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如何評價諸葛亮指揮的滷城大戰?是否中國歷史上第一例誘敵深入而後大勝的戰例?

郭洪陽


如何評價諸葛亮指揮的滷城大戰,是否中國歷史上第一例誘敵深入而後大勝的戰例?

滷城之戰,即曹真死後,建安九年,諸葛亮興師伐魏,進攻祁山,和司馬懿的一次交鋒。

當時司馬懿讓部將“費曜”戴陵”率四千精兵守住上邽,自己和張郃率軍救祁山。

諸葛亮這邊命王平攻祁山,吸引魏軍,自己卻帶著姜維“魏延”等從間道往攻上邽,守上邽的費曜、戴陵哪裡是蜀軍的對手,四千人幾乎快被殺盡,上邽岌岌可危,幸虧有雍州“郭淮”援應,才得救回,二將閉城靜守。那時隴上正好麥熟,諸葛亮就命士兵收割麥子充軍糧,郭淮等人不敢出城與蜀軍爭糧,只派人飛報司馬懿,促令回援,司馬懿急忙回軍,兵抵上邽城東,就遇到魏延、姜維率兵殺來,司馬懿下令軍中,結陣自固,只許放箭,不許出戰。姜維、魏延左右夾攻,都被魏軍射退,不得已收軍回營。

司馬懿,斂兵依險,堅璧拒蜀,蜀將一在挑戰,只是不出,諸葛亮只好領軍還抵滷城。司馬懿反而從後面追逼蜀軍,至滷城東下寨,諸葛亮使魏延、高翔,吳班等將分頭埋伏好,自己親自跑到司馬懿營前搦戰,司馬懿不敢出戰,蜀兵在營外百般辱罵,司馬懿置若罔聞,卻惹惱了大將“張郃”請戰,說打退了諸葛亮,祁山之圍自解。司馬懿說,諸葛亮軍孤食少,便要退兵,到時追擊,自可得勝。司馬懿沒讓張郃出戰,還依山撅壕,以久屯計。

忽有賈栩、魏平報司馬懿,蜀軍又來挑戰了,司馬說,由他挑戰,我總固壘不動,看他有何妙法,二將齊聲道“人言公畏蜀如虎”,豈不可恥?況我軍比蜀軍多,竟不能一戰嗎?司馬懿被二人這麼一激,就讓張郃攻祁山,意思讓蜀軍倆頭不好皆顧,自己帶著萬餘人一頭扎進了諸葛亮的埋伏圈,此滷城一戰,蜀軍大捷,斬獲甲首三千級,衣鎧五千領,戰具不可勝計,司馬得脫歸營,埋怨部將好戰,致有此敗。滷城一戰,不是歷史上第一例誘敵深入獲勝的戰役比較有名的就是“孫臏誘龐涓”於“馬陵道自刎”。


夏有涼風61


諸葛亮第四次北伐,三國志記載的極其簡略:

九年,亮復出祁山,以木牛運,糧盡退軍,與魏將張郃交戰,射殺郃。——三國志

至其中具體的過程,在《漢晉春秋》、《資治通鑑》中提到諸葛亮在滷城大破司馬懿,戰績為“甲首三千”,《晉書》卻提到司馬懿在滷城大破諸葛亮,戰績為“俘斬萬計”。司馬懿與諸葛亮的這次對決,史書出現截然不同的記載,那麼究竟哪個記載是最接近真相的呢?

諸葛亮第四次北伐過程有三個關鍵問題:

一:諸葛亮是否在上邽打敗過郭淮;

二:諸葛亮是否成功割據隴西大部分小麥;

三:滷城之戰的勝利者究竟是司馬懿還是諸葛亮。

解決了這三個問題,我們就可以還原出最接近真相的歷史場景。

一:諸葛亮是否在上邽打敗郭淮

郭淮、費曜等徼亮,亮破之,因大芟刈其麥,與懿遇與上邽之東。——資治通鑑

亮聞大軍且至,乃自帥眾將刈上邽之麥。諸將皆懼。——晉書

無論是《晉書》,還是《資治通鑑》都提到了諸葛亮在上邽割取隴西小麥,而當時上邽城是由郭淮、費曜鎮守的,諸葛亮大軍要割取上邽小麥,他們不可能坐視不理。於是在上邽地區,郭淮、費曜與諸葛亮勢必發生了戰爭,並且由於諸葛亮在上邽成功割麥,顯而易見,郭淮、費曜的確是被諸葛亮打敗了,只有打敗敵人才會讓敵人畏懼,從諸將皆懼這句話也可以看出來,其實晉書也默認了諸葛亮取得了上邽之戰的勝利。

二:諸葛亮是否成功割取隴西大部分小麥

帝曰:“亮慮多決少,必安營自固,然後刈麥。吾得二日兼行足以。”於是卷甲晨夜奔之,亮望塵而遁。——晉書

是時,隴右無谷,議欲關中大運,淮以威恩撫循羌、胡,家使出谷,平其輸調,軍食用足,轉揚武將軍。——三國志

《晉書》中司馬懿聲稱諸葛亮會等到安置好營塞以後再去割取隴西小麥,只要快馬加鞭追上諸葛亮,就能夠保住隴西小麥。但是顯然諸葛亮並未如同司馬懿所說的先安置好營塞以後再割取小麥,而是直接開始割麥,要是安置了營塞,以逸待勞的蜀軍滅必要直接跑路。正因為諸葛亮沒有安置好營塞,才會在司馬懿明明“倍道疲勞”的情況下,沒有乘機迎戰而是主動撤退。而三國志中提到“隴右無谷”,正是因為隴西小麥被諸葛亮搶了才會沒有呀,如果司馬懿守護住了隴西小麥,郭淮怎麼跑去去找羌胡搶糧食呢?因此,諸葛亮的確成功割取隴西大部分小麥。

三:滷城之戰的勝利者究竟是司馬懿還是諸葛亮

亮屯滷城,據南北二山,斷水為重圍。帝攻拔其圍,亮宵遁。追擊,破之,俘斬萬計。——晉書

魏大將軍司馬宣王攻亮,張郃攻平,平堅守不動,郃不能克。——三國志

辛已,懿乃使張郃攻無當監王平於南圍,自案中道向亮。亮使魏延、高翔、吳班逆戰,魏兵大敗,漢人獲甲著三千,懿還保營。——資治通鑑

亮還保祁山,郃追至木門,與亮軍交戰,飛矢中郃右膝,薨,諡曰壯侯。——三國志

陳壽大概是在避諱什麼,在《三國志》中,中只記載了張郃進攻王平的結果,對司馬懿進攻諸葛亮的結果隻字不提。但是《三國志》提到了張郃中埋伏身死的地方是在木門道,這其實已經暗示了滷城之戰的真正結果。木門道在滷城的東北方向,諸葛亮如果在滷城已經“夜宵遁”,是不可能在木門道與張郃交戰的。至於陳壽為啥不記載諸葛亮的這次勝利,原因其實很簡單,《三國志》是要給晉武帝司馬炎審核的,自然會對司馬懿誇勝諱敗了。因此,滷城之戰的勝利者無疑是諸葛亮。

參考文獻:

《三國志》

《資治通鑑》

《漢晉春秋》

《晉書》


亭殿閣


以“誘敵深入”這個技術標準說,諸葛亮的滷城大戰,當然不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例。比如春秋時期的晉楚城濮之戰,就早其八百五十多年。但是,以技術含量論,諸葛亮的這一戰,卻是中國戰爭史上含金量奇高的一仗,其中的智慧手段,歷經兩千年時光跌宕,依然值得今天各行業後人,認真掰碎了學習。

