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 昨天,很多考生和家長後悔沒讀到《光明日報》這幾篇報道

昨天,很多考生和家長後悔沒讀到《光明日報》這幾篇報道

高考作文年年有,年年備受關注。6月7日上午,浙江卷的高考作文題出來後,引發網友熱議。

昨天,很多考生和家長後悔沒讀到《光明日報》這幾篇報道

昨天,很多考生和家長後悔沒讀到《光明日報》這幾篇報道

也有人發現了寫作秘笈!

昨天,很多考生和家長後悔沒讀到《光明日報》這幾篇報道

昨天,很多考生和家長後悔沒讀到《光明日報》這幾篇報道

秘笈是什麼?你先看!

今年浙江卷如下:

浙江精神與浙江人

在與時俱進的浙江文化滋養下,代代浙江人書寫了一個又一個浙江故事,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浙江傳奇。作為浙江學子,站在人生新起點,你有怎樣的體驗和思考?

1、角度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擬。2、明確文體,不得寫成詩歌。3、不得少於800字。4、不得抄襲、套作。


專家點評:

浙江卷作文基於對“浙江精神”的提煉與概括,回望歷史,緊貼時代主題,引導考生站在人生新起點,在宏觀視野中找到個人意義,思考未來人生。

有人說題目太難,寫不出來!而平時看《光明日報》的同學則胸有成竹!

《光明日報》2018年06月04日1版刊登了《引航員的夢想》,該文為講述浙江各地的奮鬥故事專欄——《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的首篇報道。

專欄開欄語就是:

浙江,這片東海之濱充滿創新活力的沃土,奮進在新時代的浩蕩東風裡。

15年前,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聚焦“如何發揮優勢,如何補齊短板”兩個關鍵問題,提出“八八戰略”,全面系統地闡釋了浙江發展的八個優勢,提出了指向未來的八項舉措。15年接續奮鬥,浙江省委、省政府和全體幹部群眾以“八八戰略”為引領浙江發展的總綱領,堅定不移地沿著“八八戰略”指引的路子闊步前行,奮力推進浙江各項工作邁上新臺階。邁入新徵程,浙江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用實幹與擔當續寫著“八八戰略”大文章。

昨天,很多考生和家長後悔沒讀到《光明日報》這幾篇報道

該專欄將浙江的務實、知行合一、經世致用的思想,幹在實處、勇立潮頭的浙江精神寫進一個個浙江故事裡。

2017年06月03日《光明日報》 01版刊登了記者嚴紅楓的深度人物報道——《攀登世界角膜移植高峰——記浙大邵逸夫醫院眼科主任姚玉峰》。

姚玉峰,全國道德楷模,來自浙江大學附屬邵逸夫醫院,眼科主任、博士生導師。他成功主持了世界上第一例由他獨創的角膜移植術,解決了排斥反應這個世紀難題。

姚玉峰創造的技術,被國際眼科界命名為“姚氏法角膜移植術”;美國眼科科學院快訊稱之是“該領域治療方法的一個突破”,被寫進美國醫學教科書。

登上了世界眼科角膜移植巔峰的姚玉峰,二十多年來,治療過30萬病人,經他手術復明的病人有近3萬人。

面對人生的重大選擇,他每一次都無愧於自己的信仰,無愧於科學家的良知,無愧於祖國和時代。

面對邀請自己留在日本的導師,姚玉峰說:“教授,正是我們國家的改革開放,讓我有機會走出國門,有機會師從您!”姚玉峰說,“在祖國改革開放,迎來千年未有之大變局時,作為一箇中國人,我怎麼能置身事外啊?!”

