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1 教皇:中國人的耐心可以得諾貝爾獎

【編譯/觀察者網 童黎】“中國文化悠久,很有智慧。我對中國充滿敬意。”當地時間16日,羅馬天主教教皇方濟各在採訪中表達了對中國的看法。外媒近日消息,中梵已就主教任命問題展開新一輪談判。

據路透社6月21日報道,教皇方濟各近日在梵蒂岡接受了路透社的專訪。在長達2個小時的採訪中,方濟各批評美國當局強行拆散非法移民家庭,並就自己的健康、對教會的展望等議題作了回應。

在談及中梵關係時,方濟各對改善中梵關係表現樂觀:“我們(中梵)正處於一個不錯的時間點。”他認為,中梵和解的方式有3種:官方對話、普通民眾的非正式接觸以及文化對話。

據報道,方濟各並未對正在討論的細節發表評論,但他表示,對話是向前的最好方式。

“對話有風險,但我選擇承擔風險,而不是因為缺乏對話而註定失敗。至於時機,有人說現在是‘中國時間’,但我要說這是‘上帝時間’。讓我們平穩地向前推進。”

教皇:中国人的耐心可以得诺贝尔奖

方濟各在採訪中表達了對中國的看法:“中國人的耐心可以得諾貝爾獎,他們很不錯,知道如何等待。時間在他們一方,中國有悠久的文化。他們擁有智慧,非常有智慧。我對中國充滿敬意。

據觀察者網6月16日援引路透社報道,有消息人士週五(15日)稱,中梵已就主教任命問題舉行新一輪談判。這輪談判近日在羅馬低調舉行,是雙方自去年12月在北京會晤以來的最新一次接觸。

梵蒂岡消息,目前尚不清楚雙方何時能簽署協議,但對話仍在繼續。報道稱,如果中梵能就主教任命問題達成和解,這將為斷交近70年的中梵復交開路。

教皇:中国人的耐心可以得诺贝尔奖

中國信徒在梵蒂岡 圖自 AmericaMagazine

據瞭解,北京和梵蒂岡在1951年中斷了外交關係。外界認為,中梵關係主要存在三大障礙:主教任命、臺灣問題和“封聖”問題。儘管隨著中國的天主教徒人數日益增加,雙方之間的關係有所緩和,但是主教任命問題始終是橫亙在中梵之間的最大分歧。

2016年底,梵蒂岡曾認可被其承認的主教出席在中國召開的天主教組織最高機構會議。當時這一舉措被外界認為是謀求與中國改善關係的積極姿態。此外,梵蒂岡近期不斷對華示好,也讓中梵關係開始升溫。

今年2、3月期間,一度有消息稱中梵主教任命協議談判已進入最後階段,最早將在3月即公佈結果。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回答相關問題時表示,我們對發展和梵蒂岡的關係是有誠意的,事實上我們也在做出自己的積極努力,我們希望雙方的對話能夠繼續很好地進行下去,並且取得積極的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