如此高質量的“誘敵深入”全過程,也可以一句話形容:花樣吊打司馬懿。

滷城大戰,起於蜀漢建興九年(231年)二月,志向收復中原的諸葛亮,毅然發動了第四次北伐大戰,水陸並進猛撲祁山。把曹魏賈嗣和魏平部堵在祁山上。慌了神的曹魏朝廷,也就急中生智,從荊州“搬運”來一位“救火隊員”:曹魏國家柱石,未來的西晉“宣皇帝”——司馬懿。

而比起演義小說裡,那位見了諸葛亮就縮頭的司馬懿來,歷史上的司馬懿,這次表現卻相當積極。抵達西北前線後,除了留下四千兵馬守衛後勤基地上邽外,其他主力部隊統統押上,非要在祁山跟諸葛亮大打一場。卻不料又被“閃”了一下:一瞧司馬懿來了,諸葛亮華麗轉個身,帶兵繞過司馬懿直撲上邽,不但把留守上邽的曹魏部隊殺得大敗,還把上邽的麥子——這些十萬魏軍的活命糧,不到兩天就割得精光。

待到上了當的司馬懿,著急忙活的趕回上邽,諸葛亮又不慌不忙退到漢陽,跟司馬懿對峙了一些時日後,又扛著司馬懿的糧食退到滷城。這等於先擺了司馬懿一道,又踹了司馬懿幾腳,然後扛著司馬懿的家當走人,幾乎是如入無人之境。曹魏國家重臣司馬懿,結結實實被狠宰一刀。

後世好些歷史票友們,讀過這通折騰,都笑司馬懿太蠢:您老人家眼神不好,被諸葛亮晃過去也就罷了。怎麼回援上邽後,明明諸葛亮就在你眼前安營紮寨,在你眼前不慌不忙撤退,你怎麼就只敢慢慢跟著,連打一把的膽子都沒有?可這錯,司馬懿是能隨便犯的?

要知道,戎馬一生的司馬懿,最擅長的就是快打旋風。比如平遼東公孫淵,又比如後來“高平陵之變”裡滅曹爽,都是隻要發現對方丁點破綻,立刻就如惡狼一般狠撲過去,不把對手撕碎決不罷休。這次對戰諸葛亮,開始也是快打套路,帶著全數主力猛撲祁山,可接下來才發現,這諸葛亮,幾乎沒有破綻。

因為,就連吐槽諸葛亮“軍事不行”的《三國志》作者陳壽,都承認諸葛亮“治戎為長”,也就是擅長管兵帶兵。諸葛亮的兵被帶到什麼地步?那真是“其用兵也,止如山,進退如風”,實實在在的“靜若處子動若脫兔”。所以才能輕鬆“晃開”司馬懿。所以哪怕退軍紮營,哪怕徐徐撤退。喜歡“快打”的司馬懿,寧可認了這頓宰,也不敢亂動——貿然一打,就得掉諸葛亮口袋裡。

但這頓宰,只是這場大戰的前奏,退到滷城後,這一仗,才迎來了高潮!

在司馬懿大軍的“禮送”下,諸葛亮退兵滷城,隨後依託滷城南北山構築營寨,與“尾隨”來的司馬懿大軍對峙。雙方煎熬到是年五月,猴急的曹魏大軍終於崩不住,集體向司馬懿請戰。眼看著自家糧草也吃緊,全軍請戰慾望高昂,司馬懿也把牙一咬:曹魏猛將張郃,奉命強攻王平把守的蜀漢南圍營寨,司馬懿親率主力,狂攻諸葛亮坐鎮的營寨。三國時代的這場重量級對抗,就此進入白熱化。

曹魏方面的史書,對此戰的場面,記載的也十分“漂亮”。雖說張郃在王平面前,碰的頭破血流。但親自狂攻諸葛亮的司馬懿,也瞬間打出“大場面”:帝(司馬懿)攻拔其圍,亮宵遁。追擊,破之。又是酣暢淋漓的“快打旋風”。

可這“酣暢淋漓”,才是司馬懿噩夢的開始。所謂“亮宵遁”,只是引司馬懿上鉤,接著司馬懿猴急一頓猛撲,果然掉進諸葛亮的口袋裡。憋足了勁的蜀漢軍主力迎頭暴打,曹魏大軍被揍的稀里嘩啦:“獲甲首三千級,玄鎧五千領,角弩三千一百張,宣王還保營。”牛氣哄哄的司馬懿,只是撿了條命跑回來。部隊損失?瞧瞧“甲首”“玄鎧”“角弩”這幾個關鍵詞就懂——司馬懿的壓箱底主力,基本被諸葛亮打殘了。

狠揍了司馬懿一頓後,諸葛亮也就滿意退去。剛吃了憋的司馬懿,接著派大將張郃追擊,然後,就給這場經典大戰,再度“貢獻”了震撼餘波:追擊的張郃再度被諸葛亮暴擊,最終悲壯戰死。“找場子”沒找回來,還把“五子良將”之一的搭上了。也就是從這一仗起,撞上諸葛亮的司馬懿,開始老老實實玩起龜縮套路,哪怕被人送女人衣服,也是羞答答不出頭——真打怕了。

三國戰爭史上著名的“滷城之戰”就此結束,在這場“誘敵深入”的經典戰例裡,面對頂級用兵高手司馬懿,諸葛亮不僅展現出了其強大的帶兵指揮能力,更以其高出一籌的卓越智謀,從頭到尾把司馬懿往溝裡帶,叫對方輸的鼻青臉腫。全程每一個片斷,都值得反覆回味。

看過這場對決,也就不難理解裴注《三國志》裡,對司馬懿的那句吐槽:“仲達據天下十倍之地,仗兼併之眾,據牢城,擁精銳,無禽敵之意,務自保全而已,使彼孔明(諸葛亮)自來自去”。確實,能從諸葛亮五次北伐裡熬過來,這司馬懿,真要感謝曹魏家底好啊。

以這個意義說,野史裡被“神話”的諸葛亮,作為智慧的化身,卻是當之無愧。

歷史風雲錄


滷城大戰,是司馬懿和諸葛亮生平的第一次交手,最後以司馬懿的失敗而告終。當時,是在公元231年3月,諸葛亮率領大軍進行第四次北伐,此時坐鎮長安的曹真已經病逝,曹叡就將司馬懿從襄陽調到長安,負責抵禦諸葛亮。

諸葛亮在出兵之後,先是選擇進攻天水郡南部的要塞——祁山,司馬懿聞訊後,先是派郭淮、費曜兩位大將率四千精兵駐守上邽城,隨後親率魏軍主力前去救援祁山。在聽說司馬懿來之後,諸葛亮當即放棄圍攻祁山,轉而帶部隊到上邽城找司馬懿決戰。

按理說,諸葛亮和司馬懿兩人,一個從祁山往上邽城跑,一個從上邽城往祁山跑,兩人在半路上應該就能碰上面。但可惜,諸葛亮抄的小路,司馬懿走的大道,兩人於是擦肩而過。

等到諸葛亮抵達上邽城後,郭淮和費曜不知底細,還以為是蜀軍的小股部隊,便果斷開城迎戰,結果當場被諸葛亮打得躲在城裡不敢出來,史書上對此這樣記載:“敵大潰,退守上邽。”