2018年1月12日10版和13日1版,分別刊發報道《兩位全國道德模範北京結緣引佳話——姚玉峰為“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送光明》和《冬日裡一篇暖人的新聞》,講述了發生在兩位全國道德模範間溫暖的故事。

昨天,很多考生和家長後悔沒讀到《光明日報》這幾篇報道

讀懂了姚玉峰,你可以說姚玉峰是天津卷裡的國之重器,肩負榮光,成就夢想;也可以說他是浙江卷裡的浙江精神和浙江故事。

《光明日報》2016年09月01日 12版刊登《讀懂G20杭州峰會》。

G20杭州峰會主題為“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其中四個關鍵詞的中英文分別是創新(Innovative)、活力(Invigorated)、聯動(Interconnected)、包容(Inclusive)。讀懂“4個I”,就讀懂了此次峰會。

昨天,很多考生和家長後悔沒讀到《光明日報》這幾篇報道

文章小標題為“創新”驅動增長;“活力”寄望中國;“聯動”形成合力;“包容”促進共享。創新、活力、聯動、包容不就是支持今天的浙江人邁向星辰大海的精神嗎?

《光明日報》微信公眾號2017年11月18日推送了題為《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啟示錄》,該文發表在同一天的《光明日報》紙質版,原題為《“最多跑一次”改革啟示錄 ——浙江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調研》

昨天,很多考生和家長後悔沒讀到《光明日報》這幾篇報道

該文是一篇深入的社會調查文章,對浙江作為中國革命紅船的啟航地,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先行地,必須“幹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的精神進行了深刻闡發和系統總結。

浙江精神,浙江人的故事?《光明日報》裡一抓一大把!!!

不光是浙江卷,其他卷的例文也是信手拈來!

昨天,很多考生和家長後悔沒讀到《光明日報》這幾篇報道

《光明日報》 2018年04月23日 11版刊登了一篇文章,題目叫《築夢航天 扛起新時代青年的責任擔當》。

昨天,很多考生和家長後悔沒讀到《光明日報》這幾篇報道

文章中寫道:身處偉大時代,我們每個人特別是每名青年都被賦予了“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的時代重任,只要我們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腳踏實地、執著追求,就一定能匯聚成涓流入海的磅礴力量,在實現中國夢的歷史年輪中刻錄下新時代青年的責任擔當。實現人生夢想,是時代的召喚,更是歷史給予的機遇。讓我們攜手同行,敢於有夢、勇於追夢、勤於圓夢,用奮鬥去實現人生幸福、擁抱新的時代。

一群優秀青年現身說法,講述自己作為新時代青年,在祖國發展中的成長的故事。讀他們的故事,可以窺見新時代青年的風貌。

《光明日報》2017年11月18日 01版刊登了一篇文章,題目叫《安吉證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昨天,很多考生和家長後悔沒讀到《光明日報》這幾篇報道

文章中寫道:12年來,安吉由一個欠發達縣一躍躋身全國百強縣行列。有著72%森林覆蓋率、75%植被覆蓋率的安吉,正確處理發展與保護、環境與財富、人與自然三對關係,走出了一條綠色發展之路。

文章的小標題分別為:

在兩難中學會選擇,有所為,有所不為

在困境中找到轉機,不“竭澤而漁”,也不“緣木求魚”

在矛盾中看到統一,既保護生產力,又發展生產力

綠色在安吉如今不僅是一種顏色,更是一種理念。

就在今天,《光明日報》 01版刊登了一篇文章,題目叫《一個村莊一個答案》。

文章中寫道:從“盼溫飽”到“盼環保”,從“求生存”到“求生態”,綠水青山,給村裡帶來的不僅是財富的增加,更是心靈和文化素養的提升。青山環繞,鳥語花香。踐行“兩山”重要思想,堅持生態文明建設,成為美麗中國小小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就是餘村給出的答案。

如果平時讀了這種既有優美文筆又有辯證思維的文章,作文還難得到你嗎?

