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0 從避暑轉型到康養,石柱想讓遊客變居民

從避暑轉型到康養,石柱想讓遊客變居民

現在,乃至未來都將成為一種美好,人生若只如初見,初見的美,刻骨銘心,初見的美恬靜情分,這種清芬之美連綿跌宕成一種醉人的塵世的清曲,在清曲裡享受永恆的芬芳,直至永遠、永遠,是一種醉心,唯美了時光,更唯美了時光所帶來的歡心、快樂和富足。 堅信未來會美好的,未來就會以美好的姿態紛沓而來,一股清新的風拂過幸福的心頭,一道靚麗的景緻浮現在幸福的眼眸,心靈若美,無處不逢春;心靈若美,無時不溫暖。現在連接著過去,現在也綰接著未來。我知道這種優美的情懷在於心念的一種執著,更在於心念的一種美好。 現在給未來鋪墊了堅實的道路,未來之光呈現出無比誘心的芳華,情色豔豔,情感柔柔。感受在於心靈,心靈有多美,你的世界就有多豔麗、多清芬、多迷人。 現在是未來的濡養,精神叫這種美好傳遞下去,連接未來的現在做了最為堅實優美的鋪墊,人生之路,無不在這一場永恆的溫暖。翩躚的腳步,為你舞動廣袖篇章;醉人的心曲,為你彈撥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心靈的歡動。人生際遇一場美,應該是人生最迷人的感動;人生闊曠出的一種風景,源於你我幸福的眼睛找到了憩息的美麗。現在,乃至未來必定都會是一種美的延續和伸展、延宕……

從避暑轉型到康養,石柱想讓遊客變居民

5月21日,伴隨著《太陽出來喜洋洋》這首耳熟能詳的歌曲,重慶日報記者來到這首民歌的誕生地——石柱土家族自治縣採訪,只見這裡的山是重重疊疊的綠,水是彎彎曲曲的碧。用石柱縣長左軍的話來說,石柱,就是要圍繞“轉型康養、綠色崛起”做文章,努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

從避暑轉型到康養,石柱想讓遊客變居民

石柱,不但是“中國黃連之鄉”“中國辣椒之鄉”,也是中國最大的蓴菜基地,是“全國綠化模範縣”“綠色小康縣”“市級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區縣”。今年一季度,石柱旅遊業發展勢頭強勁,其增加值達4.31億元,完成旅遊投資4.61億元,同比增長33.62%。

從避暑轉型到康養,石柱想讓遊客變居民

記者 鄭宇 攝

現在,乃至未來都將成為一種美好,人生若只如初見,初見的美,刻骨銘心,初見的美恬靜情分,這種清芬之美連綿跌宕成一種醉人的塵世的清曲,在清曲裡享受永恆的芬芳,直至永遠、永遠,是一種醉心,唯美了時光,更唯美了時光所帶來的歡心、快樂和富足。 堅信未來會美好的,未來就會以美好的姿態紛沓而來,一股清新的風拂過幸福的心頭,一道靚麗的景緻浮現在幸福的眼眸,心靈若美,無處不逢春;心靈若美,無時不溫暖。現在連接著過去,現在也綰接著未來。我知道這種優美的情懷在於心念的一種執著,更在於心念的一種美好。 現在給未來鋪墊了堅實的道路,未來之光呈現出無比誘心的芳華,情色豔豔,情感柔柔。感受在於心靈,心靈有多美,你的世界就有多豔麗、多清芬、多迷人。 現在是未來的濡養,精神叫這種美好傳遞下去,連接未來的現在做了最為堅實優美的鋪墊,人生之路,無不在這一場永恆的溫暖。翩躚的腳步,為你舞動廣袖篇章;醉人的心曲,為你彈撥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心靈的歡動。人生際遇一場美,應該是人生最迷人的感動;人生闊曠出的一種風景,源於你我幸福的眼睛找到了憩息的美麗。現在,乃至未來必定都會是一種美的延續和伸展、延宕……

