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8 職場管理寶典?2500多年前的成功學《道德經》,名副其實!

職場,雖然不像戰場那麼殘酷,分分鐘要人性命,但也能影響你和家庭的安穩,讓人歡喜,讓人憂愁。

公元前517年到417年之間,出了叫老子的這麼一個人,寫了一本《道德經》。據說,這本書本來不會流傳於世的,是老子西出函谷關時,交給一個叫尹喜的人,所以才流傳了下來。老子當時也是當官的人,任的是周朝的“守藏室之官”,相當於國家圖書館館長,也是個非常有文化的官職。所以,他寫的這本書,不是寫給當時的老百姓看的,而是希望給周王朝那些統治者和貴族階級看的。所以,東臺認為這是非常古老的成功學鉅著。

書中的第七十八章有一段文字,非常有意思,用於今天的職場,真的比《葵花寶典》還要強。

職場管理寶典?2500多年前的成功學《道德經》,名副其實!

老子出關圖

這段文字是這麼寫的:天下莫柔弱於水 而攻堅強者 莫之能勝 以其無 以易之 弱之勝強 柔之勝剛 天下莫不知 莫能行 是以 聖人云 受國之垢 是謂社稷主 受國不祥 是為天下王 正言若反

什麼意思呢?老子認為,天下的老百姓是很柔弱的,就像水一樣,但攻克強大的皇權,卻是最厲害的。因為老百姓就像水一樣,無所不在,無所不能,而且不可阻擋。(老子一定是親眼看見過發大水),所以沒有什麼力量可以比擬。柔弱的東西可以攻克強大的東西,柔軟的東西可以牽制剛強的東西,這些道理,大家都懂 ,可是沒有幾個人會去實踐和運用。所以啊,以前的聖人才會說:能夠挺身為了一個國家去承受屈辱和磨難的人,才是一個社稷的主人。能夠 去化解國家災難的人,才是天下人尊奉的強者。這些正面的話,就好像煽動的話一樣。

東臺為什麼認為這一段話是職場寶典呢?

職場管理寶典?2500多年前的成功學《道德經》,名副其實!

老子像

我們可以把一個公司,一個單位比喻成一個非常小的國家。董事長和總經理就是國王,下面三省六部就是人事、業務、財務、行政、生產這些部門,而副總就是以前的丞相,部門長就是以前的侍郎,普通員工就是老百姓。

平時,老總們說什麼,員工就要怎麼去執行。這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決定一個企業或者一個單位是否賺錢,還在於這些基層的員工。平時,相安無事,一旦團隊碰到一些大的問題和困難,員工的眼睛是全部盯著這些管理者的。管理者所做的一舉一動,都讓員工產生截然不同的感覺和選擇。

東臺說兩個故事來印證一下這個觀點。

某個賣女鞋的企業,某年因為供貨商的差錯,導致一大批鞋子存在嚴重的質量問題,下面各省各市的代理商不幹了,集體跑到公司要說法。於是,公司各個部門相互推諉扯皮,搞了好幾天也沒有給代理商一個說法,代理商中間有幾個暴脾氣,一怒之下就把公司的辦公地點給砸了,還打了幾個阻止的員工,這下好了,公司乾脆報警把人抓了。而公司幾個主管領導幹嘛去了?據說,當晚就集體跑海邊旅遊去也。結果不用想,全國代理商一致單方面解除合約,這家好好的公司就這麼垮了。這就是主管領導不能“受國之垢”的結果。如果當初能積極而正確的面對,就算賠償不起,號召大家一起想辦法解決,也不會這樣。

還有個小故事,就更有趣。話說,有一家老舊的工廠,因為技術落後,工人們年紀又偏大,領導的思維也比較固化,所以,企業是一天不如一天,眼看就要倒閉了。工廠裡新來了個搞技術的小夥子,姓什麼就不說了,這個小夥子看到這個情況,主動向領導立下軍令狀,要領導放權給他來嘗試技術革新,這麼折騰個一兩年,嘿嘿,工廠活了,利潤是翻幾番的漲,誰提起來這個小夥子,都是豎個大拇指,工廠領導一看,正好。自己也快到退休年齡了,於是提前申請退休,順便也把小夥子舉薦了上去。現在這個企業可是全國聞名,產品銷到了世界各地。這就是“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的最好註釋。

我們身邊的這些例子,可謂信手拈來。

職場管理寶典?2500多年前的成功學《道德經》,名副其實!

三希堂藏老子畫像

每一個團隊,在發展過程中,會遇到數不清的問題,碰到數不清的困難。一帆風順的發展,我是沒有見過。每一次的問題和困難都是一次挑戰,團隊就是在這樣的挑戰中成長起來的。

由此可見,一個團隊的領導者,必須是一個有擔當的人,敢於“受垢”,敢於“受不祥”,才會有所成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