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割麥

布穀叫喚了兩個月,麥子才熟。麥子熟透的田野,有火一樣的南洋風在流淌,流淌成金色的麥浪。

割麦

小時候,麥子還沒有黃時,上下學的路上,掐一朵青青的麥穗,倒放在褲腿裡面,一群男孩子撒丫子跑,麥芒紮在腿上,只上不下。跑上一兩裡地,麥穗一路自下而上,跑到腰間,也有鑽進褲襠的。然後,一群熊孩子哈哈大笑,成了天下最快樂的人。

燕麥瘋長時,孩子們扯出嫩嫩的麥管,掐掉一部分,留下嬌嫩的部分,用手捏破一點,放在嘴裡,當成哨子吹。麥管的粗細長短不同,吹出的聲調也是千差萬別。一時間,上下學的路上嗚嗚哇哇響成一片。這是屬於孩子的快樂。

好景不長,待得麥子黃了,若是遇上好的天氣,學校都會放農忙假,所有上學的孩子都得回家幫大人割麥子。其實,作為民辦老師佔主流的農村學校,老師們也是要回家務農的。在所有的節假日裡,孩子們最不情願的就是農忙假,放假就意味著要吃很多的苦。

割麦

那時,幾乎所有的孩子都過早地學會了一些簡單的農活,譬如割麥。天才矇矇亮,孩子們被大人從夢鄉中吼醒,每個人都會接到一把鐮刀,跟著大人,踏著薄霧和露水,走向麥地。早上的時間是寶貴的,趁氣溫不是很高,多割一點。日上三竿,才能暫時休息一下,回家填飽飢腸。當年,家家戶戶都種了很多的小麥,不種麥子又能幹什麼呢,作為夏糧的主打作物,幾乎所有的崗坡地都會被種上麥子。南方不像北方,春季雨水充沛,麥子不會受旱。

麥子黃時,正趕上要入梅,若不趁早將麥子收了,成熟的麥子遇上連陰雨,不僅會遭人恥笑,而且麥粒會黴變,夏糧就泡了湯。因此,只要天氣好,幾乎是沒日沒夜的搶收。收割麥子是樁苦差事,熱且不論,但是在熱烘烘的麥地被堅硬的麥芒扎得滿臉滿手的紅疹子,痛癢難耐,而且雙腿也會被尖尖的麥樁扎出血。頂著火辣辣的太陽,臉上的汗珠子一顆顆摔在地裡,似乎都能聽見響聲。

割麦

割完一片麥地,趁著陽光正好的乾爽,捆好,由壯勞力挑回稻場,層層碼好。記得初中畢業的第二年,我才十幾歲,跟著母親割完一大片麥子,又花了一天時間捆好,然後母親繼續割其他地塊的麥子,我則從天沒亮開始挑麥穗,往返四五里地,一直挑到晚上九點鐘,六七十擔麥穗才挑完,兩邊的肩膀被磨得皮開肉綻。

割麦

收完麥子,小一點的孩子或老人婦女會認真地撿麥穗。雖說那時麥子不值錢,但畢竟是糧食,是糧食就得顆粒歸倉。

收完麥子,再尋個好天氣,採取換工的方式,一家家排隊,將麥子脫粒,然後揚場,曬乾,灌裝,一麻袋一麻袋往家裡扛,夏收才算是徹底完成,只待糧管所開秤,辛辛苦苦換來的麥子才能變成並不豐厚的鈔票。

麥子收了,端午節就隨之而至。挑上幾十斤乾脆的麥粒,去加工廠磨成灰面,端午節做上幾鍋饅頭、肉包子,再割點肉,稱點海帶,煨上一大鍋湯,一家人美美地過一個端午節。吃著肉包子,喝著湯,那日子,才叫滋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