昨天,很多考生和家長後悔沒讀到《光明日報》這幾篇報道

江蘇卷

語言

根據以下材料,選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花解語,鳥自鳴,生活中處處有語言。

不同的語言打開不同的世界,音樂、雕塑、程序、基因……莫不如此。

語言豐富生活,語言演繹生命,語言傳承文明。

《光明日報》2017年05月22日 10版刊登了一篇題為《以音樂促“一帶一路”民心相通》的文章。

昨天,很多考生和家長後悔沒讀到《光明日報》這幾篇報道

 

文章中寫道:“一帶一路”是一條商貿之路,更是一條文化之路。“一帶一路”沿線上文明多樣,文化上的差異和誤解會阻礙其他方面的合作。而音樂可以跨越民族、文化、地域和歷史,能夠促進各國文化互鑑,增進彼此間的文化認同和互信尊重。

“‘一帶一路’沿線有上百種語言並存,但是音樂不需翻譯,是世界上通用的語言,可以在不同文明、不同語言之間架起橋樑。”

光明網做調查,問今年高考作文題,大家覺得哪個最難?

昨天,很多考生和家長後悔沒讀到《光明日報》這幾篇報道

昨天,很多考生和家長後悔沒讀到《光明日報》這幾篇報道

有人說全國二卷比較難,有人說浙江卷比較難,也有人說一年比一年難。

有網友分析說,高考作文看似考寫作,實則考靈魂。要想拿高分,就要懂中國古代史,中國文學史,中國革命史,改革開放40年奮鬥史;還要有家國情懷和民族大義;更要懂得十九大精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思想。既要考知識的全面性,還得有獨到的見解,更重要的是有超群的語言組織能力。

昨天,很多考生和家長後悔沒讀到《光明日報》這幾篇報道

這麼逆天的要求,會難哭好多人吧?

只有讀《光明日報》的人才能鎮定自若。因為,幾乎所有的高考作文題,都可以在《光明日報》裡找到恰當的素材,甚至恰如其分的表達。光明日報關注的領域涵蓋了中國古代史,中國文學史,中國革命史,改革開放40年奮鬥史;家國情懷、民族大義、科技人文、十九大精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思想,也統統有。

不信,你自己翻翻看!

新聞裡,一位考生家長對記者說:“如果讓孩子事先看一看,想一想,今年的作文題肯定能答得更好。”

誰說不是呢???

昨天,很多考生和家長後悔沒讀到《光明日報》這幾篇報道

附:2018年全國高考作文題目

今年全國高考語文考試共有8份試卷,其中3道由教育部考試中心命制,6道由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等省市命制。

全國卷 Ⅰ

寫封信給2035年18歲的人讀

適用地區:福建、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安徽、山東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2000年 農曆庚辰龍年,人類邁進新千年,中國千萬“世紀寶寶” 出生。

2008年 汶川大地震,北京奧運會。

2013年 “天宮一號”首次太空授課。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準扶貧”開始推動。

2017年 網民規模達7.72億,互聯網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2018年 “世紀寶寶”一代長大成人。

……

2020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2035年 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際遇和機緣,使命和挑戰。你們與新世紀的中國一路同行、成長,和中國的新時代一起追夢、圓夢。以上材料觸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據此寫一文章,想象它裝進“時光瓶”留待2035年開啟,給那時18歲的一代人閱讀。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全國卷 Ⅱ

戰鬥機為何應防護彈痕少的部位

適用地區:甘肅、青海、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寧夏、新疆、陝西、重慶、海南

根據材料作文,除詩歌外體裁不限。

材料如下:

著名數學家亞伯拉罕·瓦爾德二戰時一直在美軍統計部門工作,有一次軍方來找他,要求他看看飛機上的彈孔統計數據,在飛機的哪個部位加裝裝甲比較合適。

原來軍方派出去的作戰飛機,返航的時候往往都會帶著不少彈孔回來。為了避免飛機被擊落,就需要在飛機上加裝裝甲,但裝甲安裝多了,又會降低飛機的機動性,消耗更多的燃料。裝多裝少都不行,軍方希望把裝甲安裝在飛機最容易受到攻擊、最需要防護的地方,這樣就可減少裝甲的安裝量,而不會降低防護效率。他們希望瓦爾德能算出這些部位究竟需要安裝多少裝甲。