石柱G50冷水服務區生態旅遊自駕營地是首個集自駕車、房車、帳篷營地以及運動休閒等功能於一體的五星級休閒露營地。

轉型康養 “候鳥”變成了居民

“這裡的空氣質量太好了,我原來有哮喘病,來到山上,不知不覺就沒有哮喘的感覺了。”66歲的退休教師張老師說。

這幾天,重慶日報記者在黃水、冷水、三益等鄉鎮採訪時,不時看到老人們行走在花海之中,徜徉在鄉間田坎。

三益鄉人大主席李光斌說:“往年6月中旬才有客人陸續上山,今年5月初,就有客人上山,現在的石柱,已經從過去的避暑轉型到康養。”

現在,乃至未來都將成為一種美好,人生若只如初見,初見的美,刻骨銘心,初見的美恬靜情分,這種清芬之美連綿跌宕成一種醉人的塵世的清曲,在清曲裡享受永恆的芬芳,直至永遠、永遠,是一種醉心,唯美了時光,更唯美了時光所帶來的歡心、快樂和富足。 堅信未來會美好的,未來就會以美好的姿態紛沓而來,一股清新的風拂過幸福的心頭,一道靚麗的景緻浮現在幸福的眼眸,心靈若美,無處不逢春;心靈若美,無時不溫暖。現在連接著過去,現在也綰接著未來。我知道這種優美的情懷在於心念的一種執著,更在於心念的一種美好。 現在給未來鋪墊了堅實的道路,未來之光呈現出無比誘心的芳華,情色豔豔,情感柔柔。感受在於心靈,心靈有多美,你的世界就有多豔麗、多清芬、多迷人。 現在是未來的濡養,精神叫這種美好傳遞下去,連接未來的現在做了最為堅實優美的鋪墊,人生之路,無不在這一場永恆的溫暖。翩躚的腳步,為你舞動廣袖篇章;醉人的心曲,為你彈撥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心靈的歡動。人生際遇一場美,應該是人生最迷人的感動;人生闊曠出的一種風景,源於你我幸福的眼睛找到了憩息的美麗。現在,乃至未來必定都會是一種美的延續和伸展、延宕……

近年來,石柱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立足“風情土家、康養石柱”旅遊總體形象定位,提出加快建設“全國著名康養休閒生態旅遊目的地”,依託資源稟賦和生態優勢,發展以“觀養、住養、動養、文養、療養、食養”為重點的大康養產業:觀養,就是觀光旅遊,走走看看;住養,就是住下來,享受這裡優質的空氣和水質;動養,就是參加登山、自行車、馬拉松比賽及各類體育運動;文養,就是參加書法、繪畫、歌唱等各種文藝活動;療養,就是在這裡休息、治療、泡溫泉等;食養,就是食用環保、有機、富民族特色的食品達到養生目的。

事實上,這兩年,也是石柱旅遊從“走馬觀花”的傳統旅遊向全方位、全域化康養轉型轉變的重要兩年。

圍繞“綠色生態、土家風情、歷史文化”三大特色,石柱打造了10餘個景色美、留得住、耍得好、有文化、有健康的康養基地,這些基礎設施的打造完成和品質提升,成為吸引遊客的一塊塊磁鐵,形成了一種“沒來的都想來,來了的不想走”的旅遊現象。

2017年,全縣接待遊客822萬人次,創旅遊綜合收入50.14億元。今年一季度,黃水景區就接待遊客81.7萬人次,創綜合收入4.98億元。

調整結構 產業跟著康養和效益走

“我一輩子都種玉米和洋芋,去年政府讓我們調整產業結構,我搞不懂,也不想弄,後來鄉里派了技術員,幫助我種木本中藥材皺皮木瓜,算下來,去年一年一畝地有3000多元的收入。”三河鎮拱橋村齊心社63歲的村民羅輝龍說,今年,他在去年的20多畝的基礎上,和村裡的鄉親們成立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種植面積擴大到200多畝。