當時司馬懿還在趕往祁山的路上,聽到這個消息,又趕緊掉頭馬不停蹄往回趕。諸葛亮志在司馬懿的魏軍主力,對郭淮這座上邽城沒啥興趣,所以在郭淮被打敗之後,他趁勢將上邽城外的麥子全部收割,以補充軍糧。

不久,司馬懿的大軍終於趕了回來,兩軍遭遇,一場大戰即將爆發,所有人都開始屏住呼吸。然後,接下來司馬懿卻做了一件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史書上對此是這樣記載:“斂軍依險,兵不得交,亮引還。”

翻譯一下就是,司馬懿修起營寨,憑險據守,不肯與諸葛亮交戰,諸葛亮只好撤走。 看到諸葛亮撤走,司馬懿立馬來勁,趕緊下令大軍追擊:“懿不從,故尋亮。”當時司馬懿就像發瘋似的,帶著部下對諸葛亮展開追擊,找了一大圈,終於在祁山附近找到諸葛亮。兩軍再次遭遇,一場大戰即將爆發,所有人又開始屏住呼吸。

結果,司馬懿反映又是:“既至,又登山掘營,不肯戰。”仍然是安營紮寨,拒不交戰。這下可把魏軍將士都給惹火,紛紛抱怨不已,連張郃都忍不住站出來勸諫,結果司馬懿絲毫不理會,依然我行我素,追著諸葛亮跑,諸葛亮退,他就追,諸葛亮停,他也停。



後來,諸葛亮乾脆在祁山附近的滷城修建了一座軍事營寨,大軍全部囤聚於此,而司馬懿也不甘示弱,立馬在對面也築起一座營寨,兩軍遙遙相望,一晃就是一個多月。

在這個過程中,諸葛亮不斷派人在陣前挑釁,魏軍將領紛紛請戰,都被司馬懿給拒絕,最後逼得魏將賈栩、魏平直接公開大罵:“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翻譯一下就是:你司馬懿看見諸葛亮,就像是貓見到老虎,真是讓天下人恥笑!

後來司馬懿眼看快壓不住,就藉口自己身體不太舒服(懿病之,眾將領悻悻而退),等五月份天氣暖和,就和諸葛亮決一死戰。而轉眼到了五月份,魏軍將領又開始請戰,司馬懿便正式與諸葛亮開戰。

當時,諸葛亮先是以王平為誘餌,將張郃的軍隊引誘的包圍圈,隨後,司馬懿欽點曾大罵他如病貓的魏平、賈栩為先鋒,前去接應張郃,結果被諸葛亮派出的魏延纏住,直接當場被魏延斬殺於馬下,魏軍很快被擊潰,司馬懿見此,不得不下令全軍撤退,戰役就此結束。



這場戰爭,因為發生在祁山附近的滷城,所以也被稱之為滷城大戰,史書上對這場戰役是這樣記載的:“亮使魏延、高翔、吳班赴拒,大破之,獲甲首三千級,玄鎧五千領,角弩三千一百張,宣王還保營。”

從戰果上來看,蜀漢斬殺魏軍三千精銳甲士的首級,繳獲鎧甲五千多具,角弩三千一百張,應該算是戰果驚人。因為在古代,並不是每個士兵都有鎧甲,一般情況下,至少是軍官級別的才能擁有鎧甲。換句話說,諸葛亮繳獲鎧甲五千多具,也就是說這戰中魏軍有五千多名將領陣亡,那這樣算來,士兵陣亡的人數起碼上萬人。當然,這個記載只出現在蜀漢的史書中,魏書中只說是一場小敗,總共傷亡不到千人。

但不管怎麼說,諸葛亮確實是在這場戰役中取得勝利,他先是在不斷撤退中引誘司馬懿來到滷城和他紮營對峙,後又在實際交戰中誘敵深入,將張郃的軍隊給牢牢捆住,然後再安排魏延對前來接應的魏軍給予打擊,最終獲取最終勝利。從這層意義上來說,諸葛亮的這場戰役也算是一例誘敵深入而後大勝的戰例。

這戰過後,司馬懿又開始堅守不出,其後,因為李嚴謊報糧草不濟,諸葛亮隨後撤軍,司馬懿便讓張郃率領部隊前去追擊,結果在木門遭到諸葛亮的伏擊,因膝蓋中箭流血過多而亡。


我是趙帥鍋


滷城之戰也許聽說的朋友不多,不過此戰中的一個橋段想必大家在影視劇中都有看過,那便是“張郃身死木門道”。滷城之戰發生於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期間,也是諸葛亮五次北伐期間打得最為出色的一戰,據《漢晉春秋》記載:

“亮使魏延、高翔、吳班赴拒,大破之,獲甲首三千級,玄鎧五千領,角弩三千一百張,宣王還保營。”

據史料分析,此役蜀軍所殲滅的魏軍不下萬人,獲得了大量的鎧甲器械。經此一役,司馬懿也再不敢輕易與諸葛亮交鋒,面對後來諸葛北伐,司馬懿基本採取了堅守的戰略方針。那麼滷城大戰究竟是怎樣的一場戰爭呢?諸葛亮又為何沒能乘勢北上,收復中原呢?

諸葛司馬初交鋒

公元230年,曹真伐蜀失敗,同年九月無奈會師,此後一病不起。而諸葛亮借曹真新敗,於公元231年二月出師北伐,此番北伐,諸葛亮劍鋒所指乃曹魏隴右之祁山。時魏將賈嗣、魏平被蜀軍圍困於祁山急需求援。由於大將軍曹真病重,故曹叡啟用司馬懿為都督,總領督雍、梁二州軍事,統率張郃、費曜、郭淮等諸將救援祁山。諸葛亮和司馬懿的第一次正式交鋒由此展開。

滷城大戰前奏

時副將張郃曾建議司馬懿兵分兩路,一路人馬救援祁山,而另一路則駐守關隴,想對諸葛亮大軍形成夾擊之勢。不過這個戰略最終被司馬懿否決,司馬懿命郭淮,費曜率領四千精兵鎮守上邽,自己則親率大軍馳援祁山。

司馬懿雖然沒選擇分兵,但巧的是諸葛亮分兵了。時諸葛亮預料司馬懿會率大軍救援祁山,故遣一路兵馬繼續圍攻祁山吸引司馬懿,而自己則親率一路兵馬攻打上邽。由於上邽守軍本不多,又突然面臨蜀軍圍攻,故很快便失守了。

據《晉書》記載:

“亮分兵留攻,自逆宣王於上邽。郭淮、費曜等徼亮,亮破之”

司馬懿聽聞後方著火,立馬便放棄了對祁山的救援,回兵馳援上邽,時司馬大軍抵達上邽東邊,與蜀漢大軍隔渭水相望,雙方進入了短暫的相持階段(時司馬懿不敢輕動,恐遭諸葛亮所伏)。那麼這時諸葛亮在幹嘛呢?在收麥子,影視劇中諸葛亮於隴上收麥的情節便是依據這段史實。

本來疑惑的司馬懿似乎看出了些端倪(蜀軍糧草不足),於是便主動開始進攻蜀軍,不過諸葛亮聞司馬懿進兵,早早便撤走了,而諸葛亮這一走,倒是給司馬懿打了一劑興奮藥,司馬懿在後面是窮追不捨,據《晉書》記載:

“進次漢陽,與亮相遇,帝列陣以待之。使將牛金輕騎餌之,兵才接而亮退,追至祁山。亮屯滷城,據南北二山,斷水為重圍。”