瓦爾德拿到數據一看,引擎上平均每平方英尺有1.1個彈孔,機身1.73個,油料系統1.55個,其它部位1.8個。看起來機身和其它部位最容易受到攻擊,應該加裝裝甲才行。瓦爾德的回答卻讓軍方大吃一驚,飛機上最應該加裝裝甲的地方不是彈孔多的地方,而是彈孔少甚至沒有彈孔的引擎。為什麼會這樣呢?瓦爾德的邏輯非常簡單:飛機各部位中彈的概率應該是一樣的,為什麼引擎上會很少?引擎上的彈孔到哪兒去了?原來這些彈孔已經隨著墜毀的飛機落到地球上去了!軍方統計的只是返航的飛機,那些遭遇不幸的飛機被忽視掉了。

這就是著名的倖存者偏差,人們往往因為過分關注目前的人或物以及倖存的經歷,而忽略了不在視界之內或者無法倖存的人或物,容易在不知不覺中犯下錯誤。美軍迅速將瓦爾德的建議付諸實施,瓦爾德睿智的建議挽救了多少飛機,在多大程度上左右了戰爭的進程我們無從知道,但美國國防部一直有一個認識,如果被擊落的飛機比對方少5% ,消耗的油料低5% ,步兵的給養多5% ,而所付出的成本僅為對方的95% ,往往就會成為勝利的一方。從某種意義上說,數學家瓦爾德的建議讓美軍贏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全國卷 Ⅲ

圍繞不同時代深圳、浙江、雄安三個標語寫作

適用地區:雲南、廣西、貴州、四川、西藏

1981年深圳特區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

2005年浙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2017年雄安走好我們這一代的長征路。

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文體不限 ,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北京卷

二選一:新時代青年 / 綠水青山圖

大作文

從下面兩個題目中任選一題,按要求作答,不少於700字。

1. 今天,眾多2000年出生的考生走進高考考場。18年過去了,祖國在不斷髮展,大家也成長為青年。請以“新時代新青年——談在祖國發展中成長”為題,寫一篇議論文。

要求:觀點明確,論據恰當充實,論證合理。

2. 生態文明建設關乎中華民族的永續發展,優美生態環境是每一箇中國人的期盼。請展開想象,以“綠水青山圖”為題,寫一篇記敘文,形象展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圖景。

要求:立意積極向上,敘事合理。時間、地點、人物、敘事人稱自定。有細節、有描寫。

上海卷

對“被需要”的心態怎樣認識

生活中,人們不僅關注自身的需要,也時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體現自己的價值。這種“被需要”的心態普遍存在,對此你有怎樣的認識?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思考。

要求:(1)自擬題目;(2)不少於800字。

天津卷

生活中有不同的“器”

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自己的體驗和感悟,寫一篇文章。

生活中有不同的“器”。器能盛納萬物,美的形制與好的內容相得益彰;器能助人成事,有利器方成匠心之作;有一種“器”叫器量,兼容幷包,彰顯才識氣度;有一種“器”叫國之重器,肩負榮光,成就夢想……

要求:①自選角度,自擬標題; ②文體不限(詩歌除外),文體特徵鮮明;③不少於800字;④不得抄襲,不得套作。

浙江卷

現代浙江精神和浙江故事

浙江大地,歷史上孕育過務實、知行合一、經世致用等思想,今天又形成了“幹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的浙江精神。

在與時俱進的浙江文化滋養下,代代浙江人書寫了一個又一個浙江故事,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浙江傳奇。

作為浙江學子,站在人生新起點,你有怎樣的體驗和思考?結合上述材料,寫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擬。②明確文體,不得寫成詩歌。③不得少於800字。④不得抄襲、套作。

江蘇卷

語言

根據以下材料,選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花解語,鳥自鳴,生活中處處有語言。

不同的語言打開不同的世界,音樂、雕塑、程序、基因……莫不如此。

語言豐富生活,語言演繹生命,語言傳承文明。

• end •


觀點流

有價值的觀點在流動中聚合

觀點 · 聚合 · 價值

主編 | 劉 昆

副主編 | 龔孟關

撰文 |

長 安

※本號內容專屬於光明日報 · 觀瀾工作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