣、上海盛付通、通聯支付6家支付機構,均因銀行卡收單業務違規被罰。其中,卡友支付、上海盛付通被罰款6萬元,其他4家機構均被罰款2萬元。

此外,央行有關《支付業務許可證》續展工作的要求明確指出,存在兩類情形的支付機構,將會面臨支付業務類型或覆蓋範圍被調整、甚至不予續展的問題。一類是合規意識弱、風控能力差,存在佔用、挪用、借用客戶備付金行為等重大違法違規行為;另一類是公司經營管理不善,或支付業務發展理念不清晰,導致核准的部分或全部支付業務未實質開展過,或已連續停止2年以上。

這張第三方支付牌照,標價達10億元!支付寶、微信支付匆匆買下!

在上述監管政策要求下,除了對擾亂市場秩序的第三方支付機構進行處罰之外,近年來央行陸續將不符合監管要求的支付牌照作註銷處理。

2017年6月26日,央行公佈第四批支付牌照續展結果,9家支付機構被註銷支付牌照,2家支付機構調整支付業務。在強監管之下,2017年央行共計註銷19張支付牌照,其中"預付卡發行與受理"項共有13家,"銀行卡收單"項共6家。

2018年1月5日,央行發佈第五批非銀行支付機構《支付業務許可證》的續展結果,其中21家機構順利續期,但又有四家支付機構未獲續展。據深8君瞭解,沒有通過續展的4家機構,分別為湖南財信金通電子商務有限責任公司、上海千悅企業管理有限公司、長沙星聯商務服務有限公司、合肥新思維商業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其中,星聯商務不僅被處以罰款,還被要求暫停業務。截止目前,被央行註銷的支付牌照增加到28張。

深8君認為,隨著2018年監管力度不斷加強,或將加速淘汰經營不善的企業,未來支付市場的競爭將更為充分,第三方支付機構將會進一步的調整和洗牌,行業的集中度將更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