雙方在漢陽碰了面,不過司馬懿剛遣將與之交鋒,諸葛亮又跑了,最後一路跑到了滷城,並皆地勢,拉開了一條防禦戰線。而司馬懿也一路追到了滷城,但並沒有冒進,而是選擇安營紮寨,於諸葛亮對峙。雙方就這樣耗著,但耗著耗著就有一個大問題出現了,所以隨之而來的便是一場不可避免的大戰。

滷城大戰

那個“大問題”是什麼呢?便是缺糧了,據《華陽國志》記載:

“時宣王等糧亦盡,盛夏雨水。”

當時雙方的糧草都不多了,早些月諸葛亮還收了些麥子,情況相比魏軍還是好些的。恰逢當時正值雨季,大雨連綿,糧草的補給也不能及時送達,所以司馬懿一方終於按賴不住了。畢竟追了諸葛亮這麼久,又與諸葛亮在滷城耗費了不少時日,哪捨得就此放棄啊,於是便主動發起了進攻。

時司馬懿令張郃進攻南岸的王平,自己則親自率領主力部隊進攻北岸的諸葛亮,時諸葛亮佯裝敗退,司馬懿繼續深入敵境,終遇埋伏,大軍傷亡慘重,後被蜀軍追擊七十餘里,損兵折將不下萬人。

滷城之戰後續

滷城一戰,司馬懿大軍傷亡慘重,但蜀軍也因缺糧而無力北上,後曹魏援軍到來,諸葛亮無奈只得退兵。然司馬懿不甘心滷城慘敗,借諸葛亮退兵之際想乘勢攻殺,便遣張郃前去追擊。

據《三國志張郃傳》記載:

“郃追至木門,與亮軍交戰,飛矢中郃右膝,薨。”

時張郃本不願進兵追擊,曾言“歸兵勿追”,但司馬懿強令張郃行此軍令,一代名將張郃終慘死木門道。

滷城之戰確實是歷史上一場經典的誘敵深入而後大勝的戰例,但也談不上是首次,春秋戰國時期便多有此類型的戰例,像楚晉城濮之戰就是一個典型的範例。

“品歷史人文,悟真理人生。”專注歷史文化的探索,我是靈魂的感觸!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的頭條號哦!


靈魂的感觸


真實歷史上的“滷城之戰”,是諸葛亮第四次北伐中的一場重要戰鬥。

諸葛亮第四次北伐總計殲滅司馬懿軍隊兩萬五千多人,重創了司馬懿統帥的魏軍,自此司馬懿畏蜀如虎,而在其中的“滷城之戰”,諸葛亮採取誘敵深入、圍點打援的策略,運用伏擊,以弱勝強,殲滅魏軍一萬五千多人。此戰也是羅貫中《三國演義》中“上方谷之戰”的歷史原型。但這一戰不是中國歷史上誘敵深入的首戰。戰國時期的秦國名將白起就曾統帥六十多萬虎狼之師,在“長平之戰”中實施過詐敗誘敵深入、斷敵糧草退路、阻其援軍的策略,最後一舉殲滅趙括四十餘萬大軍。

歷史上的“滷城之戰”中,諸葛亮並沒有採用火攻,也沒有遭遇大雨,而是在滷城之戰大破司馬懿後,在蜀漢軍隊與龜縮在城池中的司馬懿殘部對峙期間,下起了連綿雨水,導致西漢水發大水,使得蜀漢無法通過水路繼續運輸糧食,而李嚴陸路運糧不力,最終使得蜀漢北伐軍缺糧,諸葛亮只好撤軍,司馬懿得以逃過一劫,避免了被諸葛亮全殲。

公元231年陰曆二月,蜀漢發起了第四次北伐。諸葛亮在漢中留下三萬軍隊給驃騎將軍、中都護李嚴,用以保障漢中安全且負責蜀漢北伐軍的後勤供應,然後諸葛亮親率五萬步兵向西出發,進攻曹魏隴右之祁山。

在一年前的第三次北伐中,蜀漢軍隊奪取了陰平郡、武都郡,並在隨後的陽溪之戰中先後大破郭淮、費耀統領的關隴軍團,因此隴右之魏軍兵力薄弱。諸葛亮第四次北伐的主要目的是通過攻擊隴右,迫使曹魏出動中央軍進行救援,然後尋機重創及消滅魏國實施救援的中央軍。

西漢水從武都郡穿過,治所下辨設有碼頭,人口比較多,一派繁榮富庶景象。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時,蜀漢用船隻經西漢水給北伐軍運糧。

蜀漢北伐軍從漢中剛一出動,軍情就通過細作及斥候迅速傳到了洛陽。由於大司馬曹真病重,魏明帝曹睿於是任用大將軍司馬懿都督庸、梁二州諸軍事,負責西部戰事。

司馬懿統領車騎將軍張郃、後將軍費曜、徵蜀護軍戴凌、雍州刺史郭淮等,率領精銳的十萬中央步騎混合軍團去救援祁山。

曹魏之所以出動中央軍團,是因為其關隴軍團已經在此前的陽溪之戰中被魏延、吳壹打殘。此次諸葛亮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逼迫曹魏出動中央軍團勞師遠征,既消耗其國力,又尋求達到消滅魏軍有生力量的目的。

曹魏大軍從關中出發前往上邽時,張郃向司馬懿建議分一部分兵駐守在關中西端的重要後勤基地庸、郿二城,被司馬懿拒絕。

【郃欲分兵駐雍、郿。帝曰:“料前軍獨能當之者,將軍言是也。若不能當,而分為前後,此楚之三軍所以為黥布禽也。”】

司馬懿率軍迅速趕往上邽,留下四千精銳軍隊給郭淮、費耀後,自己親率主力軍隊,離開上邽,繼續馳援祁山而去。

諸葛亮得知司馬懿大軍離開上邽,已往祁山開來,遂留數千軍隊繼續進攻祁山堡,以持續吸引司馬懿來救,自己則親率主力部隊經籍口、異道迂迴逆奔上邽而去。

司馬懿率領大軍離開上邽、到達隃麋後,繼續往祁山快速前進,但在即將到達祁山時,突然得知諸葛亮主力軍隊出現在了自己的後方,留在上邽的郭淮、費耀,率領四千精兵去偷襲諸葛亮時,遭遇伏擊,幾乎被全殲,上邽後勤基地被蜀軍端掉,而且蜀漢軍隊開始搶割隴上的小麥。

顯然,諸葛亮搶割隴上麥子是以戰養戰,既是為了給蜀漢軍隊自己準備糧食,同時也是為了斷掉魏軍的後備糧食。

想到即將要陷入缺糧困境,魏軍將領大感恐懼。司馬懿安慰道:“諸葛亮考慮的事情繁多,人又謹慎,他必然先設置營壘確保穩妥,然後再割麥。咱們有兩天時間足可以趕到。”於是魏軍放棄對祁山的救援,急忙掉頭往回趕,經兩晝夜緊急行軍後,大軍抵達上邽之東邊,與蜀漢軍隊隔渭水相遇,雙方隔水對峙。但幾天後,諸葛亮突然率軍撤走。

司馬懿跟手下將領得意地說道:“我們來回長途緊急行軍,非常疲勞,懂軍事的人一定會抓住這個機會。但是諸葛亮卻不敢依據渭水應戰。這個諸葛亮不難對付!”

