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湛江門 調順印 中國紅

湛江門 調順印 中國紅

調順跨海大橋設計效果圖。

“魅力港城中國紅,黃金海岸南國門。風調雨順調順橋,一海兩岸鑄輝煌。”20日下午,“調順跨海大橋主橋造型優化設計”宣傳片在市委1號會議室上映,視頻以一首“七言詩”做結語,令人振奮。

對新的大橋設計方案,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鄭人豪由衷讚歎:“越來越簡約,但越看越有味道。”

記者翻閱何鏡堂建築創作研究院出版的設計圖冊看到,原方案為紅色門式橋塔斜拉橋方案,經過4輪過程方案探索,最終深化方案特點為“大氣、端莊、簡練”,主題為“風調雨順 湛江紅門”。

湛江门 调顺印 中国红

調順跨海大橋設計效果圖。

如何理解“湛江紅門”?新方案如此解讀:湛江自古屬於中國的南大門,如今又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門”的設計理念象徵著湛江作為中國的南大門,它是一扇歷史之門,承載著湛江文化歷史;是未來之門,象徵著湛江的未來之路;是一扇希望之門,描繪著湛江的宏偉藍圖;也是和諧之門,蘊含幸福歸家的感覺。“湛江門”宣揚了湛江的悠久歷史和輝煌歲月,堅定了湛江未來發展的鏗鏘步伐和執著信念。簡約的門框造型,給人一種穩定感,形式簡約但寓意豐富,飽含人文情懷和家國理念。

從鳥瞰設計圖看,柱塔將強化輪廓和清晰構圖作為設計要點,通過整體的整潔幹練的形象吸引視線。無需用繁複的裝飾和點綴,如果外部裝飾太多,反而會使得整體輪廓變得模糊不清。

橋體以中國紅為主色,為這一頻繁使用的民生工程賦予濃厚的中華傳統文化氛圍,在寬闊的湛江灣中描繪點睛之筆,成為城市的視覺焦點。橋塔上部,採用新中式簡約手法,以中國傳統印章作為設計靈感,篆體書寫“調順”二字,整體構築物的色彩運用和概念意向都表達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修改後的橋樑形體無論是視覺衝擊力還是空間體驗性都有很大提升。尊重橋樑本身的結構邏輯,削減不必要的外圍裝飾成分,展現橋樑結構本身的力與美。簡潔大方的門式框架屹立於湛江灣,清晰明瞭的輪廓獨具辨識度。從橋上穿越,明晰的空間構成雄偉有力,在細節上融入湛江人文歷史等文化元素。

調順跨海大橋作為湛江“一灣兩岸”的重要連接載體,是湛江的城市地標。新設計以簡約大方的建築形體,寓意湛江發展的穩健,藝術化處理的“調順”意喻風調雨順,呼應橋名,使得這座地標成為一個和諧幸福、吉祥美好的城市名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