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湛江门 调顺印 中国红

湛江门 调顺印 中国红

调顺跨海大桥设计效果图。

“魅力港城中国红,黄金海岸南国门。风调雨顺调顺桥,一海两岸铸辉煌。”20日下午,“调顺跨海大桥主桥造型优化设计”宣传片在市委1号会议室上映,视频以一首“七言诗”做结语,令人振奋。

对新的大桥设计方案,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郑人豪由衷赞叹:“越来越简约,但越看越有味道。”

记者翻阅何镜堂建筑创作研究院出版的设计图册看到,原方案为红色门式桥塔斜拉桥方案,经过4轮过程方案探索,最终深化方案特点为“大气、端庄、简练”,主题为“风调雨顺 湛江红门”。

湛江门 调顺印 中国红

调顺跨海大桥设计效果图。

如何理解“湛江红门”?新方案如此解读:湛江自古属于中国的南大门,如今又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门”的设计理念象征着湛江作为中国的南大门,它是一扇历史之门,承载着湛江文化历史;是未来之门,象征着湛江的未来之路;是一扇希望之门,描绘着湛江的宏伟蓝图;也是和谐之门,蕴含幸福归家的感觉。“湛江门”宣扬了湛江的悠久历史和辉煌岁月,坚定了湛江未来发展的铿锵步伐和执着信念。简约的门框造型,给人一种稳定感,形式简约但寓意丰富,饱含人文情怀和家国理念。

从鸟瞰设计图看,柱塔将强化轮廓和清晰构图作为设计要点,通过整体的整洁干练的形象吸引视线。无需用繁复的装饰和点缀,如果外部装饰太多,反而会使得整体轮廓变得模糊不清。

桥体以中国红为主色,为这一频繁使用的民生工程赋予浓厚的中华传统文化氛围,在宽阔的湛江湾中描绘点睛之笔,成为城市的视觉焦点。桥塔上部,采用新中式简约手法,以中国传统印章作为设计灵感,篆体书写“调顺”二字,整体构筑物的色彩运用和概念意向都表达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修改后的桥梁形体无论是视觉冲击力还是空间体验性都有很大提升。尊重桥梁本身的结构逻辑,削减不必要的外围装饰成分,展现桥梁结构本身的力与美。简洁大方的门式框架屹立于湛江湾,清晰明了的轮廓独具辨识度。从桥上穿越,明晰的空间构成雄伟有力,在细节上融入湛江人文历史等文化元素。

调顺跨海大桥作为湛江“一湾两岸”的重要连接载体,是湛江的城市地标。新设计以简约大方的建筑形体,寓意湛江发展的稳健,艺术化处理的“调顺”意喻风调雨顺,呼应桥名,使得这座地标成为一个和谐幸福、吉祥美好的城市名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