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5 防洪看守就是與石頭較勁

防洪看守就是與石頭較勁

今天,山區鐵路防洪任務雖然仍一如既往地艱鉅,但防洪形勢卻在技術不斷革新發展中發生了巨大變化,各種科技手段廣泛運用於防洪。

工作中,特別是防洪看守已實現了從“用眼睛盯”到“用監控看”的跨越……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體”,使分散在群山中的防洪看守點如同一根根“定海神針”,守護著山區鐵路的安全暢通。

服役30餘年的成昆線K246防洪看守點,就是這樣一根“定海神針”。

上世紀80年代,成昆線K246臨時防洪看守點設立,90年代升級為全年防洪看守點,2009年因女看守工章顯容成功處置事故榮立三等功,被正式命名為“章顯容看守點”。現在,4名女職工是這個看守點的守護者。

5月18日11時34分,K5620次列車從看守點飛馳而過,當班看守工劉碧瓊接車後放下信號旗,拿起望遠鏡和對講機,像往常一樣仔細“打量”線路旁300米高的危巖。她說:“一年365天,一天24小時,每隔60分鐘就必須巡視一次。”

成昆線246公里308米至392米段是K246看守點的看守範圍。危巖在植被掩映下看不出任何危險,但經劉碧瓊指點,記者仔細觀察山體,才真切感受到了這場長達數十年的“與石頭的較量”。

看守點對面高7米的擋牆鮮明地分成新舊兩截,上面還加固了數十根鋼軌柵欄,岩石下的主被動網呈攔截狀。劉碧瓊說:“別看這段線路不長,看守的難度卻很大,各方都下了不少功夫。”2016年、2017年,山體下方兩處十幾米長的“王村棚洞”相繼修建,數米厚的頂棚、巨大的石柱讓這段線路有了“重量級”保護。此外,山間主被動網層層相疊,很多“不聽話”的石頭被有效攔截。儘管這樣,小意外仍時有發生。“前段時間,有兩塊皮球大小的石頭從山上掉落下來,越過鐵道滾入了河中。”劉碧瓊說。

向章顯容和劉碧瓊提起郭壽雲排除落石的事蹟,章顯容說:“這些年來,防洪科技一直在更新,全靠人防的時代早已過去了。”她指了指一旁的落石報警器說:“一旦有山體鬆動、石頭滾落,它都會自動報警。”

當問及一旦發現威脅行車安全的落石怎麼辦時,章顯容和劉碧瓊異口同聲地說出了“一按、二打、三防、四報”。劉碧瓊說:“一旦發生險情,只要一按對講機上的緊急按鈕,區間兩頭的車站、區間內運行的列車都會在瞬間接到警報,第一時間作出反應。”

全年看守不僅需要看守技術,更考驗著規範管理和人文治理。為了更好地工作,K246看守屋已從原來的棚屋變為了水泥小房,裡面電風扇、熱水器、冰箱和水電一應俱全,牆上掛著的幹部巡查意見簿被填寫得滿滿當當,看守制度經過幾十年的“添磚加瓦”變得更加規範健全。每年3月,集團公司和西昌工務段都會對看守人員進行全方位培訓。

近年來,集團公司尤其注重科技防災建設,不斷探索新方法、新技術,防洪安全保障體系逐漸建立健全。科技在不斷進步,責任卻未有絲毫減弱,幾十年來,在西南萬里鐵道線上,平凡的看守工們始終以他們勤勞的汗水守護著大動脈的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