司馬懿率大軍在後跟蹤而進,追趕了大約八十里路後,在西漢水北岸,又遠遠地看見了蜀漢軍隊。由於魏軍兵力佔據絕對優勢,司馬懿手下將領紛紛請戰,要求直接揮兵攻打,但司馬懿未輕舉妄動。

【(宣王)遂進。亮分兵留攻,自逆宣王於上邽。郭淮、費曜等徼亮,亮破之,因大芟刈其麥,與宣王遇於上邽之東】

【(帝)遂進軍隃麋。亮聞大軍且至,乃自帥眾將芟上邽之麥。諸將皆懼,帝曰:「亮慮多決少,必安營自固,然後芟麥。吾得二日兼行足矣。」於是卷甲晨夜赴之。亮望塵而遁。帝曰:「吾倍道疲勞,此曉兵者之所貪也。亮不敢據渭水,此易與耳。」進次漢陽,與亮相遇,帝列陣以待之。】

【與宣王遇於上邽之東,斂兵依險,軍不得交,亮引而還。宣王尋亮至於滷城。】

【進次漢陽,與亮相遇,帝列陣以待之。使將牛金輕騎餌之,兵才接而亮退,追至祁山。亮屯滷城,據南北二山,斷水為重圍。】

司馬懿讓大軍列好陣勢,做好埋伏,然後派遣手下將領牛金帶領輕騎兵去攻擊蜀漢軍隊,意圖假裝敗退以引誘蜀漢軍隊追擊,但是剛一接觸,蜀漢軍隊卻突然再次撤走。

【張郃曰:“彼遠來逆我,請戰不得,謂我利在不戰,欲以長計制之也。且祁山知大軍以在近,人情自固,可止屯於此,分為奇兵,示出其後,不宜進前而不敢偪,坐失民望也。今亮縣軍食少,亦行去矣。”宣王不從,故尋亮。】

眼看蜀漢軍隊迅速撤走,張郃向司馬懿建議道:“蜀軍大老遠來進攻隴右,我們應該從長計議,不與他們作戰最為有利,況且我們祁山堡的守軍已經知道我們大軍已到,必然會繼續固守,不會輕易放棄。如此,我們就駐守在這裡,然後分出一支奇兵,裝作繞道去截斷蜀軍後路的樣子。我們雖然不宜進攻他們,但也不能不逼迫他們,免得讓大家小看我們。現在,諸葛亮軍隊糧食不多,堅持不了多久也將要退走了。”司馬懿沒有聽從張郃的建議,繼續率大軍追趕蜀漢軍隊。

【(宣王)追至祁山。亮屯滷城,據南北二山,斷水為重圍。】

司馬懿大軍繼續緊急行軍七十里左右,途中經過木門道,向南抵達祁山附近之滷城地區,發現蜀漢將領王平正帶領一部分軍隊在西漢水南岸據山駐守,而諸葛亮自己則在北岸依山駐紮。司馬懿隨即登上西漢水北岸的山上,不發起進攻,卻修築營寨,與諸葛亮對峙。

【既至,又登山掘營,不肯戰。賈栩、魏平數請戰,因曰:“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宣王病之。諸將鹹請戰。】

司馬懿手下的賈栩、魏平等一幫將領紛紛請戰,並嘲笑司馬懿畏蜀如虎,司馬懿很不愛聽。但由於此前諸葛亮破壞了曹魏上邽後勤基地,並收割了隴上小麥,使得魏軍糧草不足,於是在對峙十多天後,司馬懿決定速戰速決,向蜀軍發起進攻。

【是時,隴右無谷,宣王等糧亦盡】

司馬懿命令張郃率領一部分軍隊進攻南岸的王平,而自己則親自率領主力部隊大舉進攻北岸的諸葛亮軍隊。眼看北岸蜀軍抵擋不住,往後逃跑,魏軍乘勝追擊。正在大舉追殺時,突然兩翼衝出了魏延、高翔、吳班率領的大批蜀漢軍隊,箭如雨下。魏軍立刻損失了一萬五千多人,損失慘重,司馬懿急忙轉身往回逃跑,瘋狂地跑了七十多里,躲入先前的城池中避戰。 此時攻擊王平的張郃軍隊,攻不動南山,見狀也趕忙跟著逃跑。蜀漢軍隊則乘勢追殺了七十多里,然後與躲入城池中的司馬懿殘部再次對峙。

【九年,亮圍祁山,平別守南圍。魏大將軍司馬宣王攻亮,張郃攻平,平堅守不動,郃不能克。】《三國志 王平傳》

【亮使魏延、高翔、吳班赴拒,大破之,獲甲首三千級,玄鎧五千領,角弩三千一百張,宣王還保營。】《三國志》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

那個時代甲首通常是由伍長所穿戴,甲首三千意味著“滷城之戰”曹魏損失一萬五千名左右的士兵。

對於“滷城之戰”,陳壽《三國志》的相關記載均有所隱晦,只寫了一半,沒交代“司馬宣王攻亮”的結果是什麼,也沒有交代“張郃攻平,平堅守不動,郃不能克”之後的下文,恰恰是缺失了《漢晉春秋》這一段相關文字;《晉書》更是美化司馬懿,把諸葛亮滷城之戰中的“詐敗誘敵”當做諸葛亮真敗進行描寫,同樣也沒有交代下文。但在《漢晉春秋》與《資治通鑑》裡記載比較完整,算是對《三國志》進行了補充。再結合地理,敵對兩軍自滷城之戰後,對峙位置從木門道以南的滷城地區轉變到了木門道以北,明顯看出司馬懿曾經往上邽方向逃跑了至少七十里路,說明《漢晉春秋》的記載是真實的。

當然,陳壽《三國志》成書於司馬氏晉朝,必然要體現司馬氏當局的意志,必然要掩蓋司馬懿本人的敗仗。考慮到蜀漢沒有史官以及陳壽艱難的處境,可以理解作者陳壽在《三國志》中沒有交代“滷城之戰”下文的原因。須知陳壽在著寫《三國志》時,因稍微客觀了一點,就“戰戰兢兢,死罪死罪,頓首頓首”。

自陰曆五月中旬滷城之戰結束後,開始連續下雨,諸葛亮擔心西漢水漲水,預感糧草運輸將會出問題,於是寫信給駐守在漢中、並負責糧草的李嚴,提出了三個策略。上策要求李嚴率領駐守在漢中的三萬軍隊迅速前往幾無兵力的關中雍、郿二城,截斷司馬懿軍隊後勤供應及其退路。 這個上策正是先前曹魏大軍從關中出發時,張郃所擔心,故那時曾建議司馬懿分兵留守雍、郿二城。中策則是要求李嚴努力克服困難,繼續保障北伐軍的糧食供應。但是李嚴在回信中拒絕了上策和中策,並要求諸葛亮撤軍,採取了要求諸葛亮撤軍這一下策。

【《華陽國志》記載:亮慮糧運不繼,設三策告都護李平曰:“上計斷其後道。中計與之持久。下計還住黃土。”時宣王等糧亦盡,盛夏雨水。】

“黃土”即如今陝西漢中勉縣的黃沙鎮,漢末三國時期諸葛亮就在黃沙鎮屯田、練兵。

由於諸葛亮先前搶割了隴上小麥,導致司馬懿大軍瀕臨斷糧,但由於郭淮長期駐守隴右,具有主場優勢,利用其在當地的影響力,從少數民族手中搜颳了一批糧食,靠這些糧食苦苦堅持,直到從關中輾轉運來糧食。