“從表面看,就是請玉米和洋芋讓位,請藥材辣椒入席。實質上是農村調整產業結構的深層次改革,就是讓效益差,費工費時的產業逐步減少和退出,讓效益好、有市場潛力、有發展前景的產業來佔據主導地位。”三河鎮鎮長譚常華稱。

去年底以來,石柱縣圍繞“轉型康養、綠色崛起”發展主題,針對農業產業發展“小、散、弱”、傳統玉米和薯類種植面積較大、勞動力匱乏、農業產業附加值不高等問題,因地制宜,大力發展長效增收產業,確立了“3+3”農業產業發展體系,即:做大做強中藥材、乾鮮果和休閒鄉村旅遊三大主導產業,鞏固提升調味品、有機蔬菜、生態養殖三大特色產業。截至今年4月底,全縣已栽植長效產業15.2萬畝。其中:中藥材5.84萬畝、核桃1.16萬畝、李子6.3萬畝、檸檬1.85萬畝、有機茶葉600畝。

提升檔次 旅遊走向高品質

石柱縣旅發委主任哈文說:“其實石柱旅遊資源很豐富,這是上天對我們的厚愛,但過去我們把‘人參’當作蘿蔔賣,去年我們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由此,我們狠抓品質提升,讓石柱這個旅遊品牌,發揮最大價值,再也不能停留在低端狀態。”

從避暑轉型到康養,石柱想讓遊客變居民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石柱深化“農旅”融合,啟動創建“全國有機農業示範基地縣”,推進中國蓴菜農業公園等農旅融合項目建設。

首先是深化“文旅”融合,建成“天上黃水”大劇院,完成“川東名剎”銀杏堂核心文物修復及旅遊開發,建成少數民族特色村寨9個。

深化“城旅”融合,策劃並實施63個城市重點項目,著力打造“土家特色生態旅遊城市”。

深化“商旅”融合,大力發展電商經濟和“後備箱”經濟,培育特色旅遊商品20餘種,打造一批康養美食街區、美食名店。

深化“體旅”融合,推出滑雪、漂流、游泳、山地馬拉松、森林瑜伽等系列“動養”品牌,舉辦自駕遊與房車露營集結賽等系列主題賽事。

深化“交旅”融合,完成了旅遊公路提檔升級,建成大風堡景區至黃水鎮旅遊環線,G50滬渝高速公路冷水服務區生態旅遊自駕營地被中國公路學會授予“中國高速第一自駕營地”稱號。

現在,這些“組合拳”已經開始發力,預計到2020年,石柱年接待遊客100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達100億元以上,旅遊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15%。

記者手記>>>

這兩年,在石柱採訪,經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不能有絲毫的滿足”。

正因為“不滿足”,才有了從直轄之初的全市唯一集民族自治縣、三峽庫區移民縣、革命老區縣和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於一體的特殊縣情,到近年來成功打造“中國黃連之鄉”“中國辣椒之鄉”和“中國最大蓴菜基地”;再到躋身“全國綠化模範縣”“綠色小康縣”。

正因為“不滿足”,這兩年,石柱才立足縣情實際,圍繞“轉型康養、綠色崛起”發展主題,優化完善旅遊發展思路,提出加快建設“全國著名康養休閒生態旅遊目的地”目標定位,著力將康養旅遊打造成為康養經濟第一牽引產業。

正因為“不滿足”,石柱才積極參與和推進武陵山旅遊發展聯盟籌建活動,主動融入渝東鄂西旅遊經濟圈、渝東南民俗生態旅遊經濟帶、渝東北長江三峽旅遊經濟帶,加強與周邊城市、友好城市、重要客源地城市間深度合作,實現產品互推、線路共享、合作共嬴,初步形成以川渝為主體,面向華中、華東延伸的區域性遊客市場。

這樣的“不滿足”,與其說是一種自我鞭策,不如說是一種進取思維,因為只有不斷追求、不斷超越,才能夠在發展中快人一步,贏得先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