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0 儀式感,讓平凡日子閃閃發光的魔法,讓生活充滿有滋有味的幸福感

儀式感,讓平凡日子閃閃發光的魔法,讓生活充滿有滋有味的幸福感

三五好友小聚,餐前小點是久違的蝦片,雪白蓬鬆的蝦片勾起了七零後的大家的集體回憶,在我們小的時候,那個計劃經濟的年代,生活在內陸地區的我們很少能見到海鮮,活蝦這樣物事更是奢侈品,更多的時候能吃到的是海鮮的替代品都是不錯的改善,比如蝦片,當年的我們天真地以為蝦片裡面是有蝦的,而且還很多很多,而這樣的蝦片也是平時不可多見的,只有過年時候才可以吃到,在大碗的蒜泥白肉小雞燉蘑菇旁邊,一盤規模小很多的蝦片簡直是陽春白雪一樣的存在。長大後,我們才知道原來蝦片裡並沒有很多蝦,只有些許蝦汁,更多的則是澱粉。而且隨著經濟的發展,互聯網的興起,新鮮的大蝦隨處可以見,不但能吃到大連的對蝦,可選擇的還有厄瓜多爾的白蝦,阿根廷的紅蝦,越南的虎蝦......漸漸的,蝦片已經走出了我們的視線,連吃蝦也感覺不到曾經期待的幸福感。究其原因,是我們的生活喪失了儀式感,碎片化的快節奏的世界讓日子變得倉促,讓生活變得越來越平淡,於是大家開始越來越多的尋找遺失的幸福。

儀式感,讓平凡日子閃閃發光的魔法,讓生活充滿有滋有味的幸福感

能夠帶來幸福的儀式感是什麼?法國童話故事《小王子》裡狐狸這樣對小王子說:

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而這種不同帶來的幸福感就是儀式感。儀式感是表達人們內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有了儀式感可以讓一成不變的生活變得不一樣,變得活色生香起來。

小的時候我心裡的極品美味是媽媽做的雞蛋餅和土豆絲,因為那是考試考得很好的獎勵,因為那是吃慣了爸爸做飯的我很難得可以吃到的媽媽的味道,因為那是忙於工作的媽媽很難得可以抽出時間來跟我們一起吃飯的日子,那種隨之而來的滿足感和幸福是無以言表的。於是好好學習認真對待考試的原動力就是媽媽的雞蛋餅和土豆絲帶來的儀式感,期待指數不亞於過年。

長大後,媽媽變老了,我變忙了,在家吃飯的日子在也變得很少。而在物質生活極大豐富的今天,各種菜系各種特色只有想不到的沒有吃不到的,老媽想吃的菜可以外賣搞定,節日可以到飯店包席解決,似乎那生活就該是那樣的,那就是生活的常態。平淡的生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直到某一年的一箇中秋節,在老媽實在想不出要吃什麼菜系之後,我決定在家過中秋,自己動手做一桌菜,雖然是比較簡陋的四菜一湯,但鑑於我的水平有限,我提早了一天擬定菜譜,買好菜,當天吃過早飯就開始我艱苦的努力嘗試,照著百度提示洗切做擺盤的一條龍體驗持續了四五個小時,當飯菜上桌那一剎那,內心是滿足卻充滿忐忑的,可是當老媽嘗過之後卻誇讚不已,聽到表揚的我一下子成就感爆棚。幸福的感覺讓我和老媽都回味了好久,那時我突然意識到原來讓這種讓生活慢一點,莊重一些的用心的體驗就是儀式感,儀式感帶來的回憶和幸福是源源不斷帶給生活能量的。從那以後,我開始笨拙地學習,嘗試在每個特別的日子自己動手做些菜,而老媽則像我小時候一樣對每個節日中滿了期待,儀式感是讓平凡日子閃閃發亮的魔法,會讓生活變得有滋有味…….

儀式感,讓平凡日子閃閃發光的魔法,讓生活充滿有滋有味的幸福感

心理學上有一個名詞叫做沉錨效應,通常來講,人們在做決策時思維往往會被得到的第一信息所左右,就像沉入海底的錨一樣,把思維固定在某處。用一個限定的詞語或者規定作為行為導向,達成行為效果的心理效應就是沉錨效應也就是我們經常聽過的錨定效應。當人們面對事物的不確定性時通常會產生恐懼,通過預測和設想的過程作為錨定可以降低恐懼,緩解不安。簡單來說錨定就是一種可以影響人行為舉止的心理暗示。而儀式感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被認為是一種錨定,給人以莊嚴,確定,有秩序的感覺,通過這種積極的心理暗示可以讓人專注於儀式感背後的生活,體會到我們平時不曾仔細領略到的小確幸,感受趣味,美好和感動。

喜語有個同學,每天早上會做各式各樣的早餐,發到朋友圈裡,雖然有的時候早餐的樣式不夠複雜,雖然有的時候早餐的擺圖不夠精緻,但是每個人都能透過熱氣騰騰的每碟每碗,感受到儀式感以及裡面藏著的滿滿的愛,我想如果我是她家大牛也定會將這一餐吃得香甜圓滿。

是的,吃飯需要儀式感。並不是考究的米其林餐廳才是有儀式感,也不是精緻的法國大餐才有儀式感,就像奧黛麗.赫本在《蒂凡尼的早餐》裡:穿著小禮服,戴著假珠寶,在蒂凡尼的櫥窗前慢慢地吃完麵包和熱咖啡,投入得像參加一場盛宴,這也是一種儀式感。每個家庭都需要有儀式感的吃飯,有儀式感的一餐會讓一個家充滿愛和真實的人間煙火氣,在這樣家庭成長起來的孩子一定會樂觀而有趣。

儀式感,讓平凡日子閃閃發光的魔法,讓生活充滿有滋有味的幸福感

跟朋友閒聊談到夫妻關係,朋友聲稱對自己媳婦兒很好,工資全部上交,還讓兒子替自己記著每個紀念日。很明顯這個理科男的腦子裡完全沒有儀式感的概念。他的舉動看似有儀式感,其實並沒有讓他媳婦兒真正感受到他對待這件事的莊嚴和用心。

女人對儀式感的渴望顯然不是直男們所理解的,儀式感不是做給別人看的,而是發自內心的一個紀念。我對朋友說哪怕你在生日或結婚紀念日這樣具有特殊紀念意義的日子裡去親自買一枝花下一碗麵,都會讓他媳婦兒感受到與以往不同的儀式感,真誠和用心的力量可以讓一個女人熱淚盈眶,回味深長。再小的一件事帶著儀式感去做都會帶來一絲莊嚴,一絲不同於以往的美好……

時光易逝,紅了櫻桃,綠了芭蕉,白駒過隙之後留下的回憶卻往往是悠長的,回憶所帶來的幸福感往往可以遠勝於物質的滿足感甚至事業的成就。所以生活需要儀式感,儀式感會像魔法一樣,讓生活變得有滋味起來,讓回憶變得深刻和美好,讓孩子們對每一個閃閃發光的平凡日子充滿期待……

不管時光如何變遷,節奏如何加快,只有這些深刻感受過儀式感帶來的期待和幸福的孩子們會依然保持一顆積極樂觀的心,也許他們會在某一瞬間立即就明瞭了高曉松所說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