【是時,隴右無谷,議欲關中大運,淮以威恩撫循羌、胡,家使出谷,平其輸調,軍食用足,轉揚武將軍。】

連綿的雨水使得西漢水暴漲,無法行船,李嚴難以通過水路運糧,也未能通過陸路運來糧食。李嚴派遣參軍狐忠、督軍成籓到達北伐前線,面見諸葛亮,不斷地要求撤軍。到了陰曆六月底時,蜀漢北伐軍糧食將盡,諸葛亮無奈之下,只好退兵。

【秋夏之際,值天霖雨,運糧不繼,平遣參軍狐忠、督軍成籓喻指,呼亮來還;亮承以退軍。】

司馬懿得知諸葛亮撤軍,認為撤退中的蜀軍必然軍心動盪、隊列不整,又缺乏營寨保護,正是趁機殲敵的良機,於是命令張郃率兵追擊。張郃認為“歸兵勿追”,結果司馬懿不聽,強令張郃執行命令。結果當世名將張郃在木門道慘遭蜀軍伏擊而隕落,數千魏軍被殲滅。

【《三國志 後主傳》:夏六月,亮糧盡過軍,郃追至青封,與亮交戰,被箭死。】  

【《華陽國志》:夏六月,亮承平指引退。張合至青封交戰,為亮所殺。】

【《三國志 諸葛亮傳》:糧盡退軍,與魏將張郃交戰,射殺郃。】   

【《三國志 張郃傳》:郃追至木門,與亮軍交戰,飛矢中郃右膝,薨。】

諸葛亮第四次北伐,司馬懿遭受重大損失,總計被殲滅兩萬五千名左右的士兵,損失名將張郃,自此畏蜀如虎;戰役中諸葛亮不拘泥於兵法,靈活機動,始終保持主動,始終牽著司馬懿鼻子走,通過誘敵深入、圍點打援和伏擊,大量殲滅了曹魏有生力量,嚴重消耗了曹魏國力,最後安然撤軍。

遠在成都的蜀漢皇帝劉禪,得知諸葛亮撤軍,遂派人詢問李嚴,說形勢大好為何撤軍?李嚴回答說這是諸葛丞相為了誘敵深入、擴大戰果,以進一步重創魏軍。

諸葛亮撤軍回漢中後,李嚴卻表示驚訝,聲稱糧食充足,問諸葛亮為何撤軍?

如果說諸葛亮以前因為顧全大局還能容忍李嚴的一系列錯誤行為,但這一次李嚴不僅嚴重失職,還欺上瞞下,給北伐大業造成了重大損失,更是企圖逃避責任並推卸責任於諸葛亮。諸葛亮決定不再容忍,隨即與車騎將軍劉琰等眾多大臣共同向劉禪上書,彈劾李嚴,並展示與李嚴的往來書信,當場對質。李嚴啞口無言,被劉禪貶為庶民。





紅色星河


滷城之戰發生於建興九年(231年)二月,諸葛亮第四次北伐,而魏國則以司馬懿為都督率兵抵禦,諸葛亮雖埋伏射殺張郃,但是卻被俘被斬一萬人,大敗而歸。一萬兵對蜀國是難以恢復的巨大損失,因為蜀國全軍才十萬人,全國才不到百萬人口,因此諸葛亮回來找個藉口歸罪於李嚴,貶託孤大臣李嚴為庶民。

這次北伐史書記載有衝突,野史《漢晉春秋》說諸葛亮獲三千甲:五月辛巳,(司馬懿)乃使張郃攻無當監何平(王平)於南圍,自案中道向亮。亮使魏延、高翔、吳班赴拒,大破之,獲甲首三千級,玄鎧五千領,角弩三千一百張,宣王還保營。

這裡頭有個奇怪的現象,就是隻寫搶了多少裝備,沒寫殺了多少人。有人按照裝備數量認為殺了幾千人,甚至認為殺了幾萬。其實也可能只是正好攻佔了武器庫而已。

而根據《晉書·宣帝紀》:亮聞大軍且至,乃自帥眾將芟上邽之麥。諸將皆懼,帝曰:“吾倍道疲勞,此曉兵者之所貪也。亮不敢據渭水,此易與耳。”進次漢陽,與亮相遇,帝列陣以待之。使將牛金輕騎餌之,兵才接而亮退,追至祁山。亮屯滷城,據南北二山,斷水為重圍。帝攻拔其圍,亮宵遁。追擊,破之,俘斬萬計。

上述兩個記載截然不同,以哪個為準呢?

《漢晉春秋》為野史,其作者習鑿齒雖然生活在東晉末期,但是卻是侍奉反賊大權臣恆溫的。早在永和二年(346年)左右,桓溫升遷習鑿齒為西曹主簿,關係親密,待遇優厚。此後,習鑿齒多次升遷擔任別駕。大司馬恆溫就是大名鼎鼎效仿諸葛亮故事的,甲仗百人入殿,北伐失敗後卻帶兵進京廢掉皇帝司馬奕的帝位,改立晉簡文帝,後又逼朝廷加其九錫。後傳位幼子恆玄,恆玄廢掉了東晉建立了“恆楚”,定都南京,尊恆溫為太祖。

太元四年(379年)正月,襄陽被前秦苻堅佔領。苻堅平素多聞習鑿齒的大名,便用轎子將習鑿齒與釋道安一起送到長安。相見後,與他交談,十分欣賞他。賜贈禮物非常豐厚。又因為習鑿齒跛足,苻堅給各鎮的文書中說:“從前晉朝司馬氏平定吳國,利在獲得陸機、陸雲二位才士;今日我平定漢南,所獲得僅僅是一個半人而已。”那半個人指的就是習鑿齒。

習鑿齒輔佐主子推翻了晉朝,他又當過苻堅的座上賓,因此他和陳壽截然不同,改奉蜀漢為正統,當然什麼都是反對晉朝的。為什麼要改奉蜀漢為正統呢?因為恆溫曾經平蜀,並且為了篡位,也是多次北伐,並且效仿諸葛亮,甲仗百人入殿。作為恆溫的別駕,也就是首席副官和心腹,習鑿齒必須為恆溫找到理論依據,因此就改奉蜀漢為正統。

習鑿齒這樣一名漢奸、貳臣、反賊,他所寫的當然是為自己政治目的服務的,當然也沒有什麼可信度。

《晉書》為二十四史之一,是唐朝21名史官奉唐太宗命令寫的,與諸葛亮司馬懿都沒什麼利益衝突,應該很客觀,離三國時期時間也不遠,資料都能找到,應該是最靠譜的。而且唐太宗還是反對司馬懿的,唐太宗又講究以史為鑑,不可能誣衊諸葛亮。因此二個記載應該以唐朝官方編寫的正史為準。

根據這個正史記載諸葛亮大敗,被俘被殺萬人,再次遭到巨大挫折。

這裡有個細節,諸葛亮芟上邽之麥,也就是剷除了天水郡上邽之麥,但是卻是農曆三月剷除的,麥子剛長出來,只是麥苗,根本不能吃,損人不利己。芟(發音刪)這個詞是什麼意思呢?是剷除的意思,一般用途是芟草,就是除草。因此芟麥是剷除麥苗的意思。如果收穫麥子應該用詞:收麥。

上邽就是現在的甘肅清水縣,大部分面積在海拔1500米以上,乾旱少雨缺水缺糧,三國時期以種植春小麥為主,秋天才能收穫。就算現代引進的冬小麥,也要七月成熟。諸葛亮割了麥苗無法吃,但是卻讓隴右的老百姓非常痛恨蜀軍,因為秋天該收穫的時候就沒糧吃了。作為對比,曹操就特別愛惜老百姓的麥子,多次下令不許踩踏麥田,違者殺頭。有次攻打宛城,曹操自己戰馬受驚踩了麥田,曹操就要重罰自己,最後是割發代首。

從這個細節可知諸葛亮不體恤民情,肯定不得民心!之前劉璋投降後,劉備諸葛亮對成都實行了縱兵大搶劫。作為對比,劉邦入關後是約法三章,對百姓秋毫無犯,因此深得人心。

後來第五次北伐,諸葛亮在五丈原種了麥子,剛長出麥苗就自己死了退兵,都替魏軍種了,等於補償了那次割麥苗。

“時軍師杜襲、督軍薛悌皆言,明年麥熟,亮必為寇,隴右無谷,宜及冬豫運。帝曰:亮再出祁山,一攻陳倉,挫衄而反。縱其後出,不復攻城,當求野戰,必在隴東,不在西也。亮每以糧少為恨,歸必積穀,以吾料之,非三稔不能動矣。”以上《晉書宣帝紀》。司馬懿判斷諸葛亮連遭打擊,三年內不會再行動,而是會囤積糧草。

那麼事後雙方的獎懲如何呢?

《晉書宣帝紀》:帝攻拔其圍,亮宵遁。追擊,破之,俘斬萬計。天子使使者勞軍,增封邑。

本次戰後,魏明帝派使勞軍,獎勵司馬懿,增加了其封地。

那麼蜀國方獎懲如何?蜀國無一人得獎,反而有人被重罰,負責籌糧運糧的託孤大臣李嚴被從車騎將軍直接免為庶民。假如諸葛亮大勝回朝,那麼按照漢朝慣例(蜀國可是自稱繼承漢朝正統的),負責後勤運糧的李嚴應該計首功(比如蕭何就是計首功),給予嘉獎才對,可見蜀國實際上是遇到了大敗。

其他人也無一人得獎。此前一年,魏延曾單獨率一萬軍攻隴西,大敗後將軍費瑤和雍州刺史郭淮,回來後就獲得大獎特獎,升為縣侯和徵西大將軍,要知道諸葛亮自己都只是鄉侯,可見立功受獎是蜀國慣例。《三國志魏延傳》:建興八年,使延西入羌中,魏後將軍費瑤、雍州刺史郭淮與延戰於陽溪,延大破淮等,並因功升遷為前軍師徵西大將軍。

此次假如諸葛亮真的大勝,既殺了張頜,又殺了司馬懿幾萬人,那諸葛亮自己至少升為縣侯,其他人都也有大獎才對吧?這麼輝煌勝利怎麼能夠毫無動靜?

因此,事後的雙方獎懲也證明了此戰實際就是司馬懿大勝諸葛亮,唐朝官方編寫的《晉書》是準確的。


董董_69904


諸葛亮非常喜歡,也非常擅長使用誘敵深入的戰術。

滷城之戰就是一個經典戰例。因為同志們都已經做了詳盡闡述,本文不再累述。

但是滷城之戰並不是中國最早的誘敵深入的戰役。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們的老祖先就把“誘敵深入”的戰術運用的爐火純青了。

第一個,春秋時期的,晉楚城濮之戰。

晉國公子重耳,曾經流亡在外19年。流亡到了楚國的時候,楚成王對他禮遇有加,他問重耳,您以後回到晉國,怎樣報答我呢。重耳說,如果這能回去,晉國和楚國打起仗來,在中原相遇,我會退避三舍(90裡)。

後來重耳返回晉國,這就是晉文公。晉國和楚國都要爭霸天下,爆發了城濮之戰。金軍後撤90裡,“退三舍以闢之”。

一方面,是報答當年楚成王禮遇之恩。另一方面,是因為楚軍士氣旺盛,晉軍主動後撤,是避其鋒芒、誘敵深入。

楚軍不知是計,拼命追趕,結果被以逸待勞的晉軍打的大敗而回。

第二個,是戰國後期,秦趙長平之戰。

長平之戰,秦國之所以最後獲勝,關鍵就是趙構中了白起的“誘敵深入”之計。

長平之戰爆發以後,趙國老將廉頗建立起堅固的防線,堅守不出,秦軍一籌莫展。秦王使用反間計,昏庸的趙王讓趙括代替廉頗擔任主將後。秦王卻暗地裡調武安君白起為上將軍,主持長平之戰。

趙括一到長平,立即進攻秦軍。白起將計就計,命令秦軍佯裝戰敗潰退,趙括不問虛實,就命令趙國的軍隊一直追到秦軍的營壘,但是趙國的軍隊無法攻破堅固的秦軍營壘。

白起命令一支2萬5千人的部隊突襲到趙軍出擊部隊的後方,截斷趙軍的後路,又命一支5千人的騎兵部隊插入趙軍與營壘之間,同時切斷趙軍的糧道。趙軍數戰不利,被迫就地建造壁壘,轉為防禦,以待救援。45萬趙軍就這樣陷入秦軍重重包圍之中,最後全軍覆沒。

誘敵深入的精典戰例還有很多,這裡就不一一介紹了。


上將噯福斯


已經把滷城之戰說的很完整了,我就不狗尾續貂了。

補充一句,這肯定不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場誘敵深入而大敗敵人的大戰,其實在伏擊戰中,算不上太輝煌的戰例。

事實上,華夏第一場有據可查的伏擊戰是婦好和其夫商高宗武丁互相配合,殲滅巴方之戰。但這不是誘敵深入,而是驅敵入伏。

在滷城之戰之前,有兩次名垂青史的伏擊戰,其影響力遠大於滷城之戰。一是吳楚柏舉之戰,另一則是齊魏的馬陵之戰,巧合的是,這兩戰都是孫家的傑作。

只不過,一個是孫子,孫武;另一個則是孫臏。

吳楚柏舉之戰發生於公元前506年,其背景是吳楚爭霸。下圖是柏舉之戰的示意圖:

吳國攻楚,在唐國、隨國(漢陽諸姬)的策應下,一路勢如破竹攻入楚國,楚國令尹子常帥20萬大軍與吳軍對峙於漢水,而楚國左司馬沈尹戍率偏師出方城(今河南方城縣)沿桐柏山北麓斷吳軍後路。

孫武採用誘敵戰術,引誘子常追擊到大別山小別山之間的柏舉(今湖北麻城附近),一舉擊潰楚軍。

這是兵聖孫武最輝煌的一戰,3萬大軍殲滅楚國20萬大軍。這也是《孫子兵法》第一次用於實踐。

此戰極為輝煌,但被另一件大事遮掩了它的光芒,就是伍子胥鞭屍楚平王。後人可能更多的感嘆伍子胥的快意恩仇,卻忘記了之前吳楚的血戰。

其次另一次輝煌的誘敵深入的伏擊戰則是孫子的後人孫臏的傑作,即齊魏馬陵之戰。

其實馬陵之戰的戰果應該比不上柏舉之戰,但影響力卻大得多。主要是裡面摻雜了一對師兄弟孫臏、龐涓,出現了一位大師,鬼谷子。尤其是孫臏龐涓這對師兄弟,其中有年少情深,有忘恩負義,有快意恩仇,而且最關鍵的是好人好報,千百年來一直影響不衰。

這也是孫臏第二次坑他的師兄龐涓。不過上一次桂陵之戰,是圍魏救趙;這一次則是攻魏救韓,救援韓國。

魏惠王逢澤會盟,決定稱王,在宋國都城外擺出天子儀仗,效法齊桓公九合諸侯,自稱“夏王”,包括秦國在內的列國皆赴會,但是韓國、齊國並沒有赴會,於是魏惠王下令襄疵領兵攻打韓國。

韓國向齊國求救,孫臏重施故技,又把目標盯住了魏國都城大梁。上次打趙國,就是齊國作梗,這次打韓國,齊國又來搞事,魏惠王自然是極其不爽,於是魏太子申掛帥,龐涓為主將,大舉攻齊。

孫臏則用減灶示弱的招數,引誘龐涓放棄輜重,輕騎追擊,最終在馬陵射殺龐涓,擒獲魏太子申,殲滅魏軍十萬。

此戰的直接結果就是魏國的霸業就此終止,魏強秦弱的趨勢一舉扭轉,秦在河西的壓力減輕,很快收回河西,開始了秦國統一六國的征程。

齊在韓魏兩敗俱傷之後,才救援韓國,試圖漁翁得利;但沒想到卻給秦國做了嫁衣。歷史就是這麼幽默。


江上一峰青


滷城之戰是發生在諸葛亮和司馬懿之間的一場較量,建興九年(231年)二月,諸葛亮率兵北伐祁山,而魏國則以司馬懿為都督率兵抵禦,諸葛亮通過誘敵深入,最終擊敗魏軍,且導致魏國大將張郃被射殺。大致介紹一下這場戰役的經過吧。

戰爭背景

建興九年(231年)二月,諸葛亮率大軍攻祁山,將魏將賈嗣、魏平圍困在祁山。而此時魏國方面曹真剛剛病逝,於是以司馬懿為都督,提督雍、梁二州軍事,統率張郃、費曜、戴凌和郭淮等救援祁山。

張郃獻分兵策,意圖兵分兩路,一路全力救援祁山,另一路則駐守關攏,意圖前後夾擊,全殲諸葛亮軍於隴右。

司馬懿則認為,如果分兵後的兩路大軍都能獨擋諸葛亮,分兵自然是個好辦法,如果不能擋,那麼就會被諸葛亮各個擊破。司馬懿的戰略是以將軍費曜和徵蜀護軍戴凌率軍四千協助郭淮鎮守上邽,自己則親率大軍救祁山迎戰諸葛亮。(下圖,雙方進軍路線)

司馬懿沒有分兵,諸葛亮卻分兵了,他料定魏軍必定會前來營救祁山,於是諸葛亮兵分兩路,一路繼續圍攻祁山吸引司馬懿,自己則親率另一路從祁山至上邽。

諸葛亮為何面對魏國大軍仍然選擇了分兵,他又跑到上邽去幹什麼?事實上,諸葛亮是跑去收麥子了。

偷割麥子,誘敵深入

我們知道諸葛亮北伐的最大困難就是後勤運輸,所以諸葛亮趁著司馬懿親率大軍救援祁山,後防較為空虛的時機,果斷分兵前往魏國的後勤基地上邽,擊敗了駐守此地的郭淮和費曜,然後跑去收割魏國的麥子。這也源於諸葛亮對司馬懿的瞭解,他認為司馬懿在得知自己繞道後方之後,必定會率軍前來攻擊自己,而不會選擇繼續進軍祁山。

史料記載,魏軍在得知諸葛亮突然出現在自己後方“諸將皆懼”,而司馬懿也果然如諸葛亮所料,果斷放棄了進攻祁山,而選擇了回軍迎戰上邽的諸葛亮。原因有二,一是隻要擊敗諸葛亮的主力,那麼祁山之圍自解。二是自己大軍的物資儲備基地被佔,容易造成軍心渙散,於戰不利,所以必須回救。

然而就在司馬懿疾行兩日兩夜,馬不停蹄的率領大軍返回時,諸葛亮卻來了個“望塵而遁”。諸葛亮並沒有和司馬懿正面交鋒,而是撤往了上邽以東。

司馬懿撲了個空,於是向手下將領說諸葛亮這是不懂兵事,既不選擇以逸待勞迎戰我軍,又不敢據渭水抗擊我軍,說明他根本不敢和我們正面交戰。於是乎,司馬懿為了擊敗諸葛亮,顧不上休息,又連忙率軍追了上去。

司馬懿這次倒是追上了,史料記載司馬懿“進次漢陽,與亮相遇”,雙方軍隊在漢陽相遇。好不容易追上了諸葛亮,司馬懿連忙發起進攻,史料記載司馬懿“使將牛金輕騎餌之,兵才接而亮退,追至祁山。亮屯滷城,據南北二山,斷水為重圍。”也就是說,雙方才剛剛接戰,諸葛亮又跑了,這次他直接撤往了滷城,而且佔據南北二山,對魏軍形成了包圍。

滷城之戰,魏軍慘敗

從史料記載來看,滷城有南北兩座山,兩座山之間還有條河,諸葛亮將軍隊一分為二,親自率軍駐紮在北邊,王平駐軍於南側,阻斷中間河流,對魏軍形成包圍。這是由於魏軍主要以騎兵和戰車為主,而蜀軍則以步兵為主,這種地勢下交戰,對於蜀軍更為有利。

司馬懿對於諸葛亮的突然停軍有些不解,因此未敢直接發動進攻,而是選擇了觀望。他認為蜀軍遠道而來,糧食必然不足,久而久之蜀軍自會撤去。然而令司馬懿沒想到的是,蜀軍的軍糧沒有出現問題,魏軍的糧草卻開始緊張了。加上部將強烈要求出戰,於是在五月,司馬懿終於對蜀軍發動了進攻。

由於蜀軍駐守在南北兩邊,因此司馬懿也兵分兩路,使張郃領兵攻擊南部的王平,而自己則率軍攻向北方的諸葛亮。而諸葛亮的部署是將主戰場放在北方,令南方的王平依據防禦工事堅守不出。

在北邊,諸葛亮“使魏延、高翔、吳班赴拒”,也就是沒有選擇死守,而是令魏延等人對魏軍展開反攻。另外根據記載,“帝攻拔其圍,亮宵遁”,司馬懿對北邊的諸葛亮發動進攻之後,迅速突破了北方的蜀軍,諸葛亮又給跑了,於是追擊。

諸葛亮顯然又玩了一次誘敵深入,如此被輕易突破的北部防線顯然不是蜀軍主力,諸葛亮“一戰擊潰”,魏軍追擊,然後再由以逸待勞的主力對魏軍來了個迎頭痛擊。可想而知,司馬懿這次顯然是敗了。

滷城之戰以司馬懿的戰敗而告終,根據蜀漢一方的記載,諸葛亮這一戰繳獲“甲首三千級,玄鎧五千領,角弩三千一百張”。

而之後,魏國方面為戰敗的司馬懿再次增兵,雙方對峙一個多月,蜀軍由於糧草不濟開始撤退,而魏軍的援軍也已經到達,於是對蜀軍再次展開追擊。諸葛亮卻設下伏擊,再次戰敗魏軍,而且射殺了魏國大將張郃。


雖然這也是一場精彩的誘敵深入戰法,不過卻不是歷史上第一例,長平之戰白起採取的也是誘敵深入之策,最終將趙括率領的趙軍圍困擊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